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之情节作用答题模式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中考复习指导 2022-01-10 手机版 | ||||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小说内容的试题。 【题目设定方式】 (1)请围绕主人公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4)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解题思路】 思路一:根据结构来梳理 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阅读时先给文章各段标上序号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思路二:根据场景来梳理 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思路三:根据线索来梳理 线索是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中考考查的小说往往较简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 【答题模板】 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何事”不能少。“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 按照“某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当文本故事较复杂、关涉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 情节作用 必备知识 小说的情节是作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依托。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考卷历来都关注小说情节的作用,所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知识点。 【题目设定方式】 ①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作分析; ②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描写××时作了哪些铺垫?有何作用?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④小说××段写了××内容,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⑤小说的结尾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1)小说开头常见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 ②点明人物的身份、特征、心情等(引出某个人物的出场); 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④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张本)。 (2)小说中间情节常见作用: ①前后照应、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②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③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④贯穿全文的线索 (3)小说结尾的作用: ①照应标题或开头 ②总结全文 ③点明题旨 ④含蓄蕴藉、引人深思 补充:小说结尾的类型及好处 ①出人意料的结局的好处: A、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揭示深化主题。 C、从主题上看,能更好的深化主题。 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的好处: A、从表现人物上看,能更好的塑造人物性格。(如《药》中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死了,突显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 B、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C、从主题上看,能更好的深化主题。(如《药》中华小栓、夏瑜的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的好处: A、从表达效果看,喜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B、从能给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志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C、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④戛然而止的结尾: 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 【答题模板】 小说中情节的作用需要考虑以下四方面: (一)情节本身的作用: 1、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有故事性,有趣味性。 2、设置悬念,为下文的某个情节埋下伏笔、作铺垫。 3、出人意料,情理之中,与前面的某个情节相照应。 (二)对环境的作用:交代或暗示了社会环境 (三)对人物的作用: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丰富人物形象 (四)对主旨的作用:表现了/反映了什么主题 情节手法 必备知识 【题目设定方式】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伏应、悬念、巧合、误会、突转、抑扬)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3、分析作品思路方面的特点及其好处。 4、分析出构思和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方面的联系。 【解题思路】 首先明确文中运用的技巧、手法。其次,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什么技巧,写了什么内容。再次分析技巧的作用,主要分析评价在主题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布局谋篇方面起到了什么效果。 (一)叙述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 2.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对话,便于抒情, 显得亲切感人。 3.第三人称:(“他”、“他们”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二)叙述方式及效果 1.顺叙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2.倒叙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3.插叙作用: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 4.补叙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平叙作用: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的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三)描写方式: 1.正面:包括外貌、心理、行动等。 2.侧面:环境、人物之间关系。 (四)修辞手法: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情感;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情感,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鲜明;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五)构思技巧: 抑扬结合: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丰富文章的内涵,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将抽象事理表现的具体实在,避免空泛,使文章有血有肉。 伏笔铺垫:内容完整,真实可信,构思精巧,耐人寻味。 意外、突转:异峰突起,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悬念:造成悬念,引人注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波澜起伏。 巧合:内容集中,矛盾更突出,冲突更激烈,人物性格更鲜明。 映衬对比:突出表现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主旨。 情节探究 必备知识 情节类探究题主要是基于小说情节方面的探究,主要是探究情节结构技巧、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其探究内容已超出了情节内容本身,也比情节作用题带有更强的综合性,往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看情节自身前后的关联性;②看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和发展变化轨迹;③看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④看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 【解题思路】 1.考虑情节自身前后的关联性。 小说的情节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它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探究的那一部分,往往是情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思考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 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往往是在情节转变过程中完成的,我们可在情节的安排中去探究对人物的作用。 3.思考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通过情节安排来深化主题,寄寓自己的情感。 4.思考情节的安排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和艺术逻辑。 课后巩固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炫车 盐夫 我曾在4S店做过汽车销售员。 草原上老牧民巴音的越野车就是那时买的。从前草原上沙尘暴多,现在退耕还林、以经济林拉动治沙工程,生态与植被得到好转,出现了大片沙柳、沙棘林与草场,沙尘暴已不多见了。即便这样,老牧民巴音还是要选择一个阳光更灿烂、风儿像丝绸一样轻柔的好日子,与老伴高娃坐上马车一起来到城里。 那一日,天气的确很好,但老牧民巴音的运气一点也不好,进了城就被警察罚了款,内心很窝火。他一路上嘀咕不休——啥时撞红灯了?红灯在电杆顶上,跳起来还差好几米远呢!有人听到巴音的嘀咕就噗噗笑,巴音就更生气了,啪,甩了一响鞭,马就得得跑开了。巴音与马车到达4S店时,已是后晌的事了。他把马儿系在店旗杆上,从车厢里甩下一只旧麻袋。巴音的马儿不习惯城里生活方式,笼头套子还没卸下,尿液就哗啦啦湿了一片地。保安哈尔巴拉挥着电棍上来了,吼叫着把马儿牵走。草原上牧民都是硬汉子,狼群都不怕,还怕什么电棍,巴音与哈尔巴拉就他一言你一语斗起嘴来了。 我从没见过胡须花白的巴音,但一眼就知道巴音不同一般的牧民,巴音的麻袋里一定不是地瓜或者收来的旧酒瓶。我出来了,先给保安哈尔巴拉敬烟,谎称巴音是远房表叔,然后把水泥地面拖洗得干干净净。这样,我就取得了巴音的信任,巴音指指麻袋说,就买你店里车子。麻袋里,果然都是人民币。老牧民巴音的生意可是个大生意,他一次就买下两辆越野车。巴音买车也不讲究,就是要动力强,前后驱动,适合在草原上开的那种车就行,但有一个附加条件,4S店得有人把车送到草原上——骑马、打猎、放牧,巴音是好把式,种沙柳、沙棘也是能手,但不懂驾驶,他的两个儿子会开车却又都不在草原。 巴音的蒙古包在草原深处。草原上的落日很迟,到了他家时,天边一丝晚霞也没有了,我与司机忙着要回鄂尔多斯,但好客的巴音与他老伴死活不让走,杀了羊,还请来三个好邻居一起喝酒,酒一直喝到月亮西斜,次日太阳升老高了,这才摇晃着离开巴音的蒙古包。之后,巴音一直没再与我联系。但我还是与巴音通了一次电话,询问一些车况方面的问题。巴音似乎对两辆车相当满意,在电话那一头,一个劲夸说,好着呢,好着呢! 三个月后车辆保养期到了,我又去了一趟草原。 在草原上,远远地,看到有两匹马拉着一辆越野车在慢慢行进。赶到前面一看,牵马的正是老牧民巴音。我停下车与巴音打招呼,出故障了?巴音摇摇头。没故障咋用马拉啊?我又问。巴音不吭声,依然牵马前行。一个看热闹的大孩子笑开了,他说出了一个秘密。越野车买回来之后,巴音从没有把车开出去一次,早晨太阳出来时,他会把车从车库里推出来,晚上太阳落山时,他与老伴又会把车推进车库,天天如此,一天不落。就在前半晌,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发生了,越野车被巴音推着启动了,呼地冲出了车库,在草地上飞驰而去。巴音忙跨上马背,在后面紧紧追赶,手里甩着套马绳,套了好几次也没套中,最后车轮陷在沙坑里,这才熄火停下来……听到这里,我笑了,巴音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有车为什么不开呢?我问巴音。巴音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在蒙古包里,他一边喝着马奶茶,一边讲述草原上的故事。从前的草原没有现在这样翠绿、富裕,草地沙化,风暴三天两头刮,治沙、恶化、再治沙、再恶化,最多一年沙尘暴就刮了七十多次,死了大批牲畜。就是那一年,很多牧民都离开草原出外谋生了。老牧民巴音不走,他坚定地留下来了,但他的两个儿子却都离开草原了,这一去就是六年多。临走时,父子还吵了一架,两个儿子发誓再也不回草原上了。巴音喝一口马奶茶继续说,草原是有灵性的,你对她好,她也会对你好的,草原其实满地都是黄金。他的两个儿子至今没回来,但巴音十二分相信,他们一定会回来的,越来越美丽的大草原还引不回这两只小雏鹰? 蒙古包外,有摩托车的马达声,由远及近。不一会工夫,蒙古包里进来了两条汉子——巴音的大儿子博日格德与二儿子哈日查盖。 巴音向门外瞟了一眼破旧的摩托车,回来了?回来了!不走了?不走了! 这么多年你们过得还好么? 两个蒙古汉子不吭声了。 巴音沉默了一刻,突然又哈哈大笑起来,好了,不提从前的事了,但一定要记住,草原的天,才是雄鹰飞翔的天! 老牧民巴音走出蒙古包。外面的阳光很灿烂,蓝天很开阔。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20期,有删改) 老牧民巴音不会开车,却又买车,又炫车。小说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意图?试作探究。 【答案】 ①形象地反映草原牧民生活的富裕和变化,以及巴音内心的自豪感;(人物) ②巧妙地突出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才能建设好家乡、过上好日子的主题;(主题) ③设置悬念,为巴音两个儿子回到草原、回到家乡的情节作铺垫和伏笔;(情节) ④增强内容的戏剧性和故事性,提升作品的读性和趣味性。(情节)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小说情节的作用。巴音不会开车却又买车、炫车,从结构上说为下文两个儿子的归来做了铺垫,同事情节幽默,使故事更有可读性;从内容上说,巴音买车既可以体现牧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同时我们也可以知道这两辆车并不是为自己买的,而是为儿子买的,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腕王 安昌河 掰手腕,两个人往桌前一坐,支棱起两只胳膊,手腕往拢一搭,很快就断出了输赢。那经常胜利的,就被人称为“腕王”。 在安州,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腕王”,当数麻子三。麻子三,安州茶坪人,本来不姓麻,只因少年时出痘,病愈后就出现了一张麻脸。麻子三又矮又小,活像个敲核桃的棒槌,但那手却仿佛鹰爪,青筋毕露,且力大于常人,亮出胳膊,动一动,上面的腱子肉就如同老鼠般蹿动起来。别人吃核桃得借助工具才能敲碎那坚硬的外壳,麻子三大手一掌,就壳是壳仁是仁了。 一日,麻子三下山到茶坪给老父亲抓药,突然看见前面酒馆前挤得水泄不通,传来阵阵叫好声。麻子三钻进去一看,原来是在掰手腕。 坐在前面的一个黑脸汉子捋捋衣袖,端着半碗铜板说:“谁要是掰赢了我,这碗铜板就归他;如果输了,就往碗里搁下一个铜板。” 麻子三拍了一个铜板在桌上。 黑脸汉子斜了麻子三一眼,说:“来吧!” 两人手腕刚一搭上,黑脸汉子就猛地使劲,想一个冷不防把对方麻杆似的折断在桌上。然而掰在他手上的却仿佛是一段生了根的铁柱,抬头一看,麻子三正灿烂着一张麻脸笑呢。黑脸汉子憋得一张黑脸成了茄子色,喉咙里发出呜呜的怪叫声,脑门上的青筋暴突,使尽了吃奶的力气,也没能够掰动麻子三那只手。麻子三一沉腕,黑脸汉子的手就被重重地拍在桌上。 “你站住!”麻子三把那碗铜板倒进口袋,刚要离开,就听见有人在身后喝道。回过头去,但见此人高大威猛,仿佛是一头牯牛。 “麻子三惹祸了。”围观的人群中有人悄声道,“这些人可都是金堂帮的,此人是金堂帮的舵把子,人称金钱豹。” 位于成都坝子的金堂县,专门有一支叫金堂帮的枪队供人雇佣,如果谁要收拾仇家,或者要赶跑流窜过来的土匪,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支枪队。因为他们装备精良,枪法如神。 这次他们受雇于国民党北川县政府,消灭了一支从黑水流窜过来的专门抢劫大烟土的烟匪,回金堂时路过茶坪。一个伙计闲着无聊,就摆出了掰手腕的阵势,想寻开心,却不想栽倒在其貌不扬的麻子三手里。 麻子三捂着满口袋的铜板。 “我跟你赌一把,如果你赢了,三十块大洋;要是你输了,就得跟我去扛枪。”这时候,屋里呼啦啦窜出二十几个精壮汉子,人手一把长枪,在金钱豹身后雁阵排开。 连着两个回合,金钱豹输得心服口服。“你天生神力,跟我回去,我把你再调教成一个神枪手,你今后也可以拉一支队伍出来,吃香喝辣,什么好事都尽由着你占了。”金钱豹说。 “我不,”麻子三说,“我要银元。” 麻子三用赢得的那三十块银元在茶坪置办了一家酒馆。但凡金钱豹路过茶坪,都要在麻子三的店里住几日,两人自然成了好友,并以兄弟相称。麻子三父亲西归时,金钱豹还到坟前磕了响头。 1935年5月,红军过安州,国民党出兵十二万围追堵截。为表现地方对“剿共”的支持,国民党安州政府决定雇佣金堂帮前来助战。 三日后,金钱豹领着他的五六十号人马到了茶坪,住进了麻子三的店里。 “你不应该来!”麻子三说,“他们是穷人的队伍。” “穷人?那是大洋!打死一个人他们给这个数!有了大洋,我就可以招兵买马,就可以打出一片我自己的天下……”金钱豹指着那些架在墙角的长枪,“这些都是我买回来的新家伙,打起来肯定比敲篮子里的鸡蛋还准!” 麻子三长叹一声。 两天后,金钱豹拖着他的十几个残兵败将下了山。这一仗,输得金钱豹莫名其妙。他们上山就和红军遭遇了,双方打起来,人家一枪一个准,而他们打出去的子弹就是不往人家身上钻。 麻子三的酒馆大门紧闭,门上用银元嵌着几个大字:盗亦有道。 “见了麻子三,把他的手给我剁下来!”金钱豹猛然醒悟过来。原来那天晚上,麻子三用他的大手,将金堂帮的几十支枪的枪管一一掰了一把。 (选自《新故事》,有删改)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①故事的开端,主动形象地介绍了麻子三富有神力的大手,设置了悬念;②故事的发展,写了麻子三与黑脸汉子掰手腕轻松获胜,赢了半碗铜板;③故事的高潮,写了麻子三与金钱豹掰手腕也获胜,赢了三十块大洋,还与金钱豹结为金兰;④故事的结局和尾声,麻子三劝说金钱豹不要与红军为敌,金钱豹不听,惨败而归,麻子三关店逃走;金钱豹恍然大悟,想到是麻子三暗中帮助了红军,结尾出人意料。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所谓“一波三折”是指故事情节曲折,回答这类问题要注意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的角度思考,即列举小说曲折的情节。比如故事的开端,通过介绍麻子三富有神力的大手来设置悬念;故事的发展,描述了麻子三轻松自如地胜过黑脸汉子;故事的高潮,写麻子三与金钱豹掰手腕获胜得到大洋以及与金钱豹义结金兰;故事的结局,写金钱豹要攻打红军,麻子三劝解金钱豹以及金钱豹惨败并想到是麻子三暗中帮助了红军。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秦腔 孙兴运 宁静而广袤的渭北高原上,常听见有人吼两嗓子秦腔。年过不惑的王班主很反感说“吼”秦腔,一听说就上火。王班主说秦腔讲究丹田气壮,意味深长;讲究气势如虹,形神兼备。 没人跟王班主辩理儿。相貌堂堂的王班主膀大腰圆,是唱关公的名角儿。他唱关公声音粗犷,气势豪迈,加之其体态相貌颇有神韵,在台上就像大义凛然的关二爷在世。 王班主痴迷扮演关公,他拉起的戏班子只唱关公戏。戏台上的王班主红脸长髯,一袭长袍罩身,手提青龙偃月刀,一声断喝后站定,目光如炬,威武如神。戏中的王班主只把自己看成关二爷,不再有王班主。 王班主把关公扮演得出神入化,人家就喊他“关二爷”。王班主喜欢人家喊他关二爷,他常将自己看做关公转世。大清早,王班主漱了口,往院子里一站,唱两嗓子“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再舞弄一会儿青龙刀,就如关二爷附体一般精神抖擞。 有人笑王班主痴傻,王班主正色道:“俺唱的是大秦腔,懂不?大,就是大气、豪迈!直透九霄的大秦腔!”没人懂他的大秦腔,等懂了大秦腔的时候却是在“关二爷”的绝唱! 那是秋后的一个晌午,王班主正在枣村唱《出五关》和《单刀会》,他沧桑的声音摄人魂魄,仿佛于兵戈相见的沙场走来了长髯飘飘、威仪万千的关公。 枣村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戏,没有人料到大白天竞有土匪闯进了村。那是关中平原上最强悍的一股土匪,匪首是令人胆寒的“二疤子”,武功高强,善使长刀。此人刁钻狡猾、心狠手辣,麾下聚集了十数个喽啰,以打家劫舍为生,行踪不定,令人防不胜防。村人都聚在戏场,土匪洗家劫舍不费吹灰之力。可临走时,“二疤子”觉得那是偷盗,有辱威名,于是便在村里放了把火。大火燃起后,“二疤子”便带人来到戏场。 村内的烟火并未惊动看戏入迷的村人,直到受到惊吓的姑娘“啊”一声,村人眼光才硬拽了过来。有人回头发现村内着火,慌忙跑了回去,被掳的姑娘危急中喊了声:“‘关二爷’救俺!” “关二爷”正在鼓乐声中唱着《出五关》:“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须臾,戏场人已空。“二疤子”轻蔑地笑着说:“你拿他当关二爷?他是个戏子!救不了你。哈哈哈……”听见姑娘呼救声,“关二爷”转身用刀横指“二疤子”唱道:“大胆毛贼!关某在此!”“二疤子”大笑说:“不知死活的戏子!俺今天就亲自宰了你!”言毕,“二疤子”抛开掳着的姑娘,喝令喽啰们别动,只身提刀上前。 惊见变故,鼓乐声骤然停下,却见王班主立即气泄神消,手中长刀点地。 “二疤子”得意狂笑,笑声惊得鼓乐手颤抖。有鼓槌惊落了,敲出洪亮的“咚、咚”声。闻声,王班主神情一震,手中长刀弹起!鼓乐手明白了,顿时,铿锵声重起。“关二爷”又唱道:“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霎时,“二疤子”长刀砍出,“关二爷”举刀相迎,随着一声清脆的钢音迸出,“关二爷”的刀鞘脱落了,刀头银光闪亮。战鼓声紧起!“关二爷”将青龙刀舞成了一团光,“二疤子”力战苦撑。突然,“关二爷”佯败而走,“二疤子”伺机急攻,“关二爷”一招“拖刀计”将“二疤予”斩于刀下! 临死,“二疤子”也没想到“关二爷”用的是加了鞘的真刀!更没想到他竟会使“拖刀计”! “关二爷”的英勇震呆了大伙儿,却有一名喽啰趁大家发愣时将刀插入了“关二爷”后背!戏班子的人冲上来时,喽啰逃走了。奄奄一息的“关二爷”满脸的豪迈。有人哭着喊: “‘关二爷’,俺们给你唱大秦腔!你听着……” 可“关二爷”再也听不见了。 此后,无论谁唱关公戏,都没人叫好了。 (有删改) 小说结尾“关二爷”使“拖刀计”用真刀斩杀“二疤子”,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这一情节酌合理性。 【答案】①王班主演戏时投入角色,因而与二疤子交手表现英勇。②王班主仰慕关羽,精神上濡染了关羽的侠义精神。③王班主在长期的训练中,练就了一定的刀法和战法。 【解析】本题需要抓住小说的结构层次、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寻找线索。从王班主对演戏的痴迷,演习时与“二疤子”交手的画面,可以看出王班主的投入。从王班主痴迷扮演关公,可以看出他仰慕关公的行为,说明他濡染了关羽的侠义精神。从王班主扮演关公出神入化,长期舞弄青龙刀及他与“二疤子”交手的场景,可以看出他练就了一定的刀法及战法,因此他才能战胜“二疤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小木匣 王举芳 母亲说:“小木匣的锁坏了,你给我换一个吧。”我接过母亲手中那把带着岁月锈迹的锁说:“行,下班后我去修锁匠那里看看。” 还没下班,接到多日未见的同学电话,说他来出差,想见面聊聊。我想锁早一天买晚一天买没事儿,下班后便拉着同学一起吃晚饭。吃完饭还没到家,单位领导打来电话,让我明天出差一周。 出差回来,妻小声对我说:“咱妈那木匣子里装的是什么宝贝啊?” “咱妈能有啥宝贝?” “整天走着坐着都抱着那个木匣子,仿佛里面有天大的秘密。”妻努努嘴示意我,“喏,你看,睡觉都抱在怀里呢。”我望向坐在躺椅上睡着的母亲,果然,她的双手妥帖地把小木匣搂在胸前。 这个小木匣是外公做的。外公是个木匠,那年有人拿了木材给外公,请他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做两个柜子。柜子做完,外公用下脚料做了这个小巧玲珑的木匣。外公虽是木匠。但外婆是个病身子,加上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的吃喝,没有余钱给就要出嫁的母亲买木材做嫁妆,小木匣成了母亲唯一的陪嫁。 母亲欢喜地抱着空空的小木匣走出外公的家,进了奶奶家的老宅子,开始了另一段人生。记忆中,母亲总把小木匣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上面的小铜锁一直是锁着的。少年的我对小木匣充满了幻想与好奇,终于趁母亲不在家,用锤子把小铜锁砸开,迫不及待地打开小木匣,里面除了一股淡淡的松木香味儿,什么也没有。母亲回家后很生气,一把拉过我,摁在床边,照着我的屁股啪啪狠劲儿打,边打边说:“让你起邪心。今天不让你长记性,以后你也会对别人的东西起邪心。人,不能对别人的东西起歪心和邪心,你知道不知道?你说你记住了没……”那顿打啊,我的屁股都被打开花了,好长时间都得趴着睡觉。 小木匣也不总是空空的。刚参加工作那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女孩喜欢书和苹果,我想用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赢得女孩的芳心。母亲拿出小木匣,拿来两个红红圆圆的苹果洗净、擦干放进去。把我给女孩买的书放在苹果上面。十几天后打开小木匣,里面的书散发着淡淡的苹果香。我把带着苹果香的书送给女孩,女孩望向我的眼神充满了欣喜与娇羞。 后来女孩一家南迁,我的恋情就如风筝一般断了线。 “锁买来了吗?”母亲醒了。 “没,我明天一定买。”说完这话又过了四五天,我才去买了锁。母亲很高兴,没有责备我的拖延与忽略。小木匣上了锁,母亲依然一刻不离地抱着它。 “我跟你说,我那天看见老王头和咱妈一起逛街,两人聊得挺热乎。你说咱妈是不是黄昏恋了啊?”妻说。 “咱爸去世快二十年了,咱妈要真找个老伴,我还真同意。” 妻说:“我也同意。” “妈,我看王叔挺好的,哪天请他到家里来吃饭吧。”我试探着对母亲说。 “你王叔一点都不好。哦,我是说他可悲惨了,儿子儿媳要抢他的银行卡,这不,他说让我给他保管着。我说可不能放在我这里,我让他约了他的儿子儿媳,我去和他们谈了。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再欺负老王头,就让老王头和他们脱离关系,然后把所有的钱和房产全部捐出去。我会陪老王头一起和他们战斗到底。他们都吓坏了。我这像不像你们说的‘女汉子’啊?”母亲笑了。过了一会儿,母亲抚摸着小木匣严肃地说:“我的小木匣,不能装别人家的东西,装别人家的东西,沉啊。” 母亲走得很突然,却很安然,就那么抱着小木匣在躺椅上睡着了,再也没能叫醒。 母亲离世一个月后,我让妻拿出小木匣放在桌子上,小木匣在母亲的抚摸和时光的浸润里闪着光。我轻轻扭动钥匙,打开小木匣,一股说不出的厚重味儿扑面而来。 里面放着我和妻的结婚证。 “妈这是怕我们离婚,把我们的结婚证藏着,日夜抱着……妈……”妻禁不住哭泣起来。妻用泪眼望着我说:“我们再也不要一吵架就说离婚好不好?” “嗯。”我的眼睛也开始潮湿。 小木匣里本应装着属于母亲的故事,而普通平凡的母亲一辈子没有秘密。 妻擦干泪,郑重地把结婚证放回小木匣里,锁好,放在了枕边。 (选自《时代文学》) 文章中写妻说看到老王头和母亲逛街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①引出后面“我”对母亲的试探询问及母亲的解释。②这一情节可以体现母亲乐于助人及敢于打抱不平的性格,使母亲形象更为丰满。③这一情节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章中写妻说看到老王头和母亲逛街的情节的作用,首先从情节看,后面是我们队母亲的试探,此情节有引出后文的作用;才形象塑造的角度看,此情节和后面的情节“你王叔一点都不好。哦,我是说他可悲惨了,儿子儿媳要抢他的银行卡,这不,他说让我给他保管着。我说可不能放在我这里,我让他约了他的儿子儿媳,我去和他们谈了。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再欺负老王头,就让老王头和他们脱离关系,然后把所有的钱和房产全部捐出去。我会陪老王头一起和他们战斗到底”共同突出了母亲的乐于助人及敢于打抱不平的性格,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从效果看,此情节引起阅读兴趣,如二人是否这的是“黄昏恋”。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