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时新素材:回望2021,全球疫情促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2022-01-09 手机版


 引言:

时至2021年岁末,新冠疫情这场百年未遇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依然复杂严峻。

回首这一年,大规模疫苗接种助力世界阻击疫情,但病毒频繁变异,变异毒株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先后袭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最不发达国家深陷“免疫鸿沟”,个别西方国家将病毒溯源政治化制造分裂,全球抗疫之路充满波折。

全球疫情之反复不断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解决好疫苗产能和分配问题,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持续深入推进疫苗接种,同时坚持科学施策,统筹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摒弃零和思维和政治偏见,人类终将共同赢得这场与新冠病毒的持久战。

战疫进入艰难相持期

过去一年里,全球疫情起伏反复,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战斗处于艰难相持阶段。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1日,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累计超过2.7亿例,较年初增长约1.9亿例;累计死亡逾530万例,较年初增长约350万例。

从世界卫生组织绘制的每周疫情曲线图可看到,全球每周新增病例数在2月中下旬降至240万例的年度最低点后迅速反弹,于4月底5月初达到570万例的最高点;然后连续下降近两个月,于6月中旬降至250万例后,再次连续两个月上升,于8月中下旬达到450万例的新峰值;此后疫情再次开始缓和,于10月中旬降至270万例的低值后再次反弹。全球每周新增死亡病例数曲线大致相似,但时间上稍稍滞后。

从国家和地区层面看,美国已在相当长时间内在确诊和死亡病例两项数据方面高居全球之首,累计确诊病例已超50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已超80万例。在遭遇疫情一波又一波的沉重打击后,美国今冬抗疫形势依然严峻。事实证明,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有、最发达、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没能通过疫情“压力测试”。

由于冬季来临,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来袭,加上过早解封、疫苗接种不足等问题,欧洲自11月以来再次成为全球疫情的“震中”,多个国家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居高不下。受到奥密克戎扩散和疫苗接种不足影响,非洲地区近期遭遇第四波新冠疫情。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截至19日的一周,非洲地区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过25.6万例,较前一周飙升53%,形势十分严峻。

全球疫情反复促反思

回顾这一年,年初不少人还过度乐观地认为,随着疫苗大规模投入使用,新冠大流行趋于结束。但现在面对新的变异毒株接二连三地出现,疫苗也不再被视为“万能药”。

复盘看,有一些国家明显低估了新冠病毒的威力与危害,防控措施形同虚设,同时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些薄弱环节暴露无遗。正如全球防范监测委员会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所言,新冠大流行暴露了一个不平等、分裂和不负责任的“破碎”世界。

首先,美国等西方国家不负责任地“躺平”,在疫情尚未出现实质性好转时在全世界带头以不同形式“与病毒共存”。在美国,抗疫问题被政治化,相关防疫措施要么被延迟,要么被搁置,执行了的也往往打折扣。疫苗接种率不够高,病毒传播尚无法被有效阻断。随着新冠病例越来越多,病毒变异的机会随之增加。目前,德尔塔已成为大部分地区流行的主要毒株,奥密克戎毒株首次确认后不到两个月,已迅速蔓延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还有阿尔法、贝塔、伽马3种毒株被世卫组织列为“需要关注”。

其次,全球新冠疫苗分配呈两极化,疫苗分配不公暴露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短板。疫苗是终结大流行的重要武器,只有构建起全人群免疫屏障,才能有效遏制病毒传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年初指出,疫苗公平是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最严峻道德考验。然而随着疫苗接种推进,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接种不平衡问题却更加突出。英国牛津大学“用数据看世界”网站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全球累计接种新冠疫苗87亿剂次,全球有56.8%的人口至少接种一剂疫苗,而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仅为7.6%。一些发达国家奉行“疫苗民族主义”,不仅囤积过剩疫苗,而且连承诺的疫苗援助也未完全兑现。截至11月25日,美国仅交付了其向国际社会承诺提供疫苗剂量的25%。

第三,一些国家过早放松防控措施,在疫情反弹时防疫又慢半拍。限制措施反反复复,导致疫情难以遏制,民众也出现了“抗疫疲劳”。古特雷斯曾在11月1日全球新冠死亡病例数超过500万例时直言,许多地区的抗疫行动是失败的,“如果认为大流行已经结束,那就错了。随着许多地方放松限制措施,我们必须加大疫苗接种力度,同时保持警惕,包括采取明智、得到验证的公共卫生措施,例如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

第四,个别国家破坏和干扰全球抗疫大局的行为带来恶果。新冠病毒溯源是一个严肃复杂的科学问题,应该也只能由全球科学家合作开展研究。但美国动用情报部门炮制所谓新冠病毒溯源报告,将溯源政治化,将自身抗疫不力的责任甩锅中国。疫情暴发以来,美政客种种违反科学、破坏团结的政治操弄,成为全球团结抗疫的最大“毒瘤”。

团结合作是人间正道

如果将来人们要评价2021年全球抗疫的最大成就,那一定是新冠疫苗的大范围推广使用。

全球科研人员分秒必争,创下疫苗研发速度新纪录,世卫组织和各国监管机构也快马加鞭快速审批。迄今,已有辉瑞、阿斯利康、强生、莫德纳、中国国药、科兴、印度血清研究所等生产的多款新冠疫苗被世卫组织纳入紧急使用清单。

必须指出的是,多边机制在全球疫苗分配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世卫组织、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共同领导的“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旨在确保所有参与国家和经济体能公平获得疫苗。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新冠疫苗实施计划”已向全球144个参与方出货疫苗超过7.92亿剂。中国加入并支持“新冠疫苗实施计划”,迄今已向该计划供应超过7000万剂疫苗,并捐赠1亿美元。

新冠药物方面也陆续传来好消息。11月初,全球首个抗新冠口服药莫那比拉韦在英国率先获批;12月中旬,另一款新冠口服药PAXLOVID由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紧急使用。中国首个新冠抗体药物已获批上市,还有多款新冠药物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初步显示积极疗效。

得益于大规模疫苗接种以及更多药物进入临床治疗等“组合拳”,多国新冠重症率和病亡率显著下降。

病毒无国界。疫情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

关键时刻,中国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中国迄今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20亿剂疫苗,占中国以外全球疫苗使用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国还同30多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同1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一支支中国疫苗跨越山海,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解了燃眉之急,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

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要在与病毒的持久战中获胜,各国科研人员还需要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治疗、药物研发、新一代多价疫苗研发、变异毒株特性研究等领域携手攻关,力求取得更多惠及全人类的突破性成果。与此同时,各国应摒弃偏见,携手而行,坚持和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方能应对不断出现的疫情新挑战,共同交出抗疫“大考”的合格答卷。 (参与记者:郭爽、尚绪谦、谭晶晶、刘曲)

精选时评:

一座温暖城市抗疫背后的放心与安心

作者:郑莉娜

这些令人难忘的瞬间,是城市精神的沉淀、价值的刻印,是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是直面疫情遭遇战的杭州态度和杭州温度。

11月25日,杭州新增2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人员追踪排查管控。一夜之间,数万人开展核酸检测。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这也是一场快速响应的抗疫行动。应对疫情的姿态,考验着城市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也折射出公民社会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在这次的抗疫中,我们要为杭州速度、杭州精度和杭州温度点赞。

疫情就是命令,杭州市属医院闻令而动,选派346人分赴一线开展核酸采样;西湖区蒋村街道河滨之城小区所需的药品、口罩、生活用品及时送到,保障了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学校第一时间启动防疫应急预案,对居家隔离的学生进行学习及心理指导。疫情之下,从城市治理者到普通市民,大家都站在一起,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让我们感受到杭州的理性、包容与温暖。

防控迅速有序,市民放心安心。这背后是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硬核支撑,是公共政策的预见性与务实高效的行政执行力。正是由于前期未雨绸缪、多方紧密联动、信息沟通渠道畅通,这才能够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处乱不惊,精准施策。也因为居民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整个防控区域能够做到井然有序,社会各界基于同理心的共情与互助,凝聚起强大的战疫力量。

城市和市民的正向激励也鼓舞人心。这几天,河滨之城业主群里一张照片刷屏了。一位经历了长时间工作的工作人员,坐在一张河滨之城小区一角的塑料凳上短暂休息。明媚阳光洒下,白色防护服被照得透亮,让人心疼又敬佩。有居民悄悄为他P上了一双翅膀:“有你们的地方就有光。”照片中的这位工作人员,他叫黄华天,1995年出生,是留下派出所的一位民警。普通人所承载的煎熬、不懈的抗争和无私的奉献,共同勾勒成这一段城市的记忆,让我们看到面对困难时的温暖与坚毅、智慧与勇气。

这几天,有战风斗雨、攻坚克难,也有无限遐想、无穷远方。浙江大学核酸检测现场同学们边排队边看书一幕也在网上刷屏,网友们纷纷点赞。疫情让线下教学转为线上,即使教室空无一人,很多浙大老师依然选择到教室为大家直播讲课,让人动容。被封闭小区业主家门口贴满了爱心便利贴,“谢谢”“你们辛苦了”“注意休息”,有的画上了几颗爱心,还有的画了个鞠躬的小人。这些令人难忘的瞬间,是城市精神的沉淀、价值的刻印,是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是直面疫情遭遇战的杭州态度和杭州温度。

在我们的城市、在人心深处,暖流从未断流、热情从未熄灭;在我们的城市,有寒暑轮替、草木枯荣,“最美”精神生生不息。

2021,步履铿锵,是为了新的抵达

作者:康子湛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2021年,历史长河中,一个注定不平凡的时间坐标点。

回望2021,我们迎来了建党百年,开启了“十四五”规划的全新征程;回望2021,中国军队备战打仗步履铿锵势不可挡。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回顾这一年来中国军队的实战化训练脚步,我们不由会感叹,全军各项演训活动的坐标之广、场次之多、阵势之大、要素之新!我们更感叹,以战领训、以训促战,实战化训练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一个战位!

“面对越来越近的‘敌’机,到底打还是不打?”陆军某合成团中士杨龙强面对“唾手可得”的“战果”,冷静分析、果断放弃打击,避开了“敌”方投石问路的诡计……年末观训,解放军报推出“2021沙场观训来自班长的‘复盘报告’”专栏,以“班长的眼睛”为复盘视角,洞察沙场之变,回顾留在官兵脑海中的胜仗之思。

风之疾,草木知。透过“班长的眼睛”,我们看到“战术末端”的本领越练越强——

面对上级的“迷雾”通报,空军某旅三级军士长胡勇华,坚持己见成功研判“敌情”;战场指令迟迟未到,陆军某旅四级军士长赵王杰当机立断,带领班组转移阵地……

倾听“班长的脚步”,我们更听见实战化脚步的声声回响——

无形战场,海军某旅上士谭羡文通过“技”“谋”合一,看穿对手的诡计;狙击阵地,武警某支队下士杨玉峰通过“战场牺牲”,真实体味到没有敌情观念的“制高点”恰恰也是“暴露点”……

习主席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演兵场上,一朵朵翻涌在实战化练兵潮中的浪花,汇聚起排山倒海之势;一名名官兵的实战步伐,汇聚成整支军队的铿锵步履。

这些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踩出了一个个实战化坐标,构建起了新时代的实战化坐标系,既标定了我们在哪儿,也标定了我们未来要向哪儿去。

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从刚过去的建党百年眺望建军百年,全军官兵是在以怎样的姿态继续奔跑?答案回响在每一个实战化演训场上,更激荡在每一名官兵的脑海中:步履铿锵,是为了新的抵达!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