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模拟专练:生活感悟范文5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高中习作 2021-12-31 手机版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进入高中后,很多同学不太注意学习交流,其理由总是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认为“现在强调竞争,帮助别人的提法不现实”。

请以“帮助别人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径”为中心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题目自拟;(2)字数不少于600;(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答案】例文:

帮助别人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径

有些同学在学习上不愿意帮助别人,最有代表性的理由竟然是“现在强调竞争,帮助别人的提法不现实”,强调竞争与帮助别人有矛盾吗?这种观点我深以为谬,其实,帮助别人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径。

这些不愿帮助别人的同学心理我们可以试着揣摩一下,无外乎是帮助了别人,别人提高了,而自己还是处于原来的水平。这样,被帮助者就容易超过自己,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败地。这些同学目光何其短浅,就为同学讲题而论,你在讲解的同时,自己不也在默默提高吗?原来不太熟悉的知识点,在讲解的过程中烂熟于心;在讲解过程中还会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所谓“温故知新”。这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吗?如果不是帮助别人,哪儿有这样的好机会?如此,帮助别人不就是提高自己的最有效途径了吗?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独自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是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人不可能是一座孤岛,我们都与外界交错相通,没有谁能够独立于社会而好好活着。生活中,谁愿意帮助一个自私的人呢?你帮助别人,也才会收获别人的帮助。取得成就需要自己琢磨之外,还需要与人切磋。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比之闭门造车般的自我研究,效率自然更高,效果自然更好。如此,帮助别人不也是在帮助自己,不就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径吗?

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帮助别人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德,还能在学业上、事业上提高自己,是提高自己的最有效的途径。不帮助别人,不仅于道德有亏,也于学业、事业有损。那些不愿帮助别人的人,只能走进人生的死胡同,不得出路。

助人为乐,提高自己。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为引语式材料。

材料列举了一种现象,认为强调竞争的社会就不能够再帮助别人了。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观点,也是一直极为狭隘的观点。

从道德品质上讲,助人为乐永远是值得推崇的美德,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不是一座孤岛,不可能独立于他人而存在。助人也是助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比如给别人讲题,在此过程中,自己原有的知识也复习了一遍,甚至会在讲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学到新的知识,所谓“温故知新”。

提示语规定了中心论点,其中的关键词“帮助别人”是途径,“提高自己”是结果,“最有效”三个字最值得考生深思。“议论文”规定了文体,要注意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多样。

行文时一定要明确点出题干要求的中心论点,扣住“最有效”三个字展开论述,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思路,分析帮助别人是提高自己最有效途径的原因。

立意:

1.帮助对手,对手越强,自己才能越强。

2.帮助别人能够提高自身知名度。

3.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的过程。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象棋中,炮威力大,但要借助另一颗棋子做炮架,才能吃掉对方;卒子最不起眼,一步一步往前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但关键时候往往能发挥巨大作用;车能横冲直撞,直冲敌军,拿下对方,但容易成为对方防范的重点,其作用反被限制;马威力中等,但它走斜线,故有时能出其不意……

由此可见,每颗棋子都有各自的优势与缺点。作为一位棋手,需要清楚每颗棋子的优势与劣势,取其长处,避其短处。棋场如此,人生亦然,我们每个人也应识己之所长,辨己之所短。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人生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我为棋子局中行

人生如棋局,我在局中行。

唯有自知,才能识己之所长,辨己之所短,进而发扬长处弥补短处,从而在人生的棋局中获得胜利。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出身卑微的刘邦,承认了自己不如张良、萧何、韩信,这正是“一世之雄”难得的自知之明。他既能辨己之所短,也能识己之所长,故而又言,“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与之相反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让韩信执戟,使陈平归“汉”,令“亚父”嗟叹,自负一身盖世之勇,轻天下英雄如草芥。不光过分地识己之所长,还不能辨己之所短,项羽不亡谁亡?天理昭彰,是非分明。两相比较,刘邦何其智,而项羽又何其愚!

正是因为人生如棋局,所以就有众多的“当局者迷”。要么既不能识己之所长,也不能辨己之所短,茫然度日以致百年光阴犹如大梦一场;要么仅能识己之所长,却不能辨己之所短,洋洋得意自以为天下任我行;要么不能识己之所长,偏能辨己之所短,每日里意气消沉、自怨自艾。天生百人,人生百样,要真正做到自知是何等不易。

“当局者”多“迷”,而“旁观者”常“清”,当我们目迷神惑不能自知之际,不妨以他人为镜,揽镜自照,自身的“长”与“短”必定清清朗朗、纤毫毕现。唐太宗以魏征为镜,遂有“贞观之治”;邹忌以“城北徐公”为镜,方知“妻私、妾畏、客有求”;齐威王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于是有了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盛景。

不过,自知固然艰难,以人为镜更是殊为不易。因为,若是没有勇气,他人纵如明镜亦蒙尘;更得有智慧,不然错把“歹人”当“贤者”,泥淖愈陷愈深。

青年人多自信,意气风发,切不可只识己之所长,而不能辨己之所短,盲目自信是人生的大敌。当然,也不能悲观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我们是棋局中的棋子,同时也是操纵棋局的棋手。我命由我不由天,更不能假手于他人。

我们要做一枚“自知”的棋子,更要做一名高明的棋手,在各自的人生棋局里“何妨吟啸且徐行”!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引语式材料。

材料第一段对中国象棋中各类棋子的优势和劣势均作了说明。“炮”虽威力巨大,但若没有别的棋子作为“炮架”,也难以发挥出“炮”的威力;“卒子”移动空间有限,而且行动缓慢,却能在棋局中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成为制胜的关键;“车”腾挪转移,如入无人之境,但“刚则易折”,易遭对方重点防范而使作用受限;“马”可谓剑走偏锋的一支奇兵。

材料第二段为写作引导语,由棋局联想到人生,由棋子联想到个人,各枚棋子有优势也有劣势,而每个人也自有优势和劣势。要想在棋局中获胜,棋手要扬“长”避“短”,同理,我们要掌控自己的人生,获得人生的成功或圆满,就要“识己之所长,辨己之所短”,做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考生要全面理解材料内涵,切忌挂一漏万,就此题而言,如果去论述“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的辩证关系,就偏离了主旨,而去写“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更是离题十万八千里。

考生论述的重心应放在“人要理性认识自己”(识己之所长,辨己之所短)上面,分析“人为什么要自知”“怎么才能做到自知”“如何在人生棋局中扬长避短”。

立意: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只有识己之所长,辨己之所短,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3.人生如棋局,“优”“劣”应自知。

4.扬己之所长,避己之所短,天下无不可成之事。

5.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需朋友,交友须谨慎。孔子说朋友有益友,也有损友。有人说人生需要密友(亲密无间,感情极好的朋友),也有人说人生需要诤友(直言批评规劝的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文章,体现你对“交友”的思考。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②观点明确。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人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生犹如贫瘠的荒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那种孤独寂寞的况味,即便不是身处其中,也足以令人生出凄然之感。

俞伯牙偶遇钟子期,高山流水传佳话;钟子期先友人而亡,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真正的朋友绝对是知音,不会在你“欲取鸣琴弹”时让你生出“恨无知音赏”之叹;不会在你走投无路之际袖手旁观,或是落井下石,他(她)知道你需要什么。要安慰,他(她)给你安慰,让你即使身处寒冬,也觉得温暖如春;要帮扶,他(她)会伸出援助之手而无二话。

鲁迅与瞿秋白,惺惺相惜,秉烛夜话,谈文艺,谈人生,谈理想,谈中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瞿秋白懂鲁迅,革命征途再怎么崎岖坎坷,也对“大先生”念念不忘;而鲁迅亦视其为知己加兄弟,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马克思与恩格斯虽然是冷漠初相见,但仍能结成举世无双的伟大的历史友谊,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崇高的政治理想。马克思更是在恩格斯无微不至的帮助下完成了划时代的巨著《资本论》。

然而,知己难觅,益友难寻。正因为难得,故而弥足珍贵。我们仍然要在茫茫人海中寻觅我们的知己,即益友。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降格以求,交那“酒肉朋友”或“狐朋狗友”,聚时吆五喝六“甘若醴”,散时树倒狼狈如猢狲。

知己,必定是益友,而益友未必非得是密友,别忘了,还应该是诤友。诤友不会“锦上添花”,也不会让你“如沐春风”,更多的时候可能会在你得意忘形之际泼上一盆冷水,给你以冷静,进而促你清醒。古人有言:“砥砺岂必多,一璧胜万珉。”交友不必求多,益友也未必难寻,很多时候可能恰恰是“尘埃”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往往诤友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

不要为无“营养”的赞美沾沾自喜,不要为别有用心的吹捧目眩神迷,这样的朋友不是诤友,而是损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诤友有“洁癖”,绝不可能与损友一同来投“你”所好。损友进则诤友必退,诤友进则损友必谗!不要忘了在你春风得意时泼你冷水的人,不要忽略那些让你觉得颜面扫地的人,因为他们极有可能就是你迫切需要的诤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珍惜眼前人,知己难再寻。益友不求多,诤友何其珍。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引语式材料。

材料首句“人生需朋友,交友须谨慎”,包含两个观点:一、人生需要朋友;二、交友需谨慎。

孔子所言“朋友有益友,也有损友”,是对朋友就其性质而言进行分类,既然朋友有“益友”与“损友”之分,当然要亲近益友,远离损友。

“有人说人生需要密友,也有人说人生需要诤友”,“密友”是“感情极好”“亲密无间”,能够在人情感低落的时候给以精神上的慰藉,使人不至于孤独寂寞。“诤友”能够直言规劝,纠正思想和言行,“诤友”送的不是情感上的“温暖”,而是良言相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密友”难寻,“诤友”更是难得。

解读材料的关键要弄懂“朋友”“益友”“损友”“密友”“诤友”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具体行文切勿“忽左忽右”,随意混淆各类“友”。“朋友”是总概念,“朋友”下分“益友”和“损友”;“益友”包含“密友”和“诤友”。理解诸友间的关系后,再来明确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人要交益友,密友不可缺,诤友也为人生所必需。综合材料内涵立意为最佳。

立意:

1.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2.广交益友,远离损友。

3.密友易得,诤友难寻。

4.友吾友,天下兼相爱。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坐在考场中的你正经历着走向成熟的蜕变,你是怎样认识成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

苏轼的成熟,是从“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到“一蓑烟雨任平生”;李白的成熟,是从“人间得意须尽欢”到“直挂云帆济沧海”;辛弃疾的成熟,是从“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却道天好凉个秋”。岁月漫漫而过,融去一些少年的横冲直撞,却没有磨掉青春的棱角和信仰,待到瓜熟蒂落之时,羽翼丰满之日,才能窥见成熟本真的自己。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成熟彰显人生魅力。

成长道路上,我们会接触越来越多的新事物,不断拓展人生的边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体味到人间冷暖,感受到世间险恶。这个世界的模样,会变得越来越清晰、真实、具体,不再只孤立地存在于书中的文字、媒体的描摹、旁人的话语中。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变得越来越圆滑,有的人变得越来越狡诈,有的人变得越来越胆怯,而有的人,在人世浮沉中窥得了天真的可贵,最终主动选择了天真。

这种“天真”,既不是稚子般的懵懂,亦不是浪荡子的胡闹,它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处世之道,它是一颗晶莹剔透的赤子之心。

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成熟彰显人生格局。

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中说道:“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也就是说,别人眼中的标杆,大多是庸人的自我设限,而非每个人都必须追求的。

早在千年之前,《孟子》就曾指出:“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天下不曾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而人也同样如此,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正是因为每个人的不同,才构成了世界的多彩。世上从未有完美的人,我们又何必一味追求一致而丧失自我呢?王尔德曾说:“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活在他人影子里的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只有冲破内心束缚的人才能真正获得个性的解放。

成熟是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彰显人生沉淀。

成熟,代表着独立和承担。不再用埋怨面对困境,不再用哭泣解决问题。少年们的世界,既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亦不再依附于人,变得更加坚实包容、独特丰富。成熟,意味着要学会取舍。世界是公平的,有得就会有失。在面临人生岔路的时候,理性判断得失,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是成熟的表现。

成熟的人,既不委屈自己,又不损害他人;不刻意制造矛盾,但会直面挑衅与质疑。“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大抵就是瓜熟蒂落、羽翼丰满的最高境界。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用文学化的语言,形象而凝练地阐释了“成熟”的含义。这是经历了人世沧桑、看透了世态炎凉之后的高度提炼和全面概括。

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深入浅出”,将“成熟”的表现具体化、形象化,归纳为浅显明确的行为准则或者道德素养,不可停留于材料的文字表面,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光辉”“音响”是成熟之后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从容”“大气”是成熟之后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微笑”“淡漠”是成熟之人对待人世沧桑的人生态度,“厚实”“高度”是成熟之人积累沉淀的思想境界。这些观点都可以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合理引申出来。

此题没有文体要求,但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谈谈对“成熟”的认识,建议写成议论文,但一定要做到真情实感。可以采用递进式结构构思成文,将材料内容分为三个板块,从人生态度到人生格局再到人生沉淀,层层递进地阐发对“成熟”的理解。

比如人生态度方面:成熟不是手中的酒杯与手上的香烟,不是妥协顺从、苟且偷生、唯利是从,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忧郁和伤感。成熟总是和人生挫折紧密相连,是理性、智慧、纯真与道德的统一。

人生格局方面:成熟的具体表现拥有独立准确的判断力。不再盲目跟风,开始尊重自己的意愿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开始安排自己的种种计划,规划自己的方向。拥有果敢坚毅的决断力。

人生沉淀方面:宽容不仅象征成熟,更是一种境界。幼稚的心从来不会宽容,他们偏激、暴怒、盲目,自己却屡犯不可宽容的错误;他们追求完美却并不明白自身存在的缺憾。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这体现了对人性缺陷的包容和理解。学会宽容是心态的成熟。只有宽容之心处世,才不怕误解,也不会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

立意:

1.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2.成熟应该是自我的发现,精神的丰收。

3.成熟是品过浮沉冷暖,历经世事沧桑,却仍不改初心本色。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不免有竞赛,有竞赛就必然会有输赢。赢了自然可贺,输了却大可不必自鄙乃至沉沦,将一时之输看作一生之结局。比如赛马,古人就认为应该做到“不耻最后”。比如学校的运动会,鲁迅先生就说过:“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不骄第一,不耻最后

生活中不免有竞赛,有竞赛就必然会有输赢。不是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第一名,但却一定有最后一名。其实,只要我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参与竞赛,输赢又何妨?所以,我想说,“赢不骄,输不耻者”更让人肃然起敬,我们更应该做到不骄第一,不耻最后。

赢者不一定是最好的,输者也不一定是最差的。最喜俞敏洪(微博)的一句话:“蜗牛只要能够爬到山顶,和雄鹰所看到的景色就是一样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不耻最后者才是中国的脊梁”。没有一个人能够在三百六十行中行行都是赢家,没有人能精通所有事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许在某方面你是数一数二的人,但你一定有未涉足的地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去骄傲,更不可以自卑,要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不骄第一,不耻最后。

如果说不骄第一是一种态度,那么不耻最后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品质。毛主席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大唐盛世的遥遥领先,再到后来骄傲的闭关锁国,成为列强眼中的鲜肉,到“不耻最后”的改革开放。如今再次屹立于世界。如果没有不耻最后的精神,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只有具备不耻最后的精神,不自卑,努力解决问题,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因不耻最后是从失败中站起的支柱,是最后一缕成败的希望之光,是一种难得精神品质。

故努力、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人。人的起点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比较的不一定是名次,而是进步。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会有进步。和自己比赛超越昨天的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即使最后与别人相比也有所不及,却也问心无愧;因为人生之路不是一定要拼个输赢,比较出高低,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留下太多无法挽回的遗憾。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能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人生这条跑道上没有赢家,没有必要在某个方面落后于别人就自卑。最重要的是要有不耻最后的精神,才能走到终点,不留一丝遗憾!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引语式材料。

材料先提出“赢了自然可贺,输了却大可不必自鄙乃至沉沦,将一时之输看作一生之结局”之观点,后列举两种引言,是对前面观点进一步阐释,即“不耻于后”。尤其是鲁迅先生的引言,对于“坚持到最后的竞技者以及看到这样竞技者肃然不笑的看客”,鲁迅的认为他们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说明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者。他们即使面对失败,身处逆境,但并不悲观,执著追求,不言放弃;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则是能够对生活中及革命道路上的锲而不舍、勇往直前者进行赞美的人。他们在现实中数目不多,但他以自己的悲悯精神去同情那些不幸的人们,以责任去唤醒那些无事的看客。而这种“肃然不笑者”的气质在今天也是有现实意义的。现实意义就是:当我们把鲜花和掌声送给“赢者”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把目光聚焦在众多的参与者身上,能给予那些忍辱负重、攻坚克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者;我们要盛赞那些能始终如一,保持高昂斗志奋战一线者;怒赞那些能“胜不骄、败不馁”“屡败屡战”者。对于那些不耻于后者,我们更应肃然起敬,并用掌声鼓励支持!

由此可知,考生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立意:从“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角度,可以围绕“身处逆境,坚持到底”“执着追求,永不放弃”方面立意;从“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角度,可以围绕对不放弃者的尊重的角度立意。

立意:

1.不耻最后是一种勇气,气魄和姿态。

2.我们要敢争第一,更应不耻最后。

3.给执着追求的人点赞。

4.我们要赞美不怕失败,不怕落后,永不放弃的地进行韧性战斗的人。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