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模拟专练:哲理思辨式议论文范文5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高中习作 2021-12-30 手机版 | ||||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自古至今,我们山西都是一方人才辈出之地。誓扫匈奴、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充分发扬民主,办好农民实事”的改革先锋申纪兰;出色完成神舟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特级飞行员景海鹏……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被民族和时代铭记。 当然,更多的是负重前行、风雨兼程的无名英雄。他们或鞠躬尽瘁做着行业里的“螺丝钉”,或拼尽全力托起自己的小家庭……他们没有声震天下,却也用自己微弱的点点星光为璀璨星空增添光彩。 一位“躺平青年”来信表达自己的人生困惑:“反正自己做不了大英雄,何不佛系度过此生?” 请你给他写一封回信 ,结合材料阐述你对“英雄”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点点星光,亦可璀璨 亲爱的朋友: 你好! 收到你的来信,得知你的困惑后,感慨万千。仰望星空,我提笔写下此信,愿与你沟通,共同探讨人生困惑。 你在信中说做不了大英雄便要佛系度一生,我觉得不妥。做不了大英雄,青年人也不应该“躺平”,不应该“佛系”。我认为,英雄可以是聪明秀出、胆量过人,也可以是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也可以是个个平凡普通。青年人应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点点星光,亦可璀璨。 拒绝“佛系”,跟命运“死磕”。 “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这种“躺平”“佛系”,实质上是不求上进、随遇而安,青年人不应如此。从信中看出,你选择躺平,是因为做不了大英雄。但你要知道,不可能人人都能做大英雄;做不了大英雄,就做大雨伞,为人挡风遮雨;做不了大英雄,就做个热爱生活的人;而不应该走向颓废,选择“躺平”。你做不了大英雄,就选择“佛系”,这是走向消极,走向极端,要不得。青年没有躺平的人生,只有奋斗的精彩。 点点星光,也会灿烂。今天的英雄未必都有机会像霍去病那样誓扫匈奴,封狼居胥;也不一定都能像景海鹏那般三巡苍穹。上得了太空的宇航员是英雄,没上去的也是英雄。1998年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的14人中,有一人叫邓清明,“神九”落选,“神十”又落选 ,他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却并未选择“躺平”,不管飞天之路多么艰难,他从未想过放弃。一直在坚守,一直在训练。他说“任务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得失论英雄,——他也是英雄。发出自己的微光,也能活出人生的精彩。在浩瀚的星空中,点点星光,亦可璀璨。 在普通与平凡中,也会成就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英雄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奋斗不止;英雄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英雄是鞠躬尽瘁、负重前行。 在浩瀚的星空中,若不能做月亮,做个平凡而又普通的星星,不也挺好吗?在普通与平凡的浩瀚星空,亦有“英雄”所在。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亲爱的朋友,愿你早日走出思想的困惑,积极地面对生活!就此搁笔,再叙! 你的朋友 X年X月X日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审材料:本次作文是任务驱动性作文,材料有三段组成。第一段列举了从古至今山西籍的“英雄”代表:霍去病、申纪兰、景海鹏。这些英雄对国家和民族有巨大贡献,是有名的“英雄”,是“大英雄”。第二段说的是 “无名英雄”。他们虽平凡,默默无闻,但他们也是“英雄”。第三段是一位“躺平青年”的价值观:做不了“大英雄”,便“佛系度过此生”。 三个自然段由“英雄”串联。 审任务:即“回信”,并结合材料阐释对“英雄”的看法。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即“回信”,并结合材料阐释对“英雄”的看法。行文时先指出青年不应“躺平”“佛系”,接着表明英雄来自平凡,为民族和人民奉献的人就是英雄。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就能成为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得失论英雄。最后点出英雄的实质精神,英雄的内涵。 立意: 1.做好自己,温暖他人。 2.心怀敬畏 敬业尽责。 3.微光点点,成就璀璨。 4.发挥微光,成就梦想。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州地方有一只蜗牛,它觉得自己太软弱无能了,就自我责备一番,决心振奋起来,有所作为。它制定了两项计划,一是向东去攀登泰山,总计路程要走三千多年;二是向南到长江和汉水去,总计路程也要走三千多年。可是估算一下自己的寿命,不过早晚之间就要死去。于是它万分悲愤,枯死在蓬蒿秆上,为蚂蚁所讥笑。 上述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感触?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登泰山,三千年,到汉水,三千年,一只早晚便要死的蜗牛定下如此计划,难怪会被蚂蚁讥笑。蜗牛如是,我们有些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衡量自己能力,定下鸿志,不去行动,无法实现,被人耻笑。我以为:当梦想变成空想时,不妨量力而行,适当降低梦想的高度,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是制定目标时对自我的正确定位。 《吕氏春秋》曰:“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要认清自己。蜗牛就是无法认清自己,最终枯死。夸父不自量力,与“日”赛跑,结果渴累而死。纸上谈兵的赵括无法认清自我,终致长平兵败赵国削弱;鲍叔牙认清自己,荐管仲为相,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人要有自知之明,凡事三思且量力而行。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梦想太高,易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如量力而行,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如此反而能实现理想。 尽力而为是为实现梦想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行动。 莎士比亚说:“凡事皆需尽力而为,半途而废者永无成就。”曾国藩把尽力而为做到了极致,他说“莫问收获,只问耕耘”并为之行动,终成晚清中兴名臣。南仁东尽力而为,让中国睁开“天眼”看穿星辰。袁隆平尽力而为,让“禾下乘凉”梦变为现实。无数的医务人员尽力而为,使祖国山河无恙。“凡事当尽力而为,方能无愧于心”。有了切合实际的梦想固然可喜,尽力而为更显可贵。 我们在确定目标时要“量力而行”,在行动时要“尽力而为”,在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做最好的自己。 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把崭新的桌椅捐给乡村学校,已经捐献近八万套。“自己淋着雨,还想着为别人撑伞”。俞敏洪说:“人生就是这样,你不受这个苦就会受那个苦。一个人如果从苦中能找到快乐和幸福,那他就是幸运的。……我深刻地意识到什么也不做的痛苦比任何其他痛苦更加深刻,所以我一定要做事,做事的标准就是必须做对社会有好处的事情。以最大的努力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我们能够从中感到一份尊严,一种品行,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他就在做最好的自己,有梦想,更有行动。 让我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去做最好的自己。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题。材料译自《於陵子》。此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需整体感知寓言故事情节,梳理来龙去脉,找出事件的因果逻辑链条。 中州蜗牛何以最终枯死?关键在于其好高骛远,夙有鸿志,而实力不逮,终致自怨自艾,悲愤而死。“知己识彼,百战不殆。”中州之蜗,其自我认知与理想定位,存在严重缺陷。登泰山,抵江汉,路远时长,非极其有限之生命所能实现。主观的理想定位与其客观的实力水平存在巨大落差,然而它未能理性正视“力不能及”的缺憾,未及时改正自身眼高手低的毛病,调整奋斗目标,调适奋斗心态,终于陷入“枯死”的悲惨结局。这是该寓言故事的哲理内涵。 “少年心事当拏云”,年轻人固然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志,要志存高远,但也不可好大喜功,不切实际。 立意: 1.确定目标、树立志向,要符合客观实际。 2.与其自怨自艾,不若自知自强。 3.人生要有规划,规划须与时俱进,灵活调整。 4.“志”“力”“物”三者并具,才能抵达理想的巅峰。 5.要理性审视自己“能为、可为”的是什么,才能有所作为。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躺平”一词迅速蹿红,所谓“躺平”,就是瘫倒在地,不再渴求成功了。“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正在引发讨论,有人认为“躺平”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青年要拒绝“躺平”,要奋斗,奋斗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有人认为年轻人“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实则是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有时候,真的累了,适当“躺平”,其实是在蓄积下次扬帆的能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躺平”蓄力,起身奔跑 “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其实,青年在实力不足、遭遇挫折时,暂时“躺平”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但是,“躺平”只能是权宜之计、蓄力之举,“躺平”休整、调节之后,应该拗腰而起,奋起奔跑。 “躺平”是茫然无助、困顿失意时的驻足休息,是挫败低落、徘徊难行时的略作停留,是境遇不佳、积淀不足时的以静制动。一直高速冲刺、竭力向前固然昂扬振奋,但人生如此漫长,碰壁、摔倒、选错方向都在所难免,在迷茫之际减速,在疲劳之时缓步,本就是一种不失智慧的巧妙应对。更何况,身处困境时,青年也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消解压力,调节情绪,考虑得失,仔细权衡,以期作出更合理的选择。而且,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此时“躺平”,无可非议。 但是,“躺平”作为休息室、加油站则可,一直“躺平”,不肯起身,拒绝再次上路奔跑,却有悖青年在奋斗中实现价值、在创造中担当责任的时代使命。有的大学生长期佛系“躺平”,导致毕业即失业;有的青年号称拥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公然自我标榜“与世无争”;有的青年因为一时受挫而自暴自弃,干脆在压力面前一躺了之……看似情有可原,实则都是对生活的厌弃,对责任的逃避。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所比喻,少年之人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青年承载着一代人的期望,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如果连最应坚强拼搏、奋勇创造的青年都选择了“躺平”不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又应该去向何方? 不可否认,青年有成长的烦恼,有工作的焦虑,有现实的压力……前行路上,风雨坎坷,确实辛劳疲累。偶尔“躺平”喘口气,看看来时路,望望脚下尘,准确定位,认清处境,振作精神,把遭遇的压力转化成再次挑战的动力,将负面情绪转向成促人上进的正向能量,厚积薄发,敢于克服“不容易”,勇于挑战“不可能”,不怕走泥泞的道路,青春的底色才足够闪亮,青春的意义才不会褪色。大学毕业后放弃其他机会、选择在颐和园当个小小讲解员的“80后”姑娘韩笑,热衷钻研、发明出快递“神器”的“快递小哥”田追子,返乡创业、给内蒙古老家的农村牧区带去增收致富的新点子、新技能的“农创客”杨艳军……他们都曾遇到困难,也都曾暂时“躺平”,积蓄能量,重头再来,把逆境阻力化为前进勇力,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才能取得如今的光辉业绩,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偶尔“躺平”并非不可,但更重要的是,蓄力之后,必须起身,奋勇奔跑,方不失青春本色,彰显出新一代青年不畏艰难、珍惜韶华、奋发有为的青春芳华。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关键句:(1)“青年要拒绝‘躺平’,要奋斗,奋斗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此句是材料给出的观点之一,站在“躺平”的对立面,直接否定了青年的“躺平”态度,将“躺平”定义为“消极”,不容置疑地提出青年必须奋斗才不负青春的论点。(2)“有时候,真的累了,适当‘躺平’,其实是在蓄积下次扬帆的能量”,此句是材料给出的另一观点,没有将“躺平”一概而论,而是进行辩证地分析:一方面肯定了“躺平”的正面作用是消解压力、稍作休息、蓄积能量,因此,“躺平”并非完全不能选择;另一方面也指出“躺平”并不是最终的生存态度,青年只能在“某些时候”选择它且要“适当”,而不是“躺而不起”。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阐释了“躺平”的内涵,以及社会上对“躺平”这种生活态度的不同的看法;二是写作要求,即要求学生对此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对“躺平”不同的观点,考生应从自身出发,分析材料,材料中不管哪种观点,都不是在提倡消极的生活态度。前者直接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能‘躺平’,青年要奋斗”;后者也没有否定奋斗,而是关注到了“躺平”族在社会生存、发展中的问题和困境,“躺平”也是在积极地调整自己,也是为了更好的“站起来”再出发。第二部分是写作要求,本次作文应围绕如何看待“躺平”这一现象展开,学生应在准确理解“躺平”一词含义的基础上,谈当下年轻人应该具有的时代精神风貌。可以赞同第一种观点,否定、拒绝消极逃避、不求上进的“躺平”,弘扬奋斗精神;也可以赞同第二种观点,指出偶尔“躺平”是为了更有力量地再次起身上路,辩证地看待“躺平”。 立意: 1.要摒弃“躺平”,要努力奋斗,奋发有为。 2.生活不能一躺解千愁,惟有躺得下,又能站得起,方能绽放耀眼华光。 3.“躺平”后站起来,才是更美的姿态。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庙里的一块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十分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之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的方方正正送出山。在你走后的三年中,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的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事,公平与不公平,就看你从什么角度看问题。请结合你的经历、见闻和认识,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 【答案】例文: 且吟啸徐行,自修待公平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石地板与石佛像材质的相似,早已因那流淌的岁月而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呱呱落地的每个孩子,早已因那不可言说的时光而走向不同命运的轨道。何妨吟啸且徐行,自修自持待公平! 不公平实为浇灌人之苦药良方,应正视之。 被叶嘉莹先生誉作“独能正视与担荷”的杜甫,其少年时才气尽显,后却遭野老无贤仕途失意,又经天宝乱离困苦漂泊,真可谓受尽“生活不公”。然,命运之不公、时代之血泪,浇灌于其担荷品格、不屈笔墨之上,却为青史留下位草堂诗圣。 现实中总有人因“不公平”之苦难外衣、付出多而收获少,怨天尤人,自弃不前。其实,如史铁生所言:“只要你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收获,即使你最后失败了你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只不过,有的人拈轻怕重,遇逆流即怀沙自沉,前功尽弃。惟正视经受,“尽吾志者”如穷而后工辞句,无悔矣。 不公平实为苦难人之甘饴蜜糖,应禅解之。 东坡有言:“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在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这更是为我们如何看待不公提供借鉴。遭遇不公时,我们可以抛却表象,如东坡一般,流放便笑看起伏命运,寻找诗意栖居,任天而动,潇洒风雨吟啸徐行,禅意解脱。 然,仅是正视与禅解还不足够,我们该如何对待不公?自修才气。《吕氏春秋》云:“平出于公,公出于道。”若有荷在心,则长长雨学何患?若有才德傍身,则公平迟来何患?”“文革”时期,被派去清扫女厕的沈从文笑称这是红卫兵对他的信任。在不公平伤害他时,老先生淬炼着“为人生远景而凝辨”。而后公平迟来,赤子之魂,星火之文为后人仰望,此之谓自修待公平。 有名言道:“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不一定有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对待不公又何尝不是一种扎根呢?无人理解的黑白时光里,无需辩解,扎根自修,待心中日月饱满,窗外自有公平清风来。 若于蜉蝣难撼树,便平整土地,以待采撷;若于难改之不公,且吟啸徐行,自修待公平。以吾之不变,看变化自在其中。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提供材料的话题作文,包括材料和话题两部分。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契机,启发考生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本题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石地板和石佛像本身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出山之后受到的际遇完全不同。石地板被人忽视,石佛像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石地板的愤愤不平,引出“公平”的话题,石佛像的解答,给出本题材料的中心思想“世间事大体是公平的,但因为在时光中的不同历练,而有不同的价值”。 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历练不同”,石佛像出山前的三年中,经历了坎凿刻磨,从未间断,才成为如今的样子。正是启发考生,人的本质也都是大体相似的,正如时光最公平,给任何人的都是二十四小时,给任何人的也都不是二十四小时,正因为时光,困苦磨难等各种经历才造就了不同的价值。立意时应明确出“历练”的具体表现。 本题文体虽无限制,因为题目要求以“公平”为话题,联系自身的经历、见闻和认识,所以建议写成议论文。可采用并列式总分总的结构行文,围绕话题“公平”提出总论点,其基本主旨应是“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公平”。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论证如何看待“公平”问题,如辩证、正视、自修等角度,每个分论点最好都加以论据的佐证,使文章更具说理性。最后将分论点结合起来再次强化总论点。 立意: 1.公平是相对的,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公平问题。 2.人生来公平,但在岁月的历练里,渐行渐远。 3.公平可以争取,不公需要正视。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种习惯。23岁的青岛女孩鲁若晴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然而,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的虚拟人物;甚至有媒体和网友宣称,讲述鲁若晴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鲁若晴确有其人,相关质疑无中生有。 河南商丘一名男子每天携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被网友称为“街净哥”。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但遗憾的是,当得知这名男子是一名官员时,不少人便开始质疑,“作秀炒作论”甚嚣尘上。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习惯性质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让习惯性质疑刹车 “怀疑一切与相信一切都是同样的错误,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当青岛女孩鲁若晴在微博书写励志抗癌故事却被习惯性质疑炒作,河南商丘男子官员以捡垃圾作运动却被习惯性质疑作秀。这般习惯,当属现代社会恶习,当是现代文明弊病,我愿称之为“绝望的冬天”。 让习惯性质疑刹车,当认清质疑的本质。 在中国的历史中,由于漫长封建王朝的特殊性,拥有质疑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作国民觉醒的标志,也才有了鲁迅那句振聋发聩的提问:“从来如此,便对么?” 曾几何时,我们从“偶发性”质疑变成了“习惯性”质疑;曾几何时,我们从为了真理和进步而质疑变成了为了“看人笑话揭人短"的质疑;曾几何时,我们从带着显微镜剖析问题的质疑,变成了戴着有色眼睛制造问题的质疑。 “习惯性”质疑无非是群体的唇枪舌战的开杠和精神放空的逃避,却不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除了萝卜白菜价钱的流量经济外任何实质性的增进。如果任由习惯性质疑大行其道,这个社会的感动和信任将再也无处安放。质疑固然可以助我们拨云见日,但习惯性质疑,只会给我们的社会蒙上另一层阴影。 让习惯性质疑刹车,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习惯性质疑是“失信”的种子长出来的果实,在白血病女孩鲁若晴之前必定有一位“重病”女孩以物质利益作载体枯竭了相信之井,让人们开始习惯性质疑。而相信是消除恶果的渠水,在哗众取宠的官员之后的那位“街净哥”以身作则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将凿开信任的泉眼,让我们学会相信。学会相信,以消除习惯性质疑,换得社会一片清如许;学会相信,保持健康的心态,终能使社会阳光灿烂。 正如那句俄国谚语“别往井里吐痰呀,说不定你还会喝井里的水呢”。别习惯性质疑了,说不定你还需要他人信任的支持呢。我们应怀揣着印度诗人泰戈尔般“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豁达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应簇拥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恬静悠然,抛去悲观消极的心理。我们应该学会相信,相信抗癌女孩背后的励志精神,看到其为治疗经验提供帮助积极意义;相信街净哥身后的绿色理念,看到其为美化家园奉献的一份真心。 文天祥曾道:“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社会总有可以质疑的地方,但长叹在喉,不如长缨在手;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在“习惯性”质疑前刹住车,将开口质疑的冲动内化为建设社会的动力,才能避免道德和社会的追尾。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选取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习惯性”质疑现象进行命题。试题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思考生活,辨别是非,澄清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用自己的文章干预社会,激浊扬清。 请以“‘习惯性’质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考生要写的不是正常的质疑,不是做学问搞研究时的质疑态度,而是材料中限定的“习惯性”质疑,即习惯于带着有色眼镜,以个人的狭隘心理怀疑他人的行为动机,即便是好事,也不往好的方面想。考生写作时必须综合材料内容,审清“习惯性”质疑这一概念,把握准写作对象和主题。 材料提供了两则不应当被质疑却仍被质疑的事件。一是青岛女孩鲁若晴在微博中记录自己的抗癌故事,其行为既能激励其他癌症患者的抗癌斗志,也能为医务人员治疗白血病提供资料,却被网友和媒体怀疑是有人在炒作并从中获利;二是河南商丘官员每天携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既锻炼了身体,又美化了环境,可是当得知“街净哥”是一名官员时,不少人便开始怀疑他是在作秀和炒作。本是富有正能量的行为,却被网友带着“习惯性”思维进行质疑。这是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考生构思立意的基础。 “质疑”态度本是好的,但材料提供的“‘习惯性’质疑”却不属于这一范畴。命题人对网友“习惯性”质疑的态度是否定和批判的,考生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价值倾向,不可违背材料中给出的价值判断,不能赞扬材料中质疑者的行为。 文体自由无限制,对于材料中的“习惯性”质疑行为,考生可以感性表达,写成记叙文;也可以理性思考,写成议论文。以议论文为例,考生可采用递进式议论文结构构思。首先确定“习惯性质疑”的主题,然后考生可以思考“习惯性”质疑的性质、危害和影响,可以探究“习惯性”质疑者的心理态度,可以探究“习惯性”质疑产生的原因,也可以思考如何消除生活中人们的“习惯性”质疑等。 立意: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远离“习惯性”质疑。 2.保持阳光心态,拒绝“习惯性”质疑。 3.可以质疑,但不可习惯性质疑。 4.变“习惯性”质疑为习惯性相信。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