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作文品德修养篇:成由勤俭败由奢之厉行节约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1-12-21 手机版 | ||||
【经典范文1】 大兴勤俭节约之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俗话说,人无俭不立。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价值观里,俭朴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大的德行,是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因为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知、自律、自省的人。今天我们提倡节约,不仅是要倡导一种健康适度的生活方式,更是要让人们在厉行节约中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去除骄奢淫逸的不良之风,在举手投足间展现深植于心的素养,去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浪费还是节约,这看似是个人的行为选择,却照鉴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品质。现实中,一些人缺乏节约意识,有意无意地浪费粮食、糟蹋粮食,一些人爱面子、讲排场,不同程度地过度消费、攀比铺张,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这些都与社会文明背道而驰。文明,在于“人人相善其群”的公德意识,在于敬畏自然、尊重劳动的自律自觉,在于重视公共利益的价值尺度……由此而言,了解“一粒米千滴汗”的辛劳,进而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者的付出;懂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道理,所以尽己所能减少浪费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种敬畏自然、尊重劳动、顾及群体的价值选择,值得我们提倡和坚守。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对于国家来说,提倡勤俭节约之风,也要增强危机意识、赓续艰苦奋斗精神。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份“家底”,是几代人筚路蓝缕、拼搏奋斗才攒下的,决不能在挥霍浪费中白白断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因为无论是面对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国情,还是面对宏伟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内外环境,都需要我们时刻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点资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才能拥有抵御风险的深厚底气、迎战困难的强大力量。 勤俭节约,是个人涵养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环顾我们身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虽然有所改观,但一些地方餐饮浪费仍然存在,光怪陆离的“消费主义”盛行,一些人陷入“挥霍浪费”“透支消费”的怪圈,这显然与我们所需要、所期待的社会风尚大相径庭。“习惯之初如蛛丝,习惯之成如绳索”,如果任由铺张浪费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成为在全社会蔓延的不良之风,就有可能积习难改、积重难返。当此之时,我们有必要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深刻意义,让更多人自省自励、引为镜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需要我们每个人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付诸实践、见诸行动,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开头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话题分解】 (1)俗话说,人无俭不立。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2)浪费还是节约,这看似是个人的行为选择,却照鉴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品质。 (3)“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对于国家来说,提倡勤俭节约之风,也要增强危机意识、赓续艰苦奋斗精神。 (4)勤俭节约,是个人涵养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结尾段】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需要我们每个人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付诸实践、见诸行动,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经典范文2】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必须充分认识到,浪费行为具有“溢出效应”,侵蚀社会资源,损害公共利益。铺张浪费之风,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秀传统文化,败坏社会风气。厉行节约不仅是个人私德,更是社会公德。节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价值追求,无论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的餐饮浪费现象,只有既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思想观念,才能标本兼治、春风化雨,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切实培养节俭节约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物质日渐丰盈、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特别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树牢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但只有把节约变成具体行动,才能标注社会文明的新刻度;只有让节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才能续写民族美德的新篇章。我们不能满足于做节约的向往者,更要成为节约的行动者。我们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人人都躬行节俭,不弃微末、日积月累,实现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转变,让节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那将积累多么巨大的财富,形成多么强大的力量!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内在要求。从节水节电节气到改变出行方式,从落实“光盘行动”到拒绝过度包装,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能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领悟生态文明的真谛,“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还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人到半山、船到中流,越要警惕未富先奢的陷阱;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激扬艰苦奋斗的精气神。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这是我们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迎接挑战、面向未来的底气所在。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说到做到、带头执行的态度坚持勤俭节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治理铺张浪费,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让全社会以浪费为耻、以节约为荣蔚成风尚。 【文章速成模板2】 【开头段】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话题分解】 (1)“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必须充分认识到,浪费行为具有“溢出效应”,侵蚀社会资源,损害公共利益。 (2)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切实培养节俭节约习惯。 (3)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4)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还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结尾段】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说到做到、带头执行的态度坚持勤俭节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治理铺张浪费,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让全社会以浪费为耻、以节约为荣蔚成风尚。 【经典范文3】 弘扬勤俭节约之风 近来,公共场所的电子屏、海报上随处可见“节约”“光盘”等字样,半份菜、单人套餐、“光盘”兑换奖励等新型餐饮模式在很多餐厅悄然推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以来,全社会积极响应,把厉行勤俭节约落实到行动上。 勤俭节约,倡导一种适度、节用、合理的生活和发展方式,蕴含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取向,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体现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对子孙后代的负责,是社会文明的显著标识。从《尚书》提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诸葛亮崇尚“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再到《朱子治家格言》叮嘱“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崇俭抑奢的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铸就了艰苦奋斗、勤俭立业的优良传统。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见到我们党的领导人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睡在土炕上,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从中国共产党人极其简朴的生活中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并称之为“兴国之光”。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勤劳俭朴的精神,砥砺坚不可摧的意志,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大力破除奢靡之风,营造了风清气正、崇尚节俭的社会氛围。 同时也要看到,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浪费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挥霍浪费、透支消费还颇有市场。出现种种浪费行为,究其原因,有的是价值观扭曲,攀比心理和虚荣心作祟,以奢为荣、追求享乐,讲排场、好面子;有的是未经历过物质匮乏时期,对勤俭节约难以产生直观体认;有的是缺乏社会责任感,认为节俭与否主要取决于自身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纯属个人行为,对其重要性缺乏全面认识。 勤俭节约,涉及道德、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美德。任何物质财富的创造都凝结着劳动者的辛劳,选择节俭的生活方式,体现对自身劳动和他人劳动的尊重。对于社会而言,勤俭节约与公德紧密相连,节俭一旦蔚然成风,便可大大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承载压力,成为改变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带头过“紧日子”,各项支出精打细算,把其他领域压减的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努力办好群众关切的事情,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利于不断夯实党执政的根基。 当前,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更要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激发艰苦奋斗的精气神。让勤俭节约蔚成风尚,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需要坚持德法共治,大力开展营养健康、绿色低碳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牢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价值观念,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建立健全鼓励节约、整治浪费的长效机制,让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崇俭抑奢成为全社会的文明追求。 【经典范文4】 成由勤俭败由奢,让我们重温那些勤俭节约的故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名人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让我们重温那些厉行勤俭的故事,传承这一美好德行。 勤俭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 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建设时期,毛泽东都是勤俭节约的典范。 毛泽东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一员,从不要求任何特殊待遇,终身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他的饮食可谓简单随意,一日两餐或三餐,粗茶淡饭,不吃山珍海味。吃饭时不小心掉到桌面上的饭粒,他都一粒粒夹起,送到口中,从不浪费。 他常说:“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群众生活还有一些困难,我吃那么好,心里不安呀。我吃的饭菜很好了,什么时候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吃上四菜一汤,那该多好。”他的衣服鞋帽,许多都是补了又补,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一条毛巾被也打了54个补丁。 厉行勤俭节约,周恩来总理也是榜样。他的饮食同样清淡,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也要马上捡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勤俭节约的思想与风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披荆斩棘,最终带领人民战胜贫穷、走向富裕。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崇俭戒奢、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悠久,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就倡导勤俭节约。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墨子》提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韩非子》说“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荀子天论》讲“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在古代,勤俭节约常与社稷兴衰相联系。据《二十四史晋书》,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的傅玄看到时俗非常奢侈,便上书朝廷说,粮食和绢帛的生产很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断粮缺绢的时候。傅玄还表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到了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唐代,勤俭节约的观念依然受到提倡。李绅从“四海无闲田”的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将“盘中餐”的粒粒粮食与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凝成了“粒粒皆辛苦”的名句,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教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在《咏史》中告诫当朝者应勤俭爱民。诗人纵贯历史长河,从前贤治国理家事件中,得出经验教训:勤俭节约与奢侈浪费为家国兴亡之关键。 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少文人墨客将勤俭节约融入到家风家教当中。 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未料女婿不在家,女儿留他吃午饭。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和一碗葱汤,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俭朴度日本是我们的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要计较多少和好坏。 吃完饭后,他还题了一首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女婿回来后,对岳父的俭朴之风与仁爱之心大为感动,便将此诗作为家训,于书房悬挂。 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在文中,他自述“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并教育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 在清代学者金缨编著的《格言联璧》中的“持躬”章节里,也阐明了“俭”与“侈”对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影响:“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跟从。 节用裕民、俭以养德。今天,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奋斗历程,但戒奢以俭的道理并未过时。我们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风尚继续引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经典范文5】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致全国广大共青团员的倡议书 倡议书 共青团员们,青少年朋友们: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惜粮食、尊重劳动、低碳简约是现代文明生活风尚,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必须始终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我们向全国的共青团员和青少年朋友们发出行动倡议,从自己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从现在做起,实践如下青春诺言: 带头杜绝浪费,珍惜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家庭、在食堂、在餐馆,自觉做到合理饮食,实践“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做尊重劳动成果的示范者。 带头简朴俭约,弘扬传统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自觉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力戒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 带头低碳生活,倡导文明新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生产建设各领域、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积极参加“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绿色出行、垃圾分类,抵制搞攀比、讲排场,做简约生活方式的践行者。 我们愿做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行动派,在弘扬真善美中传递青春正能量,努力促进全社会形成以浪费为耻、以节约为荣的良好风尚。 共青团中央 全国青联 全国学联 2020年8月21日 【段落速成模板】 【模板1】 《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价值观里,俭朴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大的德行,是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 【模板2】 文明,在于“人人相善其群”的公德意识,在于敬畏自然、尊重劳动的自律自觉,在于重视公共利益的价值尺度……由此而言,了解“一粒米千滴汗”的辛劳,进而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者的付出;懂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道理,所以尽己所能减少浪费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种敬畏自然、尊重劳动、顾及群体的价值选择,值得我们提倡和坚守。 【模板3】 “习惯之初如蛛丝,习惯之成如绳索”,如果任由铺张浪费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成为在全社会蔓延的不良之风,就有可能积习难改、积重难返。 【模板4】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但只有把节约变成具体行动,才能标注社会文明的新刻度;只有让节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才能续写民族美德的新篇章。 【模板5】 从节水节电节气到改变出行方式,从落实“光盘行动”到拒绝过度包装,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能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领悟生态文明的真谛,“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模板6】 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人到半山、船到中流,越要警惕未富先奢的陷阱;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激扬艰苦奋斗的精气神。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这是我们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迎接挑战、面向未来的底气所在。 【模板7】 勤俭节约,倡导一种适度、节用、合理的生活和发展方式,蕴含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取向,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体现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对子孙后代的负责,是社会文明的显著标识。从《尚书》提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诸葛亮崇尚“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再到《朱子治家格言》叮嘱“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崇俭抑奢的中华传统美德。 【模板8】 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见到我们党的领导人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睡在土炕上,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从中国共产党人极其简朴的生活中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并称之为“兴国之光”。 【模板9】 出现种种浪费行为,究其原因,有的是价值观扭曲,攀比心理和虚荣心作祟,以奢为荣、追求享乐,讲排场、好面子;有的是未经历过物质匮乏时期,对勤俭节约难以产生直观体认;有的是缺乏社会责任感,认为节俭与否主要取决于自身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纯属个人行为,对其重要性缺乏全面认识。 【模板10】 勤俭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 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建设时期,毛泽东都是勤俭节约的典范。 毛泽东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一员,从不要求任何特殊待遇,终身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他的饮食可谓简单随意,一日两餐或三餐,粗茶淡饭,不吃山珍海味。吃饭时不小心掉到桌面上的饭粒,他都一粒粒夹起,送到口中,从不浪费。 他常说:“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群众生活还有一些困难,我吃那么好,心里不安呀。我吃的饭菜很好了,什么时候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吃上四菜一汤,那该多好。”他的衣服鞋帽,许多都是补了又补,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一条毛巾被也打了54个补丁。 厉行勤俭节约,周恩来总理也是榜样。他的饮食同样清淡,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也要马上捡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勤俭节约的思想与风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披荆斩棘,最终带领人民战胜贫穷、走向富裕。 【模板11】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崇俭戒奢、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悠久,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就倡导勤俭节约。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墨子》提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韩非子》说“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荀子天论》讲“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在古代,勤俭节约常与社稷兴衰相联系。据《二十四史晋书》,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的傅玄看到时俗非常奢侈,便上书朝廷说,粮食和绢帛的生产很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断粮缺绢的时候。傅玄还表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到了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唐代,勤俭节约的观念依然受到提倡。李绅从“四海无闲田”的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将“盘中餐”的粒粒粮食与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凝成了“粒粒皆辛苦”的名句,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教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在《咏史》中告诫当朝者应勤俭爱民。诗人纵贯历史长河,从前贤治国理家事件中,得出经验教训:勤俭节约与奢侈浪费为家国兴亡之关键。 【模板12】 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少文人墨客将勤俭节约融入到家风家教当中。 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未料女婿不在家,女儿留他吃午饭。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和一碗葱汤,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俭朴度日本是我们的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要计较多少和好坏。 吃完饭后,他还题了一首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女婿回来后,对岳父的俭朴之风与仁爱之心大为感动,便将此诗作为家训,于书房悬挂。 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在文中,他自述“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并教育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 在清代学者金缨编著的《格言联璧》中的“持躬”章节里,也阐明了“俭”与“侈”对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影响:“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跟从。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课题组从2012年起,在北京、上海、成都、拉萨4个代表性城市的366家餐馆开展了大量实地调研。调研发现,中国餐饮场所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高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从场所和群体来看,餐馆、游客群体、中小学生群体、公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舌尖上的浪费”还是比较严重的。 2013年,我们发起了“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得到从中央到民众的支持。光盘行动,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对于“舌尖上的浪费”我们不能容忍,而且已经开始行动。 对节俭和浪费的态度,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也昭示其发展前景,中华民族历来有勤俭节约的美德。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对于舌尖上浪费的思考和行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审材料:材料第一段中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调研发现,中国餐饮场所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高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从具体数据显示我国粮食浪费严峻现状。材料第二段写我们发起了“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得到从中央到民众的支持。材料第三段写习近平主席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国家主席习近平用了八个字作评价“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表达痛心之情。居安思危,警示“粮言”背后,是对一粥一饭的珍惜。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管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还是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的今天,不论是几千年前的古人,还是在今天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习近平总书记,都认为应该节约粮食,拒绝浪费。更应该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这便是命题人通过试题传递给考生的价值判断,考生必须在这样的情境限制和价值判断下进行认知、思考和写作,不可悖离。 写作时可以列举触目惊心的粮食浪费现象,指出粮食的来之不易,分析浪费粮食的可怕后果,并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共同守护粮食安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审任务:以“对于舌尖上浪费的思考和行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立意】 (1)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做节约达人; (2)节约粮食,从不浪费每一粒米饭开始; (3)珍爱粮食,杜绝浪费; (4)节约精神是一种传承,杜绝浪费永不过时; (5)所宝为谷,切勿浪费; (6)惜食方能有食,怎可一意浪费。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