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立意及范文:社会热点(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1-12-18 手机版


 11.(2021贵州贵阳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也能够快速直接地参与信息评价,或点赞支持,或批评揭露,体现了自媒体时代民众惩恶扬善的积极意识。但是,一些民众在参与评价网络事件(如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赵丽颖、王一博粉丝互撕事件,吴亦凡事件……)时存在问题。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抄袋: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题,材料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肯定了人们在网络上参与信息评价的积极意义。第二层指出一些民众在参与网络事件时存在问题。两层内容之间用“但是”连接,表示转折,明显强调存在的问题。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在真相大白之前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诋毁、咒骂小轿车女司机。最后调查结果出来,这名女司机是无辜的受害者,她没有逆行,也不是新手上路,她有六年驾龄,也是正常驾驶。这些网友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妄加揣测,说三道四,完全不负责任。赵丽颖、王一博粉丝互撕事件中,粉丝们支持自己的明星,而肆意羞辱对方明星及其粉丝,完全不顾事实真相,仅凭个人爱好对别人横加指责,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产生了恶劣影响。吴亦凡事件中吴亦凡的粉丝极力袒护吴亦凡,辱骂受害者,甚至指责警察,完全不顾事实真相以及法律的严正和尊严。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缺乏法律法规意识,不能够客观公正地参与网络评价。

行文时不必限于材料所列举的事件范围,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结构,先揭示问题的危害性,再挖掘其根源,最后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立意:

1.网络并非法外之地。

2.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

3.网络评价要客观公正。

12.(2021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20年东京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在日本首都东京举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13年前,我国还未取得举办奥运的资格,但我们企盼金牌;89年前,刘长春只身代表中国参加奥运空手而归,我们渴望金牌;37年前,许海峰一枪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辉光乍现;13年前,我们举办奥运,金牌数达到世界第一,举国欢腾,却逐渐陷入对金牌的“魔怔”;2016年里约,中国金牌数大幅下滑,舆论哗然。

如今,东京奥运会,杨倩获得奥运首金,国人献上诚挚的祝福;许昕和刘诗雯与金牌失之交臂网友们鼓励他们“你们表现很好了,你们永远是中国的骄傲”;有些运动健儿没有获得奖牌,网友们喊话“赛场上你的样子真帅”;无论别国对手实力如何,网友一样把赛场的精彩捧上热搜。如今的观众,眼中不再只是金牌和输赢,“运动真美,输赢都美”引发了国民的超高共鸣。

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运动真美,输赢都美

刘诗雯失利,哭着道歉;王路瑶折戟,发文认输。其实,哭泣是内心的宣泄,只要努力了,没有奖牌未必输了人生,对于运动员来说重在运动。正如网友所言:运动让人类整个超越了物种局限,变得更好看。好看的是他们在赛场上的飞扬活力,他们的一颦一笑,他们的一声嘶喊,他们的掩面而泣……输赢的瞬间也是美,运动就是美。

如今的观众不再唯金牌和输赢论,而更多欣赏运动本身的美好,欣赏展现出这种美好的魅力。赛场上,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孔,“在蓬勃的生命力面前,一切方法论和按图索骥式的美学标准都显得暗淡了。”那些机敏灵动,笑泪交织,如此鲜活,如此生动,无一不美。欢乐和劳累,汗水和成绩交织在一起,带着温柔的微笑,却又充满着昂扬向上的斗志,竞技运动的美,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感染力,无论是狂喜、大吼,还是委屈、不服,抑或是失态、痛哭,是最本真的流露,我们为运动最原始的魅力所折服,我们为人类最直接的悲欢而动容。

东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四分之一决赛,危地马拉羽毛球老将科登奇迹般击败韩国选手,晋级四强,赢球之后科登倒在地上久久掩面,场面感人。

东京奥运赛场,女子七人制橄榄球,中国队29:0完胜日本队进入八强,创造了中国队在该项目的最好成绩!得知这一消息,姑娘们激动到不敢相信,连问三个“真的吗”。

在获得女子铅球金牌后,四朝奥运老将巩立姣泪流满面,她说:“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我实现了。”

真美,运动场上,那一个个努力的姿态。不论是为了超越极限,还是在克服痛苦,都是那么美丽,灿烂。震撼于运动场上那专注的美、敏捷的美、舒展的美、野性的美,还有充满生命力的美、独立的美、自信的美、富有野心的美。一阵涟漪,谁能说那不是另一种美呢?

真美,运动场上,那一场场拼搏的过程。若你认真看完全场,可能会收获一些结果之外的东西:有一种运动之美,美在过程,美在精神的昂扬,美在不曾有一刻放弃。只看比赛结果,你感受不到比赛过程带给你的震撼,运动员的坚持带给你的震撼,运动的美带给你的震撼,以及真正观战带给你的满足感。

不看过程,乒乓球的4:0就是轻松拿下,4:3就是赢得不容易。但是看了过程,你才知道到底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和绝地反击。

看了过程,你会明白中国女排每一球都没有放弃,拼尽全力战到最后一刻。不是运动员的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体会这次的成功或失败给运动员们带来的振奋喜悦或遗憾痛苦。但我们至少能做的,是尊重他们,是为他们加油打气!

真美,运动场上,那一场场高手的对决。运动的美,还在于世界顶级选手间的精彩切磋和高水平呈现,他们既是对手又互为动力,他们赛时互相竞争赛后互相祝贺,这是我们真正愿意看到的,纯粹又炽热的体育精神,是我从竞技体育看到的魅力。

真美,运动场下,那一份份善意的理解。无论是哭着说“对不起大家”的刘诗雯,还是发博说“对不起祖国人民”的李佳伦,他们都得到了网友温暖的回应。输赢之外,还有一种美:是理解包容的美好,是专注过程的美妙,是“你仍是我们的骄傲”的美意。

“运动真美,输蠃都美”,怀揣这份心情,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材料共三段。第一段为引语,引出后文对奥运会输赢话题的讨论。第二段讲的是以前我们迫切想赢,寄希望于拿金牌来增加底气。第三段讲的是相比以往的奥运会,在东京奥运会上,国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把夺金当作唯一关注的目标,而是更多地关注赛事本身,享受体育带来的活力和竞技的魅力。

我们尊重每一位运动员的付出,当我们开始享受奥运的过程时,才更接近奥运精神的本真。当我们停下对“赢”的执着时,反而收获了更多的美:赛场上的运动之美,美在运动员蓬勃的生命力所体现的线条之美、舒展之美、力量之美;运动之上的精神之美,美在不曾有一刻放弃、坚持到最后和绝地反击的强韧姿态;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的和谐竞技之美,这是一种放弃争端和平共处的人类独特精神之美。

行文时可以挖掘在输赢之外有哪些美,将这些美作为文章的分论点;也可以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人们对奥运关注点变化的原因。

【立意】

1.输赢之外,别有境界。

2.奥运没有终点,金牌不是目的。

3.运动真美,输赢都美。

4.回归体育初心,传扬奥运精神。

13.(2021辽宁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个夏天最火爆的品牌要数“鸿星尔克”“蜜雪冰城”等几个国货品牌了,在河南遭受水灾之时,这些国货品牌为河南受灾群众捐献物资都达到千万,被国人称作“国货之光”。在销量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国货品牌仍然心系同胞,这种大气的情怀也迅速让广大网友“破防”。

以前无人问津的商品直播间,迅速涌入大量粉丝,短短几个小时,商品被抢购一空,催生了消费者的野性消费。针对这种现象,有的网友称:“这些国货品牌雪中送炭的精神值得肯定,相比较外国品牌,我们应该用这种方式,让国货支棱起来”;也有网友称:“这种爱心接力,值得肯定,但还是要因需消费,适度消费”……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材料分为事件和引语两部分,事件是国货品牌为受灾群众全款,引起国人对他们的倾情回报,把商品抢购一空,这里体现出民众“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的心理。消费者对鸿星尔克等品牌的厚爱乃至偏爱,本质上都来源于对家和国的大爱。在事关国家的问题上,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义商赔本,这是很多人朴素的感情。企业回馈社会,人民全力支持,良善不被辜负,让爱传递下去。 引语则是引用了网友评论,部分网友认为这种做法是对国货的支持,很值得肯定;部分网友则认为消费还是需要理性,爱心如潮水,激情澎湃,我们呼吁理性的回归。适度消费,是让自己量力而行;因需消费,是对得起自己辛苦挣的血汗钱。我们并不反对这种凝聚爱的回馈行为,但要让这激荡涌动爱心的源头活水,流淌到需要的地方,这于己于国于民才是最好的福音。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这种群众发现某企业捐款,立即潮涌般进行“野性消费”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往往随后又会产生一些后续“不良反应”,如某些人或企业为了打响品牌进行捐款营销,目的只是为了“割韭菜”等,所以我们应该提防这类做法,更关注一些细水长流的公益行为。一次大额的捐款容易被看到,容易被宣传,但是更多的久久为功、默默付出,可能被忽视。民众为捐款企业点赞的同时,也要防止后面企业会见到好处,让善行变质。民众的助推很有可能会让一些投机取巧之人打着捐款的口号,博热度,蹭流量,通过炒作获取经济利益。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消费往往是一时兴起,虽然当时把企业的商品买空,却未必能够形成持久的消费链。经常出现那种“网红”热潮,引得人们纷纷购买,而当商家以为该产品会大卖而扩张生产线加大投入后,这阵热潮却已过去,商品再度滞销(在农产品行业这种情况损失更大),由此可见,要想留住消费者,靠的不是一时的热度,而是持久的质量与服务。由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量过大,消费热度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捐款企业的发展终究要回到正轨,要在消费热情和国货热情外,找到一条长久的道路,要在商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继续探索,才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

【立意】

1.企业有担当国人可力挺。

2.野性消费不可取,按需消费要提倡。

3.杜绝捐款本身成为炒作由头。

4.乘借东风 深向发展。

14.(2021重庆南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鸿星尔克企业在河南暴雨的募捐中慷慨解囊,在自身不景气的情况下捐赠5000万巨资,这一举动引起全国网友的一致赞誉,人们纷纷抢购店内商品,希望能用行动为良心企业“回血”。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鸿星尔克销量狂增52倍,直播间销售额突破亿元。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对民族企业的爱护和支持,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野蛮消费”,会造成不良影响。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以重庆网友“橙子”的名义写一封呼吁书,以此请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首先要明确“对此,你有何看法?”中的“此”指什么?

所给材料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列举现象,即人们纷纷抢购鸿星尔克的商品,用实际行动为良心企业“回血”。第二部分是列举了这一现象引起的两种不同的呼声,“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对民族企业的爱护和支持,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野蛮消费’,会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知,“对此,你有何看法?”中的“此”是指“人们纷纷抢购鸿星尔克的商品,用实际行动为良心企业‘回血’”的行为。

鸿星尔克的这波热度足以证明:消费者对鸿星尔克的支持,本质上都来源于对家与国的大爱。抱着这样的心态,无数网友“投桃报李”,希望能用自己抢购的订单为良心企业“回血”。在事关家国的问题上,不让老实人吃亏,也不让义商赔本,这是很多人的朴素感情,也是所谓“野蛮消费”背后的行为逻辑。

同时,肯定一家企业的善举,也要采取理性的方式,将力量汇集到最需要的地方。“野蛮消费”的初衷是好的,但也确实造成了一系列乱象,甚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社会大众还是需要对良心企业予以支持的同时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跟风盲从、“野蛮消费”。只有这样,才能让爱心真正成为涓涓细流,滋养这片土地。

材料中两类人的观点是参考说法,考生可以肯定其一,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但要言之成理。

此外,考生要特别注意“以重庆网友‘橙子’的名义写一封呼吁书”的具体要求,注意呼吁书的正确格式。

【立意】

1.别让善意带有破坏性;

2.对民族企业要支持有道;

3.理性消费,避免盲从。

15.(2021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笃行中学新入职的教师名单曝光,引发网友热议。该中学本次新入职教师共计56名,其中绝大部分是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的硕士或博士。有网友质疑:顶尖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到中学教书,是不是大材小用呢?

假如你是笃行中学的学生,你将如何回应网友的质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大材小用,学术损失

毕业于知名大学的优秀学子,毕业后却做了中小学的教师,这一现象,让人们纷纷热议,有人表示惊叹,还有的人表示可惜。而我认为:博士、硕士屈居中小学教育实在是大材小用!

高学历的人降低就业标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也许是真心喜欢做教师,衷心愿意为中小学教育事业注入新力量,或许未来会创造教育的点点奇迹。

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高学历任低职位,这不仅是大材小用,还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果担任中小学教师仅是从个人角度考虑的话,这种选择未免有些“任性”和不负责任,虽说个人在面临选择时有自由权利,但这样的职业选择,还是应基于理性,理智思考自己的能力,定位好自己,既要让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也要让自己得到充分锻炼。况且,现在高科技的创新与实践正是中国社会的发展主题,此时,社会的发展正需要一些博士生、硕士生这样高学历的人才来助力,在自身研究领域进行深入发掘、研究,进行学术创造,以更好、更深入地造福社会。如果他们仅是因个人利益关系而弃社会利益于不顾,那么这样的选择不仅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遗憾,这绝对不算是人尽其才,只能是才不得用。

以上海交大工科博士身份毕业的李宏烨,就因为个人的爱好而“转行”做了一名相声演员。职业与身份落差之大,让人难以接受。为了梦想,勇于从零开始的胸怀固然令人佩服,但在此之余,我始终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理智的,过于感情用事,试问:人生有多少从头开始的机会,又有多少可以浪费的既得资源?不能始终如一,坚守本心,是助力了社会的发展,还是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呢?如果有人纷纷效仿,从长远来看,深造多年之后,不从事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职业,到底是落后还是进步呢?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再看,大到国家或小到父母,为了培养一个博士生或硕士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更何况那些出身于名牌大学的人,他们又被寄予多少希望,又有多少更加重要的领域期待着他们的加入?更严重的是,从社会层面上看,高学历的人任低职,挤掉了本应在那个职位上工作的人,而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却长期虚位以待,这是社会的悲哀,也必然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混乱。

林则徐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或许可以告诫那些浪费优势资源的高学历者——担当精神,不可或缺!

所以,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学术研究,为社会做贡献,人尽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所给材料为时评类新闻,是有关笃行中学新入职的教师名单,引发网友热议的话题。简而言之就是对于名校毕业生入职中学的事情谈谈看法。设置的情境为“假如你是笃行中学的学生,你将如何回应网友的质疑?”要求“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适合写成议论文。观点不外乎三点:(1)肯定——是大材小用;(2)否定——不是大材小用;(3)辩证分析,利弊兼具。

要点提示: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不算大材小用!众所周知,那些顶着“顶尖名校毕业生”“高质量人才”光环的天之骄子们曾经也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读书,正是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他们才能成为如今的“国之希望”,那么,如今他们选择去中小学教书,帮助下一批莘莘学子打牢基础,用自己的名校思想、名校行为去影响他们,帮助他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这又怎么能算是大材小用呢?任教于中小学就是大材小用的鄙视链心理。近几年,网络上流行一条“大学老师鄙视高中老师,高中老师鄙视初中老师”的鄙视链,鄙视任教于中小学校的行为,抬高任职于各大高校的做法,将职业分等级、论差距,我方对此强烈反对。众所周知,所有的知识都是平等的,传授知识的人也并无身份等级之别,无论是初中的简单运算,高中的复杂代数,还是大学的微积分,都是循序渐进的,没有前面的基础,就没有后面的成功!

清华北大博士到中学教书,无关“大材小用”,也谈不上“浪费”,他们仍然可以发挥自己在科研领域的长处,做出不一般的成绩。知识性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部分,但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科学教育也是高中教育的重要部分。中学不是只培养“考试机器”,而是要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强烈求知欲、有思想、有灵魂、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个体。他们在科学之路上慢慢求索;他们意志坚定、坚持不懈。这样的年轻人才能承担民族复兴之大任。话说回来,并非所有的中学都能吸引名校研究生加盟。清华北大博士、硕士选择笃行中学,更多的也是看重经济待遇和事业发展。“世界一流中学”当然要配一流大学高材生。

【立意】

1.顶尖人才塑造优质教育;

2.大材小用吗?人尽其才!

3.不是 “人才浪费”,而是基础教育发展之必需;

4.教育是头等大事,“大材”应该用在教育上;

5.百年之计,教育最重。

【素材】

1.也许有人会问,如果高材生都去教书了,那么还有人搞科研吗?国家要怎么发展呢?甚至十几、二十几年后我们的国家是否会再次落后于世界各国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首先,高材生不可能全去教书,每个人理想不同,社会责任也不同,所以仍会有热爱科研的人去搞科研,喜欢管理的人做CEO,国家也依旧会发展下去,至于若干年后,我们则更不用担心,因为一个高材生会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一个甚至几个班的同学,造就更多高材生,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远程与发散投资,以一个人的力量培养出成百上千个可造之才,又何谈是大材小用呢?

2.顶尖人才投身教育,承载三方厚望,古人云“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对于家长来说,家长自然希望孩子能得到顶尖人才的培育与指导;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一定是经过仔细考量的,绝对不会是冲动的产物,他们也一定是寄厚望于为祖国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对渴望知识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多么希望有一位学识渊博,智慧聪敏的老师来教导自己,在幼小心灵里种下一颗能与老师成为校友的种子,这何其幸哉!所以,承载三方厚望的高材生在中小学教书又怎么能是大材小用呢?

3. 如今,研究生到中学,尤其是到高中教书已经比较普遍。去年年初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就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北大清华研究生能进入中学,没什么吃亏的。另外,硬件设施一流的笃行中学,也能提供一些科研平台供这些名校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虽然中学开展科研的高度与大学有些差距,但这些科研内容会更接地气。中学老师开展科研活动是学生科学教育和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挖掘具有研究潜能的高中生。名校研究生在中学教书,并进行接地气的科研活动,将科研风尚带到中学,用科研精神感染高中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比那些只为了写论文而进行的大学科研要好很多。

16.(2021河南息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疫情期间,武汉仅用时3天就新建了三所方舱医院,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建好的方舱医院内,饮水机、洗漱台、淋浴间、移动厕所和空调、电视机、微波炉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满足病人日常生活所需,wi-Fi、图书角,满足放松休闲、辅助治疗,也成为了方舱医院“标配”。这些充分展示了人文关怀和“中国温度”。

“小慢慢”是普速列车的昵称。这种列车大都在山区穿梭,速度不快,遇站必停,票价实忠,最低仅1元,如果进行简单的经济成本核算,显然是亏本的,但它大大降低了沿线人民的出行成本,是沿线百姓出行离不开的生命线、致富路。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地人的“心头爱”,展示了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速度与温度”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速度与温度齐飞,关怀共友爱一色

疫情期间,武汉用时3天建成三所方舱医院;高铁普及,“小慢慢”依然穿梭山区;无论前者的“中国速度”,还是后者的“小慢慢”穿梭,无不诠释着中国的“人文关怀”“友爱” 和“中国温度”。今日之中国,让我真切地体会到“速度与温度齐飞,关怀共友爱一色”的温暖。

“天若有情天亦老,风驰电掣温情显”——病毒无情,中国有爱;人文关怀,为民驱疫护佑安康。

2020年疫情期间,武汉仅为用3天就新建了三所方舱医院,充分展示了“中国速度”。这在国际上也是一种奇迹,奇迹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大国的担当,是大国的情怀,更是大国对百姓的人文关怀与友爱。这种人文关怀像春日的暖阳,驱散了疫情期间人们心中的阴霾,增强了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中国速度”彰显“中国温度”:“新冠”到来,中国以最快的速度战胜了它,因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洪水”来了,中国以最快的速度疏通河道,因为把人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天若有情天亦老,风驰电掣温情显”,生长于斯,我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温暖。“万众一心齐发展,慢慢穿梭山山暖”一一精准扶贫,共同致富;慢慢有爱,载民驶向幸福彼岸。

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高铁普及的时代,“小慢慢”没有被舍弃,因为在发展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它承载着沿线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啊,在发展的路上,不放弃一个人;做到精准扶贫,共同致富。毛相林带领乡亲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绝壁天路”;张小娟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舟曲县支援扶贫工作,遍访208个村落,在返回县城途中不幸牺牲;张桂梅帮助1800名贫困女孩圆了大学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他们都是高铁时代的“小慢慢”,载着人民驶向幸福彼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青年担当,自立自强;一颗红心,为国富强贡献力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祖国母亲给我们“三春晖”的温暖,我们何以报答?我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唯有担当,自立自强;时刻准备着,以中国青年应有的“速度”“温度”为国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当有“少年应有拿云志,不揽日月死不休”的志向;作为新时代青年,当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因为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未来的样子。

“速度与温度齐飞,关怀共友爱一色”, 祖国以厚爱吻我,我要报以忠诚之歌。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加任务驱动的作文,要求结合材料,以“速度与温度”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作文由两则材料构成,第一则材料先是展示了“中国速度”,2020年疫情期间,武汉仅用时3天就新建了三所方舱医院,但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温度”,方舱医院内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满足病人日常生活所需,充分展示了人文关怀和“中国温度”。第二则材料则是从“小慢慢”列车展示了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两则材料所述事情虽然并不相同,对“速度”的追求好像也截然相反,但是均从正面指向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必须正视的严肃问题——我们在推进改革、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看待与处理好发展速度与民生福祉关系的问题。发展是要求讲求速度的,岂不闻“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效率”的口号音犹在耳?但是,发展又不能唯速度、效率是从,它取决于能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因此写作时,要求考生充分衡量发展速度与民生福祉的关系。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要关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关爱弱势群体,愿更多疾步向前的人们,能将目光投向还在艰难迈步的同路人,能俯下身去倾听他们的声音,携手共圆中国梦;要有全局意识;“中国梦”应该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悬殊等。

行文时注意通过材料的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论述时结合现在鲜活的事例论述“中国梦”“精准扶贫”“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等,会让文章充满正能量,有深度。

【立意】

1.发展的速度要饱含着“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情怀的温度;

2.发展的速度要展现出不以短期利益做取舍的境界的温度;

3.发展的速度要仰赖于不弃微末、解决问题的实力的温度。

【素材】

1.“利民之事,丝发必兴”。速度的发展离不开“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从计算机到手机,科技在你追我赶中日新月异。而那些手握老年机的老人变成了“掉队”的人。纸币成为他们购物的麻烦,健康码成为他们出行的挡杆。科技让这些老人窘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立即做出行动不能拒收人民币、不能以健康码影响老人出行……项项举措,让老人们跟随国家速度的同时,感受到了国家的温度。作为山区百姓生命线和致富路的“小慢慢”列车,承载着沿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着国家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对偏远地区的关怀与支持。

2.今生有幸生中国,来世还做华夏人。雄狮已经觉醒,巨龙正在腾空,中国日益彰显它的魅力。蘑菇的开花,载人飞船的升天,太空站的建立……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中国的科技蒸蒸日上;全民抗疫,免费疫苗,灾情补助……这一切的一切,利国利民。从“中国生产”到“中国制造”,从被叫做“东亚病夫”到如今的“我是中国人!”,多难反而兴邦。打压反而更强。中国人的荣誉是中国人挣得的,中国人的强大,是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结果。“相信政府,依靠人民”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中国以有这样的国民而骄傲,中国人民以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而自豪。张弛有度的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以民为本的温情感召着有为的人们。在大有可为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吾当大鹏一日乘风起,后浪不做蓬蒿人!

3.“眠云机尚在,未忍负初心”。不刻意追求速度,诚实地生活。马尔克斯曾说:“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在处处标榜速度的时代,好像慢变得不值一提。在故宫修文物的匠人,用一个礼拜调一份漆色 ,用八个月修复一座钟。这里,时间停滞,这里守住平静。各种荣誉加身的张桂梅校长,毅然将自己的时光停留在山区,决然用自己蹒跚的步伐陪伴学生。她的生活是缓慢的,这种缓慢让她的内心更加充盈。

17.(2021陕西宝鸡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夏天,河南遭受强降雨袭击,灾情牵动了举国上下的心,多少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肆虐的暴雨面前风“豫”同舟。其中,运动品牌鸿星尔克因公开表示捐赠5000万元物资,受到网友的称赞和追捧。从为其官微充了约120年的微博会员,到直接去直播间把货品抢购一空,再到有人在实体店为500元的商品支付了1000元后“拔腿就跑”……

这些被称为“野性消费”的做法,激荡热情、带来感动,但也引发一些人的担心,鸿星尔克巨大的商业成功,会不会导致未来的企业都将爱国和捐款拿来炒作?而鸿星尔克老总也多次现身社交媒体,呼吁大家理性消费,不要对别的同行造成压力……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见解?请写一篇文章,阐明自己的观点。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不能不说,在重大灾难面前,鸿星尔克直播间带给大家的除了感动和温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包括鸿星尔克在内,众多民族企业在天灾面前挺身而出,为抢险救灾贡献力量,有的甚至不遗余力。对于这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众自然会给予他们积极的回馈和支持。鸿星尔克爆火的直播间,就是网友们最真诚的告白。苦难让民族觉醒,悲痛让人民振奋,而一个国家真正的崛起靠的是“民众的相互成就”。

企业家的良心与民众的爱国情怀,恰如一场接力赛,共同奔赴在国货崛起的浪潮中。其实这些年他们过得并不容易,同行竞争对手的品牌战略远胜于自己,以至于去年亏损额达到最高2亿多,在这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拿出如此大的家当来捐赠,最真实地诠释了什么是企业及企业家责任与担当。是这样的大爱感动了无数的网友,以至于大家理性消费最后心甘情愿地变成了野性消费;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企业回馈了社会,社会也必然会回馈它的,也不会让它倒下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期待鸿星尔克不断壮大,做百年老店,继续传递大爱!无论任何企业都是取之社会,回之于社会;你回馈了社会,同样社会一定会给你超出想象的回报。

时间不会辜负奋斗者的每一滴汗水,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更好的未来筑基。热搜第一后,在鸿星尔克直播间,网友不停给主播留言,要求他们少说话,直接放链接,可以把优惠券取消了。另一边,其他运动品牌直播间也开始力挺鸿星尔克,号召网友去“隔壁”消费。除了淘宝直播可观的成绩,鸿星尔克的抖音直播间也涌入了上千万网友。疯狂的支持不只在线上。面对风雨交加,不少客人为了“支持国货”第一次进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今天的每一个订单都是对默默坚守的奋斗者的投票。

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爱国者,人恒爱之。鸿星尔克作为运动品牌的私营企业,最近这些年一直在亏损,但是对于捐款缺从来不含糊,为什么这么困难还捐款,董事长吴荣照一句话:因为有国才有家。这才是一名拥有大爱企业家的真实写照。默默为国、为人民捐款,本身也是好企业的公司,我们就该支持!鸿星克尔在自己深陷危机之时还不忘国家,人民群众对其无私奉献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纷纷献出了自己爱心。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材料是一则时事性很强的材料,由两段构成,第一段内容主要讲在自己还在亏损却向河南灾区捐出5000万元物资后,沉寂已久的鸿星尔克得到了消费者的野性“宠爱”,原本顾客寥寥的直播间涌入上千万粉丝。第二段主要讲这些被称为“野性消费”的做法,激荡热情、带来感动,但也伴随着一些讨论。这些讨论引发人的思考,无论如何,对受灾群众的关爱之心、对良心企业的敬重之心,有必要一尘不染,有理由一以贯之。出题人本身是肯定鸿星尔克行为的,肯定鸿星尔克行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企业家精神,一种奉献精神。鸿星尔克现在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商品的代表,而是一类奉献精神的代名词。随着鸿星尔克的不断传播,爱国奉献,也会留在我们心里。鸿星尔克已经不是商品销售,现在已经在传播奉献精神。可见,人们所能接受的企业,物质财富不是最主要因素,精神也可以让企业焕发活力,尤其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随着人们思想文明的进步和提升,精神层面的企业也许会越来越多,这是中国企业发展阶段的提升。考生可从鸿星尔克是一种奉献精神引申开来,从责任担当,人间有爱,爱国者,人恒爱之;成人达己;奉献精神等角度切入行文。

【立意】

1.支持鸿星尔克是人们对善良价值的坚守,是对好人有好报正义观的执着坚持。

2.支持鸿星尔克,更要把它放在市场竞争的公平起跑线上。

3.莫用野性消费绑架鸿星尔克。

【素材】

1. 所谓患难见真情。越是风雨交加,越见血浓于水。瓢泼大雨里,我们见证了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莽莽神州上,我们目睹了一次次守望相助的凡人善举。奔腾在四面八方的支援洪流,奔走在街头巷尾的忙碌身影,奔波在河道堤坝的逆行队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爱心企业的慷慨解囊,还是爱心人士的微芒聚光,这是英雄的中国不可战胜之所在,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坚不可摧之所在,再怎样点赞也不为过。

2. 只不过,如潮水般涌动的善意和心意,应该是向上向前的建设性力量,而不能变成席卷一切的破坏性洪流。对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的感动与铭记,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赞赏,而不能变成“捧杀”更不该带来“棒杀”。关于鸿星尔克“诈捐”的怀疑,在郑州慈善总会和壹基金的回应下得到澄清;打着支持国产品牌的旗号冲击其他直播间的个别乱象,受到广大网友的一致批评;一上架就抢购一空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正在慢慢回归常态……无论如何,对受灾群众的关爱之心、对良心企业的敬重之心,有必要一尘不染,有理由一以贯之。毕竟,爱如潮水,是为了浸润心灵而不是淹没理性。这是一种波涛汹涌的情感,更是一种静水流深的智慧。

3. 普通人在此事件中彰显的善良与行动力,是中国人不畏艰难、团结致胜的民族密码。然而,对企业来说,一夜清仓、“躺着出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暴涨的订单,需要供应链的高强度配合,也会带来现金备货、采购原料、退货售后等一系列压力。市场规律并非人们的主观意志可随意操纵,造神和毁神往往就在一瞬间,企业需要的不是神话,而是实干的精神与公平的机会。

18.(2021广东大埔县虎山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代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风险与挑战与之相随,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疫情期回,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

老字号餐厅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培训、网上贷款等春耕备耕新方式……虽然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但反应及时、应对有方,有助于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俗话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疫情结束后,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善化危为机,也善创造把握新机遇

“病退风清日,已是万木春。”进入疫情防控后半段,对于国家、社会、个人来说,要何去何从呢?我以为,当前要着眼实际,运筹帷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还是其它方面,既要善于化危为机,也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或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的确,疫情给我们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极大损失;但人是有积极能动性的,是能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应对这次疫情,我们国家、社会及绝大多数公民做得很好,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成功控制住疫情,并顺利分阶段复工复产,将经济发展损失降到了最低,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典范,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和社会强大危机治理能力和高超危机处置智慧,这也是我们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体现!

或许有人会问,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需要超前智慧、眼光和谋略,仅此而已吗?答案是否定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灾难、磨难要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大年初一,最高决策机构一声令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就是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中央防控指导组和院士领衔的医护组千里驰援武汉,汇集八方力量,这就是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冲锋在前,构筑起社区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赢得了小区的赞许,这就是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还有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农机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贷款等等,这些也是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放眼未来,要突破,要发展,要实现伟大中国梦,仅仅危中寻机和化危为机、及时反应和应对有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疫情过后,国家要乘势而上,创造领先时代和世界的时机,把握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带来的新机遇;社会要激浊扬清,创造风清气正的时机,把握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个人要励精图治,创造凡事争先的时机,把握好个人梦想融汇大梦想的新机遇……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疫情让我们居家学习很长时间,使得这个学期备考复习极不完整,我们也要化危为机,搞好居家学习和到校学习的对接,把失去时间找补回来;更要创造把握新机遇,学习差一点的要向学习好一点的学生多请教,要把线上线下学习结合起来,把握好高考延期带来的到校学习的黄金期,我们每一位学生也能以最美姿态来跨越高考这道门槛的!

变化的时代,孕育伟大精神;变化的时代,发出伟大的新号令,那就让我们则耳倾听吧——善于化危为机,也要善于创造把握新机遇,国家便是强盛国家,社会便是和谐社会,人民便是幸福人民!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材料作文。

【审题】

本题由四则材料构成,第一则和第四则属于观点型材料,第一则材料讲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第二则材料讲了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两则材料合二为一可提炼出行文论点——既要善化危为机,也善创造把握新机遇。考查学生思维整合能力,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危与机之间关系,并要有前瞻意识。

第二则材料和第三则材料属于事例型材料,材料二讲了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材料四讲了疫情结束后,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这两则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危中有机”和“应对有方”的时代内涵,为学生写作开阔思路并提供写作“弹药”。

【立意】

1.危机与机遇并存;

2.要善于化危机为机遇;

3.化“危”为“机”,是一种生存之道。

【素材】

1.善于化危为机、赢得发展主动权,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不会动摇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空间,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化危为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2.准确把握“危”和“机”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危”和“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努力克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总结应对危机的经验教训,就能够创造发展机遇。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我们要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防线。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将这些潜力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3.“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履险如夷、化危为机不可能自动实现,靠的是主动应变、奋力攻坚,靠的是善于找到化危为机的对策、路径和办法。我们需要继续向改革要动力,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在逆境中强身健体,助力经济加快恢复活力。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而且并没有改变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在抢抓机遇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9.(2021吉林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国潮”是一种现象,它需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

——凤凰网

材料二:“90后”“00后”是生活在国富民强时期的一代,拥有民族的文化自信,他们不再视国潮国风为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界面新闻

材料三: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动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新,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牌崛起……

——《人民日报海外版》

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国潮”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国潮”何以成热潮

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最近几年,一波“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让人们记忆里那些朴实、低调的国货品牌通过联名、跨界等方式在现代潮流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国潮热”的兴起,折射出年轻人新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当你买耐克鞋时,你可能并不仅仅是在挑一双穿着去逛街的鞋,还可能是在表明自己的生活方式,说明自己是什么人或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天,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品质与个性。他们对于跨国品牌的态度也从曾经的盲目崇拜走向了现实理性。

“国潮热”的兴起,也是国货的崛起。自2018年李宁携鲜明的中国元素登上纽约时装周之后,一大批国潮品牌向阳而生。曾经,进口大牌是品质的象征,国货只是大牌的“平价替代”;如今,随着消费升级,“中国制造”正改变着传统的刻板印象,更时尚、更前沿的中国品牌重新焕发出光彩,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首选。诸多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水土不服也从侧面印证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要实现基业长青,离不开强大的本土思维。

盘点这些年“国潮热”层出不穷的符号、形象、题材等,一个清晰可见的特征是传统文化和审美的复苏。诸如祥云、繁体字等文化元素已经突破了文化圈层,加入这场情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商业实践中,重新定义了“潮”的概念,并引发年轻人对“东方美学”的追捧。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潮热”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如果说,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为国货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那么国货崛起也在重新塑造着消费者的文化追求,激发出内心的文化自信。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购物车里装的八成以上是国产品牌。正是有了这样一份文化自信,购买国货、使用国货、分享国货才能成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方式。

事实上,不仅国货,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国漫、国剧等也借助传统文化IP实现了新生,还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自信地穿着汉服走上街头。去年以来,李子柒在网上的走红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中,她通过镜头,让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桂花酒有了新的生命,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个发现中国之美的窗口。不少国外网友纷纷感叹,“李子柒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那些被我们忘记的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

让“国潮热”澎湃不息,就要呵护好这份文化自信。“国潮”二字所承载的意义,远不止跨界融合的商业创新。因此,对企业来说,切不可仅把“国潮”当噱头、借势营销。如果只是堆砌文化符号,不挖掘核心价值,失去了对文化的敬畏、对品质的坚守,既无法恰当传递出潮流理念,也与“国潮”的文化内涵相去甚远。在国货品牌弯道超车的路上,需要多一点这样的文化自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都围绕“国潮”这一话题展开。第一则材料对“国潮”的具体要素进行了分析,突出其文化基因和时尚潮流的融合。第二则材料反映的是90、00后对待国潮的态度,突出其文化自信这一点。第三则材料以当前市场上老字号崛起的现实,突出国货升级创新的方向。写作时,首先应理解材料内涵,提炼出共性认识,然后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时,可以运用辩证统一的思维,对国潮的发展前景进行客观思考,表达具有时代感的认识。

【立意】

1.国潮显示文化底蕴。国潮,承载着丰富的中国元素、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国潮的兴起,是传统文化和基因焕发新面貌的标志,是民族品牌健康发展的见证。

2.国潮风刮起了民族自信。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人对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元素的民族文化自信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90、00后,他们对民族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3.热衷国潮,坚守初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大量国货在跨界融合中改变了原有模样,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素质】

1.无纸化生活早已盛行的今天,一支签字笔也能引领时尚?当文具遇上国粹,产生的“化学反应”正颠覆很多人的想象。此前,晨光文具与京剧“联姻”,将生旦净末丑的扮相绘于文具之上,瞬间火爆市场。而因文创的融入,晨光把看似几块钱的小买卖做成了年营收80余亿元的大生意。一支笔的蜕变,折射了国货的“复兴”。“国潮”的背后是供给的创新,一系列为满足年轻人对品质、文化、个性等需求的创新,正推动国货不断焕发新的神采。

2.有学者认为:时尚不仅是某种思潮、行为方式渗透于社会的过程,而且,通过各种渗透的过程,时尚队伍的扩大,还包括不断改换人们的价值判断过程。当代中国年轻人在改革开放的思潮下将国潮作为追求自我表达的新形式,其背后正是中国文化不断走向自信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造就了新一代消费升级浪潮,国人的消费理念已经从物质层面追求,上升到追求精神、文化领域的自信和满足感。

3.今天重新定义国货,不仅在产品,更“潮”在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显示着个性、品味、情怀。注入了全新内涵的国货,正推动制造与消费、服务的融合。正在火热进行中的上海“五五购物节”,中华老字号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各式各样的老字号嫁接新科技,蝶变新时尚,加上结合市场流行的体验式消费、网红“带货”、短视频传播等方式,为“国潮”品牌走红推波助澜,网络平台越来越多的传播渠道,纷纷发布扶持本土品牌计划,共享共创不断助推“国潮”的温度,这既是中国审美、文化元素、工匠精神与时尚的深度融合;更是每一个中国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时下年轻人对内容和价值的呼唤与认同。

20.(2021江西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习近平)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精准扶贫需;要各级党和政府凝心聚力,为贫困群众“输血”,更要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墨子修身》中有言:“志不强者智不达。”在这场脱贫之战中,“志”与“智”有着怎样的关系?起着怎样的作用?

请围绕上述问题,完成一篇发言稿,在班级讨论会上与全班同学分享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扶贫=扶志+扶智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扶贫=扶志+扶智。”

近年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绝大多数国人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等特殊国情的限制,仍有很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严重限制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而单纯借助“输血式”的外部帮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从“输血式”扶贫转变到“造血式”扶贫。

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非常复杂,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地理条件限制,又有缺乏产业原因。因此,开展扶贫工作必须要针对不同的“病因”精准施策。而当前很多贫困地区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自力更生的职业技能。因此,要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带动贫困户,既扶贫,又扶志和扶智,力求实现“土疙瘩”变“金疙瘩”的脱真贫、真脱贫。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发展生产,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唐太宗重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徭役,开创“贞观之治”……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古语有云:“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日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品,一位扶贫工作队员包扶某村一位单身贫困户,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给他送去了扶贫羊,希望他靠养羊脱贫。然而,工作队员不久后再次来到该户帮扶时,贫困户却将羊杀掉喝了酒,依然大白天躺在破乱不堪的屋子里睡大觉,等着政府的再次救济和帮扶。他们担心的是“失去”,不是失去“贫困”,而是担心失去扶持、失去关怀、失去送钱送物。他们把扶贫当作一种“待遇”,把自己的贫困归结为“命”,把安于贫困称作“认命”,把改变“命运”寄托给“下辈子”。

因此,“扶贫=扶志+扶智”,物质上的“扶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扶志”和“扶智”才是关键。所谓扶志,就是要淡化贫困意识,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所谓扶智,就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才能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审材料: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本题以脱贫之战为背景,以习近平主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切入,考生在审题上需抓性“先”和“必”两个关键词来探讨“志”与“智”的关系。然后给出了扶贫攻坚的背景材料,强调“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要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最后以《墨子修身》中的“志不强者智不达”来引导考生思考脱贫攻坚战中“志”与“智”的关系和作用。在行文之中,不可架空“脱贫之战”的这个背景材料空谈“志与智”的关系。对“志”“智”、“扶志”和“扶”的内涵进行思考辨析,分析梳理“志”与“智”的二元关系,探究扶贫工作中“扶志”和“扶智”的相互关系。

审任务:本次任务要求写一篇演讲稿,注意演讲情景是班级讨论会,面对的是班级的老师和同学,表达时注意身份和场合,措施要得体;演讲稿的格式,开头有称呼,后面有结束语;还要注意谈出自己对于这个话题的认识和思考。

【立意】

1. 济贫以志,脱贫生智;

2. 以志为先,增智筑基;

3. 扶志扶智相携,齐奏脱贫凯歌。

【素材】

1.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不难看到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他们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越干越有劲头。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贫困群众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有的读书看报、填表算账都困难,脱贫能力普遍欠缺。此类问题已成为脱贫攻坚的突出矛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

2.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3. “志智双扶”核心是教育贫困群众卖力气。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一著名论断。人们常把“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等思想归结成一个“懒”字,这在现实中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这类贫困户帮扶的核心就在于教育他们树立起“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创造幸福生活。

21.(2021新疆巴楚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距离与联系都是人间大爱

在“疫情”的影响下,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昔日车水马龙,如今门可罗雀。路灯依然陪伴着城市夜晚;玉兰花依旧在风中含苞待放;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倔强地提示此时仍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

我的脑海里,一遍遍浮现出病毒可怕模样。世界仿佛一夜之间就变了,人与人不敢亲近,而我也不能和以前一样随心所欲地走向大街。新闻中每天不断上升的数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大家不要出门。出门要戴口罩,要保持一米的距离,这距离为了抗疫,更因为爱。

夜晚妈妈看我时常站在窗口眺望远方,终于说:“方呈瑞,要不我骑着电瓶车带你出去绕一圈吧,戴好口罩,不要乱摸。”第一次因为可以出门,欣喜万分。

坐在妈妈电瓶车后座的我,惊奇地发现在城市每个小区的门口,都出现了一座座“蘑菇房”,说是“蘑菇房”,其实就是一个个简易的帐篷。帐篷里的每个人,穿着红马甲,戴着普通口罩。

母亲告诉我,他们是志愿者。守护着各个小区大门,劝导大家尽量不要出门,并做好小区进出登记工作。

夜晚街道安静。简易的帐篷抵挡不住早春的寒风。很多帐篷里没有灯,只能借助路灯微弱光线,可是志愿者们仍然一丝不苟地填写通行证,做好小区进出人员登记。我心里默默的想,“病毒如此可怕,他们难道不危险吗?”

一杯水,一桶方便面成了每个帐篷的标配,我恍然大悟原来饭店目前不能开门,志愿者们工作只能靠这些充饥。

原本我和妈妈还准备到南湖去走走,妈妈突然改变了主意,“我们回家吧,不能给国家添乱。”

回到了家,天空飘起了小雨。我便迫不及待来到窗口。在马路对面也有一个这样的志愿者值守的帐篷。帐篷内有微弱灯光,街上几乎看不见行人,志愿者却仍在坚守,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天太冷了,我只看见他们在不停跺脚,来回走动……这是联系,这联系更是书写了人间大爱。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妈妈手机响起,不用说,那肯定是爸爸的。一张照片格外显眼,穿着红马甲,戴着口罩,爸爸也在衢州小区门口值守。晚上9点,他刚下班。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帐篷中的每个志愿者像一个个小太阳,温暖着城市大街小巷。居家隔离的人们,你们同样是一个个小太阳,是战“疫”中最美的人,因为,距离和联系皆是人间大爱,是你们让我们相信有爱就有力量,有爱就有希望!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体是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从国家到大众、娱乐场所、学校、公共服务场所、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医学专家等的做法。

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这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

材料二、三段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二段阐述“距离”——大众居家隔离;娱乐场所关闭;政务网上办理;学校推迟开学;安全线“一米”。为了防疫,需要距离。

第三段阐述联系,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为了大众四处奔走;医学专家在线指导防疫;快递员顶风冒雪四处奔波——各行各业因为疫情而紧密联系。

距离是爱,联系也是爱;距离是责任,联系也是责任;距离是面对疫情的顽强斗争,联系亦然。

【立意】

1.距离彰显能力,联系体现力量;

2.众志成城,用距离和联系书写人间大爱。

【素材】

1.高三刚放假时,公交车上,一个阿姨戴着口罩,我看着她。一个星期后,我下楼去便利店买两瓶啤酒。没带口罩,口罩上方的目光直直地落在我身上,我好像变成了那个阿姨。

网上看到好多新闻:看见匆匆离开的背影,看见布满勒痕却仍笑着的脸,看见隔着防护服的拥抱,看见躺在冰凉地板上入睡的年轻身躯,看见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握着扫帚的手,看见空荡荡的公交车上稳稳的掌在方向盘上的手。那么多的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们能安心呆在家里,是因为他们承担了我们本该承担的重量。

可是我也看见不少装牛的人,不戴口罩四处溜达,还要与劝告他们的人“殊死搏斗”;可是我也看见不少装傻的人,隐瞒病情盲目自信,传播病毒和丑恶;可是我也看见不少装睡的人,用语言当武器,让冲在第一线的人们面对危险肩扛希望,却腹背受敌,背上满是滴着血的利刃。人们啊,什么时候才能醒来,不做看热闹看笑话的人;什么时候才能醒来,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中国人。

2. 你可能已经年过花甲,但你知道疫情之后,你用你的毕生所学去研究如何克服疫情;你可能只是一位清洁工,但你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往疫区,自己再前往疫区帮忙;你可能是一位老师,但是你只身前往疫区给你的所有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你可能只是一个军人,服役多年后你终于可以回家,但是知道疫情爆发之后,你又一次放弃了回家的机会,“若有战,召必回”,你奋不顾身地赶往了一线……

3.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比普通战争危险数百倍,但他们依旧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穿梭在各个重病监护室中,手中拿着“武器”冲向前线,他们在与命运斗争,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身穿防护服,口上带口罩,早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结构】

《距离联系都是人间大爱》主体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因为疫情,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没有了车水马龙,人与人拉开了距离,这是抗疫,也是爱。

后半部分重点描写志愿者,他们支帐篷,守小区,填证件,细登记,与他人发生联系,这同样是为了抗疫,彰显了爱。

结尾抒情,点明主旨。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