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立意及范文:家国情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1-12-18 手机版


 一、材料作文

1.(2021全国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

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1949年7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发布了向全国征集国旗、国徽、国歌词曲的启事,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有一位青年,用庄严大气的中国红作为底色,设计出简洁的五星构图。他就是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他设计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从此,不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五星红旗,每个国人心中就会燃起无言的感动。

2021年10月1日,中国成立72周年,追梦青春,强国有我,这盛世如我们所愿。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独有的一抹中国红

生吾炎黄,育我华夏,待之有为,必报中华。从五千年文明中走来,历尽了沧桑的岁月,祖国,向世界展现出应有的风采。光辉的历史波澜跌宕,我们历尽沧桑,苦尽甘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奇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大国、信息大国,正在走向现代化强国;从学习别国经验,到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再到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困难面前,中国仍冲锋在第一线,中国在变得更好的路上加速前进。

2003年非典期间,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疗队伍第一时间奔赴非典战场。医护人员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凭借坚韧顽强的意志,我们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十七年后,2020年春节前夕,不速之客——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双双“挂帅”出征,解放军战士、医务工作者逆行抗疫,公安民警、社区志愿者、无数爱心团队迎难而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热爱祖国!他们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心:相信祖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作为当代中学生,奋斗的人生便是爱国!我们如旭日般充满能量,充满正气,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有一股冲劲,怀自己的初心,志存高远,情理兼修。

何为“爱国”?是《义勇军进行曲》演奏时的铿锵有力;是那抹中国红在空中飘扬的庄严肃立;是中国女排登上荣誉之巅的举国呐喊;是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的世界瞩目……

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向世界证明:分秒之间,可能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世界看见你锦绣河山浩气常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炎黄的血脉;让世界听见你五千年的声音,心潮澎湃,我们每个人都为你而来。”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们每个人犹如一朵浪花,融进祖国母亲这片海中。我们和祖国肩并肩,手拉手,共同走向美好的未来!

生逢盛世,唯有自强不息,才能与这新时代齐头并进。何为责任?学好知识。何为担当?与祖国共命运。何为中国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生为中国人,我何其有幸。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熠熠不灭的希望。冬可尽,春可期,待到山花烂漫时,你我共赏此美景!

【详解】

本题考查写材料作文的能力。

【审题】

材料的主体部分重点介绍“五星红旗”的产生以及对于设计者的意义“只要看到五星红旗,每个国人心中就会燃起无言的感动”,使用提取关键词句的方法,提取出关键词“五星红旗”“中国红”“信念”。“2021年10月1日,中国成立72周年”,提供了写作的情境,以国庆为背景,暗示了爱国的话题,“追梦青春,强国有我,这盛世如我们所愿”,提示考生要怎么做,有梦想,不负韶华,有责任和担当,为建设祖国献身出力。可见本次作文的话题有“中国红”“信念”“五星红旗”“爱国”“责任”“梦想”“青春”“奉献”等等。

要求“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写成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诗歌均可。

【立意】

1.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我们的信念和力量,我为你骄傲;

2.不要小看那抹中国红,是我坚强的后盾。

3.我爱你中国,中国红,爱国心。

【素材】

1.灿烂的阳光下,那一抹动人的中国红好像朝阳冉冉升起,又似朝霞遗落人间。她是中华儿女心中的信仰,是我心里的挚爱。

如果我们的国魂有颜色,那它一定是——中国红。为了解放中国,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宁死不屈的杨靖宇、视死如归的狼牙山五壮士、“铁血将军”陈树湘……为什么国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革命先辈舍生忘死,才换来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建设新中国,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又有多少学者历经千难万阻,回到祖国的怀抱,倾尽毕生心血建设祖国。无数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跳动着壮丽的中国红。

2.如果奇迹有颜色,那它一定是——中国红。邓稼先、钱三强等一大批科学家,在新中国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当罗布泊上空升腾起惊天的蘑菇云时,全世界都为之震撼。当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上太空时,浩瀚的宇宙绽开了笑的梨涡。如今,中国高铁畅行天下,微信支付方便快捷,共享单车绿色出行……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缔造,怎能不让全世界为之瞩目,为之惊叹?

3.如果骄傲有颜色,那它一定是一中国红。当联合国上空飘扬着五星红旗,当WTO悬挂起中国的旗帜,我们骄傲地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当国旗一次又一次地在奥运赛场上升起,当“海尔”“联想”“华为”登上国际舞台,我们骄傲地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当……今天,我为祖国而骄傲;明天,我要让祖国因我而骄傲!

如果我的梦想有颜色,那它一定是一中国红。祖先的热血在我的血管里奔流,少年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时刻萦绕在我耳畔,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努力学习,长大后我想当一名发明家,创造出许多先进的东西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阳光下那一抹动人的中国红,犹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2.(2021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为人民作出贡献的青春,才能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记忆。”

作为今日中国之青年,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组合材料。

材料一,鲁迅先生激励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积极贡献各自的力量,即使那分“光”与“热”如萤火一般,也可以驱散一部分黑暗。“炬火”是强大的能够改变社会的力量,“炬火”可以独燃,也可以汇聚而成,所以,推动社会变革的“炬火”般的伟力也可由以无数“星星之火”般的个人力量熔铸而成。青年人与其坐等“炬火”燃起,不如积极点燃自己,以形成最为磅礴的改天换地的力量。青年人就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记忆”源于“为人民作出贡献”的道理,这也是在强调青年人要为国家为民人民努力奋斗,不虚度青春。

两则材料论述的共同对象都是“中国青年”,都对中国青年提出了希望,希望中国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为国为民,奋发有为,努力拼搏。区别在于,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了宏观要求,材料一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奋斗的指引更为明确。

材料后的引导语“作为今日中国之青年,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悟?”明确了了具体的写作主体为“今日中国之青年”,这就要求作文体现新时代的特色,赋予青年人的奋斗以新时代的内涵。论述青年人的奋斗,不要流于空话套话,要言之有物,切合实际。考生可以单独就某则材料立意,也可以综合两则材料立意。

立意:

1.为国为民,青春无悔。

2.奋斗正当时,青春不坐等。

3.青年人应主动承担起历史使命。

3.(2021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0月18日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他曾作《自勉并勉同志》,诗中写道:“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早在青年时代,陶行知目睹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与人民精神上的麻木后,选择了“教育”作为自己要从事一生的事业。他在《(乡村教师)宣言》中引用穆罕默德的话指出:“‘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这是再好也没有的人生观。”陶行知以此说明他搞乡村教育,不仅要满足物质需要,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在人的各种潜能中,审美是一个重要方面,没有审美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可能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围绕陶行知的做法及他的思想审题立意。

材料前半部分着眼于陶行知的人生认知和选择来写,他在诗作中表达了生而为人要做大事的人生理想,他在青年时期就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教育”,想要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大事”来拯救积贫积弱的中国和精神麻木的人民。由此考生可以立意为人应当有高远的理想,青年人应当把为国家和人民做事写进自己的人生目标等。

材料后半部分侧重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即审美教育不可或缺。有了审美教育,才能促进人全面和谐的发展。由此考生可以围绕“审美教育”立意,从物质和精神的角度谈健全人格的养成等。

立意:

1.理想高远,人生坚劲。

2.面包和水仙花缺一不可。

3.青年立壮志,人生做大事。

4.(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期中)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55年9月,在中国政府的营救下,历经5年艰苦奋争的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钱学森回国以后,他终于实现了为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初心,投身“两弹一星”等科学研究,为我国的国防、航天等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创造了“十年两弹成”的佳话。

2021年9月25号晚上,在异国他乡漫长等待了三年的孟晚舟,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中国政府的包机上,孟晚舟感言:“感谢亲爱的祖国,感谢党和政府,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人民日报》评论:中国所作的努力,维护的不仅是一位公民的权利、一家企业的权益,更是在维护中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权利。……中国人民更加清晰地看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百折不挠地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在学校举行的升旗校会上,你作为学生代表要进行“家国情怀,信仰力量”的主题演讲。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审读材料。第一则材料是钱学森在中国政府的营救下,历经5年艰苦奋争终于回到祖国,并投身“两弹一星”研究,为我国的国防、航天等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第二则材料是被羁押三年的孟晚舟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乘坐包机回到祖国怀抱,她在感言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感谢。

钱学森事件和孟晚舟事件,两者有相同之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是钱学森和孟晚舟的坚强后盾。正如材料第三段所说,中国政府维护每一位公民、每一家企业的权利,维护中国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权利;而每一个中国人也应当意识到,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会让自身更有保障,才会不再经历钱学森、孟晚舟这样的事件。

题目要求写一篇演讲稿,注意演讲的格式;同时注意演讲情境是学校国旗下演讲,面对的是全校师生;演讲主题是“家国情怀,信仰力量”。由材料我们不难看出,本次作文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告诉学生,只有祖国强大,人民才会平安、幸福,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应当有什么样的信仰?当然是有“家国信仰”,把建设好国家当做我们毕生的信仰。

立意:

1.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2.家国情怀,信仰之光。

3.汲取信仰力量,承担青年使命。

5.(2021浙江金华高三月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从含辛茹苦的拓荒者到苦学力文的先驱,从救苦弥灾的自发者到志坚行苦的自觉者,华夏民族苦尽甘来。

但“苦”在现代人身上更多地表现为精神层面:读书学习是忍受寂寞的苦,坚守本职是默默奉献的苦,创新创造是上下求索的苦……

对“苦”,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套作。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题,材料为引语式材料。

材料的关键词是“苦”,第一段的“苦”讲的中华民族的“苦”,中华民族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最后才苦尽甘来。苦是甘的基础,甘是苦的结果。正是有了拓荒者的含辛茹苦、先驱的苦学力文、自发者的救苦弥灾、自觉者的志坚行苦,才有了中华民族的逐渐强盛。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更需要亿万人民的吃苦耐劳。

第二段的“苦”讲的是现代人身上的“苦”,这种“苦”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二十年前的能吃苦,大多指的是体力上的苦,而现在的能吃苦,已包含了太多的意义和维度。读书学习——寂寞的苦;深度思考——脑力的苦;自律习惯——修行的苦;低头做人——尊严的苦。只有吃得了这些苦,才能真正拉开你和许多人之间的距离,才能赢得未来,取得成就。

这道题表面的关键词是“苦”,其实还隐含了一个关键词“甘”,论述的时候不能只谈“苦”,而是一定要把握“苦”与“甘”的辩证关系。只有吃得了“苦”,才能超越自己,获得成就。行文时建议写成议论文,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对吃苦的认识。

立意:

1.苦尽才能甘来。

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

3.能吃苦才能超越自我,获得成就。

6.(2021辽宁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詹天佑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钱学森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

李兰娟说:“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爱国史,一代代中华儿女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时至今日,虽然大多数中华儿女血脉里流淌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却也有些年轻人夸夸其谈,仅靠一个键盘爱国;有些人只想做主播、网红,坐拥千万粉丝;还有些人盲目媚外,志在移民;甚至有些人拒唱国歌,一心“去中国化”……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针对“今天,我们怎样爱国”这个问题,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高中生的爱国之道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今天,我们怎样爱国”。很荣幸能与同龄人一起讨论我们高中生的爱国之道。依我之见,作为学生,我们的爱国应做到以下三点:发自内心的身份认同,结合实际的艰苦奋斗,建设国家的职业选择。

发自内心的身份认同。爱国不是夸夸其谈,爱国情怀并非喊几句口号,更非敲击键盘在网上发表似是而非的“爱国言论”。一个爱国者首先应该具有发自内心的身份认同,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个身份的存在就像阳光、空气、水的存在一样毋庸置疑;他一心希望国家发展强盛,人民生活安康。他为国之短板软助而悲鸣慨叹,他在国运多难时忧心如焚,他因国之号令而勇敢逆行。他以国事为己事,以国人为亲人,以国难为己难。正如李兰娟所言:“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爱国不意味着要如谭嗣同般流血牺牲,而应是在认同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身份的前提下,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安定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

结合实际的艰苦奋斗。怎样将自己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国家的一份力量呢?我们需要结合实际,艰苦奋斗,为将来的事业奠定根基。我们的爱国也许达不到英雄们的轰轰烈烈,但我们大部分人可以做到工匠般的倾心竭力、精雕细琢。我们唯有趁青春年华努力蓄势,才能在将来祖国需要之时,召之能来,来之能战。试问,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如果没有那么多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科学决策、科学治疗,国家没有这么一大批可用之才,我们怎么可能打赢这场艰苦的疫情阻击战?作为学生,我们应不惧困难,刻苦磨砺自己,不断增长自己的学识,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兼备的合格人才。只有积攒了足够实力,才能为将来投身国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设国家的职业选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经历学校教育之后,我们要想成为某一行业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具体的工作实践。我们应为自己选择一份适合的职业,这样才能使爱国之情落到实处。同时,不可盲目追求当网红,当下许多人向往成为网红不过是以为网红光鲜亮丽,或是以为当网红很轻松,或是想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认识是很肤浅的,网红职业对国家发展建设的意义毕竟有限。我们应充分考虑自己的长处和兴趣,结合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选择一份有意义的职业,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并一起见证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腾飞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属于对比型材料。正面是对以上六位代表人物的总结,特征是爱国。反面是列举了从轻到重的四类不爱国的现象。这正是命题人需要大家思考的地方,也是本次作文需要学生们思考写作的现实意义。爱国本来是自古以来弘扬的主旋律,但目前却存在这样的一些现象,值得学生思考。

材料第一部分,引用六句名言,从屈原到李兰娟院士,共同指向一个中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已成为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精神基因。屈原话语体现爱国即“心存百姓,心忧天下”;曹植强调爱国要有“舍身赴国难”的勇气;谭嗣同表明爱国有时需要舍生取义,不因循守旧,要锐意变革;詹天佑认为爱国是各出所学,为国家建设尽心尽力;钱学森强调各出所学的前提是要有一颗中国心,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李兰娟院士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不管在什么样的年纪,都要有为国出力的意识。

材料第二部分,总括从古至今中华儿女都在以特定的方式爱国,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然后进一步指出:今天的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去中国化”、空谈爱国、崇洋媚外的现象。

写作任务的核心是“今天,我们怎样爱国”。“今天”,指的是21世纪20年代,中国日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西方列强对我们越来越敌视、排挤的这一段时间;“我们”指的是2000年后的这一代年青人;“爱国”,需要为国奋斗,为国付出,不存在选择空间;“怎样”,强调做什么不做什么,需要学生思考、权衡、选择。此外,题目明确提示“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要注意写作对象和演讲稿的格式。

行文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爱国,能怎样做,或者不能怎样做,都是可以的。

2.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和个人实际空谈爱国主义,命题实际上是希望学生认真思考: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才能承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神圣的使命。

3.把爱国主义放在全球格局里审视,与别国、或其他团体发生矛盾的时候,爱国就不应止于情感,而还应诉诸理性,不仅诉诸语言,还应付诸行动。事实上,选择一个具体的对象来谈,更符合命题意图。

立意:

1.时代车轮向前,爱国初心不变。

2.在大时代中激荡爱国情怀。

3.此生无悔入华夏,愿得此身长报国。

7.(2021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脱贫攻坚以来,许许多多的扶贫人员用汗与泪铸炼了筋骨,也铺就了奋进不屈的精神底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在泰山压顶的时刻,白衣战士谱写了英雄儿女的精神凯歌;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上,我国航天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从不曾熄灭,它激发了中华民族“可上九天揽月”的壮志豪情;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刚满十四岁的全红婵一跳成名,教练说这个孩子比别的孩子能吃苦……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我们总能看到精神的火焰熊熊燃烧。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自己和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共两段。

材料中既有人物群像的精神评价,也有人物个体的精神赞美,分别呈现了近年来全国各条战线或相关重大事件中的民族精神,不管是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还是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无不是中国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具体展现,蕴含了非常深厚的精神意义,成为全社会各条战线的人们拼搏向前的精神灯塔。

命题者紧扣当前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围绕当前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选择了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以点带面地试图引导考生去思考当代国人的精神谱系,引领学生在国家重大事件中通过具体的典型人物和一大批默默奉献的人物体味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从而呼应“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而考生读完命题材料,通过梳理关键词句“奋进不屈的精神底色”“英雄儿女的精神凯歌”“勇于探索的精神”“精神的火焰熊熊燃烧”“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我们总能看到精神的火焰熊熊燃烧”等信息,可以确定本次作文所要写作的核心话题是“精神”,是什么精神呢?是“脱贫攻坚精神”,是“抗疫精神”,是“航天精神”,是“奥运精神”,更是“中国精神”“民族精神”。

行文时在确立了命题材料的核心话题,初步明白命题意图之后,当紧扣经典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构思。

1.这种“精神”是什么?(概念界定)

2.为什么需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的意义)

3.这种“精神”在当前对我们自己与现实有着怎样的意义或影响?(紧扣命题材料)

4.如何践行这种“精神”,我们要怎么办?

立意:

1.精神之火引领我们走向星辰大海。

2.青年人需要精神引领。

3.人生不息,精神永存。

8.(2021湖南郴州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以上论述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不负青春韶华,写好时代答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考题,无论是我们将会面对的高考,还是新冠疫情的“大考”,都是时代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出下的考题。过去,我们已书写了无数的考试“答卷”;现在,我们更应以豪迈的情怀和崇高的志向,不负青春韶华,写好时代的答卷。

青年书写时代答卷,要筑牢理想信念。

理想是指引人生的方向,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国家进步的动力。

遥想当年,青年毛泽东的理想是“以天下为己任”,青年周恩来的理想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共同书写了那个时代青春的壮美答卷。

反观当代,清华学子秉持着“为党和国家工作五十年”的理想,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奋斗报国的出色答卷。

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平年代,无数有志青年为人民和国家谱写着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时代答卷。青年时要吃得了苦,抵得住风浪,经得起考验,坚持追求理想,写好时代答卷。

青年书写时代答卷,要有冲劲和韧劲。

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给青年们出的考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志愿服务、创新创业、脱贫攻坚等,不仅有“选择题”“客观题”,也有“主观题”“必答题”,我们应考也不能一劳永逸。青年对待时代发出的考题,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奋发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要有猎豹般的冲劲、竹子般的韧劲,直面困难的勇气,努力交上一份合格的时代答卷。

青年书写时代答卷,要有实干精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写好时代答卷,是不存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的,需要我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打好基础。

疫情当前,许多青年投身一线,以担当为笔,“硬核”作答。除了医护工作者,还有数不胜数的“90后”“00后”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快递员、建筑工人、司机、记者、交警等,他们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勇挑重担、义无反顾,用逆行的身影彰显着别样的青春风采,用担当之笔书写着属于青春的答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年人就应该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在实干中担负社会责任,书写好时代答卷。

时代赋予了我们青年责任,也赐予了我们机遇,我们当以理想为帆,以冲劲和韧劲为浆,大胆作为,抓住机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交上一份合格的时代答卷。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材料是习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讲话中给青年的寄语。寄语借助一百年前、一百年来以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这三个时代的青年来展现青年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联。一百年前的新青年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的新青年成为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关键词为“新时代青年”“民族复兴”。

考生可以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人民、家国的发展兴衰融合在一起,立志报国,心系人民;可以谈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勇于奉献,敢于坚守;可以谈自己对家国社会的看法,比如勇于创新,做时代的先行者,比如踏实拼搏等;还可以联系现实,虽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家面临各种困难与问题,但只要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拼敢闯,做好自己,自然能渡过难关。

行文时要紧扣“新时代青年”和“民族复兴”的关键词确定中心论点,然后论述。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也就是新时代青年如何才能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如立志报国、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等。

立意:

1.在“强国有我”中绽放青春精彩。

2.激励追梦青年,建设更好中国。

3.不负青春韶华,振奋时代精神。

9.(2021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灾难面前,西方的传说是诺亚方舟,而我们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电影《锋爆》台词

材料二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了让我们后辈不用再打仗,再面对苦难”,电影里寥寥几句话,已经交代好,我们先辈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为了让外国人觉得中国人不好欺负,给后辈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电影《长津湖》影评

材料三  1993年,美、俄、日等16国宣布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国被排除在外;2001年,美国正式通过“沃尔夫修正案”,中国想要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希望之火被彻底浇灭;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中国人民从来不惮于奋斗,正是奋斗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也必将成就“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上述材料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一前提是“在灾难面前”,西方的诺亚方舟是“逃离”,而我们的“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却是不畏困难,敢于挑战。材料二则告诉我们,面对苦难,前辈为了打开局面,做了出巨大的牺牲。材料三则宣告,中国人从不畏惧苦难和挑战,我们会用自己的努力奋斗开创美好的未来。

题目的三则材料表层含意比较明显,即提示段所说的“奋斗”。但要注意,三则材料还共同给出了一个隐藏背景,即民族复兴。民族复兴是一个大的话题,大话题必须小角度,考虑到“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的要求,将主题界定为“个人奋斗与民族复兴”,将个人与国家联系起来,就能将大话题具体化。

另外,材料一、材料二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抗美援朝等都具有奉献自身为后代开拓前路的含意,而在前行者已经全面提振国家能力的当下,青年人应继承历史传统,为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奉献自己的力量,所以“献身精神”也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立意:

1.不畏艰难,努力追梦。

2.用责任与担当告慰先辈。

3.用拼搏奋斗成就美好中国。

10.(2021重庆八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一句声音清晰、沉着冷静的“北京明白”,让他在神舟十二号网络直播中迅速蹿红。他就是“神十二”航天飞行的北京总调度、“90后”小伙儿高健。高健从小就对航天感兴趣,九岁那年,看着航天英雄杨利伟搭乘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内心激动无比,从此播下航天的种子。因为心中有梦,读小学时的高健就显得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放学后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耍,他就在家捧着航天科普类书籍看很久,还总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梦之不系,从小学到大学,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保持绝对自律,把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也取得了不俗的学习成绩。然而在成绩面前,他却这样说:“我从来不是天赋异禀、智商超高,只是在平日里付出了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

材料二:

2021年,是中国的航天之年——“天问一号”带着“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空间站在轨驻留三个月的“神十二”成功返回地球,“神十三”已载着三位宇航员开始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之旅。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正不断积蓄力量,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无数航天成就的背后,凝聚着的是几代航天人不断传承的“航天精神”。高健的故事,恰是“航天精神”具体生动的展现。“航天精神”犹如奋进的号角,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人生的征程上劈波斩浪、不断向前。

由我校微信公众号“重庆一诊”举办的“弘扬航天精神,争做有为青年”的演讲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请以橙子辅导中学高三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高三X班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

“嫦娥”问月,“北斗”指路,“神舟十二”返回,“神舟十三”升空……从近地到探月、探火,一颗颗卫星翱翔于九天。仰望星空,感谢有您——尊敬的航天前辈,让夏夜的星河更加璀璨。

岭上松如旗,抉疏铁石姿。有您在,灯亮着。

择一事,终一生。长河落日,大地疮痍,国人四顾茫然。尊敬的前辈,是你们,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五十年坚守,五十年奋斗,栉风沐雨,终让我们的祖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泪仍然在奔跑。”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尊敬的前辈,您是我们摸索前行时温暖的灯火,有您在,不惧暗夜;您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北斗,有您在,永不迷失方向。如今,你们踏下的足迹,留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你们的精神,熔铸进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他们在,不止步。

踏南天,碎凌霄。尊敬的前辈,在您的身后,站起了新一代的航天人。他们擎起前行的火把,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奔跑,刷新纪录,创造奇迹。您看,不到33岁的他们,致力于长征五号实验;平均31岁的“小卫星家族”,创新研究微小卫星;平均28岁的他们,成功研发云雀系统……您看,还有她们,一样可以乘风破浪、征服星辰大海的她们:长五发射时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孙振莲,“天路”团队负责任人姬涛,航天员刘洋、王亚平,“北京明白”“90后”小伙高健……他们亦并肩站在了您的身后,仰望星空,热泪盈眶。“含泪奔跑的路上,每个中国航天人同在,我们的一滴泪,最终会凝聚成天上的一颗星。”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年轻的他和她,至其诚,致其极。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我来了,在路上。

百年树人,念兹在兹。尊敬的前辈,感谢你们,不仅身体力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还坚持把这份精神传达给我们。梁任公“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铮铮呐喊萦绕耳畔,张之洞“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我辈青年理应担当强国重任。看,在卤菜店案板下上网课的柯恩雅眼里对知识充满渴求,那么强烈,那么灼热。空间再狭仄,也阻挡不了发愤图强的心。听,独臂励志篮球少年张家城运球撞击地面的声音,那么激烈,那么热血。身体残疾,也困厄不住顽强不屈的魂。感,曹原为了捍卫自己的梦想,夜以继日地蹲在实验室里,那么坚定,那么执着。作为高三学子,我们不会因为高考路上的风雨而退缩,我们也会秉承航天精神,勇敢追梦!

尊敬的前辈,您的一腔赤诚,不会被辜负,和我一样胸怀航天梦的新一代,正在赶来的路上。

天梯无捷径,唯有苦攀登。尊敬的前辈,请您放心,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我辈一定谨遵教诲,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拥抱星辰大海,弘扬航天精神;让夜晚的天空因无数颗星的闪耀而熠熠生辉,让中国的航天事业因更多的我们而薪火相传,行稳致远。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此题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着眼于具体的航天人代表,“神十二”航天飞行的北京总调度、“90后”小伙儿高健,具体讲述他由航天梦想指引,努力奋斗终于圆梦的故事。材料二展现中国航天成就,聚焦于“航天精神”,指明正是因为“航天精神”的传承,才让我们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航天精神”会激励我们在人生的征程上劈波斩浪、不断向前。由此可以看出,本次作文围绕“航天精神”审题立意。

考生首先要明确“航天精神”的内涵,如热爱祖国、报效国家,不畏艰难、勇于登攀,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等。然后思考“航天精神”对于我们的启示。

题目给的任务是以高三学生的身份,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一篇演讲稿,演讲主题是“弘扬航天精神,争做有为青年”。这个主题告诉我们,考生写作的重点不能仅仅歌颂航天精神,更应着眼于如何传承航天精神,书写航天精神在我们具体的学习、生活中的指导意义,也就是着眼于“怎么做”,尤其是作为高三学子,在高考的战场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如何利用航天精神给自己打气。当然作为演讲稿,必要的格式也要注意;还有演讲的语言要有气势,有感染力。

立意:

1.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

2.凌空飞天征寰宇,我辈正是掌舵人。

3.弘扬航天精神,圆梦穹顶之巅。

11.(2021河北安平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国潮”是一种现象,它需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

材料二

“90后”“00后”是生活在国富民强时期的一代,拥有民族的文化自信,他们不再视国潮国风为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材料三

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动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新,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牌崛起……

对于“国潮”,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悠悠国潮风,浓浓自豪情

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动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新,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的崛起。老字号一次次走新,“潮”出一种时尚潮流,也“潮”出民族文化自信。

近年来,五粮液与冰激淋合作后大火,大白兔奶糖唇膏一支难求,回力甚至与迪士尼跨界联名,医馆“同仁堂”,继承了中医的妙手回春,坚守了中医的医者仁心,更是逐步把中国医学文化带向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下潮流结合,守住经典的同时亦当得了“网红”。如今,“90后”“00后”对国粹、国货的重新追棒,是促进传统商业文化新兴的动力,他们的自我风格、生活态度,抑或是对文化认同都体现在国潮的流行过程中。国潮是中国品牌的新制造,更是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的产物。

国潮国风不再是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随着怀旧国潮风的兴起,北京故宫文化推行许多文化产品,受到国内外民众追棒。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重视和挖掘我们深远的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自信、自觉无比重要,国潮“新”起,亦是文化复兴的一种表现。盲目崇外已成为过去,人们对国货、国粹、国风等“国”字号的热情,更是当下的人们对中华文化认同并充满信心的体现。 

“国潮”是国人的文化认同,更是文化自信。

过去,一批批老国货百般落寞,甚至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大约有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本土品牌一直缺乏自信和骄傲。虽然“国货当自强”的呼声不断,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国潮的兴起,在我看来,各大传统老字号应把握机会,以自身的“老牌”为优势,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底蕴,以现代的包装方法予以展现,彰显我民族文化,赢得更广市场。

悠悠国潮风,浓浓自豪情,“国潮”是中国年轻一代在追逐文化潮流中寻找到的精神契合,“90后”“00后”是生活在国富民强时期的一代,身为炎黄子孙,应传承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推陈出新,以已之新而立文化之兴!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目提供了三则关于“国潮”的材料作为引发考生写作的真实情景,第一则材料是概念的提出,准确厘定“国潮”的内涵;第二则材料由“国潮”谈90后00后的文化自信,他们之所以不再视“国潮”“国风”为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潮流,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中国国富民强的时期;第三则材料谈近年来消费市场上的国货新潮流,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谈文化自信。考生要从材料出发谈自己对“国潮”的认识和感想。

对于“国潮”,三则材料互为关联又各有侧重,考生可以侧重任何一则材料立意构思,比如扣住第一则材料可以谈“国潮”中的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扣住第二则材料,可以谈“国潮”中的文化自信及原因;扣住第三则材料,可以赞“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也可以谈国货如何既守得住经典,又当得了网红;当然考生也可以综合立意……

考生必须落脚在对于“国潮”的认识和感想。如“国潮”中有什么样的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它如何将传统与当下潮流融合,有什么样的时尚感……还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生活中的“国潮”涌动,以及大众对其认知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感受,既结合材料对“国潮”有准确的认识,又要写出“国潮”的与时俱进,从而突显文化自信。

考生可以记叙自己的见闻与感受,选取“国潮”在大众视野中的变化,及取得不菲成效的有意义的事件,来讲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就“国潮获得大众认可”发表自己的议论,写成议论文;也可以扣住自己的思考写成散文,抒写感悟和思考。

立意:

1.迎国风之潮,扬文化之帆。

2.探秘国潮热,守住经典魂。

3.续文化密码,创国风新潮。

4.“国潮”与时进,我辈复前行。

5.继往来之经典,开现代之国潮。

12.(2021江苏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鲁会盟,齐国国君采纳晏婴的主张,令一群侏儒在鲁定公面前跳舞以侮辱鲁国。孔子迅即上前呵斥,强烈要求当场斩杀这些侏儒。齐君深感惭愧,归还了侵占鲁国的四邑及汉阳之田。

(摘编自《孔子家语相鲁》)

鲁肃责备关羽:“我们吴国可怜你们无家可归,才把荆州暂借给你们。如今你们已得益州,有了立足之地,就必须归还荆州。”话音未落,关羽的随从说:“土地,谁有本事占领就是谁的,哪有固定不变的主权!”鲁肃厉声呵之。

(摘编自《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杨洁篪: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甚至在20年、30年前,你们就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

王毅:中方过去、现在、将来都绝不会接受美国的无端指责,同时我们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2021年3月18日中美阿拉斯加对话)

史家传承了至圣先贤的骨气,我们见证了中国外交天团的豪气!学校计划在下周全校升旗仪式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你将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在国旗下讲话。阅读上述材料,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中孔子面对齐国“令一群侏儒在鲁定公面前跳舞”以侮辱鲁国的情况,立即给予指责和呵斥;材料二中在关羽不打算归还荆州时,鲁肃对关羽及其无理的手下给予斥责。可见二者都在外交领域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以自己的强硬态度捍卫自己国家的尊严,他们都是爱国的先贤,这两则材料体现史家传承的至圣先贤的骨气。

材料三和四中的杨洁篪与王毅均用明确而强硬的态度,指责美国对中国的无理态度。这两则材料体现了中国外交天团的骨气和豪气。

这四则材料均表现中华民族的爱国气节。热爱祖国保持气节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爱国是什么?爱国是一种情怀。围绕捍卫国家尊严和爱国的主题,可选材料范围较广。如当翟志刚漫步太空,摇动五星红旗时,中华儿女从内心发出深情的欢呼,祝福伟大的祖国!爱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爱国是我们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爱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爱这个国家的人民。爱国,是为历史上的辉煌和今天的成就而自豪。气节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脊梁。爱国和气节都是一种精神力量。国无精神无以至今日,国无气节无以谋发展。

任务要求:写作情境是“全校升旗仪式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你将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在国旗下讲话”,因此行文中要注意表达对新中国72年发展的整体认识,认识到我国不卑不亢的外交政策是国家的实力给我们的坚强后盾,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爱国,每一位爱国人士都应该有捍卫祖国尊严的责任。写作身份是学生代表,发言的听众是全校师生,因此写作中应有针对性和鼓动性,鼓动全校师生的爱国情怀。

从文体选择来看,应写成议论体发言稿,要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而真实,论证思路严密,论证方法多样。

【立意】

1.青年人有骨气,国家有未来。

2.弘扬先人骨气,承担青春使命。

3.培养爱国骨气,拒绝霸权行为。

13.(2021甘肃张掖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按要求完成作文。

9月25日,中国公民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重大胜利。

事实早已证明,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针对中国公民、旨在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的政治迫害事件。2018年12月1日,在美国一手策划下,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在没有违反任何加拿大法律的情况下被加方无理拘押。美方对孟晚舟所谓欺诈的指控纯属捏造。尽管美加一再滥用其双边引渡条约,以法律为借口为其迫害中国公民的行径辩护、开脱,但国际社会都清楚,美加所讲的法律不过是服务于美国巧取豪夺、打压异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毫无公正性、正当性可言。

针对孟晚舟事件的圆满解决,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内容是对孟晚舟事件的评价。

材料的第一段评价孟晚舟能安全圆满的回国这件事。孟晚舟能安全圆满的回国是党中央、中国政府、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场外交斗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孟晚舟平安回到祖国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14亿多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是中国公民最坚强的后盾。可见,弱国无外交,我们应团结一心,共同建设富强安定的国家,在世界面前,国人才有底气,民族才有力量。透过孟晚舟事件,中国人民更加清晰地看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百折不挠办好自己的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材料第二段针对美国和加拿大扣押孟晚舟的动机和实质给予揭露,指出他们的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可见,近些年中国科技的发展已经让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感到了危机,我们在感到自豪的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科技方面的竞争很激烈,我们应更加努力搞科技自主创新,以让我国的高科技能突破更多的瓶颈问题,让中国高科技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

根据材料第二段可知,孟晚舟是“被加方无理拘押”,美国和加拿大“以法律为借口为其迫害中国公民”“美加所讲的法律不过是服务于美国巧取豪夺、打压异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毫无公正性、正当性可言”,可见,世界上不少国家还存在严重的霸权主义,他们企图狼狈为奸,打压异己。因此,我们要勇于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说“不”!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根据“针对孟晚舟事件的圆满解决,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的题干要求判断,本文写成议论文更适合谈“感受和思考”。写作时,针对孟晚舟事件的圆满解决,可围绕一个角度来写,也可以从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要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说理透彻。

立意:

1. 祖国永远是中国公民最坚强的后盾。

2. 团结一心,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3. 科技自主创新之路让中国高科技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

4. 坚持底线思维,拒绝霸权主义。

14.(2021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二代”:富二代、贫二代、拆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但你听说过“航二代”吗?杨科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的“大拿”级人物,他和同事们研制的产品,成功应用于北斗卫星、神舟飞船、嫦娥探测器的研发。

杨科的父亲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最早的一批高级技师之一。在杨科的记忆里,父亲经常加班、出差。一次父亲被紧急派往基地工作,当时父亲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次任务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我时刻准备把生命交给党”。这句话,让年幼的杨科顿为震撼,他意识到,父亲在进行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他立志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想起父辈们那种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我就热血沸腾。”杨科遇到过大大小小无数的困难,当想要放弃时,父亲纸条上的文字就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告诉他绝不能退缩。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家有传承,国自希望

经济飞速发展,时代滚滚向前。各种二代“横空出世”,从上一辈那里,富二代继承了财富,拆二代继承了好运,星二代继承了光环,但他们也遭到了人们的非议。

二代的实质是什么?二代不仅是对下一代的称呼,更蕴含着家族、民族的希望。二代应该从一代那里继承什么?荣誉、鲜花、掌声?为人处世的态度、方法?还是精神、风骨? 

“航二代”杨科如一股清流,他以为国为民、艰苦奋斗、勇敢开拓、不畏困难的精神,以继承父辈事业、助力中国航天、成为业界“大拿”的经历,向世人宣告:代际有传承,风正国自强。

杨科父亲“传下去”的财富,不仅有作为“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最早的一批高级技师之一”的荣耀与骄傲,还有“经常加班、出差”的辛劳,不仅有“被紧急派往基地工作”的临危受命,更有“时刻准备把生命交给党”的高度自觉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杨科父亲留下的纸条,言短情深,凝聚的是“航一代”对国家建设的热血与豪情,传递的是“航一代”对下一代的殷勤嘱托与希望。 

代际传承不能断。所谓“富不过三代”往往是因为家庭不注重精神教化、内在传承,而只在意物质积累,财富传递,中国自古便注重精神品格的代际传承。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制字激励岳飞精忠报国,到朱柏庐写下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上一代的一句句挚言,潜移欺化地影响着后辈的信念与情操。

风正国自强。杨科将父亲的精神财富“接过来”,将纸条内容牢记于心,时时回想,将为国奉献的精神内核融入血液,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徐英超在父亲徐玉金的影响下,领悟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凭借过硬的工作技能荣获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他们从上一辈身上汲取精神养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家风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要治国、平天下必先修身、齐家。优良家风能浸润人心,相沿成俗。如果家家户户的“二代”都能继承上一辈的气骨精神,那么千千万万家庭就会焕发生命力和活力,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注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弹指一挥间,一代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创了伟大的事业;一代人薪火相传,成就斐然,推动了伟大事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大依靠的不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而是几代人无怨无悔、持之以恒的实干。让我们弘扬优秀家风,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信念代代接力,必能赢来属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辉煌春天!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材料先是介绍形形色色的“二代”,由此引出“航二代”杨科,然后讲他立志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最后说他想起父辈们那种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就热血沸腾。 

材料提到各种“二代”,着重讲述了“航二代”杨科的相关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父母、家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思考个人应从上一辈那里继承的精神财富。“航二代”是个比较新颖的概念,它承载的是爱国、敬业、奉献、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等正能量精神。

行文时可将性质不同的各类“二代”进行对比,激浊扬清,突出主题,指出像杨科这样的“二代”才能真正为国、为民做出贡献,建立功勋。

【立意】

1.祖国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贡献。

2.“一代”要为“二代”树立榜样,“二代”要从“一代”汲取精神力量。

3.不管是哪种“二代”,都应在“一代”的基础上开拓进取,发愤图强,继承父志,为国奉献。

15.(2021江苏淮安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经过1028天的抗争,终于赢得胜利,近日,“无罪”回国,为中国赢得了荣誉,成为当代中国的“巾帼英雄”。

什么是英雄?有人说,英雄就是用生命换取供别人享受的美好生活的牺牲者,比如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义士、建设时期为国家事业耗尽心血为国争光的英模。有人说,英雄就是在最关键时刻出现在最该出现的地方的人,比如抗击疫情时的医务人员、与火山舍命拼搏的消防战士。有人说,英雄就是纵然默默无闻也要坚守一生的普通劳动者,比如每天黎明黄昏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清洁工人、一年四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农民……

如今,中国正处在和平建设时期,你崇尚什么样的英雄?他们身上体现出怎样的英雄精神?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道作文由材料和提示语两部分构成。

材料第一段概括了孟晚舟女士为国争光,赢得“巾帼英雄”的称号的事件,引出下文对“英雄”的思考。

材料第二段意在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说明在不同年代、不同岗位、不同阶层都有英雄存在。并且概括了英雄的内涵,包括“牺牲自我、耗尽心血为国争光、急人之困、默默奉献”等精神品质。从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得知,材料包含的一个核心话题是“英雄”。

从提示语来看,增加了对“英雄”这一话题的限制,要考生思考“和平建设时期”同样也有英雄,因此,英雄的特质应包含如下方面:

①和平安宁背景下的;

②在平凡或不平凡的岗位上;

③造福他人、集体或为国作出杰出贡献的;

④为当代人树立了榜样,成为当代人心灵的坐标。

【立意】

1.英雄就在身边;

2.平凡也能造就英雄;

3.为难之处显身手,造福他人亦英雄;

4.时代英雄,你我灵魂的新坐标。

16.(2021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曾在杂文《最先与最后》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鲁迅先生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敢为最先,不耻最后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鲁迅先生如是说。“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未来的脊梁。”鲁迅先生如是说。

夕阳的落落光辉温柔的躺在题着《鲁迅杂文选集》的封面上,我倚着窗,眉头紧蹙,看着远方的天空,思考着……初见“不为最先”,以为是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抑或是一种自谦的姿态。细细读罢,才明了“不为最先”原来是民族的病症,国家的悲哀。时光又将我丢在了那个颓废腐朽的年代。清政府的统治像一团巨大的阴翳遮住了历史的天空。中国人沉睡了,以“不为最先”奉为自己的处世金针,所以中国堕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熬日。

而“不耻最后”呢,正如鲁迅先生的字字珠玑,这些人才是中国的脊梁。失败,是每个人唯恐躲之不及的,总是想要用胜利者的姿态来俯瞰大地,像《师说》中“位卑则足羞”的士大夫之族的心理。然而追求成功固然可佩,但试想一下,一个人不以最后为耻辱,勇敢且坦然地接受,其心胸也足以盛下“海阔天空”了吧!有了这样的心态,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其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既谈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也顺之从他身上看出了那份高洁的人生情操。鲁迅的弃医从文,勇敢地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第一面鲜艳的旗帜。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在那样黑暗动荡的年代,他不顾世俗的流言蜚语、尔虞我诈,用文字来唤醒国人沉湎的意志,点燃中国人荒凉的思想原野上已经黯淡腐烂的思想木柴。他勇敢地站了出来,用犀利的文字揉碎了“不为最先”的噩梦。于是,我们逐渐摆脱了彷徨,在阵阵革命的热风中,从南腔北调的人们口中共同喊出了——“革命”两字,响彻大地。所以我说,只有失败者才“不为最先”,只有成功者才“不耻最后”。黑夜不知何时已经占据了我的眼眶,浓浓的,好像有雾,我不禁有些怅然若失了。

那思绪渐渐被我收回,我又开始整理起了我的生活。当那些革命的硝烟已经被前进的时代一点一滴地冲淡,至今,宛如蒸馏水一般洁净、透明。生活加速地向前发展,渐渐长大的我也开始了思考,思考社会和自己……有时候,错的不是这个时代,而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下的人们。从众心理压迫每个人的神经,腐蚀着每个渴望独立的心灵。“不为最先”又死灰复燃,成为人们信奉的处事法则,互相推诿责任,没有主见,淹没在人海里。这是社会丑陋的一面,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辩证看待问题。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从众心理也渐渐淡去身影。素质教育的推行,文明风尚也重新焕发活力。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学生,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曾经遭受学业的挫折,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是处。但我相信鲁迅先生的这一堂课已经让我深有感触——“不耻最后”,只要有上进心,一如既往的追求,坚持自己的理想,我也会取得成功的。

“敢为最先,不耻最后”才是每个人应该有的仰望天空、俯瞰大地的姿态。

轻轻将书放到书架上,面对一抹黑色,陪着桌旁一盏寂寞,我提笔融墨,在光洁的宣纸上写下:“敢为最先,不耻最后”。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鲁迅先生杂文《最先与最后》中的一句话。鲁迅这段话抓住运动会中的生活片段,表明对“优胜者”“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以及“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的态度,对于“优胜者”,鲁迅认为是“可敬”的,而对于坚持到最后的竞技者以及看到这样竞技者肃然不笑的看客,鲁迅的认为他们是“中国将来的脊梁”,由转折词“固然……但……”可知,重点在后者。“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指的是那些面对失败,身处逆境,但并不悲观,执著追求,不言放弃的人,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则是对别人的失败给以鼓励和尊重,为他们坚持到底的精神叫好的人。肃然沉默作无声支持的看客正如逐渐觉醒的大众,和那些永不言弃的先驱形成了一个有希望的“大众群像”,他们的身上彰显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民族气质,而这种气质在今天也是有现实意义的。由此可知,考生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立意:

从“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角度,可以围绕“身处逆境,坚持到底”“执着追求,永不放弃”方面立意;

从“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角度,可以围绕对不放弃者的尊重的角度立意,也可以围绕坚忍不拔奋发图强的民族气质立意。

【立意】

1.身处逆境,永不言弃;

2. 敢为最先,不耻最后;

3.给执着追求的人点赞;

4. 有一种民族气质叫坚忍不拔,奋发图强;

5.不屈的民族,不屈的魂。

17.(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杂志海外版“中国形象”栏目在网络上开展了一次“中国形象人物”评选活动,其中以下三个“人物”排在前列。

人物1:中国女排——永不言弃。女排训练馆的标语为“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不怕千般苦,立志攀高峰”。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世界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

人物2:樊锦诗——一生一事。“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从青春到白发,此心归处,是敦煌。

人物3:汪勇——八方统筹,志愿服务。2020年那个武汉最冷的冬天,快递员汪勇让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出行有保障,用餐有保障,只要医护人员有需要,汪勇和他“万能”的朋友圈就会出来搞定。热血融化恐惧,责任给你勇气,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谁是你心中的“中国形象人物”呢?这三个人物中,你认为哪一个更能代表“中国形象”?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一生一事,默默奉献

总有人默默无闻,甘愿奉献;总有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总有人持之以恒,不懈奋斗。一声先生,是您舍半生,给大漠的坚守;是您对文化从青丝到白发的热爱;是您克万难,创新法的不懈奋斗。

我辈之楷模,中国形象人物,樊锦诗先生当之无愧。

中国女排永不言弃,坚持到底,让人感动,但若代表中国精神则略逊一筹;汪勇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以热血和责任成就一段传奇,但若论起中国精神依然显得不足。唯有樊锦诗,她代表了万万千千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的中国民众,正是他们成就今日中国。所以,我认为樊锦诗足以代表中国形象。

敦煌,一个古老的名字,拉开奇妙的历史画卷,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连在一起。可有谁知晓,这美妙画卷几十年前竟是个沙海茫茫的不毛之地。谁改变了这一切?是樊锦诗!

“寸草不生,满目荒凉……”故事在樊锦诗对敦煌的第一印象中徐徐拉开帷幕。从她口中,敦煌那时的样貌渐渐显露:土砌的房子,被污染的饮水……我还了解了那里的大环境:漫天飞舞的风沙,狂风盘踞的恐惧“地狱”,沙尘尽情肆虐的“家园”……当时在那儿实习的北大的科考队,生活就如同在水潭中挣扎的鱼一般,痛苦艰难。因为严重水土不服,她们不得不停止工作。但就在樊锦诗回乡调养身体不久,由于敦煌急需专业人员,她又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莫高窟工作。

然而这一去,就是大半辈子。为了这段瑰丽的画卷,樊锦诗与丈夫分隔两地,两个儿子出生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樊锦诗——这位敦煌“女侠”,却将一切的儿女情长都抛至身后,视敦煌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为敦煌而忙碌,从未间断。板凳要坐十年冷,一腔大爱系于祖国的文化事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不正是“中国形象”的最佳代言吗?

这些事迹,不只是向我们展现了樊锦诗老人为敦煌作出的奉献,更展现了她身上为了敦煌永不放弃的精神。五十七年,一个人的大半辈子啊,独自坚守,只身担负光阴中的自然轮回,任谁都受不了吧!但她眼中,这些不过是白驹过隙,尘灰一粒罢了。她甘愿用生命作城,守护敦煌。正如她所说:“我的心好像一直就在敦煌,要去守护好敦煌,这就是我的命!”是啊,“敦煌之女”用她一生的执着,写下一篇平凡而伟大的诗章。

在给她的颁奖辞中写道: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我也曾经疑惑过,明明有更好的选择,樊锦诗老人为什么会选择隐居尘世,一心向敦煌?我忽然联想到我的书法老师,全国第一位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却有着“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阔达。当老师了解我的疑惑后,只是对我说:人这一生,为了利益与欲望拼命,最后得到的只有头破血流;相反,坚持自己的喜爱,不管周遭会发生多大的变故,也能活得称心如意。是啊,或许,这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所秉持的清静坚守吧。中国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才有今日的盛世。

虽然成功的路上总有很多荆棘,但历史总以乐观的态度宽慰我们。我会向樊锦诗老人学习,坚持自己心中所爱,努力做出成就,即使前路一片阻碍,我也会披荆斩棘,为梦而坚持,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比较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我们针对给定的任务——谁是你心中的“中国形象人物”,表达明确观点,并加以阐述。 “中国形象”是一个凝重的话题,选取的写作对象应是足以影响社会的人物,他们必须有充满内涵和本质的东西,而不仅仅依靠外在形象。所以,先要弄清楚三类人物身上能够代表中国内涵和本质的东西。

人物1中,可以找出关键词“永不言弃”,如果选择人物1,就要从“永不言弃”的精神如何代表中国形象的角度进行分析。

人物2中,可以找到关键词“一生一事”“奉献”,可以提炼出“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的主题,如果选择人物2,就要从“甘于寂寞,默默奉献”是如何代表中国形象的角度进行分析。

人物3中,可以找到关键词“热血”“责任”“凡人”“传奇”,可以提炼出“热血和责任可以让凡人成就传奇”的主题,写作时要讨论其是如何代表中国形象的。

本次写作的任务指令有三个。

1.谁是你心中的“中国形象人物”。

要求考生明确“中国形象人物”是谁,从三者中选择其一。

2.这三个人物中,你认为哪一个更能代表“中国形象”?

注意其中的“更”字,选择其一并非否定其余两者,而是在三者之中你选择的人物比其他两者更能贴合“中国形象”。这一点需要在文中明确,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出类拔萃。

3.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意思是要认真审读材料的全部内容,并分析其含义,不能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思考”是要考生在文中展示自己选择的理由,体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权衡”是要对三类人物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是在权衡之后选择出你心中更能代表“中国形象”的人物。

【立意】

1.永不言弃,坚持到底;

2.甘于寂寞,默默奉献;

3.热血和责任可以让凡人成就传奇。

【素材】

1.每一代站在赛场的中国女排,都有同样的执着。她们怀着为国争光的初心、顽强拼搏的信念凝聚成强大集体,承受着训练中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痛。站在奥运赛场上的她们,无论输赢,都是对中国体育精神的诠释,都是中国的骄傲!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竭尽全力!

2.正如中国女排,她们在经历了11年的低迷期,仍然不放弃,努力坚持才能再次荣登世界之巅。这几天人们都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中国女排因为坚持,她们成功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不努力。

3.汪勇有一段话朴实又感人:人这一辈子碰不到这么大的事情,不管做什么,尽全力做,不后悔。其实想想,我开始做这件事的初衷很简单,一天接送一个医护人员可以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护人员能救多少人,怎么算我都是赚的。

4.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看到了很多像汪勇一样面对疫情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更看到了他们背后不平凡的精神力量。在疫情防控最为吃劲的阶段,我们需要汪勇这样勇于付出的品质。作为一名快递小哥,汪勇本没有义务护送医护人员,也没有义务组织团队为一线人员排忧解难。“不为什么,就觉得我应该做一点什么”,面对当初的决定,汪勇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正是因为他的勇于付出,及时缓解了战疫一线的棘手问题,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当个人力量汇聚成团队力量时,这种勇于付出的品质,就成为了疫情防控的有力保障。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