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立意及范文:人文科技(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1-12-17 手机版


 9.(2021重庆八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一句声音清晰、沉着冷静的“北京明白”,让他在神舟十二号网络直播中迅速蹿红。他就是“神十二”航天飞行的北京总调度、“90后”小伙儿高健。高健从小就对航天感兴趣,九岁那年,看着航天英雄杨利伟搭乘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内心激动无比,从此播下航天的种子。因为心中有梦,读小学时的高健就显得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放学后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耍,他就在家捧着航天科普类书籍看很久,还总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梦之不系,从小学到大学,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保持绝对自律,把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也取得了不俗的学习成绩。然而在成绩面前,他却这样说:“我从来不是天赋异禀、智商超高,只是在平日里付出了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

材料二:

2021年,是中国的航天之年——“天问一号”带着“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空间站在轨驻留三个月的“神十二”成功返回地球,“神十三”已载着三位宇航员开始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之旅。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正不断积蓄力量,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无数航天成就的背后,凝聚着的是几代航天人不断传承的“航天精神”。高健的故事,恰是“航天精神”具体生动的展现。“航天精神”犹如奋进的号角,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人生的征程上劈波斩浪、不断向前。

由我校微信公众号“重庆一诊”举办的“弘扬航天精神,争做有为青年”的演讲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请以橙子辅导中学高三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高三X班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

“嫦娥”问月,“北斗”指路,“神舟十二”返回,“神舟十三”升空……从近地到探月、探火,一颗颗卫星翱翔于九天。仰望星空,感谢有您——尊敬的航天前辈,让夏夜的星河更加璀璨。

岭上松如旗,抉疏铁石姿。有您在,灯亮着。

择一事,终一生。长河落日,大地疮痍,国人四顾茫然。尊敬的前辈,是你们,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五十年坚守,五十年奋斗,栉风沐雨,终让我们的祖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泪仍然在奔跑。”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尊敬的前辈,您是我们摸索前行时温暖的灯火,有您在,不惧暗夜;您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北斗,有您在,永不迷失方向。如今,你们踏下的足迹,留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你们的精神,熔铸进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他们在,不止步。

踏南天,碎凌霄。尊敬的前辈,在您的身后,站起了新一代的航天人。他们擎起前行的火把,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奔跑,刷新纪录,创造奇迹。您看,不到33岁的他们,致力于长征五号实验;平均31岁的“小卫星家族”,创新研究微小卫星;平均28岁的他们,成功研发云雀系统……您看,还有她们,一样可以乘风破浪、征服星辰大海的她们:长五发射时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孙振莲,“天路”团队负责任人姬涛,航天员刘洋、王亚平,“北京明白”“90后”小伙高健……他们亦并肩站在了您的身后,仰望星空,热泪盈眶。“含泪奔跑的路上,每个中国航天人同在,我们的一滴泪,最终会凝聚成天上的一颗星。”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年轻的他和她,至其诚,致其极。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我来了,在路上。

百年树人,念兹在兹。尊敬的前辈,感谢你们,不仅身体力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还坚持把这份精神传达给我们。梁任公“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铮铮呐喊萦绕耳畔,张之洞“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我辈青年理应担当强国重任。看,在卤菜店案板下上网课的柯恩雅眼里对知识充满渴求,那么强烈,那么灼热。空间再狭仄,也阻挡不了发愤图强的心。听,独臂励志篮球少年张家城运球撞击地面的声音,那么激烈,那么热血。身体残疾,也困厄不住顽强不屈的魂。感,曹原为了捍卫自己的梦想,夜以继日地蹲在实验室里,那么坚定,那么执着。作为高三学子,我们不会因为高考路上的风雨而退缩,我们也会秉承航天精神,勇敢追梦!

尊敬的前辈,您的一腔赤诚,不会被辜负,和我一样胸怀航天梦的新一代,正在赶来的路上。

天梯无捷径,唯有苦攀登。尊敬的前辈,请您放心,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我辈一定谨遵教诲,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拥抱星辰大海,弘扬航天精神;让夜晚的天空因无数颗星的闪耀而熠熠生辉,让中国的航天事业因更多的我们而薪火相传,行稳致远。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此题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着眼于具体的航天人代表,“神十二”航天飞行的北京总调度、“90后”小伙儿高健,具体讲述他由航天梦想指引,努力奋斗终于圆梦的故事。材料二展现中国航天成就,聚焦于“航天精神”,指明正是因为“航天精神”的传承,才让我们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航天精神”会激励我们在人生的征程上劈波斩浪、不断向前。由此可以看出,本次作文围绕“航天精神”审题立意。

考生首先要明确“航天精神”的内涵,如热爱祖国、报效国家,不畏艰难、勇于登攀,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等。然后思考“航天精神”对于我们的启示。

题目给的任务是以高三学生的身份,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一篇演讲稿,演讲主题是“弘扬航天精神,争做有为青年”。这个主题告诉我们,考生写作的重点不能仅仅歌颂航天精神,更应着眼于如何传承航天精神,书写航天精神在我们具体的学习、生活中的指导意义,也就是着眼于“怎么做”,尤其是作为高三学子,在高考的战场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如何利用航天精神给自己打气。当然作为演讲稿,必要的格式也要注意;还有演讲的语言要有气势,有感染力。

立意:

1.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

2.凌空飞天征寰宇,我辈正是掌舵人。

3.弘扬航天精神,圆梦穹顶之巅。

10.(2021山东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平安回家。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从“太空一日”,到“太空90天”,我国实现了飞天梦的登攀高度和航天科技的飞跃幅度,而我们的航天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一往无前的执着奋进。

②2018年12月1日,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过境转机时遭加方无端拘押。这是一起由美国一手策划、加拿大帮助实施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维护美国的科技霸权和经济霸权。1028天后,在祖国强大后盾支持下,孟晚舟于2021年9月25日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回归祖国。

③太平之世,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康有为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铁肩担责任,创新筑辉煌

历史学家唐博文曾指出:“人类历史已经进入三峡之中。”诚如斯言,君不见孟晚舟被羁押1028天才得以回国?当代国际社会暗流涌动,单边主义与大国科技制裁仍制约着我国的发展。国际竞争风云激荡,我国何以在波诡云谲中乘风破浪,逆流而上?

私以为,身为国之未来的我辈知识青年,当助力国家发展,以“铁肩”担科技责任,以“创新”筑祖国辉煌。

如果说时代是一片沃野,那么知识青年有如株株苗稞,而“责任”则是必不可少的“优质土壤”。

正如曾子所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知识青年在步入社会之前,应扣紧扣好的第一颗扣子便是责任意识。华为“天才少年”项目吸引了众多像张霁那样的科技人才,他们哪一个不是怀揣着以已之才助国发展的理想?又有哪一个不是责任在心,使命在肩,担负起国家科技发展的重任?

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与担当,我国科技才得以在夹缝中顽强生长。倘若每一位知识青年都能不为物欲所困,不为私利为累,责任在肩,心中有梦,中国又何愁没有科技发展的“柳暗花明”呢?

“责任”是必不可少的优质土壤,那么“创新”则是促使时代原野绿意盎然的有机肥料。

正所谓“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且看中国北斗青年攻艰克难,开拓创新,促使北斗组网光耀全球;再看“揽月天团”夜以继日,突破创新,从“太空一日”,到“太空90天”,使中国的身影起舞于深空探测领域……生活改善,经济发展,一项项中国成就破土而出,惊艳世界,这得益于创新的支撑与推动,亦离不开那群勇于创新的青年人。

然而,创新并非易事,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中指出:“历史从不等待避难者,畏惧者,而属于勇毅者,开拓者,担当者。”

当国家与社会为我们提供了阳光和雨露,我们又怎能因创新的不易而逃避责任?又怎能仅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苟且生活,在“精致的利已主义”的侵蚀下成为一棵“空心笋”?

心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身为知识青年的我们,理应勇担科技创新的重任,以自己的知识助力国之发展,以少年身骨撑起国土无疆,以创新精神勾勒中国科技的盛况,让我国科技实力拔节高长,荫护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的核心词是“科技”。材料一的主体事件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航天科技的飞跃。材料二主体事件是孟晚舟归国,展现出我国科技实力的强大及综合国力的强大。材料三是康有为的名言,其实质是阐释和平年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写作时可以从科技发展对个人、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的角度进行论述,阐明对科技发展、创新问题的思考。比如,掌握了高新科技,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才能不受制于人;创新走的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难免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还要不惧失败,以九死而无悔的追求,采撷成功的果实;青年人富有朝气,敢闯敢拼,是科技创新的坚实力量,我辈青年应担起科技创新的重任等等。

立意:

1.以科技创新助力国家发展。

2.用科技创新推动复兴大业。

3.科技强国,我辈有责。

4.扬科技之帆,行稳致远。

11.(2021河南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上,老师讲解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谈到郭橐驼种树的技巧,“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繁茂)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习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培土)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结实)。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老师提了个问题:以其种树之道,移之教育,可乎?这个问题先让同学们陷入深思,后又展开激烈的讨论。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应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老师和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主动发挥自身的潜力特质;有的同学认为,学习需要干预和管理,应该“旦暮抚之”,不可“去而不顾”;有的同学认为,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加以约束,正确引导……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顺木之天,旦暮抚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每个孩子都是深藏于土中的花种。破壳、萌芽,须得种树人培土灌溉;舒枝、结实须得顺其本性,方可繁花压枝,香传千里。种树如育人,我认为学习要发掘孩子的潜力特质,同时也应加以约束,正确引导。

同学们,顺天之木,以致其性,孩子可能成为疯狂生长的野草。

苏格拉底有言:“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我们要让它发光。”每个孩子都有它的天性,这天性可以刺眼却不能炙烫。如果顺应孩子的天性,孩童时期的那份纯真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入歧途。多少熊孩子惹是生非,岂能因一句“他还是个孩子”而纵容。这时,家长适当的引导能让孩子少走弯路,不走错路,避免野蛮生长。《奇葩说》辩手肖骁曾经说过:“很多时候,我们被鼓励做最真实的自己,但很多时候,最真实的那个自己往往是你最放肆,你也最瞧不起那个自己。”枝叶需要修剪,鲜花需要培育,野蛮生长不是最好的选择,切勿让凌云木变成蓬头草。

同学们,干预管理,旦暮抚之,孩子可能成为空心的树干。

有人言:“小孩的观念是成年人一字一句堆砌起来的。”诚如斯言,但一栋思想体系完整的大厦绝不应只由父母添砖加瓦筑成,它需要孩子粉刷上鲜亮的颜色,缀点清新的图案。这样才能筑成一栋健全的、具有独立人格的高楼。父母对孩子干预太多,会使孩子没有主见,只知道遵循父母的观念行事,就像困居象牙塔里的一只羽翼渐丰的鸟,每天吃着投喂的食物,却不知道旷野的风掠过羽梢的感觉。简媜在《美丽的茧》中说过:“所有鸟儿都认为把鱼儿举在空中是一种善举。”父母老师的一片好心可能仅仅是一厢情愿,甚至好心办坏事。那么,“让世界是世界,我保有我的茧”。父母老师需多遵从孩子的意见,否则会培养出一棵空心树,一个巨婴。

顺木之天,旦暮抚之,孩子才可能成为参天的苍松。

哈伯特说:“对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我们的航向便是顺应我们的天性。在云涛晓雾中,我们踌躇且迷茫。在萧瑟风雨中,我们惆怅而悲伤。这时候师长便可为我们指点迷津。嫩芽于新世界是脆弱而易碎的,但师长的阅历自然更丰富,他们顺应我们的天性,给我们指出前行的方向,天堑成坦途。只有顺应天性与管理约束相结合,才能成为参天的苍松。

海子说过:“我们最终都要远行,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 顺应天性与管理约束相结合,我们才能破除旧我,拥抱新我。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

.作文参考立意:

1.最好的育人方法是尊重学生个性,顺应天性,做到因材施教;

2.“放养”不是“放纵”,育人也需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精准培养;

3.教育要讲究艺术性,既要给空间,也要有约束,主张张弛有度。

思路提示:树木与育人有很多相通之处.那么在育人方面,我们可以向郭橐驼学习什么呢?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他们自然生长,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彰显。可是,“放养”不是“放纵”,“放手”不是“无为”,积极的引导和约束也是必需的。这道作文题立足育人话题,考查学生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辩证性。

12.(2021贵州贵阳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7月13日,以“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闭幕。论坛期间,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就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球性、行业性话题进行了探讨,达成共识,取得多项成果。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与思考?请你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现实状况,以校团委的名义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同学们: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都在坚决地打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但这场灾难还是带走了许多生命,并使经济重创、发展受阻。而这次疫情的重要诱因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类活动要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埋单”。

人类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只有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类才能与自然共生。因此,2021年7月13日,以“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胜利召开。这次论坛收获颇丰,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就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球性、行业性话题进行了探讨,达成共识,取得多项成果。

面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校团委向大家发出倡议:

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工业革命使得西方社会发生转型而走向了工业化发展道路,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中国要发展必须走现代化道路,但也必须克服西方工业发展的弊端。人与自然是辩证的关系,“人靠自然生活,人也反作用于自然”,这表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宰者,我们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也该认清自我才能创造生的条件。因此,只有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落实到人的心中,将信念转化为行动,才能带来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我们青年应牢记这一理念,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经济增长有了新的模式。三代人,五十多年,塞罕坝人将飞鸟不栖的荒原变成森林覆盖率达到80%的林海,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固碳、释放氧气等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并且实现了碳汇交易,这标志着塞罕坝林业生态产品实现了市场化。塞罕坝的发展历程就是“两山”理念的生动诠释。以生态、绿色作为经济发展的抓手,从生态效益中取得经济效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既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求,又满足了对自然的保护。作为青年,我们先从保护校园环境做起,养成爱护树木花草的习惯,并多多向周围的人进行宣传,让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

树立共治、共享的全民参与意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只有我们每一“分子”生成“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来对自己负责、亦对自然负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才能更有力量。

人类发展的历程,从某些角度看来,人类在自然面前占尽了优势,但是究其本质,人类也没资格为所欲为以及过分陶醉于对抗自然的胜利。毕竟“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伤害自然,也意味着毁灭自己。自然是生命之母,我们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让中华民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的征程中行稳致远。

同学们,让我们心中有理念,眼中有自然,用实际行动做人与自然关系的守护者,为我们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倡议人:校团委

2021年X月X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审材料:材料聚焦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围绕“人与自然”的话题,展示了“绿色发展”“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关键热词,引领我们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考生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等角度展现人与自然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成就以及出现的问题,凝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识,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痛点难点;还要思考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更要从国际论坛中感受这一问题的迫切性,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审任务:首先明确这是一篇“倡议书”,注意“倡议书”的格式要求;还要明确写作者的身份是“校团委”,倡议对象是“全校同学”。写作时注意结合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倡议。

【立意】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敬畏自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3.凝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识

【素材】

1.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尊重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只会遭到自然报复。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3.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我们要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13.(2021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作文。

材料一:“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材料二:你是否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某研究机构调查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301人中,只有38%的受访者每天都会写字,62%的受访者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困扰,85%的受访者认为当下有必要强调手写的重要性。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失写症”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键屏”正当时,“书者”已黯然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莫可阻挡。孙文高呼:“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信然!时代如此,“书者”亦是。

书者,中华书写、书法之谓也。运诸日常,乃书写;用诸艺术,乃书法。按乎史籍,书写盛行,书法亦昌;书写式微,书法亦颓。要言之,书写、书法昌茂之时,即为“书者”盛于日常之代;书写、书法颓微之时,即为“书者”衰于日常之代。

仓颉造字,文明薪传。蔡伦制纸,文化荣茂。汉字结构其形意,汉纸舒适其张纳,汉墨淋漓其情色,汉笔泼洒其精神。故在毫笔书写之古代,人们以形、意、神融契之,创造世界文明瑰宝之中华“书者”。纵然近现代西风东渐,硬笔书写盛行,国人亦得以毛笔技法融入其中,将传统中华“书者”秉承发挥。

但,斯亦明日黄花罢!

审视近古代中华“书者”之盛衰,其要莫不在“适用”二字。适用于世,则荣;非适于世,则微。文房四宝于古、近代乃日常之物,故“书者”盛乃必然。又以古代科举极重“书者”,严限以正楷应制。唐“以书判取士”,非“楷法遒美”不得授官。明清阅卷,多以“书者”优而取。此风影响诸学,则是自蒙童始,规之以严格之“书者”训练,以求写得一手好字。加之中华“书者”涵毓数千百年,已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基因,九州四海之内,擅“书者”莫不为人高看一眼,虽耕夫贩卒概莫能外。“书者”如此适用于世,焉得不盛?

然,俱往矣!世易时移,当今之世,乃“5G”、“无纸化”、“移动支付”、“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之高科技时代。植根于古老农耕文明之“书者”,其“适用”之环境已然消逝。“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转成温情脉脉之文化思忆。纸张手写,靡时耗材,颇难适用当世。纵然键盘与触屏,亦渐步“语音”替代之境。而盛世中国,正宏图“工业5.0”!

“键屏”正当时,“书者”已黯然。斯往矣!勿挽哉!

虽然,“书者”乃中华之国学,挽之不可,仍需珍存。一国之别于他国,实因其有别于他国之文化。国学即一国文化之血脉,须世代延绵而不可断绝。绝其国学者,乃无根之国,焉得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故为国运计,需秉传“书者”不渝。而文化之本,在于教育。于学校教育,规之以“书者”传授及考试,以养其“适用”之土壤;于社会教育,倡行中华“书者”,以扬其“适用”之风气。如此,“书者”庶几珍存也欤!

“键屏”正当时,“书者”已黯然。国之人,勉之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所给的材料有两则。第一则材料主要讲“手写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特色”,言外之意,书写很重要,坚持书写更重要,出题者偏向于此。第二则材料先是通过一份某机构的调查结果指出“失写症”成为亟待重视的社会现实问题。然后讲述“当下,键盘手患失写症”的尴尬。出题者对现代科技对传统文明的扼杀和异化颇为担忧。综合两则材料来看,主要讲传统文明VS现代科技,如何利用好现代科技更好地传承传统文明,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本次作文立意有三个角度。一是力挺书写角度:坚持书写习惯,传承中华文明;二是批判现代科技的角度:勿让现代科技阻碍书写文明,勿让现代科技使书写文明异化;三是综合书写和科技角度:科技文明有何罪?关键在现代人要保持书写的习惯。

【立意】

一、赞成“手写汉字”:

(1)汉字书写,需要回归手写;

(2)让传统书写技艺世代传承;

(3)我们应重视汉字手写;

(4)手写汉字,不应衰落的文明素养;

(5)传统文化不可轻易抛弃;

(6)莫让现代科技淹没传统文化;

(7)“失写症”当警惕;等等。

二、赞成“打字”:

(1)不必恐惧“失写症”;

(2)打字,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打字”成为常态未尝不可;

(4)“打字”并不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等等。

三、辩证看待二者:

(1)“手写”与“打字”同等重要;

(2)“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科技”携手发展;

(3)在继承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还应兼顾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与需要。

【素材】

1.正确认知汉字和书法的文化内涵是基础。汉字只是书写和表达工具而已吗?当然不是。古人造字时,把传统伦理道德的标准融入其中,方正的汉字满整端直、安静敦重,通过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匀称的结构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美观、灵动、天真,正能给人一种品德教育。此外,阴阳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间、计白当黑、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等等,作为汉字重要表现形式的书法中常见的矛盾关系无不体现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念。“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等原则,也体现出了温柔敦厚、谦谦君子的形象和道德指引。

2.黑格尔曾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当下民众的“失写症”不仅仅是技术变革和民众不重视的结果,更与审美教育缺失、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等相关。拯救“失写症”,关键在于让民众懂得汉字之美、愿意提笔写字。我们更要思考,这种“时髦”的微恙小症,会不会异变为一种“文化断层病”?谁都知道,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它的横竖撇捺,它的形神兼备,它的刚柔相济,恐怕有着世界上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企及的一种书写乐趣和境界。正是循着这样的精神底蕴与文明传承,历来也便有了字如其人、观字识人的素质判断。

3.写字是一种修炼。能写得一手漂亮字,不仅是文化修养的标志,更是行为文明的体现。写字好坏犹如一个人仪表言行的雅俗。 写字,书写姿势端庄,执笔方法正确,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以及形体保养,还能预防近视、斜视等眼睛疾病;可以锻炼人的耐性,培养良好的心态、性情和气质;训练严谨务实的责任意识,抑制浮躁情绪,树立充沛的自信心,善于钻研的独创能力,有利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也曾发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呼吁,百余位政协委员联名倡议,唤起民众对汉字的重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14.(2021河北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57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6%的受访青年有兴趣圈,仅17.3%的受访青年只想待在原有圈子里,77.4%的受访青年认为应该勇于“破圈”,尝试多元文化。关于如何尝试“破圈”的问题,61.2%的受访青年选择在“传统”圈加入现代元素,54.0%的受访青年认为这是“高冷”圈尝试接地气的方式。其他方面还有“小众”圈走进大众视野(51.2%),“民族文化”圈走向世界(47.8%)等。

材料二:

如今,在青年文化圈中,出现了一种“破圈”现象,即原来一些局限于某一群体的圈子,打破了固有的界限,与其他群体相互交流。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参与《当代青年》杂志社举办的“我看青年‘破圈’”主题笔会活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破圈”的智慧

穷则变,变则通。唯“破圈”,才得危机化转机,而绝处逢生。——题记

“呼啦圈”曾走红全国,孰料“圈”势却“呼啦”一声转瞬即逝,使跟风生产的企业濒临破产。经过员工的细致调查,通过“破圈”变通,将“呼啦圈”切成两半销往农村,不仅化危机为转机,而且盈利颇丰。

由此可见,变则通,通则绝处逢生,“破圈”可转危为安。“破圈”是一种智慧,可变废为宝,可转危为安,可创新发展。“破圈”是一种能力。变通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考验一个人的头脑,彰显一个人的价值。纵观古今,遥望历史,流年斑驳。

你早听闻勾践借被俘之时,趁吴王松懈之刻,将国破之危机,转为复国之转机,终得三千越甲可吞吴之势。你已知道毛泽东与国民党对峙处下风时,毅然改变固有路线,踏上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你正享受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后华夏大地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国营企业自主经营,国民经济随之迅猛增长,从此后我们的大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破圈”,是刘欢放弃教师职业,徜徉于挚爱的音乐路上;“破圈”,是刘伟处逆境之中获得重生,奏响生命之乐章;“破圈”,是王石坚持“高来高走”的原则,走高档路线,揽高端消费群体,让万科成地产业老大哥。

“破圈”,是打开希望之门的钥匙,是做事高效率的方式,人生赢取成功的法宝。如何变通?需要一种乐观的态度,一种灵活的思维,一种勇敢的精神。

你瞧,固步自封的清王朝,不懂“破圈”,终落得被动挨打的下场;你看,时代在发展,胶卷生产厂不改革不引进新技术,终究难以捱过数码新潮流的冲击;你听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他方便面品牌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

所以,“破圈”不单是一种做事的方法,一定意义而言就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和条件。若无“破圈”,则无新生;若无变通,则无发展;若无变通,则无成功。

任正非创办了华为后,绝不沉醉于一时成绩中,而是广招人才重视自主研发。正因为从2G到3G,再到4G,以至今日令美国人恐惧的5G,都证明了改革创新和“破圈”变通的重要性。没有创新便难有攀升突破,更何谈领先中国跻身世界!

“破圈”是一种哲学,它会随着时光的推移,时代的变迁,而走向无穷远。世事沧桑,百转轮回,不变的永远是真理。就如“破圈”,钻石般,经久不衰;陈年老酒般,醇香永存。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1)审题:

任务部分明确了主题“我看青年‘破圈’”,情境和文体,即参与《当代青年》杂志社举办的主题笔会活动”,结合“思考和感悟”分析适合写成议论文。写作之前审题是关键,往往提示写作的视角和立意方向,材料包含两段,使用关键词法提炼出“破圈”,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里的“破圈”通俗而言是指敢于尝试、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界限),变通创新、开阔视野、改革开放等等。

(2)要点:

《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发展一次次证明,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书写新的历史,那就是改革、变通。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和较量,知识日新月异,未来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人才。2019年7月5日,习近平出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时指出:“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尤其是改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培养创新精神和改革能力,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是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素养。

关于改革这个话题,考生不陌生,拿到基础分(及格分)没问题,但要写好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毕竟这个话题有点大,我们都知道,其实开口越大其实越不好写。为了开阔思维可以使用近义词联想替换法,比如变通、创新、突破、超越等等,一般想到的近义词越多相关素材越丰富,提醒一句,这些近义词仅限于打腹稿找素材时使用,具体写作时尽量保持“破圈”这个给定话题不变,以免有跑题偏题的嫌疑。开口大的话题,这里做一简单提示,可以利用加限制成分或者说用“破圈”造句组词,这样就可以缩小内涵,较之独词相对好把握一些。比如说“‘破圈’是焕发生机之道”,正文部分就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列举现象证明“破圈”是赢取新生的方法,思维路径可以从个人想到集体再到整个国家。比如“勇于“破圈””,就可以写一写古今中外在改革方面有胆魄的名人榜样: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任正非成立海思研发团队等等。

【立意】

1. 创新是生命力,“破圈”是胆识魄力。

2. 事不师古,才能长远;心不拘泥,才能成功。

3. 变则焕然一新,“破圈”创造奇迹。

4. “破圈”,新时期的颜色。

5. “破圈”,柳暗花明又一新。

6. 先“破”后“圈”。

7. 勇于尝试,人生大成

8. 唯“破圈”,才鲜活

9. 请握紧“破圈”的手

【素材】

1.狄更斯曾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天都发生着新旧事物的更替演变,有新生 ,也有灭亡。智能手机消灭了单反,外卖击垮了方便面,摩拜碾压了捷安特。社会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要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自我革新。“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消灭其于无形之中的究竟是什么?是科技的创新,是社会的变革,更是时代的发展。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德斯说过:“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灭亡。”

2.科技发展稳步向前,各领域间核心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广,谁都无法猜测下一个竞争对手究竟是谁,也无法预料明天哪所传统产业会被新兴产业所击败。“创新”与“变革”这两只隐形的大手正搅动着风云,若企业既没有领先其他企业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势,也没有推陈出新自我变革的意识,那么最终面临的可能就是为时代所淹没被现实所淘汰。所以,要企业屹立不倒,要事业长盛不衰,要经济盈利不止,要人生恒胜不败,就得与时俱进,常变常新!《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有日新。”大意是说: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那怎么做才能与时俱进,实现发展更新的良性局面和态势呢?

3.与时俱进,就要慧眼如炬。徐悲鸿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风云变幻,时代更迭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放眼未来的长远眼光,立足于全面发展的思维,近听远视,方能统摄全局,领先时代。万科董事王石立足市场放眼未来,选择打造中产阶级住宅,最终成就了一位房产界大亨;杨璐菡挑战前景开阔的基因工程,攻克了半世纪难题,荣登《福布斯》;作为全球领先的提供商,华为在自主创新的路上矢志不渝,不断挑战自己更新换代,才有而今手机市场的霸气和荣耀。

革新不在数量,而在深度,只有发散思维保持思考,抓住每一个发展的动态,才能领先于时代抓住每一个发展的动态,才能领先于时代的前沿阵地,免于被打败、取代、吞噬的惨烈结局。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唯创新变通,才能巍然耸立不可战胜,才能化危机为转机,从而绝处逢生险中获胜。创新需要一种勇敢果决自信的精神、态度。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义无反顾;不惧人言,不怕质疑,不畏失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备变以求进。历史的车轮翻滚前行 ,水是我们的敌人、对手?是科技发展,是创新变通!不革新就古旧,不进步就落后,不发展就挨打。而懂得自我更新,才能与时俱进,终成勇立时代潮头的弄潮儿,扛起社会发展的大旗高歌奋进!

15.(2021山东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2020年1月10日举行,黄旭华、曾庆存获国家最高科技奖。这一奖项的颁发是科技界的盛事,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自设立至今,共有33位科学家获奖,他们都曾留下质朴而慷慨的话语。

闵恩泽,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创新好似吃麻辣烫,又辣又爱,坚持下去,终获成果。

吴征镒(yì),中国植物学奠基人:我的能力有限,尽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向前。

孙家栋,著名航天技术专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爱国,对我们航天人,就表现在爱航天,爱航天就要把航天的事业办成。

钱七虎,著名防护工程专家:为国铸盾,是我的毕生追求。

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

曾庆存,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寄语中华好儿女,要攻科技更精尖。

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爱国之情,言之于口,动之于行,我辈青年应以他们为楷模,深刻感悟,切身践行。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规定的身份完成写作。

(1)班级将要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同学学习国家科学奖获奖人物精神,请你准备一篇演讲稿。

(2)有人说科学无国界,但社会上对此有反对的声音。校辩论社以此为题组织一场辩论赛,请你代表正方或反方以“科学是否有国界”为题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立场鲜明,观点明确;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科学有国界

大家好,我代表正方发言,我方的观点是:科学有国界。下面我分四点来阐述:

一、真正无国界的科学领域是非常少的。所谓真正无国界的科学领域只有那些人类最基础的原理性知识,包括: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医学、植物、动物等基础理论学科,还有哲学领域(是否归为科学未知)。这些领域没有直接的工业应用,只有原理上的突破,技术还需要进一步跟上。这些知识由于其基础性,发明人和其所在国家不会因此就隐瞒了这些理论,只能公布于世。其他的领域,就很难说没有国家。很多国家对于高端材料研制成功,不会立刻公开其做法,而是要迅速的转化为军事技术。所以,只要跟技术有关,只要跟国家竞争力有关系,那么这些领域,就不能没有国界。

二、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有国界的。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全世界需要的。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殊性,都有他自己的需要研究的课题。比如,在美国,研究高铁的动力就不足,因为他们已经有大量的高速公路和航空体系。新能源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欧洲形成新的热潮,是因为美国和俄罗斯没有这个需求。美国垄断了世界上的能源,俄罗斯有用不完的自有能源。但是中国和欧洲不同,都需要解决能源问题。

三、科学研究的条件是有国界的。不同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同,发展的阶段不同,科研的条件差别是很大的。美国是过度发展的社会,因此科学研究的课题充满了奢侈的作风。对于高端娱乐体验的研究,对于外太空的研究,对于各种高端武器的研究,只有他们有条件去做。但是这中间,有许多并不是人类那么迫切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在美国,完全的自动驾驶和智能高速公路是很热的课题,但是中国目前是不太需要。中国还需要解决吃饭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健康问题等等,这些课题在中国有土壤,有需求,也有能力去做。

四、科学研究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表现。这里除了科学研究能够产生越来越好的产品和生产效率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科学研究越来越多的和军事技术联系在一起。军事技术历来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的动荡,在未来的半个世纪,这个趋势将更加的明显。军事能力从来都没有退出国家间的关系的核心位置。豪言世界是和平的,其实只是鸵鸟而已。越来越多的趋势表明,美好的和平梦是靠军事技术支撑的。而科学研究才是军事技术的主要支撑。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的寄生虫”(普京语),就是他们在之前的一个世纪中建立的豪华的科学研究体系,而且用科学研究的无国界性来引导其他国家的人才。科学研究的差异化是国家间实力差异化的本质原因。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科学有国界,我方赞同科学研究的交流和合作,我不赞成在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在中国还有如此多的科学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更不能舍此而去。希望我辈青年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楷模,学习他们的的科学精神、爱国之情,言之于口,动之于行,切身践行。谢谢大家!

【详解】

(一)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提供了获奖科学家质朴而慷慨的话语,意在引导青少年学习、践行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爱国之情,以他们为楷模。

任务一的写作情境是班级主题班会,班会内容是组织同学学习国家科学奖获奖人物精神,文体是演讲稿。写作的视乎注意场合、身份、文体。内容上可以从材料中挖掘提炼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爱国之情。如学习闵恩泽对科学的热爱与坚持;吴征镒(yì)“我的能力有限,尽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向前”的踏实钻研精神;孙家栋的爱国敬业的精神;钱七虎“为国铸盾,是我的毕生追求”的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黄旭华”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还可以结合自己平时积累。

任务二的情境是辩论会,主题是“科学是否有国界”,文体是辩论稿。考生可以支持正方也可以支持反方,关键是能阐释清楚理由。如果支持科学有国界,可以从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技术垄断、落后就要挨打等方面阐述;如果支持没有国界,可以从科学成果可以由全人类无国界的分享、无论某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最初属于是东方科学或西方科学,全人类科学界都可以无国界地学习效仿的角度来阐述。

(二)立意:1、信念、创新、奉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风采。2、吾辈之楷模。3、弘扬科学家爱国精神与科研精神。4、科学有国界。5、科学无国界。

(三)素材:1、1985年7月,邓稼先被诊断为痘症。三个月后,国庆节到了,邓稼先和警卫员悄悄离开了医院。他回忆了以前的事:在他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八年后,他用上了这些知识——研究核武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他又投入到氢弹的研究当中去。因为原子弹和氢弹大量的辐射,让他不幸得了癌症。

邓稼先这种献身祖国,献身科学事业,义无反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对接,证明了我国的科技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实践证明,高科技的发展既增添了国家的竞争力,又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高科技的发展会给国家带来丰富的回报,带动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

我们坚信,一个坚守着千年梦想的民族一定也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民族。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尖端科技力量的取得,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得。

3、超越海拔六千米,跋涉高原十六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扬教授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采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弥补了国家种子库的空白。

4、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激发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仅是科学领域的事,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讲好科学精神,讲好科学家故事,让那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成为时代偶像,方能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热爱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

5、爱国、责任与使命。他们矢志报国,把个人选择融入民族发展的大潮中,成就国家成就自我。他们的成功启迪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洞察变革于端倪,把握先机于初始,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6、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刻苦钻研,离不发扬爱岗敬业精神。怀揣一颗火热的“科研心”,甘坐数十年“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刻苦钻研、攻坚克难,是他们在科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7、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精神。他们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大力弘扬。

8、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核心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唯有立足自主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提醒我们,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闻令而动,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战略方向、战略任务、战略支撑,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自主创新道路,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导权,掌握全球科技竞争的先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夯实坚实根基。

9、很难忘记,自新中国成立开始,西方反华势力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军事、外交,特别是科学技术上的封锁打压,尤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关键时刻又遭到苏联政府的“卡脖子”,他们将在华担负重要任务的1390名专家全部撤回,同时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12项协定和中苏两国科学院签订的1个议定书以及数百个专家合同,废除了数百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这对我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具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中国人民,打压不住,封锁不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积极支持下,在一大批爱国科学家艰苦努力下,仅用十几年时间,我国就让原子弹炸响,让导弹升天,让卫星飞入太空,令世界震惊刮目。

10、再看今天,美国单边主义者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更是疯狂、毫无底线地进行封锁打压围堵,但“北斗”飞天、“玉兔”登月、“蛟龙”入海、“天问一号”奔向火星……海陆空,从民生到国防,我国各个领域的科技发展无不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国际空间站建设,中国曾被美国拒之门外,但今日中国空间站“天宫”将很快完成在轨建造任务,而且,将在数年内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

(四)写作思路:本文先旗帜鲜明表明己方观点:科学有国界。接着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真正无国界的科学领域是非常少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有国界的;科学研究的条件是有国界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表现。最后号召青年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爱国之情。本文条分缕析,高瞻远瞩,见解深刻。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