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上海宝山区高三一模作文《本真的人格与道德规范内化》范文五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高考范文 2021-12-15 手机版


2021届上海宝山区高三一模作文题:

社会生活中,本真的人格受到许多赞美,这是否意味着把道德规范内化就不再是完美人格了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本真诚可贵,道德价更高(66 分)

社会生活中,人往往会被不可避免地置于不同的交际圈。于是,人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个性鲜明的人,他们有着自己所独有的人格,在得到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前,我们都会保留这最本真的自我人格。可我们并不是原始族群。而是生活在有着既定规律、规范的文明社会中。因此,遵守道德规范便是我们无法推卸的要务。

显而易见,在生活中,本真的人格会受到许多赞美。而需要界定的是,受人欢迎的本真人格, 并不是指原始人般不管不顾、为求得自己利益而不择手段那样的欲望,而是在纷繁错杂的世界中, 仍能保持最初的赤子一般的灵魂。

这样一来,本真的人格常受到赞美的原因,便不难推究了。在这样一个阶层分明又过于现实的社会大环境中,人们一旦踏入社会,就不再襁褓中的幼儿,而是需要各自打拼的个体。同时,人们又难免遇到外界的利益干扰或压力所迫,于是保持本真的自我似乎成了一件少有的事。在我看来, 人们为保全自身利益而作出改变并不是什么值得批判的事。但也正因如此,保持本真的人格却是难能可贵。

人们会赞美本尊的人格,或许是出于欣赏,或许是出于羡慕——羡慕他人能够做到自己难以达成的坚持本我,这些都可以得到解释。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把道德规范内化就不再是完美人格。

首先,本真人格与道德规范并不冲突,真正值得赞美的本真人格绝不是随心所欲,只是人身上一开始便具有着美好的品质。因此,人们也可以在保留这本真人格的同时将道德规范化,这样岂不是锦上添花?

其次,人们乐于赞美本真人格,并不因为它是构成完美人格的要素,只是出于或欣赏或羡慕的心理。而遵从道德规范在当今这个文明社会中毫无疑问是最基本的条件。因此,要成就完美人格,就必须遵守将道德规范内化这一要素。相反,具备了将道德内化的条件,也不一定达到完美人格的程度。

这样看来保留本真的人格并不是构成完美人格的要素,但也是人们所趋向却又难以坚持的品质。而要成就完美人格,就必须能够将道德规范内化,否则,缺失了这一基本的条件,其他的一切似乎就成了空话。

追求“真善”美(66 分)

如今社会生活中,真性情得到了许了赞美,人们歌颂敢于展现真实自我的勇气,这是社会渴望真诚的意愿体现。

究其原因,当这个社会强调看本真人格的美好,其背后原因引人深思。我想是因为人的社会性迫使每个人都应当服从社会群体,融入社会,才能得到他人的关怀。而在此过程中,为了合乎道德范式,人不得不舍弃自己独有的或是小众或是在人眼中难以接受的特点,将个性隐藏。当每个人都戴上面具,在此时一个个性鲜明的本真人格突然跳出,人们倾慕的是他的勇气,敢于表达自我的真诚。

这样的本真人格当然值得赞美。哲人也曾说过,没有“癖好”的人自然也不会有深情,不宜与其深交。费雪是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人称之为完全的天才,亦有人称他是滑稽的喜剧表演者?

米芾也被世人戏称为“米癫”,又酷爱石头,也叫“石痴”。但他们没有受到世人的嘲笑,而是用自身创造的价值,结合独待的个人魅力,收获世人的敬佩与喜爱。以之为例,可见本真的性格是值得世人赞美的,它体现了一个人在世上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及人格魅力所在。

然而,如若在充分展现本真性情后却沉溺于外人赞美中,却就不克制住妄自尊大,无礼与轻慢也从本真中催生。如今许多人崇尚“嘻哈精神”,认为他们总是保持真实,但那些下三滥的词作与不合乎社会价值正确的观念也在侵蚀其自身与听众的心灵。“真”中固有可贵,但也不乏人类原始野蛮的天性,那些粗俗于表面的原始追求,对物欲毫不克制的贪婪,却是我们应该克服的。在追求“真”的道路上,更要懂得合乎道德规范的张弛有度。

因此,当一个人失去本真,只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那他便会沦为无趣,没有内在灵魂的人;而 当一个人盲目于放大自身本身的真,趋于自大,将自身人性中不好的缺陷放入视觉盲点,都不会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合乎道德规范是一个人身处社会的基础要求,而本真的个性是每个人在此基础上的自由发挥,彰显个人魅力的方式所在。二者缺一不可,唯有相辅相成,才能让我们向“完美人格”不断靠近。

只有在追求真实的同时,不乏合乎道德“善”的保留,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美”。愿我们都能成为有温度,有道德的人。

以德成人(63 分)

我们的社会一直强调“真、善、美”,尤其崇尚本真的人格。对此,人们会提出疑问:本真的人格受到许多赞美,这是否意味着把道德规范内化便不再是完美的人格了呢?似乎,道德规范与本真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墙。

然而,我认为道德规范与本真人格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我们很多人或许会认为道德本身是人为规定的,因而与本真的人格是不完全吻合的,本真人格理应为适应社会而不得不作出改变。但这并非是事实。

前几年西方一所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婴孩与猿猴最大的不同,便在于天生的道德感。婴孩本能地具有分享、同情等情感,因此道德的存在正好印证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人的本真状态中,天生有道德的因子,是文明的基因使人得以成“人”。

不仅如此,我认为道德规范会使人格更为完美。完美的人格,不应当包含人性的私与恶,正如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人过分注重“私”的观念的批判。私与恶是本真的一部分,但不应该被视作完美人格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善恶兼存的本真人格中,道德规范的内化可以使之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比例,这是让人格完善的必备要素,也是使人能够成“人”、文明能够诞生的根源。正如陈嘉映先生在对人的道德观上有这样的观点:“我们或许无法做到完全放下私,但至少我们能做到,在道德问题面前永远和正直的人们站在一起。”

因此道德理应是一个人本能的情感,它可能会由于一个个不同社会、时代的价值取向而产生偏差,但其本质是不会变化的。魏晋时的嵇康、阮籍等人一直被视为不拘于礼法的本真人格的代表, 但我们从不会说他们是道德以外的人。 他们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追寻真正的道德,正如鲁迅先生对他们的称赞:“他们倒是礼法真正的尊崇者。”

一个社会需要法律的约束才能稳定,而法律正是建立在内化道德的基础上的。所以,一个文明的社会从来都不应该缺少道德的作用,这是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内在驱动力。正因此,道德不仅无损于人格,更是完善人格的决定性要素。它与本真一起,使人得以成“人”,社会得以成“社会”。

完美人格的基石(62 分)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逐渐推崇本真的人格。而当本真的人格受到更多赞美时,是否意味着把道德规范内化就不再是完美人格了呢?

诚然,本真的人格大多是可亲、可爱的,在这个工业发展、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在几乎人人都趋向功利主义的洪流中,保持率直、纯真的人格是来之不易的。无怪乎近期网络上引起轰动的四川小哥丁真能得到众人的青睐,这得益于其未被工业化包装,贴近自然的纯真笑容。

然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把道德规范内化开始变得不再重要。

虽然我们笃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生规律,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用学习道德规范,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中。若只是提倡本真的人格,而不知道恪守道德规范,我们的行为和举动会渐渐变得 不受约束,一旦我们的行为不受道德规范的制约,那本真的人格往往会将率真变成一种惹人厌恶的任性。

中国人自古就有“没有规矩,岂成方圆”的古诫,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应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就如儒家学派推行“礼乐治国”,而在家庭生活中人们遵循“孝道”。道德规范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深深的扎根于这个乡土社会的广袤土地上。由此可见道德规范对人们的生活行为的重要性,并且这种道德规范必将为我们世代传承下去,变成推动社会发展,文化沿袭的齿轮。

我们只有将道德规范内化,才能去保守一个本真的人格。其实,道德规范的内化是保守本身人格的基础。 诚然我们人人都想用一颗小王子般不谙世事、纯洁率真的心,但我们终要步入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中,与他人进行社会活动,有时也不得不领略社会上的阴暗角落。此时为了使内心不被黑暗的欲望侵蚀,内化的道德规范为我们的本真筑起了一道高墙, 抵御外界的纷乱,为我们纯真的本性保驾护航,致使我们不必堕入深渊,从而与那邪恶的负能量同流合污。

我们欣赏本身的人格,但我们更应明白恪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为我们将道德规范内化才能才终能达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超然境界。长路漫漫,要想长足发展,将道德规范内化, 依旧是筑起完美人格的基石。

随心所欲,不逾矩(61 分)

现代社会生活中,真实、本真的个性受到了许多赞美,似乎道德规范与本真相比不值一提,但其实能将道德规范内化并同时保有本性中率真美好的一面,才能构筑真正的完美人格。

大行其道的真人秀节目,体现了人们对真实、率真人格的褒奖和宣扬。但是否所有本真的人格都值得赞美呢?本真的人性是一个人的性格本质,是人最真实的一面,围绕“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哲学探讨尚未定论,我们又怎能不分黑白的一通赞扬呢?

值得赞美的本真人格事实上已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将道德规范内化了。当有学生突然站起反驳老师时,大多时候,他的批判精神,求知精神的光芒,会被他不礼貌的举动而盖过。他的确展现了他本真的人格,但“尊师重道”的道德规范显然同等重要因,而当我们评判完美人格时, 本真不应是唯一的评定标准,是否符合道德规范也应添入其中。

的确,把道德规范内化意味着在狂放不羁的本真人格上添加了一些边框,人们有时也会因此受到制约。但将道德规范内化同时也会使本真的人格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正如人们在对《月亮与六便士》作出评价时,总会不遗余力地赞扬主人公勇敢追求梦想,不受现实束缚。但试想倘若现实中有这样一个抛妻弃子,却勇敢追梦的人,他那热烈本真的人格是否还会被欣赏?应该不会吧。因为他同时展现了他的不负责任。但倘若他能在追梦的同时又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丈夫父亲的形象,既体现了本真人格又符合道德规范,是否在现实中更受人追捧赞美呢?

将道德规范看作是束缚,这是一种误解,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兴起正是因为本真的人格过于张扬,甚至到了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地步,引入这样的道德规范,是创造了一个更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形形色色的本真人格提供了展现的舞台。这也是为什么在提倡真我的现代社会,法律、道德规范的发展也没有停歇。

孔子曰:“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两者不应分离。在道德规范中保持本性中率真美好的一面,才是完美人格的真正诠释。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