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如何高效表达观点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1-12-15 手机版 | ||||
一、时评概念 新闻评论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进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新闻评论选择评论的角度一般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倾向性,依托新闻事实作出价值判断,这种倾向性往往反映的是主流社会的声音;二是引导作用,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以表彰先进,针砭时弊,明辨是非,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为他们指明方向;三是深化作用,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评论选择的角度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阐释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政治意义。 二、时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其他文体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对表达效率的要求。读者读一篇评论,他所投入的阅读成本无非是时间和脑力,收益则是知识、信息和观点。一篇评论不能够占用读者太多时间,要以最容易理解的表达向公众传播你的观点。 三、辨析时文高效表达特点 思考:材料一鲁迅对雷峰塔倒塌有何看法?材料二记者对仿古建筑的倒塌又有何看法?你认为哪则材料做到了高效表达观点? 材料一: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躱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活该。 材料二:《仿古建筑“短命”是人祸而非天灾》 9月12日下,杭州西湖“集贤亭”忽然垮塌,今年8月,杭州清河坊牌坊倒塌致2死1伤。媒体发现倒塌建筑都是仿古建筑,都是木结构或木石结构,均由同家单位设计,从建成到倒塌都在11年内。杭州仿古建筑频出现垮塌现象,到底是人祸还是天灾造成的呢? 分析:材料一是杂文,非我们当下的时评;材料二是时评。 四、什么是观点 (一)思考:下列哪些句子是在表达观点? (1)地球是圆的。(出自你之口) (2)地球是圆的。(出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之口) (3)篮球是圆的 (4)篮球比体操好玩。 观点是对事实认识的结果。正是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提升,过去的一些观点逐渐被接受成为事实。(2)(4)为观点。 (二)概念:观点与事实 (1)观点:观点表现为对事实的判断,是人主观意志的反映。时评中的观点表现为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于新闻事件人们通常会朝两个方向思考:一个是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和发展的方向;另一个是新闻事件对于我们的意义或价值。前者属于事实判断(实然),后者属于价值判断(应然)。 《仿古建筑“短命”是人祸而非天灾》(原因,事实判断) 《舌尖之“鲜”别成社会之“险”》(事实判断) 《野生动物交易多弊无利》(价值判断) 《让道德走在法律之前》(价值判断) (2)事实:客观世界所直面的真实情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时评中的事实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引发我们思考的新闻事件或现象,如:古建筑倒、食用野生动物、初春生产忙、亚太股市连续暴跌、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对蝙蝠进行无侵害采样,采样完成后将蝙蝠放归自然。一类是证明我们观点的客观事实,如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如很多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 (三)思考:下列红色部分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黑色部分为陈述客观事实,仔细观察它们的分布,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舌尖之“鲜”別成社会之“险”。(事情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这一重要要求,正是为了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这样做的原因是?) 在一些地方,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美味。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这一事情的原因是?)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事情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从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与野生动物有关。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观点,但已被接受成为事实)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忽视其严重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怎么做?) 分布的规律:事实+观点,有理有据。 (四)找出观点句 1.阅读习作《不要让“非典”成为“常规”》①②段,找出观点句。 ①我们从小听着宣传,看着科普长大(事实),但事实证明科普也只会是科普(观点)。(只有观点,没有事实) ②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决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食野生动物陋习。随之25日,深圳发布《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包括人工养殖。 2.阅读习作《不要让“非典”成为“常规”》⑤⑥段,找出观点句。 ⑤2003年,SARS病毒漫及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仅国内感染人数便达5327人。349人死亡,上百亿的经济损失。但可惜非典并没有给人们敲响警钟,2003年8月份非典疫情基本结東,9月份初步确认的病毒寄主果子狸又出现在了市场上。2004年初又一轮清剿,非典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⑥可十七年后,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又是野生动物,又是一场大浩劫。只是这次我们并没有17年前那么幸运,截至2月29日,仅中国累计确诊人数已达79394人,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爆发,世界卫生组织上调新冠肺炎风险至“非常高”。 分析:⑤⑥段没有清晰的观点句,只是对事实的陈述。 (五)观点与论点区别 1.①—⑤这几个句子中哪些是论点句? ①舌尖之“鲜”别成社会之“险”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市场监管,坚決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②这一重要要求,正是为了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在一些地方,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美味。③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④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从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与野生动物有关。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⑤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忽视其严重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刻不容缓。(①舌尖之“鲜”别成社会之“险”论点) 2.观点与论点概念 观点和论点的区别——是否被论证(给出自己所持观点的理由) (1)被论证的观点:论点句 ①舌尖之“鲜”成社会之“险”(全文论点) ②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本段论点) (2)不被论证的观点:分析句(针对事实从因果、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这一重要要求,正是为了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②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 ③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忽视其严重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刻不容缓。 ④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从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与野生动物有关。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⑤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忽视其严重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刻不容缓。 3.观点、事实与分析 (1)论点句 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巨大风险。 (2)事实:食用野生动物一SARS病毒、鼠疫、H7N9禽流感、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早已证实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病毒一疑难杂症、急病、怪病 (3)分析句(价值类):血与泪的教训、科学饮食、掉以轻心、危害严重 若作为论点句,应当论证“为什么我们要吸取教训?”“科学健康饮食的必要性有哪些?” (六)分析句 习作《不要让“非典”成为“常规”》(8段的分析句是否合理?为什么?) 吃食野生动物补不补,至今没有科学的证明,但却证明了另外一点:吃食野生动物一定会是社会大风险(论点句)。2003年非典,今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一场爆发于深圳,一场爆发于武汉,一场横行霸道八个月,一场仅仅爆发两个月却带来了近八万人的感染数,且还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人们并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①两场疫情的原因惊人的相似,都在于人们非道德性的饮食需求和罪恶的野味供给,(分析句)②人的个人饮食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了,而上升到了地区,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分析句②) 没有对事实进行分析,也没有对论点进行分析。 (七)小结 1.时评文本句子有: 观点句、事实句、论点句、分析句。 论点句:总论点和分论点 (1)中心论点:只被论证,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 例如:舌尖之“鲜”别成社会之“险” (2)分论点:既被论证,又去论证别的观点 例如:①潜藏巨大风险(对个体)。②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对公众)。③深层次上体现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和态度(对自然)。 2.时评的结构 “舌尖之鲜”别成“社会之鲜”: (1)引论:中心论点——舌尖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举例论证与野生动物有关:SARS病毒鼠疫、H7N9、禽流感、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 (2)本论: 分论点1——饮食习惯及文化,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 分论点2: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体现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和态度——举例论证:一方面蝙蝠身上病毒传染给人类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蝙蝠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地位。 分论点3:为避免野生动物带来的风险,对交易市场要进行更严格规范和管理(做法)—举例论证:非典疫情:广东做法——取缔教育,关闭市场;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做法——加强排查,严厉打击交易。 (八)学习总论点 找出习作《不要让“非典”成为“常规”》⑦段的总论点。 甚至是现在,全国各地仍有人吃食野生动物,品尝着他们口中的山珍海味。他们到底图什么?看着一盘盘的大雁,孔雀,蝙蝠端上餐桌,那得有多气派啊,这是人性,常谈的优越情结这时便在他们那里得到了极大满足。再者,吃穿山甲,虎鞭,熊胆之类人,总能找到借口,站在长者教化的高度上的他们一口一个“老祖宗的智慧”,以为便能凌驾于法律,道德之上了。吃食野生动物的人们,自以为居于他人高位,实则堕于道德至低点。 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需概括。 1.概括中心论点:吃食野味乃认知使然→心理、传统 2.分论点的设置:多角度且递进 (1)同层次,不跳跃(同属于现象、问题、原因、对策、结果等范畴) (2)异层次,巧联系(归纳、演绎) 例:辨析《为什么要设立法度》论点的设置问题 ①心理认知:吃野味的企图:优越感、补身子 ②后果:吃野味导致巨大风险 ③道德的低下:为什么吃野味屡禁不止 ④法律缺陷 分论点设置紊乱,没有按一定逻辑顺序。后果一般至于前文或后文。 修改: 论点:食用野生动物屡禁不止 1.传统认知根深蒂固:科普一无效 2.自私贪婪本性难移:教化一无效 3.法律尚未完善:可乘之机 (九)时评高效表达观点途径 1.事实与观点 区分观点句与事实句,防止以叙代议(句) 2.观点与论点 区分论点与分析句,防止分析偏移(段) 3.总论点和分论点 区分总论点与分论点,明确论证中心(篇) 附: 人民日报:舌尖之“鲜”别成社会之“险” 饮食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这一重要要求,正是为了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在一些地方,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美味。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从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与野生动物有关。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忽视其严重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刻不容缓。 饮食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并不简单是私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形成了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文化,有的人认为吃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但必须看到,在现代社会中,一旦有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因为食用不安全、不卫生的食物而致病,就可能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更大范围的危害。这警示我们必须把区域乃至个人的卫生和健康问题,放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审视。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每个人管住自己的嘴,不仅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和整个社会负责。我们尊重、鼓励不同地区形成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美食文化,但任何一种文化都应建立在对公共卫生和生命健康权利负责任的基础上。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和态度。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在证实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时,研究团队也发现蝙蝠身上携带一系列对人类有害的病毒。但即便如此,在研究者看来,一方面这些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功不可没,决不能因为携带病毒就消灭它们。因此,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对蝙蝠进行无侵害采样,采样完成后将蝙蝠放归自然。这样的例子生动说明,与大自然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须秉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态度,不能肆意破坏自然,更不应把野生动物轻易端上餐桌,否则最终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 避免野生动物带来的社会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对活体动物的交易市场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对于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必须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当年因非典疫情,广东省宣布取缔野生动物交易,关闭野生动物市场,对于后续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三部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强隐患排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相信这样的举措会进一步降低潜在的疫病风险。大家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加强市场的规范和管理要形成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堵住漏洞,防范病从口入,守护全社会的健康与安全。 五、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2019年3月13日,联合国发布第六期《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指出:目前,42%的陆地无脊椎动物、34%的淡水无脊椎动物和25%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濒临灭绝,人类行为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材料二: 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材料三: 2020年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为“维护地球所有生命”,我国的主题是“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写一篇演讲稿,以“增强法制意识,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在班会上演讲。 ②写一篇倡议书,倡导广大网民参与“向野味说’不’!”的主题公益活动。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远离野味,与健康同行 亲爱的网友们: 你们好! 不知身在家中的你,是否深受因“野味”而引起的疫情的困扰?不知曾经的你,是否在听到新闻中众多濒危动物的名字时,心生怜悯? 我们都听过鲁迅“无数的人们,无穷的远方,都与我有关”的呼喊;而如今,我想说“无数的生灵,无穷的自然,都与我们有关。” 是的,曾经许多人怀揣着原始迷信,认为野味有特殊的营养价值,不惜以身试法,期待从野味中获得身体的强健。这不仅是对自然的不敬,对科学的歪曲,更是对人性的误读。所以,我倡议向野味说“不”,与健康同行。 向野味说“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行之举。纵观历史,对自然森林的敬畏早已写于道家“三生万物”的自然观中;而回顾当下,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灵深受人类活动的威胁。从人文温情的角度上说,向野味说“不”,既是对中华传统生态观的继承,也是敬畏自然悲悯生命的善行。因此,我们应该行动起来。 向野味说“不”,也是对自己的健康安全负责。野味没有经过人工检查,其中的携带的病毒更是不得而知。17年前因食用果子狸而带来的非典已令人痛心,如今因食用野味而引起的新冠病毒更是为我们敲响警钟。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法像专家学者一样,为控制疫情制定方案;我们也没法如一线医护人员一样,为诊疗疾病亲力亲为。但我们可以做到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向野味说“不”。 时代潮流奔腾向前,社会意识也必须转变,形成“全球生命共同体”,维护生态平衡势在必行。野味引起的疫情给了我们深潜反思的机会,我们作为全球生态的参与者,应该自觉涵养正确的社会意识,并践之于行。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的践行自觉虽如微茫渺小,但聚起焦来便能汇成精神之光,希望之光,照亮自然生态的苍穹。行动起来吧,向野味说“不”,让健康与温暖常伴身旁。 心怀悲悯与敬畏,铸自然生态之日月光璀璨;正念正行,向野味说“不”,成就全球生命共同体之乾坤朗朗。 向野味说“不”,我们都在行动。 【点评】本文胜在思路清晰,颇有条理。文章开头启发读者思考,创造情境;然后提出观点:向野味说“不”,与健康同行;接着从保护野生动物及维护自身健康的角度阐明此举的重要性,最后呼吁网友们积极行动起来,成就全球生命共同体,整体思路较为清晰,有较好的写作功底。另外,本文字体娟秀,卷面一字不改,非常漂亮。只是文章说理成分过多,倡议味道不浓;理论探讨居多,行动做法过少,文体特征不甚明显,与普通演讲稿差别不大;思考停留在表面,缺乏个性思考,有些人云亦云,少自我见解,说服力不够强。文章有亮点,也有发展的广阔空间。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