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传辛亥革命精神,兴中华民族伟业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2021-12-14 手机版 | ||||
一、辛亥革命相关阐释 1.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辛亥革命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为中国人民的斗争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反对君主制的民主主义观念。 ③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禁锢思想进步的闸门。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二、相关名言及诗句 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口号 2.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 孙中山 3.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孙中山 4.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孙中山 5.本互助博爱之精神,谋团体永久之巩固。 孙中山 6.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7.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孙中山 8.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孙中山 9.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中山 10.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 11.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 12.“为万世开太平” 于右任 13.“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于右任 14.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于右任 三、相关事件及人物 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之役。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孙中山于《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可见黄花岗起义的悲壮与其重要性。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安庆起义失败后,“光复军”首领徐锡麟在公堂上大义凛然,直言“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 起义失败被捕后,巾帼英雄秋瑾坚贞不屈,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从容就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给妻子的诀别信中写下“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豪迈话语,慷慨赴死。 首义三杰: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 彭楚藩赴刑场大义凛然,连声高呼“黄帝万岁!民国万岁!” 刘复基被捕后毫不畏惧,在公堂上面对敌人正颜厉色“我是革命党,要杀就杀,何必多问!”进而历数清廷的残暴及官僚的腐败。在被推出公堂时,刘复基大声疾呼:“同胞们,起来革命!” 公堂上,杨洪胜虽被打得遍体鳞伤,仍骂不绝口。临刑前,他手指敌人厉声喝道:杀了老子不要紧,你们的末日也快到了! 四、经典时文评论 1.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1年10月9日) 习近平 同志们,朋友们: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同志们、朋友们!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同志们、朋友们! 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之后,在这场革命中接受洗礼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打败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同志们、朋友们!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今天,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前景光明辽阔,但前路不会平坦。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牢牢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历史发展从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而是充满曲折和艰辛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历史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品质,坚决战胜任何有可能阻碍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孙中山先生说过:“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都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同志们、朋友们! 经过近代以来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2.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 ——写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11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以其惊心动魄的时代伟力,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成为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一百余年岁月山河,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今天的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海内外中华儿女,正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大潮起,摧枯拉朽 正逢秋日,英雄城市武汉风景如画。大街小巷,散发着或繁忙或从容的气质。 徜徉在城市,细看街名,中山路、三民路、首义路、起义街、民权路……历史的烟云,已化作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 也是一个秋日。1911年10月10日。 清脆的枪声,划破了武昌城的天空。 那一刻的人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一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发出的枪响,会埋葬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未来中国一百多年的波澜壮阔写下第一笔—— 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全城; 随后,全国各省纷纷响应; 1912年第一天,中华民国成立,亚洲地区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诞生;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曾不可一世的至高皇权,就此轰塌。 风卷残云,摧枯拉朽。 由武昌城震惊世界的枪响回溯,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光,能听到鸦片战争英国舰队轰击中国海岸线的隆隆炮声。“天朝上国”封闭停滞,被远远甩在“百年锐于千载”的工业革命浪潮后面。此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 中国往何处去? 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为这个问题苦苦求索。 太平天国的悲歌,洋务运动的夭折,戊戌变法的幻灭,清末新政的破产……无怪乎谭嗣同悲叹:“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诸多的失败,证明了这样一种必然:“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潮中,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在革命的旗帜下,中华民族的觉醒者们,以生命、青春与热血,“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开启了“亚洲的觉醒”。 ——安庆起义失败后,“光复军”首领徐锡麟在公堂上大义凛然,直言“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 ——起义失败被捕后,巾帼英雄秋瑾坚贞不屈,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从容就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给妻子的诀别信中写下“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豪迈话语,慷慨赴死。 ………… 革命,革命!醒来,醒来! 革命的干柴,早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就。武昌城头的那声枪响,最终点燃了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 辛亥革命的烈火,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即便如此,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看来,辛亥革命的精神之魂是爱国主义精神。当年,正是因为国家的积贫积弱、民族的危难多舛、人民的困顿疾苦,有志之士才要用革命推翻清朝腐败统治,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和“振兴中华”的吼声。也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先辈们未完成的事业,接续奋斗,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守护好、建设好我们伟大的国家。”张海鹏说。 传薪火,使命在肩 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一座三合院古朴静谧,李大钊曾在此度过近四年时光。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故居内,一场名为《播火者》的沉浸式话剧,娓娓道来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一生。 透过历史的烟尘,时间拨回到民国初年。李大钊曾对革命成果——建立共和制度欢欣鼓舞。然而,革命果实很快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中。十分关心国家命运的李大钊,这时已敏锐地感受到新的共和制度存在着“隐忧”。1913年,他以愤怒而沉痛的心情尖锐地指出:“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也!” 尽管皇帝退位,但各地军阀依然争战不休;头上的辫子虽剪,“脑中的辫子”犹存;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光环,难掩惨遭列强欺凌瓜分的悲惨境遇…… 苦苦寻求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之路的先进分子在探寻中发问: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民族的希望在哪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犹如一道刺破暗夜的闪电,给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带来希望。一年多后,五四运动劈开旧中国如磐铁幕,唤醒暗夜中沉睡的灵魂,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在激辩中传播,于比较中选择。 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一些老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李大钊、毛泽东等深受辛亥革命影响的革命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921年7月23日,大暑,上海空气濡湿闷热。 望志路106号,一幢不起眼的石库门小楼里,亮起星点灯光,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从此,中国共产党人登上历史舞台。 为什么共和制度在中国社会步履维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深入发动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革命伟力。只有唤起亿万民众的觉醒,方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走向。 认识到这一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承担起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致力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开创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辛亥革命精神的继承中实现超越和升华,带领广大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这一刻,近代以来历经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用激昂的语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震天的欢呼激荡在天安门广场。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先生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奋力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3.发扬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2021-10-13 10:12光明网 作者:郑士鹏(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时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推进社会革命、追求民族独立的一次伟大壮举,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回顾历史,在外敌入侵、封建腐朽的动荡年代中,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们目睹国民劫难,以崇高的革命精神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艰难抗争求索,展现出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不畏强权的革命精神、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舍生忘我的牺牲精神、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胸怀大局的协作精神。辛亥革命者的先驱精神历经110年的传承,持久地涵养着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当前,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需立足时代,以史为鉴,积极发扬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积蓄能量、激励斗志,成为持续推进民族发展的精神财富。 发扬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磅礴力量,要弘扬辛亥革命先驱的敢为人先、锐意开拓的创新精神。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者们,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使“振兴中华”的呼声响彻中国大地。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积极影响下,无数的革命者们投入革命事业,汇集起了社会进步的力量,推动形成了中国社会革命大势。辛亥革命先驱者们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意识,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有力地撼动了反动统治的根基,使中国社会的变革进一步加速,使革命救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新时代发扬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需凝聚起坚如磐石的持续革命意志,汇集起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力,融入到当前捍卫领土完整、国家安全、人民利益的行动中,以崇高的精神和正确的事业观,开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发扬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磅礴力量,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领导伟力带动和激活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强劲动能。历史上,辛亥革命先驱激励着千千万万爱国人士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使全社会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革命认同,为中国革命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革命是必然的选择,而党的领导是决定性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在国家危难之时,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带领无数革命志士和中国人民开展了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一系列伟大实践,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社会革命持续行进,使辛亥革命先驱们的遗志得到了最终实现,使中华民族离实现伟大复兴迈出了一大步。当前,在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之下,巩固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持续发扬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拥护党的领导,才能够使中华民族历经百余年抗争的胜利成果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 发扬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磅礴力量,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伟力,抒写出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民族发展史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充分证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决心、革命热情、革命斗志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这一澎湃激昂的过程深刻地表明了中华民族重回历史舞台,重新走进世界视野,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无论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亦或是新时代的“人民至上”,伟大的中国革命进程,伟大的中华民族发展,其主线永远是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一点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危机下,任何试图分裂民族的图谋之下,都永远不会改变。当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需要始终依靠人民,需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同舟共济,从而真正汇集起团结力量,继续挑战“不可能”,继续创造新的世界奇迹。 发扬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磅礴力量,要选择一条正确的、适应于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道路走到底。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表明,道路问题始终是决定着国家和民族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历史上,无数的革命志士探索了诸多复兴民族的道路,最终均以失败为结局,表明了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才能使革命有的放矢,才能巩固革命的成果,才能创造出属于民族、属于人民的奋斗价值。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先驱奋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适应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经过一系列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铺就了契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道路。时至今日,中国的迅速崛起及所创造的世界价值和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均充分表明了中国的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无数革命先驱以流血牺牲和失败的教训奠基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和铺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存在,更为世界更多发展中国家寻求独立自主、繁荣发展提供了道路启示,这些贡献于世界的宝贵经验,是百余年来无数中国革命者、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中国人民以血泪和艰辛开拓换来的,是属于世界人民、属于人类自身的宝贵经验和财富。中国道路的发展必定通往光明的民族伟大复兴,必定为中国的安定团结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也将被永远铭记于中国和世界历史,并更持久地浸润中国人民的爱国灵魂。 五、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1935,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材料二: 1956年11月12日,新中国成立オ6年。毛译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他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方志敏在率部北上抗日途中不幸被捕,在狱中写下了译著《可爱的中国》。请结合材料一,写一篇读后感,在学校举办的“阅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读书会上交流。 ②今天,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作贡献。请结合材料二,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组织的“我为祖国献份力”演讲活动中,面对全体同学发表演说。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场合;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作展示: 以小我铸成民族,以民族成就世界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 阙钰霏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小我铸成民族,以民族成就世界”。 毛泽东曾言:“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国家领导人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诚如斯,今之中国如耀耀之日,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我辈青年趁青春,应以小我铸成民族,以民族成就世界,今日于此,与诸君共勉之。 当今世界虽仍有孤行强权之策,逆世界化潮流而行之国。世界竞争亦洪流湍急,暗礁频现,国家己身利益的实现才是立足于洪流之中的力量所在。但,全球化是时代不可逆转之潮流,当今中国已与世界有千丝万缕之联系,需发展自中,贡献世界,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大国”。 个人于国之效力是国家与民族攀登世界之峰之基石。正如孟子所言,“人既发扬踔厉,邦国民族亦以兴起”,以个人奋斗铸就时代年轮,才可使我之中华兴盛;中华兴盛,方可为世界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人”,个人之成就将融入民族,影响世界,我辈青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世界,亦是民族的发展添上生动的时代注脚。 更有言,无数个个体的不断奋斗才能积聚成国家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唯有国家发展,才可实现民族贡献于人类的伟大目标。方志敏在数十年前深切的期盼今已成真,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粒子探微……中华之民族取得的伟大成就,亦是为世界之民做出的无限贡献。 究其根本,人类与国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不会干涸”,个人只有在国家给予的强大背景下,才可拥有奋发向上的精神与物质力量。国家的前进,更推动着人类迈向美好天地。国家之于人类如此,而个人之于国家亦如斯。唯有将人类命运和国家前途深深镶嵌,才可书写最壮丽的时代华章! 信息化时代,世界前进的步伐日益加快,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我辈青年应以奋斗之我实现国之强盛,抓住世界之机遇,成就自我,成长为时代之柱,与时偕行。 让我们一起佩吴钩、携椽笔、传薪火、试新茶,晔晔如扶桑,与国共成长,以小我铸成民族,以民族成就世界,与人类共辉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优作简析: 本文的优点在于其逻辑性。 首先,论点陈述逻辑性强。材料的文字表述强调了个人与中国、中国与人类之关系,本文开头便以“以小我铸成民族,以民族成就世界”的论点将材料所言之关系阐述清晰,且暗扣了演讲主题“我为祖国献份力”及献力原因,开门见山且陈述巧妙。 其次,论证层次逻辑性强。 论证环节,作者并没有直接开启正面论证,而是先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时代性的鲜活描述说明当今世界仍有“孤行强权之策”大行其道之无奈现实,乍看似与论点相悖,但似退实近,一个“但是”将思路扭转,让读者意识到,即便如此无奈,顺潮流而行,与世界接轨亦是必行之道。既为下文进一步提出己见张本,让个人为国效力的意义从一开始便站上了“人类命运”的高度,又再次回扣了材料的任务要求。 接着,文章从“小我铸成民族”到“民族成就世界”两个层面由浅入深地阐述为国效力的意义,脉络清晰,层层深入,加之论据充实,体现出了作者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材料驾驭能力。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