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各省最新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解题指导与范文:人际关系+奇文共赏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1-12-06 手机版


 (35)【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七校联考”作文题】

(1)周末晚上,父亲伏案于电脑桌前,母亲蜷在沙发里看韩剧,孩子正用手机忙着发微信。

(2)课堂上,气氛沉闷,教师说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昏昏欲睡。

(3)重阳节,一敬老院的老人被志愿者洗了七次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构思导引】

材料所给三则不同材料,看似各说各事,但是它们内在性质却是一致的,很是鲜明的告诉考生在目前人际交往中的那些让人感慨、不吐不快的事情。结合材料,在切入材料主题时,不难看出命题者要表达的意图。我们可从以下角度去思考:

一是“沟通交流”,周末家人忙各自消遣方式,师生间鸡同鸭讲,老人一天被洗七次脚,都是缺少沟通,为着各自的想法过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缺少“沟通”怎不令人遗憾?二是“缺乏尊重”“自私自利”,每个人都活着自己的世界里,为着自己的事情忙碌,不管他人的存在与否,“私欲心”太重;三是“善待真情”,亲情师生情孝情是尘世间最美好的,都没有很好的珍惜,也就出现令人反省的社会万象。

一旦确定了主题,在选用材料升华主题时,要站在一定的去评价分析当今社会的不良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引导者人们从“善”的角度去反思人际交往,弘扬社会需要的

正能量。

【满分作文】

无情未必真豪杰

你可曾在黑夜思念父母亲而流泪?你可曾为了老师辛苦而内心苦涩?你可曾为了那些孤寡老人而伤心?

在那时局动荡不安、交通不便的时代,有多少羁旅他乡的人们渴求家人的消息,又有多少诗人为此吟出千古绝唱?但最终仍旧分隔两地黯然神伤,只能是“千里共婵娟”,发出“乡书何处达”的感慨。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社会和平、通讯发达、交通便利的现在,你可曾怀念你那手把手将你抚养成人的父母亲?你可曾为了外面绚烂的世界而忘记那个在背后默默注视着的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莫要让自己今后伤心,莫要感叹别人家的幸福美满,父母在身边的时候,要多同他们交流,要努力行动起来让自己成为被别人羡慕的对象。

你是否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传纸条,睡大觉呢?我想是有过吧?你是否对哪一位老师怀恨在心,每天都在咒骂他,我想是有的吧?你是否认为老师水准不够,无法引领你,将一切过错归咎到老师头上,我想这也是有的吧?

可是,你知道老师每天备课的辛苦吗?知道老师在看到成绩时的内心吗?知道老师送别一批批学生的荣耀与悲痛吗?你可曾羡慕过《全城高考》当中的班主任为什么不是你的班主任?你认为老师无情,那只是他没有表现出来,你只是,没有记得运动会时那站在旁边呐喊助威的他,没有记得生病时他的嘘寒问暖,没有记得他改作业时的叮嘱?老师上课时激情满满,那是因为他对你们有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学生一定能够鲤鱼跃龙门,他保证每天的自己精力十足,但当看到如此的我们,他也会伤心难过。

你可曾为了那些流浪儿童、孤寡老人的故事而流泪?应该是有的吧。但你有为他们做过什么吗?“老人倒地你扶不扶?”这个问题引发无数的社会问题,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但我们要相信这个社会充满正能量。“最美妈妈”吴菊萍,捐赠遗体的何相,这些一个个鲜明的例子摆在我们面前。但是,现在许多人对此视而不见,志愿者也只在那特定的日子伸出援助之手。要学会帮助他人,这是小学时就懂的道理,难道都遗忘了吗?

莫使感情空对月,无论是亲情、师生情,还是内心的温情与同情,要努力弘扬它们,使社会充满正能量。

【点评】

排比与对比,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围绕“亲情”“师生情”“同情”,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利用反问的手法,提出种种令人怅然的社会问题,引导着读者去思考:在当今的时候,我们该怎么面对他人给予的感情?“莫使感情空对月”,这一标题借用古诗名句,更是激发了人们心底的共鸣,去思考当下的人生。

社会何以更美好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在你回家路上远远瞧见自家窗户的亮光;人生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你在老师的敦敦教诲下健康成长;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在你疲惫时,你捧上一盆温水洗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中的灯一直常常亮到深夜,却不是等待未归的家人,而是在熬夜上网游戏;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家人在一起都相互没讲话,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相识的人很少说心里话却宁愿在虚拟的世界中与素不相识的人诉说心事。

这些让人心寒的事情,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还是手机的更新换代?如果是这样,我想问,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我们不应该被高科技的发展而迷惑了双眼,不应该被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而蒙住了内心的温暖。打开你的心门吧!让温暖重新回到家中,让欢笑重新萦绕桌前。放下手中的手机,放下手里的遥控器,放下手里的鼠标,一家人重新围坐在圆桌前,说说今天发生了什么样的趣事,说说自己心中的烦恼。让家重新成为我们心中最温暖最向往的港湾。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科书中的“实践与探究”变成了一道摆设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习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于教书育人的老师,我们失去了基本的尊重。学习的历程一段又一段,从小学到中学,我们的等级越来越高,我却觉得我们越来越不会学习。

因为应试教育,我们忘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完全忽略书中的“实践与探究”,从古人的勤奋好学“头悬梁锥刺股”“每假借群书,必手自笔录”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嘴里念着这样些名句,可是这样做了吗?我们应付着繁多的作业,却忘记了用心去学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电视上出现了如此多的公益活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学会了作秀。一到重阳节,敬老院里充满了所谓的志愿者,他们对着镜头微笑,为老人做事为自己拍照留存。

可是平时呢?敬老院里空无一人,就连工作人员也都并非全心全意地照顾老人。这样的作秀,在社会里会有什么促进作用呢?停止作秀,真正地为社会做一件事吧,哪怕只是在路上捡一次垃圾,也能使社会更美好。

用心对待家人,用心对待有需要的人,用心对待社会上的每一件事。相信只要大家用心,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点评】

文章标题“社会,你怎么了”,直入主题,引入深思。作者紧扣所给材料,采取排比的结构形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全文结构匀称,叙事条理清晰,对当下一些令人感怀的事情,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引导读者去思考社会。

魄兮,归来!

在当今这这灯红酒绿的社会,到处充斥外来文化的气息。灯光扑朔迷离不停跳跃的酒吧里,映射出人们扭曲的激情与活力;城市公园、小区门口,播放着各种广场舞音乐,一首《小苹果》风靡在每栋楼前。这到底是时代的前进,还是倒退?

中华之魂,魄兮,归来!沿着历史的长河,来到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贫穷与饥饿的年代。那时候,人们只期望每天能吃饱,有温暖的住所。于是,人们拼命地劳作。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只有一本毛主席语录,不管后来的浮夸风怎么样,但他们依旧怀着单纯与虔诚的心进行膜拜。因为他们知道,是毛主席带领他们离开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学会感恩;当毛主席周恩来去世时,全中国人民都在哭,那哭声影响了全世界,是真诚无比的!

反观现在,当看到倒在马路上的老人的时候,人们讨论“扶不扶”成为各大媒体的热点。有的人要老人证明签字才肯扶,可老人当时还能有力气去签字吗?时代的前轮依旧在前进,可我们遗忘了什么?

中华之魂,魂兮,归来!当嘴角上扬45°,应当仰望天空朵朵浮云的年龄,我们却迷恋上了DJ,因为劲爆,震撼心灵。当莫言一本本新书出来之时,有多少青少年去看这位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书?他的书只会在图书馆的一隅,等待着灰尘的覆盖。可是他们在干什么?啊,他们在发着微信,聊聊自己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搞笑瞬间。

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值得骄傲的就是爱心泛滥。重阳节,一位敬老院的老人被志愿者洗了七次脚。呵呵,这就是一个讽刺。我们到底是爱心泛滥,还是在爱心泛滥的压力、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献出自己的爱心?这些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但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本质吗?

中华之魂,魄兮,归来!我们是不是该觉醒,国家科技在发展,我们的人心又怎么能滞后?我们不做雷锋,我们只做自己,不是制造机会做好事,而是发自内心;我们不崇洋,但也不反洋,多做一些自己内心健康、修养之事可好?我们不做时代滞后的人,也不对时代的弄潮人说三道四,但我们不偏自己的轨迹,可行?

中华之魂,魄兮,归来!

【点评】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作者发愤一呼“中华之魂魄兮,归来!”,震撼着我们的内心。一个讲究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的国度,如今的现状为委实让人心酸。作者紧紧围绕当今社会丧失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发出呼吁,令人振奋,看到高中生内心的那份真诚的希望!

爱岂能静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兴产品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更是让无数家庭变得“安安静静”,在无形中疏远了“情”和“爱”的距离。“温馨”这个词开始变得陌生而遥不可及。

透过那扇窗,我看见男主人伏案在电脑桌前,聚精会神;女主人则蜷在沙发上看韩剧,春意盎然;小主人正用手机忙着发微信,目不转睛。他们,每天都维持着这样的情状,他们不交流,不沟通,只是忙着自己的事情。这种静谧令我毛骨悚然,我只想对他们说:别让爱成为一种静默,因为爱需要表达。

爱是一个动词,她需要表达。请在每天早晨出门上班、上学前,与家人道个别,或者拥抱一下,然后挥手告别。请在不回家的时候,告诉家人理由并对不能回家表示歉意;请在回家途中偶尔买来鲜花,或买份礼物送给家人……请明确地表达出你对这个家和这个家中的人的爱。

别让爱成为一种静默,因为爱需要回应。请你在接受到拥抱时,回报其一个亲吻,并叮嘱其注意安全,然后微笑着目送他走向远方;请你在收到不能回家的短信或电话时,对其表示理解,并嘱咐他回家时注意安全;请在收到意外的惊喜时,大胆表现出你的惊讶和欢喜,你不必掩饰任何东西,因为这是你的家,别让爱的表达没有回应。

别让爱成为一种静默,因为爱需要经营。请你在每个周末在家狂欢一次,请不要以任何理由推辞,你要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请你认真对待这个聚会,请将全部的精力全部都付诸其中,然后疲惫的睡去。第二天,全家一起收拾残局,回味昨晚的幸福,也是一种别样的欢乐。

手机、电脑、电视机,并不是长在我们身上的器官,我们完全可以抛开它们——这些破坏爱的犯罪分子们。全家人坐在一起,说说各自的见闻及趣事,然后满足的睡去,你的脸上必定还挂着笑容,家人带给我们的爱才是真实可触的,那些别人的幸福或悲伤,只是配角,没有资格与主角抢镜,所以请别弄反了角色。

每个家庭成员,都将你的爱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并且真心实意地去回应每一份爱,共同经营小家庭中的爱。不知不觉中,你的爱会走出家庭,走上街道,走进办公室,走进课堂……走到你到的每一个地方,让更多的人成为爱的传播者,请别让爱成为一种静默。

表达你的爱,回应你的爱,经营你所有的爱,别让爱成为一种静默。

【点评】

语言真挚,字字动人,是本文鲜明的特点。作者围绕当今社会因为电子产品的入侵导致家庭的冷漠,情真意切地提出家人之间“别让爱成为一种静默”,应该多一些问候,多一些关爱,相互的尊重,家的那份美好与幸福才会真正的温馨。

谁也不是一座孤岛

人生如同一趟旅程,注定不是一个人的独自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因迷恋远方的美丽,而忘却了眼前拥有的美好。

日益进步的科技,使人们感受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舒适。可舒适的背后却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看似每天都在与亲人、朋友交流,甚至是频繁地关注朋友圈的动态。很多人沉迷于低头刷微信,纵然是朋友亲人聚餐、晚会,都在自顾不暇地玩手机。晚会没有了氛围,也就加大了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人性变得更加的淡漠。

见过这样的一种杯子:它的身宽腰丰,体格壮硕,可却只有半个底座,人们在使用它的时候不得不借助物品来使它保持平衡,而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手机了——它的缝隙只有手机那么宽。如果在聚餐的时候使用这样的一款杯子的话,人们还能被手机干扰而忽视了眼前的人吗?这款杯子的设计正是出于此目的,它美其名曰:离线酒杯。直截了当的告诉人们,放下手中的手机,珍惜眼前的情感,现实的交谈才是最好的,才是能真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

在喧嚣的当下,人们缺乏的不仅仅是交流,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抚慰。重阳节来了,敬老院的老人一天被志愿者洗了七次脚。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是爱心之举,能为老人洗脚则更是值得提倡和推崇,可是最终却变成了一场闹剧,关爱老人不仅仅是做简单事件,更重要的是从内心去关爱老人,用心去和老人沟通,用心去和老人交流。洗脚七次,洗凉了老人的心,更洗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漠然。

人与人之间,本该是亲密无间、坦诚相待的,可是现实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平淡的对话。没有感情,没有真心实意,只有无尽的冷漠,要知道,人生是需要陪伴才能走得更远。

苏联著名的枪王卡拉什尼科夫曾说过,生命如同一趟旅途,只有肩上的行囊轻了,才能走得更远些。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得放弃许多不必要的东西。我想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放弃那些冷漠,放弃手机,放弃那些影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外物,用心用情去同别人交流,才是能走得更远的人生,才是没有遗憾的人生。

【点评】

交流,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最深的感情,可是因为时代的变化都淡漠了。作者围绕“交流”,从离线酒杯的设计和志愿者的一厢情愿出发,很是鲜明的阐明“人与人的交往,重在相互的交流”这一观点,只有相互的交流,属于我们的社会才会美好。

3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获得了满分。文章公布后,生僻的字词、引言,奇怪的语句范式,让许多网友大呼“读不懂”。

(1)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教授则点评文章称“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据悉,在高考阅卷时,第一位阅卷人只给了39分,第二位和第三位则给了55分的高分。最后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由此可见是经过阅卷组审慎考虑的结果。晦涩难懂不只在第一段,而是贯穿全篇。这篇800字左右的作文容纳了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太尔等多位哲学家、社会学家、作家,还有一堆普通人都不会念的生僻字:嚆矢、振翮、肯綮……

(2)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满分作文在公布后,引发争议十分正常。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不是千篇一律。给其满分,并不是鼓励其他学生也效仿这种做法,而是尊重、倡导个性化表达。

读了上述材料,不知激发你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题自拟,文题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构思导引】

浙江卷的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激发大家争议,但评审组给的满分和解读,让人深信时代对个性作品的尊重。材料一中,强调的是作文阅卷时的情况,三评之后给满分,这是审判组慎之又慎的选择,考生文章中的晦涩词语,却运用地恰到好处。材料二,则是强调作文的个性化表达,需要给与尊重。在构思时,可从以下角度来思考:

一、面对异文,认真处置。阅卷老师在面对考场作文时,一位阅卷人给39分,另一阅卷人55分,负责三评的阅卷人给55分。在此情况下,作文审查组再次通过仔细的评判和谨慎的考虑,判为满分。这说明阅卷人做事的负责、谨慎,值得考生信赖、社会尊重。

二、博览群书,善于运用。800字左右的考场作文里,引用众多名人的的言论,还有生僻的文字,却能在表达过程中,运用地得心应手,借以彰显自己的文采,更是传递出厚重的知识积累。这对于一个高考生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正因如此,才得到审判组的青睐。

三、倡导个性,尊重发挥。做为教育者,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在面对与众不同的作文表现形式时,要懂得发现特殊的人才,尊重他人的个性化表达形式,“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言论,是很难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对特殊的人才,必须要善于发现,积极引导。

【满分作文】

尊重小个性 心有大时代

里尔克曾说:“时代追求的一向是伟大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因为未来是与之同在的。”在这个属于互联网的时代,个性无疑是这个新时代的标签。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小个性,才可与时代同成长,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当下,很多人按照社会的标准生活,隐藏起了自己的光芒,无法让人发现他的优势。倘若人人这样,社会岂不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尊重这些有小个性的人才,才能唤醒更多的人,去寻找自己的魅力,彰显自己的风采。

浙江这名高考生的满分作文颠覆了人们对以往套路作文的认知,引发了社会不小的争议。尽管作文通篇晦涩难懂,却无一处错处,足以见得他的广闻博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阅卷人判的满分不仅是对该考生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其个性表达的尊重。

新生的力量往往是宝贵的,它们饱含活力,不与世俗苟同,对世界有独特的解读方式。也许大多数认为他们是奇怪的,但正是由于他们的奇怪,为他们带来了成功。时尚界的传奇老佛爷,接手香奈儿之后,进行自营品牌以保持个性化,以“买手制”著称的老佛爷与国内大多数百货商场收租金的经营模式相比,显得有些鹤立鸡群,但正是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重振了香奈儿的光辉。

老佛爷本人的性格也是如此,嘲笑过戴安娜王妃,不喜欢热闹的人群,享受独处,设计衣服的风格不仅时尚还务实,正是它比其他设计师多了一份小个性,使他在去世之后,人们依然能够记住那个属于老佛爷的时代。一个人的个性应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也应在理性与务实的基础之上保持自己的个性,尊重自己的小个性。

国家的发展需要众多特殊人才的支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注重个性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典范。正是这种教育理念,才促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国家更应尊重每个人才的小个性,推动素质教育质教育的展开,逐步改善应试教育的弊端,倡导每位教师对学生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以提高教育质量。唯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务实的人才,实现教育强国才会更快。

尊重小个性,汇聚更多人才,与时代同成长,让个人和国家的发展有无限的可能。

【点评】

以名言入题,强调“时代”与“个性”的关系,照应标题。注重分析尊重个性人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紧扣作文材料,肯定此满分作文的意义和社会影响。以香奈儿品牌的传奇人物老佛爷为例,论证个性与发展的关系,呼应主题。选用孔子的因材施教,来分析对个性的尊重,极具说服力。文末点题,呼应全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

引起热议的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从文章内容到语言词汇,再到文章构思,这无疑需要丰富的阅读和日常的积累,才可能做到在短短的时间内下笔成文。文中各类苦涩的词语和国内外名人名言运用自如,令我等佩服。

自然主义文学流派领袖左拉曾言:“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尽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知识无边界,学习无止境,智慧无上限。我们的生活就是积累学识的日常。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培根曾在《论读书》中写过这么一段话。一本书就是一段历史,一本书就是一位导师。在各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我们从中获得智慧,获得旷达,获得宁静。沉浸在在书乡,我们潜移默化的拥有一身书香气。“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董卿再合适不过了。知性,谦和,教养一直伴随着她,每每看到她,总能在她身上看到中国女子的古典美,我想,这与她平常的好读书密不可分。

曾几何时,古人就指出读书的好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书多了,视野也更广了,成为一位小作家自然不在话下。当然,光靠多读自是行不通的,浮光掠影终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更为重要的是积累,我们做什么都不应当像过眼烟云,看过便忘过,只留下模糊的映象,“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我已深刻体会过,唯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才能在自己的文字中,词语典故,随手拈来,安稳其中。

纵观历史,王光的《论衡》,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马克思的《资本论》等众多名著都以作者的满腹经纶为基础,大量的文学积累加速春华秋实。一支笔,几张纸,几滴墨,便挥毫成书,实属不易。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河。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多读书的才能积累知识,与书成为朋友,才可能枕典席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善于执经叩问,将其运用于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唯有如此,才可能在文学方面有一番作为,成为更优秀的我们。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墨笔生花;梧桐细雨,西窗红烛,书生长情;冰心玉骨,沅芷澧兰,以书为镜。多读书多积累,广闻博记,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一如这浙江卷的考生,是何等快意人生的事。

【点评】

作者围绕知识积累与语用展开,对浙江这位高考生给与极高的赞誉。在论述过程中,选用左拉、培根、董卿等中外知名人物及其王光、李时珍、马克思的的积累与巨作,强调读书与运用相结合的效果。作者多处引用诗句,提升文章的文学性与生动性。首尾呼应,彰显主题。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