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各省最新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解题指导与范文:宣传与否+秋天情思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1-12-05 手机版


 (03)潍坊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青年科学家潘教授在他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技术领先世界,今世界同行感佩不巴,但国内民众并不十分了解他的经历和精神。郑导演认为,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新发展难题的今天,如何对待科技创新典型,关系到一个民族科技的未来,因此想以潘教授为原型,将他的事迹搬上荧屏加以宣传,但潘教授却不同意,他认为核心技术研发不需要宣传,需要的是“恒兀兀以穷年”的实干精神。消息传出,人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如果你是郑导演,请给潘教授写一封信,说服他同意将其事迹搬上荧屏。

(2)如果你是潘教授的学生,请给郑导演写封信,阐明潘教授不同意的合理性。

(3)请给《中国青年报》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回应大众关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读】

审读材料:本则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事实背景,有两层含意,一是潘教授取得让世界同行感佩不已的科研成就,二是国内民众不了解其经历和精神,其中“重大突破”与“精神”为材料关键词。第二部分为材料的核心内容,围绕是否将潘教授的事迹搬上屏幕并加以宣传展开。郑导演话语的核心是宣传科技创新,树立榜样,崇敬科技英雄,希望能够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激励全社会投人到科技创新之中;潘教授不同意宣传,更多是从科研工作本身特点出发,强调科研需要实干精神。两方态度,各有侧重,可以引发考生的深度思考,如:如何对待科学家、如何进行核心科技创新、如何看待成就与宣传,如何看待榜样人物的力量等。第三部分概述民众对此事的热议,点明了此事的社会影响,并未明确表明民众的具体观点。

材料层次清晰,综合材料内容可看出郑导演与潘教授的态度中隐含着“赫赫扬名”与“默默实干”这样一组核心思辨概念。

审读驱动任务:可以从内容指令、写作主体、读者对象等角度理解,考生应相应具有问题意识、情境意识、身份意识、对象意识等。

从内容指令看,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围绕“是否对潘教授进行宣传”展开讨论。考生可以分别从郑导演和潘教授的角度得出“需要宣传”“不需要宣传,需要实干”的观点,也可综合二人的看法和做法,得出“宣传和实干都需要”的观点。

从写作主体来看,考生应当身临其“境”。要从郑导演、潘教授的学生、或“自己”,即“青年学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阐释作为不同主体对杰出的科研人物是否需要宣传的认识。

从读者对象看,郑导演的读者对象是潘教授,考生在写作中既要抓住写作者的立场,又要能理解对方所持观点,寻找更高的劝说立足点,让对方没有回绝的理由,才能达到理想的劝说效果:潘教授的读者对象是郑导演,写作过程中在阐明自己观点的同时,要强调实干精神的重要性,指出没有必要宣传以及郑导演观点的不合理之处;《中国青年报》的读者对象是包括郑、潘在内的大众,在具体阐释时应回应大众的关切,提出对青年人的要求和希望。

审读要求:前两个写作任务对文体的要求是书信,需要注意书信的固定格式,要有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另外,给郑导演或潘教授的信也可以看作是“私信”,要注意用语的礼貌得体,方能让对方更容易认可并接受自己的观点。最后个任务没有 明确的文体要求,但是要求表明观点,暗示可写论述类文章。

【立意指导】

角度一:对潘教授这样杰出人物的事迹应多加宣传。不做宣传固然可见潘教授朴素低调的作风和艰苦实干的精神,但如果进行宣传则是对更多人的激励,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伟大贡献,能培养出更多有志青年,彰显榜样的力量。

角度二:不需要宣传,科学家需要实干。科学研究无须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需要沉淀下去,实干奋斗。只有实干,才能攻坚克难,解决疑惑,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途。

角度三:既需要实干精神,也需要对实干精神进行宣传,宣传可以更好地发扬实干精神。科研人员需要多年如一日脚踏实地地苦干才能出成绩,而其研究出的伟大成果需要宣传,科学知识才能普及;其杰出事迹和伟大精神需要宣传,方能给年轻人树立榜样,激励他们践行实干精神,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弘扬正能量。

【满分作文】

洒下星辰清辉,引航万千微尘

尊敬的潘教授:

展信佳。

获悉您不愿宣传自身功绩,特寄此信,聊抒拙见。不知您是否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之无并非同等地需要光,我们中有些人,创造我们自己的光。”相信您便是如此,盈一袖星光,将清辉洒下,遍了人间。然而,一星之光终不可光耀四海八荒,我们须以一星为引,聚众星之力。

我明白,不愿宣传是您朴素低调的作风,深埋功名是您艰苦实干的精神。如您所想,我亦时常为抗战老兵李福其深埋功绩,理功结默默耕耘万千却不求一丝回报的无私所打动;我亦时常为那些扎根基层,服务国家而放弃优越条件的扶贫干部所感动……我相信,正是像您一样淡泊名利、扎实肯干的中华子孙撑起了中华的脊梁。

然而,请您换一个角度思考:宣传不是高调张扬的表现,而是对更多人的激励。这是否是另一种形式的奉献?便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声名远扬,激励更多青年关心祖国粮食安全,投身科研;便如“铁路小巨人”巨晓林,其扎实肯干的工匠精神打动人心,激励更多人做好手头看似平常的工作;便如“当代雷锋”郭明义在温暖世间人心的同时,意激励更多的人传递温情……潘教授,请您仔细考虑,深埋功名诚然淡泊,但远扬功名却可以激励着更多的人紧随您的步伐为祖国创造更大的价值。

潘教授,新时代需要您这样的骨干老臣,但更需要秉持您的精神的新鲜血液,那是少年科学家曹原吧,以青春赴科研,以鹰雏之肩担时代之任;那是麻省理工毕业生任晓媛吧,发起“吾水”项目,为世界人民奉上一泓清泉,担时代之责;那是耶鲁毕业生秦玥飞吧,扎根基层,以实干肯干的毅力开荒拓土……潘教授,相信您同我一样,为这些后起之秀而自豪,但我们更应尽一已之力,培育更多的有志青年,为他们找到榜样,您说呢?

浪潮席卷而至,不必几点星光。潘教授,谢谢您,是您的踏实肯干为祖国腾飞增添羽翼,是您“恒兀兀以穷年”的实干精神为祖国开荒拓土。然而,我相信,将您的事迹传扬,将有更多微尘因您的引领而发光,曜万古同尘!望您慎重考虑!

祝您身体健康!

此致

敬礼

郑导演

2021年4月25日

【点评】

①内容上:文章标题以比喻的手法、诗意的语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了对潘教授进行宣传的巨大影响力简洁醒目。行文中,作者先表示理解潘教授的观点,肯定了对方朴素低调的作风和艰苦实干的精神,后转换角度,解释了对其事迹进行宣传的必要性,并联系当下众多先进事迹得以宣传的例子加以印证,有理有据,内容丰富集中,中心明确突出。②表达上:文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在为对方着想的基础上推出自己的观点,易于被对方认可接受,议论严谨透彻,结尾又重申观点,首尾呼应,结构清晰,一目了然。 ③特征上:材料选用丰富典型,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引用论证,有理想层面分析,又有社会层面分析,论证理性深刻,可信度强。

实干为翼,逆风飞翔

亲爱的郑导演:

您好!

非常感谢您对潘教授的科研的关注与支持,但潘教授不同意对此进行宣传,作为教授的学生,我认为他的观点没有问题。唯有实干真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朝暮与年岁同往,惟有实干可摘星光。

从古至今,实干精神往往为人们所赞扬,一个有实干精神的人,并不是为了能够受到他人更多的关注,而是为了真正做好一件事。中国国测一大队,67年坚守初心,不惧山高水远,用双脚祖国山河大地,用生命守护每一寸土地,他们的实干精神让人动容。不求名与利,心怀祖国山河大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心中的实干精神助力他们攀越座座山峰,科技研究亦是如此。山河与星光共存,惟有实干可破迷雾。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谁掌握着核心技术,谁就拥有指挥权。以中兴为例,这个曾经中国第二大、世界第四大通信商,却因为美国的一纸禁令断送了未来。这正是因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长期依赖进口。而华为始终秉持实干精神,主动研发出多项优势技术,以华为与高通的交换授权为例,尽管高通在通讯方面有优势,但不得不因为需要华为的技术而采取合作姿态,华为的技术人员正是始终坚持实干精神,才打破迷雾生存下去。

风霜与晨曦同现,惟有实干可抵远方。

未来科技之路仍然漫长,远方一个又一个挑战在等待我们,只有永怀实干精神方能到达终点。一切口号都抵不过一次行动。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谢军,用一年零14天的时间将19颗导航卫星送向蓝天,日复一日的扎实苦干换来了北斗的成功使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悄然离去,我们与过去的苦难和解,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途,无数挑战需要我们的实干精神去打破。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前方仍可能是凌冽的冰河,是汹涌的怒海。我们只有坚持实干才能摘下星光,打破迷雾,抵达远方,以实干为翼,方能逆风飞翔。

此致

敬礼

潘教授的学生

2021年4月25日

【点评】

①内容上:文章开篇就点出“无须宣传,必须实干”的观点,中间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证实干的重要作用一可摘 星光、可破迷雾和可抵远方,结尾总结点题,论证内容丰富,让人有思考、有感悟。②表达上:文章整体上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行文, 中间主体部分用“实干”词串联起来 ,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呈现三个分论点,并通过大量实例,强调了实干的重要性,结构清晰严谨。③特征上:材料丰富,论据充足,论证集中深刻,催人奋进。语言流畅,铿锵有力,充满激情,感召力极强。

(0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秋天是一个绚烂多彩的季节,秋天是沉甸甸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天朗气清的季节。秋天,带给农民的是满足;秋天,带给游客的是喜悦。秋天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秋天是“我言秋日胜春朝霞”,秋天带给人们的是无穷的遐想……

面对秋天,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触,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      秋天”或“秋天      ”为题,写一篇文章,角度自选,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读】

秋天是一个大家熟悉的季节,它有着怎样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很多人都非常了解。在“秋天”一词加上前缀或后缀,只要认真思考,应该能找到合适角度。但是在材料的选用上,做为一个人人有话说的主题,需要推陈出新,才能获得老师的喜爱。

为此,如果只是侧重秋天的绚丽多彩的景色描述,或者是秋风秋雨的悲情,或是独立寒秋的情怀,怕是容易使文章出现似曾相识的主题。唯有创新,另辟蹊径,才可能找到新的抒情角度,从而匠心独运,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

秋天有着很多的节日,也有很多跟秋天有关的诗句,更有着秋天里人们耕种给予的心灵启示,秋天带给我们各自独到的感动,只要找准一个小小的角度,加以合适的文辞来修饰,相信能够写出好的文章。在体裁的选择上,如果是写景物抒怀,则是散文微妙;如果是表情达意,见解独到,则议论文为佳。

【满分作文】

清秋寂寞吟诗意

几点凄清的冷雨,一缕透骨的凉意,漫山灿烂的金红,早就成了人们眼中的秋。秋,她总是带着离人眼中的悲愁,丰收的万千喜悦,慢慢地盈满众生的视线。

有人说秋是秋高气爽,也有人说秋是愁云惨淡。正因秋,这缕从千百年的诗作中穿越出的精魂,携带了太多墨客的诗情,承载了无数骚人的深意,因而变得幻灭而不可捉摸,它或喜或悲,人们不得而知。有人说,秋,即愁。愁为何物?即是“秋心”。《红楼梦》中有一首《秋窗风雨夕》,乃是贾迎春出嫁后,宝玉再去紫菱洲,满目残荷,深感物是人非所作。洲中暮色秋雨,重露繁霜,残荷纤梗,一派悲凉。现在已至秋,再拿来一读,更能感觉到词中意韵。毕竟是秋,那种沁骨的凉意与春寒却一定大有不同,秋凉使人战战,而春寒能使人感到一丝暖意。古人作诗词,总要心性所至才行。秋天无边萧萧落木,总是带给文人一些莫名其妙的愁绪来。

虽说秋天总有些愁云惨雾凄风楚雨,却也不乏喜悦与收获。不看那些生出来的许多愁,每至金秋,不同的群体总是有不同的景象。农民那一定是忙碌而轻快了,文人一定又从某夜的风雨中汲取些许灵感。学生还是学生,不过又因父母的唠叨而加件外套。秋天总是这样,不冷不热,不悲不喜,云淡风轻,怡然自得。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必有伏笔照应。秋,便是四季这一宏伟篇章中的伏笔。若说春是这篇鸿章的开头,它是万物的起始,一切将于春的手中获得生命而开始繁衍。那么,夏天将是万物生灵茁壮成长的时间,因那夏便是文章的行文。至于秋,万物经历春夏,早已成熟,生命的轨迹已进入下一个阶段。于是秋便将他们送入下一个轮回,那些应该终结的生命,被冷冬接纳,顽强的生命,便要接受冷冬的考验,迎来下一个春天的生机勃发。万物经历了秋,从而能够以更精彩的姿态迎接下一个生命的轮回。

秋,难道不足以成为一处极精彩的伏笔?秋天虽然悲戚,却有始有终地没有招人厌恶,它始终低调沉默着。春天太烂漫,夏天太热烈,冬天太肃杀。而寂寞的清秋,以它特有的魅力,征服了古往今来数不清的墨客。因为它的深度,因为它的从容,因为它的实干。

窗外又见秋风起,独依窗前独我思。秋!

【点评】

秋天是诗意盎然的,是心驰神往的,作者因着一份对秋独到的感悟,言语间有着一份对秋的礼赞。本文的句式特点较为明显,排比手法的句式,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着它们的存在,很好的渲染了文章的主题。长句和短句的结合,使文意语言生动流畅,多了几分思考与回味。

校园钟声引情思

“呼,呼——”阵阵凉风,吹走了夏天的炽热,送来秋的凉爽。在绿树成荫的校园中,在人来人往的学生流中,却感受不到秋的来临。这里没有象征收获的金色麦浪,只有路边片片树叶释放着秋天成熟的香味,却又略显几份憔悴。这个凉爽的季节,风漫不经心的吹着,树母亲会舍不得自己的女儿,紧紧拽住它们干枯的衣角。可命运从来眷顾走向轮回的树叶,经过缠绵之后,树叶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校园里,女学生们应该像林黛玉一样看着飘落满地的树叶,去哀悼那逝去的生命。可不知为什么,一位女生在跟我交谈中,就只觉得这落叶纷纷的秋天充满了浪漫情怀。我认为没有比用落叶归根唤醒秋风更感人肺腑。

然而,一场雨却打破了着秋的宁静。许多文科生喜欢雨,因为撑着油纸伞,悠然自得地漫步在学校洁净的路面上,那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身影,的确是充满诗情画意。其实,理科生也喜欢雨,因为当快速转动雨伞,看着雨滴飞溅出伞外,可以研究离心地律。我不喜欢雨,我不喜欢倾盆大雨使我变成一盆“鸡汤”,我也不喜欢小女生抽泣似的绵绵细雨,每当下起秋雨连绵而来时,我心中就如一根根毛线缠绕在一起!

匆匆赶往教室,那被绿树映衬的校园,笼罩在清新的空气中,惹人喜爱。也似乎只有早晨的校园,会让我们淡去学习的重压,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是个赤脚走在知识沙滩上寻寻觅觅的少年!

夜深了,放下那厚重的作业本,让睡意朦胧的小台灯合了眼。秋雨开始密密麻麻地斜织着,在被尘封多日的窗户上涂上几道雨痕。次日清晨,雨后天晴,有几丝阳光透过被雨洗涤过的窗户,照进宿舍,这温暖的阳光,使我特别舒服、惬意。

校园的钟声回荡在清晨的上空,悠扬却使人警觉,该去上早自习了。看着外面的细雨,我心里又滑落了几片树叶。我时常在心里想:高考这场雨在哪里,我又会是哪片叶子,是永远挂枝头,还是一落千丈?

我希望长在学校的万年青上,永挂枝头。我希望长在教学楼后的桂花树上,馥郁芬芳!

【点评】

学校对学生而言,是最熟悉的。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因为一份对母校的深情厚谊,而变得真诚而感人。花树无语,唯有泪千行!作者在言语间,静静地描述着一份对母校,对人生未来的美好期许和渴望。语言生动朴素,表现主题甚好!

懂得放下的季节

秋季,弥漫着淡然的气息,那是因为她是一个懂得放下的季节。

何为放下?不知大家听说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没有。古时有一个进京赶考的人叫卢生,他路宿一家酒店,在店家烧黄粱饭时卢生枕着一只瓷枕睡着了,他梦见了自己中举后的荣华富贵,死后一无所有。当他醒来的时候,店家的饭已经煮熟了,卢生大彻大悟,放弃追求荣华富贵,进山修行去。卢生放弃功利而去修行,便是放下。

而秋天,就是那样一个懂得放下的季节。秋天,花草树木几乎都枯萎凋谢了,放眼只有一棵棵光秃秃的树木,和散落一地厚厚的枯叶,但那便是秋天的放下。它们经历了繁花似锦的春,度过了那激情四射的夏,到了寂寥宁静的秋,再转眼便是寒风刺骨的冬。唯有放下那些曾经的故事,才能干净利落地笑对凛冽的日子,迎接来年的春意!

倘若那些花草树木在秋天不放下自己的繁华,自己的青春,已经燃到尽头的生命,又怎么会做着春天的梦想,又怎么会有新的生命呢?它们在秋天选择了放下,选择了恬淡释然,才有新的春天的活力,新的夏天的激情。

秋天,总能看见一排排大雁啸叫着飞向南方,待来年春天时又回来。大雁,是在秋天放下自己春夏时节养成的慵懒与惰性,放下自己曾经生活环境熟悉的地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蕴育生命。它们一次次的懂得了放下,才有着天空那翱翔的生灵!

秋天,遍山漫野都是成熟的果实,整个秋天都有淳朴的气息,憨厚老实的农民笑呵呵地将大筐大筐的果实搬回村庄,换来养家糊口的钱。这果树,其实也是一种放下,它们在秋天结出果实,为人类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在获得人类赞许的同时,聪明地繁衍了自己后代。树们用智慧放下了果实成就了人类的温饱,用放下现在来成就未来的生存,让整个秋天又充满生命的气息。

生命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放下一切,淡看一切。而秋天,一个朴实而不朴素的季节,用每一样属于秋天的东西展示着最高境界。一个淡然的气息,一个懂得放下的季节。人生,也是一样需要懂得放下,才能更好的迎接崭新的生活

【点评】 文章构思新颖,主题别具匠心。秋天原本是收获的季节,作者却另辟蹊径地提出自己观点,秋天是一个懂得放下的季节。通过故事、花草、大雁、果实等事件,集中的表达出的主题:唯有懂得放下,才能在尘世间取得成功,成就自我。

秋天,别轻飘飘的

不知不觉,金灿灿的秋天转眼间来到我们身边。国庆长假,我回到分别一个月的乡村。走在村口田埂间的小路上,一眼望去,都是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每一束稻穗都低眉顺眼的谦逊着,一粒粒谷子都那么饱满自然。

成熟了就要去收割,颗粒归仓是家庭梦想。第二天我家便下田割稻子了,爸妈外出打工了,请了五个大人,再加上我和奶奶,大家齐心协力,下午四点钟左右便满载而归了。虽然在田里已经用筛子简单筛了一遍,但还是有些干瘪的秕谷夹杂在里面。只有到家,换种方式才能将它们除去。

我们当地有一种叫风车的农具,就是从漏斗上面倒进去稻谷,开个小口慢慢放下来,中间有四片扇叶挥舞着将秕谷扇飞,最终留下的就是饱满的谷子了。爷爷年纪大了,我责无旁贷担起重任。我和爷爷分工,他去往“漏斗”里面加稻谷,我就负责摇动扇叶。

其实,这就是一项简单的机械运动,只要用手不停地摇动连着扇叶的手柄就行。以前,我总是一会儿手就酸了,想着自己的责任,也没觉得有那么酸。“呼啦,呼啦”,已经有好多秕谷被风吹走飞向远处,而眼前的饱满稻谷装了好几袋。大约摇了半个多小时,我也觉得无聊。于是,我对着地上被吹出来的发呆,慢慢的 ,我发现那一堆秕谷中,也有一个个比较饱满的稻谷,我想着等会儿肯定会把它们的再摇一遍的,于是,再忍住没说。

等到全部摇完了,将风车抬走后,地上已积累了一袋多秕谷。我忍不住问爷爷:“地上还有谷子,难道不用再扇一遍了吗?”爷爷说:“不用了,等会儿把它们装起来,过几天给猪吃。”我不能再多说什么,给猪吃,也是需要的,好饲料,猪才能长胖。我很快将它们装起,在看着这些被装进袋子即将被猪吃掉的秕谷中的谷子时,我突然觉得这谷子的饱满与干瘪,和做人差不多。这些被装进袋子的谷子,就是平时轻浮的人,即使你有本事,但如果你轻飘飘的,最终的结果,只有被装进袋子给猪吃。只有成熟,稳重的谷子才能留下来,更好的服务人类。

秋天来了,如果你是饱满的谷子,请别轻飘飘的,如果你是真有本事的人,那么也请你沉稳做事。身边的同学,也有不少因平时轻浮而没考上理想学校。秋天来了,马上要期中考试了,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要轻视这场考试,如果你有本事考第一,请你别考第二!

【点评】 秋天来了,庄稼收获了。作者在帮助亲人割稻扇谷子时,突然发现那些秕谷与某些轻浮的人有着相似之处,从而提出了主题,做一个实在的有内涵的人,不要去做轻浮无知的人。轻浮无知,必将被他人唾弃,唯有真诚厚重,才可获得尊重,展现自我。一个人,唯有正视自己,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借物说理,表现主题很是明确。

在秋天播种文明

秋,是丰收之秋,是播种之秋,亦是旅行的好季节。

“十一”长假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中度过的,七天的假期是许多人所期盼的,因为在这个长假中人们可以好好地放松,旅行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秋风所吹拂起的不仅仅是旅行者的愉悦,更是旅游地带来遍地的垃圾,影响着当地人的心情。硕果累累是秋天的代名词,然而这种美好却被无良游客随意破坏,心灵上的罪恶果实也随即落下。

故乡所在的歙县古城,虽是小小县城,却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庆这段时间也显得异常热闹,许多外来的旅行团和本地的上班族,都得到一段时间——一段旅行的时间。但是随着游玩人数的增加,这处原本干净宁静的县城却变得噪杂脏乱。

从小巷中飘出的烧烤的香气吸引着源源不断的人们,每个烧烤摊前都拥挤着许多人。摊前地上一根根的串着烧烤的竹签和一次性餐盒却让人停驻了脚步,但却没有谁说什么,甚至是毫不犹豫地扔下了手中的垃圾。

原本洁净古朴的县城,随处都可见到垃圾。在徽园的那个水池中却漂浮着许多塑料袋、一次性饭盒垃圾。池子里有着红色的鲤鱼,但水面上所浮着的一层油却破坏了这和谐。看着水池中不时吐出的泡泡,我愣住了,这些鱼肯定在指责着我们,分明在不远处就有垃圾桶,为什么还要破坏水池的宁静它们生活的空间呢?

突然,我听见时不时冒出的怒骂声,细细听去,原不过是不小心两人相撞了。在这“十一”的假期,听到的还有那交警不时吹响地哨子和指责声,闯红灯的现象时有出现。这“十一”假期,这个晴朗的秋天,本是果实飘香的季节,但是为何那地上满是果皮和果核?秋天,原本应该是秋风飘过带来缕缕果香,为何秋风吹过带来的却是一个个白色的塑料袋?

看电视新闻,看网络媒体,全国各地的景区都游客不文明的情况发生,我真不明白,有的游客在自己的地盘上,是“没皮没脸”的放诞者,而到了风习和环境与我们不同的地方,却中规中矩,成为文明的游客。可见,做文明游客,“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秋天,有着丰收的赞美,有着秋风的萧瑟,但在现在的这个时代,我希望秋天还代表着文明的起步,我不希望看到美好的秋被破坏,我希望看着就算是秋天,也可以看见文明之花的绽放!

秋,我希望是文明之秋。

【点评】

秋天的美好的,秋天却也是无奈的。作者选择自身所处的旅游景点,对国庆假期游客不文明的现象进行了抨击和谴责,借以拓展到“十一”长假全国各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提出了对当今旅游地脏乱差的忧患。文末升华主题,期待着秋天的美好,凸显了一个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