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各地新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题汇编解析(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1-12-04 手机版


 一、(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想进行尝试,我就是想错一错!”据媒体报道,在某中学近日进行的亲子沟通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呼吁。记者了解到,在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而超过七成孩子却认为自己“听话”。学生们普遍“吐槽”,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并呼吁父母:“请给我们试错权!”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学生和老师的身份中任选其一,给家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正确建议我会听,“试错权”也不能少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很高兴能在文字里向你们诉说我的心声。

近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学生们是否“听话”。听班主任说,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而学生们却都觉得家长管的“太多、太细”,呼吁家长给予更多“试错权”。其实,我认为家长没有错,孩子也没有错,错在他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因此,我想说,爸爸妈妈,请你们能够平等地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也想静静地听听你们的建议。

“试错权”不是为了“错”而索要。

爸爸妈妈,我如今已经十八岁了,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思想,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从小到大,我听你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为此,我时常感到压抑。想跟你们“对抗”,想封闭自己,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叛逆”吧。但是,我真的认为,你们也要给予我一定的成长探索空间。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途必然有艰险,但不经历一些具体的事情,又如何对这个世界有更真实的看法,又如何让自己变得坚强?

许巍、朴树都是我特别喜欢的歌手,他们在面临青春时期的人生抉择时,父母给予了他们更多选择。他们没有按照父母的“设定程序”按部就班,而是用“试错权”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我知道你们让我“听话”是为了我好,但是我真的不想只做一朵温室里的花朵。经历过风吹雨打、寒霜酷暑的磨砺,才能扎根更深,花开得更鲜艳。

年轻不怕试错,但年轻总有无措时,爸爸妈妈,我也会听取你们的正确建议。

一个人的成长,必然要有父母的庇佑和引导。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如果不是孟子母亲及时给孩子更换教育环境,那孟子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命运了。可见父母的建议也是很重要的。不过,你们可能觉得我不爱听你们说教,其实我是不喜欢你们说教的方式。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你们教育我时,若能有平和淡定的心态,若能用倾听取代说教,用建议取代命令,我们更乐于接受,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倾听孩子的“试错心声”,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成长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新月异,成长的烦恼也会随着成长而与日俱增。我真心希望父母能关注我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做出应对,或支持鼓励,或严格制止,耐心开导。用爱和耐心陪伴,我必然在阳光下健康茁壮成长。

爸爸妈妈,我很理解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但健康成长是个复杂的过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我们彼此多些倾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要你们给我们一个“独立”的机会和空间,让我们学会成长,让我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又不觉得它是“羁绊"。因为有一种爱,叫作适当“放手”!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孩子:

X年X月X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审材料。

在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不听话”,而孩子们则认为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忽略了他们的生命个性,呼吁父母给予“试错权”。由此可知,本题的核心问题是孩子该不该“听话”,家长该不该给孩子“试错权”。考生需要厘清“试错权”这个概念,不是为错而错,而是适当给予孩子更多的思考选择空间。同时,家长们所谓的“听话”,也要进行具体阐释,“听话”不是让孩不“因循守旧”,固执旧有经验,而是用成人经验洽当指导孩子的生活学习实践。如何平衡“听话”和“试错权”两者间的关系,是考生需要着重探讨的。材料对家长的做法是持批评态度的,但是,孩子既不能为获得“试错权”而无视父母的感受,也不能一味听从父母“安排”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要学会在尊重中成长,在成长中明辨是非,即要学会正确地解决问题。

2.审任务。

要求从学生和老师的身份中任选其一,给家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文体是信件;身份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但写信的对象一律是家长。

【立意】

站在学生角度:

1.成长需要“试错权”。

2.—味要我“听话”,不如给点“试错权”。

3.正确建议我会听,“试错权”也不能少。

站在教师角度:

1.“试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2.倾听孩子心声,读懂“试错权”真意。

3.给孩子“试错权”。

【素材】

1.亲子教育要建立在对孩子人格尊重、推心置腹和平等对话基础之上,要赋予孩子表达意愿的话语权、敢于一试的自主权、知错就改的试错权。家长应该抱持民主、理性、放手、放权的开明姿态,摒弃“孩子是我生、一切听我的”及“都是为你好、别当白眼狼”的家长制作风和一言堂做派。支持孩子独立自主地思考与尝试,允许其可能有的犯错与弯路。

2.大人们常喜欢自以为是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引经据典地讲、滔滔不绝地说,面对孩子正襟危坐、侃侃而谈。其实,这样的独角戏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有效的沟通不是单方面的,它不仅仅包括说、讲、谈,还包括听。大人要想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那就必须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大人们常以“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来教训孩子,似乎孩子的那点心思大人都看得透透的。其实,孩子不是复制品,在他们身上藏着多少的奥妙真的难以看清楚。大千世界,连树叶都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何况孩子呢?要将孩子的心看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3. 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有孜孜不倦的情怀。孩子们的意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新月异;成长的烦恼,也只会随着成长而与时俱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心愿,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与孩子的成长“如影随形”的社会和家庭,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做到诲人不倦。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态,及时作出应对:或支持鼓励,或耐心开导,或坚决制止。这样,孩子才不会误入歧途,才会走上人间正道。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我们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就有了目标,建设积极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才有了方向。因此,弯下您的身子,把耳朵贴近孩子的小嘴,把心贴近孩子的心灵吧。

二、(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三质量监测)

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榜样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范文:

榜样的力量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曾经,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今天,比尔盖茨等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许多榜样,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

他们也许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朋友、一位亲人、一家企业、一所学校。正如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优秀的企业是其他企业的榜样一样。徐本禹是一个榜样,他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一卷美丽的教育图画;徐炳添是一个榜样,他用一面奔跑的旗帜,将崛起的中国形象深深烙刻在世界的视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散播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这是一个需要榜样的时代。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作,它同时也需要有一种能够打动我们的力量,一种根植于人性根底的精神力量,一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人生道德楷模,一种抗拒平庸,立志进取的永不过时的力量。而榜样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标杆和楷模,以榜样为精神的皈依,行动的指南,让市场更加专业、规范,让人生更加积极向上、绚丽多彩。

世界上任何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民族,都不会忽视、漠视榜样的力量:在美国,无论是林肯还是华盛顿,至今都仍然被千百万人视为民族英雄。向公众陈列展示历任总统的画像、履历及“丰功伟绩”,已是不可更改的制度。

半个多世纪前,前苏联军民在莫斯科终止了纳粹军队的前进步伐,到今天仍是俄罗斯人民的骄傲。在克官的无名烈士墓前,总有新郎新娘向祖国保卫者献花。

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杰出人物层出不穷。从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辱的文臣武将、志士仁人,到反抗压迫、替天行道的义军统帅、草莽英雄;从才华横溢、留下不朽名篇的文坛泰斗,到才思敏捷、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中国人中的先进分子,为民族的繁荣与富强,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成为一代代人尊敬和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让我们以榜样为目标,努力成长自我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立意的关键在于对“榜样的力量”的审读。首先明确“榜样”的意思,榜样指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明确这个概念以后,可以依据自身的经历和理解,思考什么人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历史名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领军人物,甚至是打动过你的,让你有所触动的普通人,都可以作为榜样的素材。然后要理解“力量”这个词语,力量就是这些榜样给人勇气或信心、给人温暖或慰藉、给人引导或启迪的作用,学生在作文中,应该重点阐释这些“榜样”给予自身的精神力量。行文时再辅之以典型丰富的素材和优美灵动的语言,一定能够完成一篇很好的作文。最后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立意: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这是一个需要榜样的时代;

(3)榜样之存在,无穷大力量。

素材:

(1)榜样也是人不是神,但人与人之间有共性也有特性。总有一些人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与其他人相比,更为醒目、出众,做出了比多数人更为突出的业绩和贡献。所谓榜样,也正是指这样一些相对优秀的人。因此,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榜样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善于发现,是否愿意视榜样为榜样,是否愿意汲取榜样的力量。

(2)这是一个需要榜样的时代。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作,它同时也需要有一种能够打动我们的力量,一种根植于人性根底的精神力量,一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人生道德楷模,一种抗拒平庸,立志进取的永不过时的力量。而榜样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标杆和楷模,以榜样为精神的皈依,行动的指南,让市场更加专业、规范,让人生更加积极向上、绚丽多彩。  

(3)中国有句古训:三人行必有我师。没有榜样是悲哀的,有榜样而不知尊敬和学习,则是更大的悲哀和不幸。令人欣慰的是,对国人中的大多数来说,榜样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还在产生力量。一个叫官阳的个体户,自费在北京郊区办了一个名叫《铁血忠魂》的展览,以此缅怀革命先烈。王伟烈士为国捐躯,气贯长虹,成千上万的公民表示,要把对烈士的悼念化做强国的行动。一位患白血病的女土接受了台湾同胞的骨髓。她的几个同事纷纷加入捐献骨髓的行列——“两岸本是同根生,人家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榜样的带动下,两天时间,就有近百人向筹建的中华骨髓库报名捐献。一位全身瘫痪的少女被北京角门中学破格录取后,以其出色的学习成绩带动全班同学学习突飞猛进。这些不断涌现的榜样及其产生的力量,正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所在。

三、(江苏省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三学情调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德国人做日常菜,常备小型磅秤,配菜配料逐一过磅,力求精准,如同实验。中国人下厨配菜配料全凭信手拈来,“少许”即可,用量模糊,味道独特,难以效仿。精准和模糊既各有妙,又兼济并存。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追求精益求精 彰显大国风范

同为做饭,中国厨师追求“模糊”,成品既美而又无法复制,不得不让人惊叹,而德国厨师那种“精益求精”的“精准”态度,更让人折服。是的,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更应该追求“精益求精”。追求精益求精,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何为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指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的价值诉求理念,其背后蕴含的是对产品细节极致完美的追求,彰显的是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超越的职业文明和创新精神。

大国工匠,精心筑梦。一说到精益求精,人们总是想到严谨、细致、完美而挑剔的德国人,而他们制造的产品往往极其精密,质量上佳,因而有了如今代表质量和百年传承的“德国制造”。但是德国、日本制造真的无法超越吗?答案是错的,过去30多年,中国企业通过自己的勤奋,使得中国制造遍及全球,在民族企业当中华为、王老吉、海尔、联想等一批民族企业用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让中国走出国门,创出辉煌。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而这就是“精益求精”的精神!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拥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过硬的技术素质和高超的技能水平是成为“工匠”的内在要求和“硬指标”。但现如今不少人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别说其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了,他们总是心急,浮躁,懒散,目标不明确,或者急于求成。这样的工作态度损害的是国家利益,浪费的是社会资源,恶化的是生活品质。

那么,怎样培育“精益求精”的精神呢?既是“精神”,就要在培育上下工夫。所以学生时代的我们就要学习“精益求精”的内涵:修为、素养,并且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求同学们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其实也就是要求大家先学会做人,因此同学们在校期间要潜心修性、培养德行,把“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一言一行中。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将“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小抓起,养成品格,中国才会长久发展,基业长青才会得以实现。

我们青年一代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严格要求自我,以“工匠精神”彰显我大国风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

【审题】

材料目标:聚焦于考生的理性思辨精神,关注考生在生活体验中运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

引导考生理性对待生活、学习应有的态度问题,以求健康成长。关键句:“精准和模糊既各有妙,又兼济并存”,此句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导入到具体写作的过渡句,隐含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时的态度问题。

材料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材料中给定的情境是做日常菜,德国人以实验的方式做菜优势非常明显,好处是不至于翻车,只有严格按照配方来,总能达到一个还不错的水平。这个过程是可复制的。以之类比我们日常生活,我们总期待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于是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听他人分享的心得,这些无疑都是有用的甘霖雨露,但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通过复制让人们不再探索,缺乏创新。

第二句话,材料中给定的情境也是做日常菜,中国人下厨,配菜配料全凭信手拈来,“少许”即可,用量模糊,味道独特,难以效仿。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做菜常凭个人感觉,因为过程不够精准,没有量化,所以结果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毋庸置疑,其好处在于独一无二,就算是同样的方子,每个人做出来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人的个性能够被充分彰显出来,创新的意识也会随之而闪耀。

第三句话,精准和模糊各有其妙,又兼济并存。这句话就是说“精准”和“模糊”都很好,两个都要,但考生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意识,“精准”与“模糊”不是对立关系,只能选一个,而且要给“要素”设定情境,在什么条件下“精准”,在什么条件下“模糊”。比如,对于天才,我们希望他们更多去“模糊”地尝试,尝试成功后,再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虽然如轮扁所说,最精华的部分不能全然囊括,但总让菜鸟有所仰望。对于平庸之辈,精确地复刻天才外,也应该有更多自己的探索,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复制出来的一样的“优秀”,每个人都应以“模糊”的方式去参悟世界,以铸就自己不一样的“优秀”。

综上所述,考生在写作时可以抓住“模糊”或“精准”之一行文,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行文,关键是要带有思辨,让文章写的深刻。

【立意】

1、既要“模糊”,更要“精准”。

2、追求精益求精,彰显大国风范。

3、带着“模糊”上路,创新即在眼前。

【素材】

1.精彩片段: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很多的艺术作品都可以被精准复制,它们与原版相差无几,就像德国人做菜般精准复制。但是这些艺术品千篇一律,缺乏仪式感、丧失灵韵。而中国人做的菜,每一道都是立足于此时此地,此情此境,每一道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灵韵。在古典主义的时代,“模糊”的创作造就个性,也造就伟大的作家、艺术家。而在机械复制时代,“精确”让更多人趋之若鹜,因为“模糊”对于个人的天赋要求是极高的,而“精确”可以让菜鸟分分钟成为成熟的操作工。

2.精彩片段:对于“精准”的要求,因事不同、因人而异。就艺术而言,有时太过“精准”,反而遭人诟病。亚当斯的摄影作品曝光控制之精准堪称一绝。但恰恰有人因此而觉得其过于拘泥细节、面面俱到。一代小提琴演凑大师海菲兹谁人不敬?却同样在有些发烧友看来,他拉得也太过精准和完美了,不留瑕疵反倒失去了“独特魅力”。他太像神、太不像人了。甚至人的长相也不要太标准。有人说梦露脸上的那颗黑痣正是她独领风骚的标志。当年,多少女歌迷企盼着蔡国庆的脸上能够添块刀疤才更叫人动心。看来米开朗基罗是因为《大卫》雕像打破了正常人的“精准”比例,才令人仰望至今。完美真的不美?

3.名人名言:

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巴菲特

把模糊放在现在,就是把精确留给未来,把错误放在现在,就是把正确留给最后的目标实现。——乔布斯

四、(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质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近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一名大二男生乘坐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他坐了54辆公交车,经过1291个站点,耗时6天5夜,弯弯曲曲地走了1810公里,花费了381元车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上海到达北京。

有人说,坐高铁、飞机更加高效快捷,这样坐公交车完全是浪费时间,大学生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有人说通过坐公交车旅行,能够感受到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路上”何尝不是一种研学,这些都是无法从教科书上学到的经历;还有人为这位同学的勇气点赞,认为他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缜密的计划完成了这趟旅途……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给这位同学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唐同学:

你好!

看了你从上海到北京的经历,坐了54辆公交车,经过1291个站点,全程1810公里,耗时6天5夜,我对此很是赞赏。就像你说的那样“这样可以感受国家之大,区域之丰富……这些都是无法从教科书中得到的”,确实生活这本无字书更胜有字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告诉我们除了读书,出游也是一种增长自己学问的好方法,还有“枝头好鸟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可见古今中外有智之士都认为美景可以增广见闻。平日里,当我们埋头于书本苦读时眼光也仅仅限于书本之中,孰不知,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在学习之余,我们也需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外边的锦绣山河,多接触外边的人文事物。在自然风物中,在跋山涉水中体会别样的人生。

常听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桂林的山究竟有多么高耸;桂林的水又有多么碧蓝呢?这些总是耳闻,未能亲眼见到,这是人生中多么大的缺憾啊!若是有幸能够拜访一回,我们何不拿着旅游丛书,一边阅读,一边欣赏眼前美景,相互对照,看看是自己心中勾勒的那座山比较雄伟,还是眼前这做比较高峻?

我也特别喜欢出游,喜欢在欣赏大自然美景中领略风土人情。当我踏进沈园,扑面而来的是满树林的阵阵清香,映入眼帘的是青葱、绿意,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浓浓的江南韵味。在那里我领略了陆游与唐琬凄美的爱情,一首《钗头凤》更是令我唏嘘不已。我走进了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在那里我仿佛能看见勤劳朴实的阿长,与教书敬业的寿镜吾老先生……出游使我走出了校园,在大自然中学习和获取知识,感受历史的魅力与文化的传承。

我们平日里读万卷书,但也当辅以行万里路,倘若我们只局限于读万卷书,那么我们的眼界和思想都会仅仅局限于书本,我们无法知道书本之外的世界,在书本中我们与文字进行着枯燥无味的交流,在书本背后,我们则与自然进行绘声绘色的畅谈。

当然,书本与自然结合,文字与生活结合,让学习更加多彩更加丰富,也使我们得以在学习之余,了解到更多的文化,懂得更多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眼界,所以,在读万卷书时也行万里路,让思维腾飞,让眼界开阔。

古人有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如果有办法做到多走、多看、多留意的工夫,那么我想应该就离这境界不远了吧!

鹏飞

2021年X月X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先讲述了上海大二学生唐同学用了6天时间来规划,又坐了54辆公交车,经过1291个站点,全程1810公里,耗时6天5夜,花了381元车费,才从上海到达北京的事情。接着材料发表了他自己对此的看法,他认为虽然一路上屁股酸痛,拖鞋也快烂了,但他一点也不后悔,他认为这样可以感受国家之大,区域之丰富,也让他看到了无数人真实的生活。材料最后指出他的经历和观念引发了青年群体的热议。

写作任务是“对于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给唐同学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首先要表明自己对唐同学这种做法的态度,是赞同的、赞赏的、还是反对的、批评的,然后阐述自己的看法。材料中给出了唐同学自己的看法,可以参考。文体上要求写成书信体,要符合书信的一般格式,开头要有称谓,结尾要有落款和日期。

【立意】

1.快时代何妨慢慢走。

2.无字书更胜有字书。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小我如何变成大我。

【素材】

1.河伯虽非见多识广,却也是一方河神,当智于凡人,尚且如此,况吾等凡夫俗子乎?掩卷深思,慨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也,实践出真知。若非亲眼一览大海之广阔,河伯岂知自身之狭小,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古人治学的名言在徐霞客这里得到淋漓的诠释——读书是为了提升自我,旅行亦是为了开拓视野,涵养情怀,最终实现生命的提升。山之大,河之阔,林之秀,天地生灵之生机,入我耳目,涤我情怀,成诗成画成歌成赋;成王右军兰亭之飘逸,苏子瞻赤壁之超然,孟浩然杜子美洞庭之壮阔,成人生之情怀万种!

3.读万卷书,满眼尽是他人观点,大脑被他人侵蚀,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如遇不解处,胡乱猜疑,不幸者,尽误终身。书读滥者,尽日空想,身如飘飘欲仙,不知所言,不知所为,然自称至读书之最高境界,殊不知田里害虫成灾,他人喜获丰收,尔等沉浸与虚无中不可自拔,是行道也为腐儒也。书读害者,误入歧途,做尽伤天害理之事,仍自以为依书中所言,是为替天,悲哉!

4.然行万里路则大有不同。跋山涉水者,可知人生之不易也;周游列国者,可知天外有天也;饱览风情者,可知自然之奇妙也;遇苦见荒者,可知自身之幸福也;受人白眼者,可知自强只重要也;遇人不淑者,可知自立之必要也;得人恩惠者,可知善良无界也;给人帮助者,可知助人为乐也。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一看便知,其益处多多,远胜于读万卷书。

五、(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调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躺平”,网络流行词,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如职场白领逃离大城市,转身回到三四线的家乡,从此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日常工作中,没有什么目标感,每天应付完成基本任务即可;大龄男女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车、不买房,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当下社会,“躺平”已成为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种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并逐渐形成了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

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关注“躺平族”,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于面临转型发展任务的我国尤为必要。

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是需要从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

奋斗的机会最终来源于经济发展本身。个人奋斗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国家采取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多方面政策举措,是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相应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成功机会。而打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个人奋斗的良性循环,需要在制度上更加重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打破制约企业积极性的制度壁垒,释放行业发展空间,推动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平等地进入创新领域、把握创新机遇、收获创新成果。

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作为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人生有意义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一亩三分地,还要深刻认识到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时代际遇和历史责任,到能够发挥自身能力和干一番事业的地方去。青年们要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有关网络词语“躺平”的,所谓的“躺平”,并且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职场白领逃离大城市,转身回到三四线的家乡,从此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日常工作中,没有什么目标感,每天应付完成基本任务即可;大龄男女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车、不买房,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并且这已经成为为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本题的任务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关于“躺平”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态度,比如这是一种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等等。但是通过“躺平”的表现可以看出“躺平”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实和压力的一种躲避和逃脱,所以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写作过程中必须体现出正能量,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抗压和抗挫折的能力和心态。

【立意】

1、美好生活来源于奋斗

2、拒绝“躺平”,雄起奋斗

3、拒绝“躺平”,远离“佛系”

【素材】

1、“躺平”的流行,实际上是一些年轻人心灵、精神出现了危机问题,失去了生命和精神的原动力。这需要年轻人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责任和信心,必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人不会满足于自我平衡、内心和谐和没有任何压力的状态。只有当富有责任感地去对待困难、处理问题时,才不会去“躺平”。无疑,今天所处的是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常常处于矛盾和焦虑之中,因此,寻找我们的生命和精神的原动力,发现和理解生存、生活的意义,便成为我们年轻人走出心理冲突、拒绝“躺平”的一个重要抉择。

2、躺平”真的能解决眼前的困难吗?或许在网络上高唱“躺平”的一些年轻人,大概也能感觉到,这属于一种“浪漫主义空想”。责任、义务,无论你躺或不躺,它就在哪里;房租、房贷,无论你躺或不躺,它也在那里。“躺平”,并不会消解生活的困难,它所提供的,只不过是面对真实生活时一点快意的心灵安慰。当然,真正地选择“躺平”也是可能的,不过这倒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一个人抽空社会角色,拒绝社会联系,让个体原子化、单一化。只有这样,才可能斩断所有的世俗欲望与无法避免的经济负担。

3、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的时代,在高压力、快节奏的运转中,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命状态,在相应的价值观影响下,“躺平学”作为一种生命状态应运而生。从人性和心理上来说,价值感是人一生最高的精神追求,它支撑着每个人通过努力达到更有质量的生活,而“躺平学”选择了逃避压力、竞争、责任,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现状、随波逐流,这种状态从心理上讲能够达到身心平衡,甚至体现出一种内心的豁达和强大,但它对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民族来说,都会产生很大的潜在危机。

六、(辽宁省东南合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三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尔琢(1903年1月23日—1928年8月25日),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28年8月25日,在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祂在1927年5月给父母的信中写到:

“父母大人:

……儿何尝不愿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当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烈土殷红的血迹燃起了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其实王尔琢只是成千上万革命先烈中的一员。无数中华好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赴后继,无私奉献。

他们的事迹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你以“信念成就伟业”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信念成就伟业

在袁隆平心里,让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吃饱饭是他的信念。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他最终创造出了‘杂交水稻’,成就了自己的伟业。信念是一种精神,它帮忙人们实现人生价值,实现梦想。

玛丽居里——波兰籍科学家居里夫人,她出生时,波兰不允许女孩上学,但玛丽克服种种困难,去芝加哥就学。学校条件异常差,尤其到了冬天,玛丽有时因为饥饿或寒冷昏倒,这在常人眼中或许是苦,但玛丽凭着坚定的信念,最终成为杰出的女科学家。

信念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仅有我们拥有信念,即使再苦的环境,我们都能坚持并适应它。

中国的解放事业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推翻国民党的时候,人民生活贫困,社会经济衰弱,尤其长征更是一个难关。但无论多苦多累,人们都心存解放全中国的信念,并不断为之努力,于是才有了我们此刻的民主国家。

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要想成就一番大业,“苦”是在所难免的,而要想在苦中坚持下来,那信念是最基本的条件。试问,哪一位名人,伟人在经历苦难,在事业最艰难最苦的时候没有坚定的信念呢?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他进入晚年后,他双耳失聪,这对于一位从事音乐创作的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可是贝多芬却没有在挫折面前退缩,他怀揣着对音乐的信念,勇往直前,他用以更铁棒支撑自己的身体与钢琴之间,完成了一步步举世闻名的作品,其中<月光曲》为世人所熟知,我想正是这份信念,使贝多芬成就了自己辉煌人生,在音乐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一代宗师孔夫子毕生都在探讨,钻研,宣传“仁”的思想,周游六国,困难重重,障碍层层,他却一如既往,从未动摇他心中的理论和信念,终于他永久走入青史,历史为他涂了最浓的一笔。信念是黑暗中的光亮,信念让我们在极度苦中找到自我,无论在多么艰难,多么苦的环境中,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我们就能够迎“苦”而上。

所以,不要再在迟疑徘徊中虚掷青春,不要再在碌碌无为中浪费生命。一个“梦”,如流星般滑入你的心中,你整个人都会精神抖擞,因为他会带给你青春的活力与不绝的激情,对过来这些又会激力你去追逐信念,由此,一种缘于心中的信念应时诞生,督促你永远向前。

愿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挥洒自己青春的风韵在自己金黄的土地,收获毕生的伟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材料中王尔琢为了民族和国家的解放事业,树立了“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的信念,最终英勇牺牲。是坚定的信念让他的英名永垂不朽。无数中华儿女,和王尔琢一样,有着为国为民的信念,因此才迎来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更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材料指向这一主题:信念成就伟业。

围绕“信念成就伟业”的主题构思,由果溯因,可以做以下思考。人的心灵始终要有一种东西支撑,任凭风吹雨打,都能如磐石般纹丝不动,那就是——信念!信念如磐,生命才有高度。信念是人类引导自我前行的本因,信念是人类到达理想彼岸的灯塔,信念是人类战胜磨难困苦的强心剂。对信念重要性的分析,有信念可以有怎样的意义,缺乏信念会有怎样的影响。只要心存一份信念,发自内心的感悟,面对人面对事,会变得坚强淡定,内心的信念会照亮你的人生,帮助你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对人具有信念进行辩证分析。有了信念,人才有精神力量的支撑,才能为自己的努力拼搏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血。人生在世,实为不易,我们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在顺境中,居安思危,以坚定的信念去突破自己,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在低谷中,以坚定的信念引导自己的心不断地向上向上;在艰难困苦中,也要坚定心中的信念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这样信念才能成就伟业。

【立意】

1.信念是人类的精神支柱;

2.信念是追求与向往的先驱;

3.信念是支持人生的力量;

4.坚持信念,成就伟业。

【素材】

1. 钟扬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钟扬恪守一生的人生信念。在这个信念下,他从事植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余年,学术援藏16年,在雪域高原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帮助和推动了西藏大学的植物学专业从“三个没有”到创造一个又一个“第一”;在这个信念下,他的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最荒芜的地区,经历过无数次生死一瞬,只因为“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

2.特雷莎修女,个子矮小,其貌不扬,没有戴安娜王妃的绝代风华,也没有比尔盖茨的亿万财富。但也正是她,用一生的光阴为世界慈善事业创造了一个奇迹。她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去恳求瑞典皇家大殿的每一位尊贵者省下诺贝尔庆典午宴的六万英镑,为的是让更多的苦难者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她能忍受捐赠者的狂傲无礼,为的是让关爱的春风吹化孩子们脸上苦难的泪花。正是这份心中的信念,让她的生命熠熠生辉,让全世界景仰她。她在点点滴滴的平凡之中铸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3.坚定信念成就个人辉煌,推动社会发展。哥德坚定了信念60年不动摇成就了《浮士德》,托尔斯泰坚定信念37年不动摇打造出《战争与和平》,曹雪芹坚定信念10年不动摇写下中国古代小说之巅的《红楼梦》等等。8年顽强抗战,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3年谈判,才有了中国入世成功,10多年的努力,才有2008中国奥运会成功举办。坚定信念改革,才有国家的繁荣,民族昌盛。坚定信念成就个人辉煌,坚定信念更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七、(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2022学年高三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2月19日,《解放军报》报道了中印边界喀喇昆仑高原卫国戍边的英雄们的英勇事迹: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我边防兵保持克制忍让,尽最大诚意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取得重大胜利,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央军委对5名英雄官兵授予荣誉称号或追记一等功。

在无数人为之泪目的时候,却有网络“金V”辣笔小球(仇某某)在其个人账号中发表恶意歪曲事实毁损英雄的言论,引发网友强烈愤慨。当晚,接到举报的南京警方对仇某某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

你对以上材料有什么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时事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英雄不容诋毁

英雄为国戍边,壮烈牺牲,人民铭记英雄,以此为荣,国家表彰英雄,对敢于歪曲事实,诋毁英雄者予以治罪,这是民心所向,因为英雄不容诋毁。

“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这是法律的刚性规定,也是人民群众的正义共识。无论是谁,无论有何来头,只要造谣诋毁英雄烈士,就必须接受法律惩处,为其违法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戍边将士在前线用热血铸起界碑,乃至用生命守护家国平安,“宁将鲜血流尽,不让国土丢失一寸”。他们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是可敬可爱的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既是国家最基本的价值坐标,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最朴素的情感表达。原因很简单,戍边英雄守护的是国家安全,也是千千万万家庭的安全,没有他们的浴血奉献,哪有山河无恙?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英雄烈士的尊严,有义务捍卫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除了对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行为明确说不,还应该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

无论被刑拘的辣笔小球,还是因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被刑拘的其他人,他们之所以遭受千夫所指,就在于他们挑战了不该挑战的道德底线,触碰了不该触碰的法律红线,也冒犯了不该冒犯的大众情感。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戍守边关的官兵,与我们每个人不是简单的“有关”的关系。他们肩负14亿人的厚重期待,把忠诚刻在石头上,“宁洒热血,不失寸土”,真正做到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对前方流汗流血的英雄,我们后方的每个人呵护他们的名誉、荣誉不是本分吗?那些胆敢侵犯英雄烈士的人敲响了警钟,别以身试法,别向英雄烈士放冷箭,别为了逞能而“抖机灵”,因为法律不会不管,广大网友也都盯着呢。

“昨天你用生命捍卫我们,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当英雄被诋毁的时候,诋毁者之所以能很快被治罪,和“群众向警方举报”就有直接关系,为维护英雄烈士权益,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行动起来,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对违法言行零容忍。这是公民所应具有的责任担当,也是受益于英雄烈士的大众所应有的诚挚反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烈士对国家爱得深沉,清澈的爱,不含杂质。我们维护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不是天经地义吗?

如果说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那么英雄就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树立崇尚英雄、缅怀烈士的良好风尚,并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就更能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审题】

分析任务

文体驱动要求写成一篇时事评论,因此要注意时事评论的基本写法,目及语体特征等。立意时应该肯定英雄。否定诋毁贬损英雄的行为。体现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

扣住“网评英雄”现象,可写的内容非常多。可以写英雄在祖国发展中起到的多方面作用,应该正确认识,正面宣传;还可以抨击当下诋毁英雄的行为,向同学们发出号召并提出希望。表达方式是开放的。题目对文体没有做出明确的限制。对时事评论来说,议论为主是肯定的了。但考生可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

分析材料

本题具体语境是网红恶意诋毁戍边为国牺牲的英雄被刑事拘留。从材料中“引发网友强烈愤慨”,可知命题倾向在于对网红的批判和否定,以及对网友爱国爱英雄的赞成和肯定,在文体上要求写时事短评,考生可以用“引—议—联—结”的模式行文。立意两个方向,一是从批判网红入手:自以为言论标新立异,实则逾越道德底线、触犯法律红线;损害英雄形象、伤害民族情感、毒害爱国之心,情理法皆不容。二是从维护英雄立意:英雄是民族的希望,崇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考生要注意联系材料作文,不能架空分析。

【立意】

1.英雄不容诋毁、亵渎;

2.英雄值得尊敬,公民应有良知;    

3.诋毁英雄,情法难容;

4.英雄不容诋毁,言论须有底线等。

【素材】

1.古语有云:“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当下,部分人无视历史,甚至歪曲历史。他们通过漫画恶搞英雄人物,诋毁英雄形象,这些行为应该受到大家的一致谴责!没有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哪里会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古往今来,无数英雄的事迹应该被铭记,这些英雄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只有感恩英雄、学习英雄,我们的思想才会提升,中华民族才会愈加辉煌!

2.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出现了一股质疑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的历史虚无主义暗流。一些人以娱乐的心态、猎奇的心理,消解和恶搞英雄,抹黑历史事实,不仅损害了英雄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光辉形象,也混淆了是非曲直,值得警惕。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如果忽视和冷落英雄,就将失去未来。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才能英雄辈出。中华民族向来崇敬英雄,许多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或成为成语妇孺皆知,或写入课本口口相传。今天的大好河山和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是民族的精神脊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3.很多英雄都是战争年代诞生的,时过境迁记忆容易模糊,但英雄精神并不会过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崇尚英雄,呼唤英雄,就是要倡导一种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社会风尚,就是要秉承一种从容而有担当的英雄气质。今天我们常常抱怨世风日下,慨叹社会朝气不足、暮气沉沉,说到底就是缺乏这种“英雄气质”。英雄气质是对待职业、对待他人、对待命运的一种积极态度,是对自我人生的一种无怨无悔的精神追求。正是有了英雄,“人”字更加高大,社会更加美好,发展更加给力。

八、(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开学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习近平

高三伊始,班内要以“团结能办小事也能办大事”为主题开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以团结为舟,行四海之路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团结为舟,行四海之路”。

奥委会在奥林匹克格言中加入“更团结”,倡导命运与共,追溯历史孟子也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纵观古今,团结一直都被重视,也唯有团结才可行四海之路。

你我团结路更平。

就像莎士比亚所说“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孤立的你我就像是飘荡在漫无边际海中的一叶扁舟,而我们身边的人就是海上的灯塔,没有了他们的照明我们将举步维艰,无处可达。单条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单枪匹马将寸步难行,善于运用众力则无畏前行。你我团结方可使前行之路更平坦,行更易。

社会团结路更顺。

7月20日国际奥委会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一个竹篱打三个桩,一个英雄要三个帮,社会的前进离不开你我团结一致向前走。今年7月20日河南省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暴雨,一瞬间城市变得满目疮痍,路边淤泥遍布,脚下寸步难行。当这一消息被全国人民知道后,成千上万的人选择捐款,有很多救援队来到河南,更有不远千里送来的救灾物资。大家心往一处走,劲往一处使,全社会团结起来救助河南。终于,河南在全国各地的救援下又重新焕发生机。当社会团结起来劲往一处使时,不论是河南的暴雨带来的破坏还是爆发疫情时带来的损失都被迅速解决。社会团结方可使前行之路更通顺,更易行。

国家团结路更广。

“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因为团结,小小的蚂蚁才能举起比自己重十多倍的食物;因为团结,浅浅扎根的红杉能不被大风摧倒。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各国共有一个地球,唯有国家团结才能让地球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世界是宽广的,唯有各国加强团结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达到共赢的目的。国家团结方可使前行之路更加宽广,更可行。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为了共同的目标,你我、社会、国家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不惧艰险,到达理想彼岸。 让我们“以团结为舟,行四海之路!”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分析材料。

第一则材料源自《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强调团结的价值。第二则材料是孟子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凸显“人和”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是托尔斯泰的话,“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将“善与美”与“恶与丑”进行比较,指出团结的要素,即善与美。第四则材料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内容,指出全党团结可以“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凸显团结的意义。考生可以围绕“团结协作”,从个人积极参与集体再到国家,再到世界人民都能够团结起来进行作文。

2.分析任务。

高三伊始,班内要以“团结能办小事也能办大事”为主题开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具体情境:高三伊始的班会,写作者是高三学生,面对的是高三的老师和同学。

主题任务:团结能办大事业能办小事。

文体任务:演讲稿。

【立意】

1. 以团结协作,创合作共赢;

2. 千灯共燃耀南北,团结协作同精进;

3. 千灯共燃耀南北,团结协作同精进;

4. 团结协作才是共赢之举。

【素材】

1.团结协作使我们获得抗战胜利,正因有了人民内部的团结,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飞快发展中站稳我们的步伐,真是因为有了我们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主义心在价值观我们才有了共同的目标使我们每个人联系的加紧密,在团结协作发展我们的社会。而且新冠肺炎使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正事因为党中央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才能迅速的遏制住新冠疫情的蔓延,才能免于全国疫情爆发,武汉保护了全国各省,各省人民同样也支援支援武汉,这就是团结协作的力量。相比之下美国各州以邻为壑的做法更突出了团结写作的重要性。

2. 团结协作能以众志成城创伟绩!庚子年间,中国遭受新型冠状病毒的侵害。举国上下,人心惶惶,阴霾压抑。可越是千钧一发,越是国难深重,越能体现众志成城的力量,越能体现温情无价。温情来自勇敢逆行的医护人员;温情来自甘冒风险的志愿者;温情来自心有大爱的捐赠者……这大大小小的温情拧成一股绳,全国人民一条心,扼住了新冠病毒,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人民的团结协作精神,让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取得了最大的胜利,让中国精神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

3.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历史警示世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间交往的限制,人类在应对疫病方面曾长期无法有效开展国际合作,付出过惨痛代价。1918年暴发的大流感导致2500万至4500万人死亡,这个数字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1600万人死亡的人数。21世纪,非典疫情、埃博拉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仍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次又一次地给人类敲响警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九、(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开学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科学与审美,在人类的追求中永远是互生互补的。一切科学的发展大都源于人类对现实世界美的感知和对未知世界的美好想象,而一切美的事物和美的创造又必然符合科学的原则。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浩瀚星空激发着人类的无限好奇,今天的“天问一号”能登陆火星;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不是遵循了科学的创作规律,经典的艺术作品能瀚若星辰并流传至今。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美育对智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和探索,肯定离不开美的激发、美的涵育、美的补充。

读过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和联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美育人  时代所需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面对新时期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不能只注重智育教育,还要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华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可见,对美的追求,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迈出的一小步而已,但人类永不止步。“天问一号”的名称就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所以,科技发展的同时,人们还得懂得懂感受美、欣赏美,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能够创造美的人才。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学校将智育教育作为唯一培养目标;看惯了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切以分数为定论;看腻了还未成年的孩子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匆匆赶路,走向一个又一个补课班……当一个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当人们内心被功利所缚,人们只能行色匆匆,眼光向前,急忙之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谈创造美?所以,不妨慢下脚步,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围,以美育人,不止看重孩子的成绩,还应重视成绩之外更高层次的发展。“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能引导青年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显然,只有全社会重视美育培养,创新美育形式,重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学科的涵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价值,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既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期”,遥古畅今,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时代下,同样会产生巨人!

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要点】

根据材料中“科学与审美,在人类的追求中永远是互生互补的”“美育对智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围绕美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思考美育的重要作用。

【审题】

材料共分为两段,第一段,首先指出科学与审美互生互补的关系,科学的发展源于审美,审美又遵循科学的规律。第二段,联系学校教育,指出美育对智育的重要作用:“美的激发、美的涵育、美的补充”。整体上看,材料讲述的是美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侧重强调美育对智育的作用,进而引导考生思考美育的重要作用。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美育不但可以促进智育发展,且能促使人的情感“达完美之域”。

“美育”是一个统笼的概念,所以,在写作时特别需要对“美育”概念进行分解或具体化,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阐明其作用或意义。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可以理解为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来感染受教育者。从材料的指向来看,显然是要求全面推广美育。考生要围绕美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谈美育的作用或意义,提倡或肯定全面推广美育。

【立意】

1. 美育,激发与众不同的创造力;

2.美育,打开另一扇认识世界的门;

3.推广美育,树人兴国;

4.全面发展,重视审美教育;

5.作追梦新人;

6.携美育同行。

【素材】

1.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呼唤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美育的种子播进每个幼小的心灵,一朵朵美好的青春之花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

2.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3.杨振宁先生在一次题为“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的演讲中谈到:“无论是星云之大还是基本粒子之小,无论漫长的时间还是短短一瞬,都受几个基本科学规律控制,这是一种大美。”广阔的科学世界蕴含着无限的大美和惊喜,孩子们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努力去品味科学中最美妙的诗篇。

十、(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有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有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有女排精神、工匠精神……

高二年级各班计划举行“筑梦追梦圆梦”主题班会。根据你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你会为自己的未来选择一份什么职业,你认为从事这份职业应具备什么精神,你又将怎样在从业生涯中发扬这种精神?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怀揣科研梦,守护报国情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刚才听到同学们关于“筑梦追梦圆梦”的主题发言,我心潮澎湃,也想分享一下我的梦想与追求。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怀揣科研梦,守护报国情。

前不久,华为推出最新的旗舰机P50,令人难以置信的是:5G技术专利排名世界第一的华为,此次推出的却是一款5G功能缺失的手机!原因很简单: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和美国对我国的一系列高科技打压,让高端芯片领域始终依赖国外进口的中国企业猝不及防、无可奈何。这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在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纷争盛行“丛林法则”的时代里,落后就要挨打!科技自强,自力更生,势在必行!于是,一个梦在我心中升腾:我要成为一名尖端科研工作者,将自己的汗水与智慧融入“大国重器”的铸造中,为科技的腾飞、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做科研工作者第一需要的是爱国精神。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爱国,是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国民都应当具备的神圣情感。回顾民族百年兴衰史,在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之际,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等留学青年,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立志科学兴国;在和平建设时代,孙家栋、王大珩分别担任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和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我国第一个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谱写了“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豪迈诗章……这些国之脊梁,早已成为我人生价值坐标系中最亮的星,成为激励我热血沸腾、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的力量源泉。

同学们,做科研工作者更需要吃苦耐劳与无私奉献精神。

每一项科技成果的推出,肯定会遇到数不清的难题,非坚韧不拔者,定难坚持。认清现实,迎难而上才是科研工作的正路,也是敬业精神的完美体现,地球探测科学的知名专家黄大年,就给了我巨大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惜时如命”“科研疯子”“拼命黄郎”,这些都是对黄大年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回国的2500多天里,他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始终“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几天不睡觉,熬着夜连轴转;为了不被强烈的超负荷累倒,就提前吃一把速效救心丸……他深知中国在深地探测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只能通过加倍的努力来追赶。正是这样的“疯子”“超人”,成就了中国在地球物理领域中的多处“弯道超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高龄仍每天坚持下田观察研究……我也要将自己的青春融进沉默而伟大的科研工作中,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我现在正读高二,我的理科成绩还不是最优的那一个,但谁又能阻挡我追梦的脚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请老师和同学们见证我的努力,相信有一天,我的个人梦想能与国家复兴梦交相辉映,共同迎来圆梦的那一刻。

寸心筑梦,一生追梦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在今天“筑梦追梦圆梦”主题班会上,和大家分享我的职业规划和梦想追求。同学们都知道我是一个热爱阅读、热爱传统文化的人,这不仅是我的最大爱好,也是我毕生的追求——我的梦想职业是成为一名传统文化传承者。做一名文化传承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呢?

首先要有热爱和坚守的职业精神。

同学们,一个职业只有你真正热爱了,你才会有想做下去的动力。有了热爱方能抵一生岁月漫长!每每我看到一件件精美的文化物品展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常常在想,这背后得经历多少的岁月沧桑和多少人的心血啊!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一定会怀着这种坚守的精神砥砺前行。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儿女将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诸子百家到释道佛三教合流,浩如烟海的书籍沉淀了无数的月升月落和朝代更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如是说,我深感吾辈肩上责任之重。

做一名文化传承者,还要有创新精神。

同学们,李子柒的短视频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以传统节日和民俗为选题拍短视频,用当下最火的弘扬形式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村田园生活。这种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是传承手艺,弘扬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系统梳理故宫藏品,持续推进文化建筑修缮,唤醒故宫;创新故宫文化产品开发,大力推行网络售票,让故宫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曾经,博物馆只是收藏和研究文物的地方;如今博物馆已经成为全民教育的第二课堂。我觉得在我热爱的基础上自己也应该养成这一种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创新精神。

做一名文化传承者,要有学习的精神。

当我立志成为一名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者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但在线下实行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多挫折,比方说,大瑶的花炮文化很有文化底蕴,但很多人不懂文化的内涵,仅把做花炮当做谋生的手段。这令我不免感到沮丧,后来,我想明白了,是我的文化底蕴还不够深厚,只有我个人对文化的认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去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虽然我们还在高二求学阶段,但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更愿自己是一位守着初心的追梦人。学好现在的学科知识,永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朝着传统文化弘扬者的梦想不断奔跑。

同学们,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让我们发扬中国精神,一起奋斗吧!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分三层:第一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强调“精神”对个人、对国家的重要作用;第二层,从民族国家层面指出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第三层,列举了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形成的许多可贵的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有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有女排精神、工匠精神……材料和主题之间的关系是,“筑梦追梦圆梦”需要发扬“精神”的力量,具体到写作任务,考生规划职业生涯的同时要规划一种支撑自己职业生涯的精神。在这个写作情境之下,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应是中国精神,不应是外国名人事例中引申出来的可贵精神。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的写作身份是高二学生,写作对象是参加主题班会的同学,考生要有情境意识;班会主题为“筑梦追梦圆梦”,这是一个渐进式的主题,考生应围绕此主题,根据自己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未来选择一份职业,然后思考从事这份职业应具备什么精神,怎样在从业生涯中发扬这种精神?文章体式为发言稿。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首先强调精神的重要性: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然后指出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可贵”是命题人对材料中所列举的精神的价值判断。这就引导考生将自己将来选择的职业及应具备的素质与精神与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联系起来。从写作主题看,“筑梦追梦圆梦”既是个人之梦,也是国家民族复兴之梦。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相对开放。立意是自由的,“筑梦追梦圆梦”是一个大主题,因为每个学生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同的,为自己的未来选择的职业也是会各有不同的,不同的职业应具备的精神是会有不同的,怎样在从业生涯中发扬这种精神也是不同,因而给了学生较大的立意空间。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形成的可贵精神是很丰富的,每个高中生对于自己未来职业选择也是丰富多彩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不同的精神,每一种精神都可以选择不同的素材来诠释,对于将怎样在从业生涯中发扬可贵的精神更是开放自由的。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根据“‘筑梦追梦圆梦’主题班会”可知文章体式规定为发言稿。作文时,可以满怀激情地畅想自己怎样在从业生涯中发扬可贵的精神,此侧重于抒情;也可以议论,用丰富的事例作为可贵精神的典范,然后再阐述自己将在未来从业生涯中怎样发扬这些可贵精神。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价值观,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题目以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形成的可贵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继承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在职业规划中、从业生涯中发扬这些可贵的精神,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社会。由于材料设置了真实的情境,即在高二年级举行“筑梦追梦圆梦”主题班会上发言,学生一定要注意这个情境,要有“我”作为高二学生发言的体现,否则考生很可能只会泛泛而谈中华民族的可贵精神,而缺乏“我”在现在高中阶段筑梦、追梦,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扬可贵精神圆梦的内容体现。要避免掉入此写作陷阱,考生应整体把握材料,注重真实情境,准确解读任务。

【立意】

切题立意:

1.发扬女排精神,拼搏成就梦想;

2.秉承工匠精神,大国建设有我;

3.伟大抗疫精神,鼓舞你我前行;

4.继承抗战精神,强国有你有我;等等。

【素材】

1. 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除了考虑自身优势,更应着眼时代,放眼未来。我国目前正在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发展高科技,以治疗“芯”痛,提高综合国力。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国人投身于科学研究以及提高科学素养方面的工作,长时间的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对国人原本并不太强壮的体质提出巨大挑战。我自知无能力为我国高科技发展做出贡献,但至少我可以担任后勤工作,成为一名健康照护师,为需要的人提供相应食谱,监测身体指标,提升国民身体素质。

2.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源者,必浚其泉源”,魏征如是说。身体素质也是通过一朝一夕的点滴积累的。我们应当树立职业平等观,不能轻视看似与医生相差较大的健康照顾师。反观不久前的新冠疫情,我们更应该对日常饮食与身体健康加以重视,因为国家富强离不开人才,而身体健康则是人才发挥能力的保障。或许有人会说,新职业相较于传统职业,充满更多未知与挑战,为什么要去尝试这种职业?的确,我目前对它没有深入了解,而唯有尝试和实践,利用好时代与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方能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我坚信,自己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因此,此刻的我应脚踏实地,深入挖掘自己的价值与潜能,找到时代的需求,才能在未来的劳动与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砥砺前行,努力奋斗,“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3.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择业观,我们这一代无疑是幸福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电竞选手、AI设计师等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越是多元的选择,越需要有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原则。正如伟大哲人马克思告诉我们的:“职业选择应该遵循的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我认为,职业的选择应将个人兴趣与时代需要相结合,才能既无愧于心,又实现价值。作家路遥曾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了解自己兴趣,发现自身特长是职业选择的依据。很多人艳羡网红,向往成为主播,其实并非源于兴趣,而只是想像李子柒“一夜成名”、如李佳琦“一夜暴富”,只需对着屏幕笑靥如花,便有打赏源源不断。还能告别秉烛的夜晚,告别如山的试卷,告别酸涩的眼和僵直的背。想当网红,不过是想避开寒窗苦读的苦与泪罢了。这种选择的背后不是理性的思考与责任的指引,只是拒绝奋斗的颓丧,是目光短浅的浮躁与功利。

十一、(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入学摸底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游泳冠军和朋友到海边玩。他发现在离岸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块大礁石,他突然迸发出想要游过去征服那块礁石的想法。于是经过多次努力,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小时,他终于站上了那块高大的礁石。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他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和满足感,因为他觉得自己做了朋友们无法做到的事情。可没高兴多久,他便发现海水似乎一点点退去,水下的一些礁石也露了出来。又过了一会儿,他目瞪口呆地看到一条小路出现在大礁石与海岸中间,而他的朋友正背着手,微笑着向他走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拒绝墨守成规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要拒绝墨守成规,敢于创新。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地心说”已经统治了欧洲天文学界1000多年,已经被当时的人们当成真理一般的存在,所以当时人们都说哥白尼是疯子、傻瓜。甚至神学界对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围攻和迫害。他没有因为社会环境的压力和人们的质疑而放弃自己的研究,而是继续坚持了下来并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一书,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认可。

正是因为哥白尼没有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成果,敢于探索,所以才写出《天体运行论》,推翻了统治西方一千多年之久的“地心说”,引发了一场人类关于对宇宙认识的革命,使人类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可是拒绝墨守成规并不是要拒绝一切的常规做法,而且要敢于去尝试那些优于常规的做法的方法。

我们这一代,是国家的接班人。对于合适的、优秀的传统做法,我们要坚持和发扬。但不能因为如此而磨灭了我们寻找更优秀事物的热情。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我们要做的,是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历史上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它的成功在于盟军打破了常规。实际上,1944年的6月6日,阴云密布,海风呼啸,根本不适合登陆。而6日以后会有好几天的晴天,所以德国判断盟军觉不可能在6日之前登陆,所以抽调了一批部队投入了苏德战场。可是事实给了法西斯一个响亮的耳光——盟军不顾风高浪急,敢于打破常规,在五个海滩强行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这大大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也为人类战争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试想,如果盟军墨守成规选择在6日以后登陆,那么德国一定早有准备,这样一来胜负难料,人类的历史也可能就此改写。可幸运的,是盟军敢于打破常规,出奇制胜,没有被传统军事理论束缚,才成就了这辉煌的战果。

可是打破常规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这需要极大的信心和勇气来放弃传统的做法,而且要确保新做法的可能性及可能带来的后果。最好结合传统做法来完善新做法,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最可行的做法。

鲁迅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拒绝墨守成规,打破常规,便是寻找一条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审材料:材料中讲游泳冠军经过多次努力,花了一个多小时,累得腰酸背痛才游到那块高大的礁石上,而朋友只是等海水退去后,轻轻松松的走到了礁石上。这件事告诉我们,要打破思维贯式,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人很多时候是被自己的思维模式的而限制,无论外部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希望用自己既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像那位游泳冠军一样,总想抱着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我们管这种行为称之为“路径依赖”。首先就要从跳出路径依赖,打破贯有的思想禁锢开始。

审任务: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

1.拒绝墨守成规;

2.学会变通;

3.跳出路径依赖。

【素材】

1.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一个人不懂变通,那就是一个呆子。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不懂变通的活例子。在当今复杂的社会当中,人要学会为最后的胜利而作适时地变通,从而来完成自己的理想与心愿。一匹老马,由于不慎而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也不能顺利地把它从里面救出,后来便打算把它活埋算了。而当泥土一铲铲撒入井中的时候,老马便立即看到了逃生的希望。它不断抖落身上的泥土,倒人井中的泥土越来越多,老马脚下的土堆也越来越高……结果,老马顺利逃出了枯井。老马通过创新的思维与创新的行动拯救了自己,从而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可现实中的人们在职场中,一旦落入“枯井”,通常只会怨天尤人,坐以待毙,而不懂得变通。

2.在人的一生当中存在着许多个选择,而在当你面对选择执著与变通的时候,你应该想到这样的选择是否是为了最后的执著。适当的执著与变通是人生的一种学问,它会使人的一生改变。越王勾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国家他愿意为夫差养马,卧薪尝胆,直至最后重新崛起。其实,做人就应当像他那样,适当的变通是为以后更好的执著。学会变通。好汉不吃眼前亏,别在你生命中的那些比你强大的物种面前逞能。

3.变通是一种本领,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审时度势,灵活地去掌握。首先,需要根据各种各样的信息去作出判断。能不能变通,变通的条件具备不具备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其次,要选择变通的内容与方式,解决变什么、如何变、如何通的问题。再次,要能够把握变通的时机与正确的操作,做到神机妙算,得心应手。所以,变通绝不是随意而为的,其运用的妙处也正是一种高超的艺术。

十二、(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因为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改变自己,享受美好生活

房龙说:“当世界抛弃了你,而你又无法改变时,你才有权利抱怨。”不少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推责于别人,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别人的存在与做法一定有其合理性。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你自己改变了,一切就会改观。

我们总是奢求别人为自己而改变但这不太切合实际所以要尝试着为他人而改变自己。在英国斯威敏斯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 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假如每个人都约束好自己,都试图努力改变自己,那样岂不是整个群体也改变了?不要总是想着改变别人,假如自己做的好,你就可以影响别人,不要轻视了自己的影响力。

乌鸦因为人们非常讨厌自己的声音,愤愤不平,就想飞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当它和鸽子说起时,鸽子告诉乌鸦,不改变自己的声音就不会受人欢迎。

很多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自己身上,不是别人不喜欢自己,而是自己还不够可爱。考试没考好,不要找各种的客观理由,自己身上总可以找到很多原因;被别人批评,也不要总抱怨别人,为什么别人会批评自己,而不是他人呢?不要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身上,也不要总是想着改变别人,其实改变了自己就可能改变别人与改变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做法,以抵御外来的侵袭。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

理解就是生活,改变自己,接受世界,人人享受阳光,绽放美好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运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表现自我改变的重要性。“乌鸦愤愤不平”“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乌鸦所想的不是改变自己而是想改变环境,换一个环境;“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因为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而鸽子指出了乌鸦的错误,说出了根本原因“改变你的声音”,改变自己。

这道题应该写人本身是小环境,是环境的一部分,改变自己也就是改变环境,人人从我做起,改变了小环境,大环境也会起变化,要写出改变自我与改变环境的辩证关系

【立意】

1. 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山不过来,我过去。

2. 遇到问题,逃避是没有用的;

3. 遇到问题,“愤愤不平”不行,要从自身找原因;

4. 改变自己,便能适应环境。

【素材】

1. 有人说:自己就是自己,为什么还要改变呢。做回自己不是很好吗?但是,有时自己还得随着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稍微改变一下,这样才能够在人群中立足,有时候改变不一定是什么不好的事,说不定它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不好之处要改变,改变并不一定是很难,只要随着自己的身体,个性改变一下即可,它可以让排斥你的人接纳你,可以让一个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