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审题立意之命题作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21-11-29 手机版 | ||||
【概念了解】 审题:就是阅读写作材料,思考作文话题,弄清写作要求,确立写作中心,明确写作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根据题目或话题的要求,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 【立意四原则】 1.准 即准确、鲜明。立意准确就是准确提炼材料的主旨,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就是要体现时代的正能量,抒发积极健康的感情。 2.稳 即理性、稳妥。所持观点中肯、积极,不走极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行文缜密妥当。 3.深 即深刻、集中。“深刻”指论证触及事物或问题的本质,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观点具有启发性。“集中”指作文围绕一个主题深入开掘,不旁敲侧击,不零乱分散。 4.新 即新颖、独到。指观点、材料、论证过程新鲜有创意,有个性特点,能给人以新鲜的心灵感受与教益;但“新”建立在写作者对社会、生活、事物所具有的独到、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之上,要行文有度,不可弄巧成拙。 【命题作文】 从高考作文设置形式来看,可以分为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漫画作文等。 下面我们学习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命题作文形式】 命题作文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立意要根据题目或话题的要求,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 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全命题作文:题目前没有导入或解说性的材料,题目本身是完整的。如: 2007年高考安徽省的作文题是: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9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是: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半命题作文:题目不完整,需要写作者进行补充。如: 2009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是:请以《站在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以上两种命题形式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出现较少,命题作文更多以“材料引导式”形式命题。 (3)材料引导式命题作文:给出材料,然后再全命题或半命题写作。 ①有的是给出材料,自拟标题,但在副标题有限制。如: 2017年全国三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②有的是给出材料,然后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如: 2020年新高考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③有的是给出材料,然后全命题作文的形式。如: 2021年北京卷高考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 二、【技法点拨】 一、紧扣题眼法 就是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挖掘题目中的含义。 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例题】 请以“这也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审题立意】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对命题作文来说,快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并加以分析非常关键,因为只有读懂了重点词语的含义,才能准确地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明确写作方向。 ①“这”可以选择“失败”“独处”“挫折”“苦难”等等。 ②题目中的关键词“也”暗示了横线上所填写词语的倾向性,即一般认识上认为“不美丽”的事物或现象,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认识,可以发现其“美丽”的价值。 ③重点在于“为什么”,即它“美丽”的价值或意义所在。这是作文写作的重心。 二、添加要素法 就是通过增补一些附加的成分,让原来的作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更鲜明。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世态度,它和人所处的境遇密切相关,往往决定着人的前途和命运。 请以“心态和境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关系型的命题作文题。首先,要理解“境遇”的内涵,“境遇”指境况、遭遇,所以不可以将境遇换成环境等。其次,写出二者的关系是审题的关键,由这两个词语看,它们之间应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即心态决定境遇,境遇影响心态。这样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 ①用乐观的心态改变人生境遇; ②境遇是土,心态是种子,种什么样的种子就能收获什么样的果实; ③境遇是蝶,心态是翅,没有健康的翅膀哪里能舞出优美的舞姿。 从文体看,议论文或记叙文都比较适合。 —————————————————————————————————————————— 三、引申题意法 对有些题目,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引申。 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双关语,其意义既有实指的具体的事物意义,也有虚指意义。如“季节”,可以是自然界的时序,也可以象征人生的某个阶段。 【例题】 2007年高考安徽省的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题目带有很强的抽象和象征意义的命题作文。“妈妈”是对象,可以实指,可以虚指。“春光”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可指丰硕的成果、骄人的成绩,也可以写自己在做人、生活等方面获得的进步。 四、虚实转化法(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 就是依据题目提供的范围进行联想或挖掘。 如果题目概念是抽象的,我们可以考虑化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从实的角度、小的方面思考写作;如果题目概念是具体的,我们可以考虑化具体为抽象,化小为大,从虚的角度、大的方面思考写作。 【例题】 2009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踮起脚尖》。 【审题立意】 “踮起脚尖”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指。 实指时,它是一个带有目的性的动作,是要望远、寻找还是为了不发出声音小心走路?这背后是成长、盼望还是一份深沉的爱?虚指时,它意味着提升高度、放开眼光,从而令自身得到发展或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这个作文题目需要我们进行联想与挖掘,化实为虚,才能写得深刻。 【作文参考1】 《踮起脚尖》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二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的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柱(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点评】 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盼感悟,切合题意。文章整体思路清晰,情感丰沛,有感染力。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也显示了考生相当不错的素养和能力。文章开笔很简洁地推出一个具体情境,二、三自然段既是“生气”的注脚,也是后文的必要铺垫。父母回家“踮着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符合躺在床上的感受,表述真实。铺写已然充足,情感自然喷发,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 【作文参考1】 《踮起脚尖》 人被躯壳的长短而左右,因羞愧或甘心于三尺之躯而自修囹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盲了自己的心。 人到达这样那样的高度,对低处多少有了鄙夷,然而更吸引眼球的在于仰望时的那方景致。生活的阶梯上,人各拥其位,这高度或成阻碍,或与期望值尚有一段距离。聪明的人啊,在暂无法登往高处时,学会了,踮起脚尖。 有弹性的不光是身体,还有心。又或许,我们能理解为,踮起脚尖不过是某类外化,真正的内核是我们的那颗渴望攀升的心。 我想起了登埃菲尔铁塔。它那么自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头,踮起脚。眼再抬一寸,脚再高一厘,望见的不过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到达。搭乘塔内的货车,在尖顶与目己的心会合。方才的踮脚虽是徒劳,可心中所升腾的征服感最终引我站在这里。巴黎城慵懒地在塞纳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而我的心却在狂跃不止。我再次踮起脚尖,让猎猎的风灌满我的胸膺。 原来,人踮起脚,是要去望向更远的风景,去吸进一口常日里所缺少的高处的活泼,踮起脚,把希冀已久的梦揽入怀中,入目之景,春深夏浅之间,年轻的心在旷野中引吭高歌! 澳网冠军小威倔强地说,叫开成功之门的是有力的网球而非网球裙。她自知没有库娃俏丽的脸蛋,但在她的人生征程中,哪怕前半程充斥着不堪入耳的嘲讽,她也从不低下她骄傲的头。这份骄傲是成熟的独白。“妈妈默许我趴在小木屋的窗边发一下午的呆”,她回忆着:“她知道我没有发呆,我是在眺望远方。” 李安自觉在台湾待得过久,他的创作灵感逐渐消退。没有人知道隐没的那些年他读了多少书,走过了多少城市,只看到他的身影伴随《断背山》与《色戒》浮出。被岁月打磨得愈发刚毅的面容,被时光铸就的更沉稳的步伐。他还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说,他不甘临摹,他只想往前走,走自己的路。 人借助于身体与世界连线,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心为形役的人生境遇中来回兜圈。踮起脚尖,撷一手高枝的果珍,让梦境延伸,与现实交汇! 【点评】 文章前三段引论舒缓,不仅切合题意,且认识水平超出一般。本论部分以自己登埃菲尔塔经历、小威的独白、李安的“向前走”三例论证自我提升之意义,紧扣主题,前后连贯、且暗含有“身——心——行”的层进意味。结论部分归纳准确,有力地呼应了前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切合议论文文体要求。 ——————————————————————————————————————————————— 【总评】 所选两篇文章,一篇为记叙文,另一篇为议论文,文体不同,但精彩一样。通过两篇文章的阅读,同学们可以更深入了解记叙文与议论文两种文体的不同。 再回头看“2021年北京卷高考作文”的要求,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①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②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议论文和记叙文的要求明显不同。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围绕论文三要素提要求。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符合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尽管高考作文要求基本上是自选文体,但高中与初中有别,一般还是选择议论文为上。 【笔记整理】 命题作文之 审题立意 1、紧扣题眼法: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挖掘题目中的含义。 2、添加要素法:通过增补一些附加的成分,让作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更鲜明。 3、引申题意法: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引申。 4、虚实转化法:依据题目提供的范围进行联想或挖掘,写出深刻的文章。 —————————————————————————————————————— 【练一练】 1.请以《站在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写作。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范文参考1】 《站在车站的门口》 站在车站的门口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变的是,这是同一个站台。 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的主角。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个满是喜气和生机的季节,同时,在我眼里,又是一个失意的季节。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时不时的会站在车站的门口,愿远去的车能带去我对母亲父亲的祝福,愿回来的车能为我捎来父亲母亲的音讯。我会站在车站的门口,继续着我离别与期待欢聚的车站之戏。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走了,透过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泪汪汪的眼眶。离去了,便是无限的不舍与怀念;待到归来时,眼中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兴奋。但眼睛不管是在离去还是归来时总是湿湿的。 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 【点评】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是一种永恒的人生状态。作者选取一个特殊的场景——车站来抒写生活中真实的离别之情,用这种离别来表现普通百姓家庭的挚爱。为了谋生,当年我送别父母;为了求学,如今父母送我。更可贵的是,离别的心理、动作等细节写得真实、细腻,令人怦然心动。 【范文参考2】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点评】 文学艺术作品魅力无穷,它可以滋养人的身心,牵扯人的灵魂。孔老夫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青年学子品美文,心灵为之感动,情操为之陶冶,想象为之激发,还被它成就了考场美文一篇,这不正是阅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对于抱怨缺乏直接生活的中学生来说,合理利用阅读得来的间接生活为文,不也是路径之一吗? 2、【范文1】 论生逢其时 古有李太白生逢太平,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今有我辈青年生逢盛世。闻鸡起舞,肩负重任成栋梁。古有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有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四“大”谆谆教诲。是的,当代青年生逢其时,天将降大任于我们,应时不我待,应勇担时代重任,应发愤图强做栋梁。 生逢其时,青年应秉承先人之精神。时代赋予先人“三牛”精神:是那“两袖清风来去”的焦裕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甘为为民服务孺子牛;是那自主制造芯片的华为,将中华创新精神名扬四方,争做创新发展拓荒牛;是那投身于脱贫攻坚战的扶贫工作者们,艰苦奋斗,玉汝于成,愿当艰苦奋斗老黄牛。伟大的精神永不磨灭,坚定的初心需要新一代人去践行。当代青年生在这盛世,生逢其时,当大力发扬、传承这些精神,不断完善自我。 生逢其时,青年应有所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正如鲁迅执笔为剑,用《药》《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抨击黑暗时代,唤醒麻木的人心;正如赵世炎、黄日葵等青年学子在祖国危急存亡之际,挺身而出,抗议北洋政府签署卖国条约。他们接下了时代的殷殷嘱托,负重前行。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跨越空间与时间,传到我们青年一代的手中,我们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他们为标杆,牢记使命,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这伟大的时代。 生逢其时,青年应发愤图强。看那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小红船,穿过急流险滩,越过惊涛骇浪,终成了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看那医务工作者携手人民,众志成城、用艰苦奋斗写下了抗疫史诗;看那脱贫攻坚的奋斗者们,一往无前,向“贫困”发起总攻,吹响了胜利的号角。青年一代不仅要胸怀千秋伟业,更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中流击水”“奋楫前行”的干劲,奋斗不止。 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请看我辈青年挥斥方遒,奋发向上,不负韶华! 【点评】 1、聚焦话题,说深讲透。考生聚焦并立足“生逢其时”,首段通过古今融通入题,引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的观点,然后围绕青年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如何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展开论述,行文酣畅淋漓。 2、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首段总述,中间部分是对首段论点的分解和阐述,属于进一步细化的论证,结尾收束全文,首尾呼应,章法严谨结构层次清晰。 3、旁征博引,文采飞扬。考生所举事例丰富,视野广阔,有历史纵深感;名人名盲接连不断,又运用对偶句、排比句,使语言精练而意味隽永,可谓文采飞扬。 【范文2】 论生逢其时 何谓生不逢时,生于此时代,却不容于此时代也,为后世所嗟叹。持此论调者,项王、周瑜是也。前者曰“天之亡我”,后者云“既生瑜何生亮”。然则汉王刘邦起于草莽,与西楚霸王逐鹿天下,竟以微末之身取六国之故地,是否生逢其时?孔明布衣之人,躬耕于南阳、苟全于乱世,竟助汉室复兴于西南之地,能否言其生逢其时? 何谓生逢其时,生于此时代,却成于此时代,为后世所赞叹。前文汉高祖刘邦是也、诸葛武侯是也,所谓得道于天、生逢其时,此皆后世附议,不可尽信。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顺乎天、得于地、应乎人,缺一则难以建功于世、扬名于万。只是纵观五千年之历史,生逢其时不在天、不在地,而在人,此“人”即是自身。 且看1921年上海石库门与嘉兴南湖红船上的诸君,以当日世人之眼光,是否称得上生逢其时?非也。当是时,华夏豺狼环顾,虎视眈眈,割土裂地;军阀混战,南北分裂,民不聊生。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如此时代,生苦、活苦,生且不如死,前路是一望无际的黑暗。无论怎样的选择,不过是眼前的苟且,更看不见远方的希望。如生于此时代,更可称为生不逢时。 若有未卜先知之力、解密时光之法,那么十三位参与中共一大的党代表,一定会忠贞不屈,坚定革命的信仰。他们中更不会出现脱离组织的革命悲观者、不会有选择投敌的叛徒,这些人也许会成为共和国的缔造者,被后世所铭记与歌颂。但是历史终究没有假设,大浪淘沙,淘去的那些自以为是的投机者,淘去的是自认为生不逢时的失败者。 这亦是对我辈青年的鞭策与警醒,若是只知感叹生不逢时——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即便有天大的能耐与本事,最终不过被时代的车轮碾成齑粉。倘若感恩时代、珍惜时光,将自我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必能收获时代之馈赠,譬如钱学森之于“两弹一星”,譬如袁隆平之于杂交水稻,譬如张桂梅之于华坪女高,譬如黄文秀之于脱贫攻坚……这些人,才是生逢其时的最佳佐证。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再好的时代也有不满者,再坏的时代也有奋进者。青春不应在抱怨中无疾而终,不应在虚度年华中悔恨。唯有让奋斗点亮青春,抓住时代赋予的每一个机会,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最好时代! 【点评】 文章层次分明,说理充分。以时间为线索,谈古论今,紧扣“生不逢时”的话题,视野广阔,内容丰富。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