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继续奋斗,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2021-11-27 手机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1月8日上午在京召开。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点评】

继续奋斗,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热烈氛围中,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共产党迎来又一次意义重大的盛会——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

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使命,此次会议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百年大党通过对历史的全面深刻总结,必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抖擞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再创新的辉煌。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百年波澜壮阔,书写中华民族恢宏史诗

北京中山公园,秋光正好。孙中山先生塑像前,“振兴中华”的呐喊穿越时空,犹在耳畔。

“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处处生机勃勃。”时隔10年,再次赴京参加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孙必达感慨万千。这位孙中山先生的后人目睹中华大地日新月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今日中国已远超先辈昔日憧憬。

山河岁月,换了人间。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曾记否,旧中国饱受欺凌,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曾记否,一穷二白岁月里,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让一个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曾记否,在历史转折关头,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让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百年风雨,初心如一。

步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这幅复兴长卷中写下新的绚丽篇章——

不负人民,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责任担当,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中华民族彻底告别绝对贫困,让千年小康梦想照进现实;

刀刃向内,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果敢决绝,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展开新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空前反腐斗争;

临危不惧,以超凡勇毅和智慧,带领人民万众一心、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

放眼未来,以谋定长远的战略眼光,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面向世界,以兼济天下的宽广胸怀,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人类向何处去”;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迈向伟大复兴,制度保证更为完善——

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目光深远:“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

回望百年,从陕甘宁边区的“豆选”,到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再到创造性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中国共产党人对制度的完善、对道路的探索从未止步。

步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制度”为钥破解时代挑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划时代的气魄推出336项重大改革举措,致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13个方面显著优势,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凭借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面对世纪疫情突袭,“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战略布局迅速形成,在“三重严重冲击”下取得“三个率先”的中国奇迹;面对脱贫攻坚底线任务,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尽锐出战、举国齐心协力,如期攻克贫困堡垒……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以“中国之制”为基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举世瞩目,“中国之治”不断开辟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迈向伟大复兴,物质基础更为坚实——

一个历史的巧合近日在朋友圈“刷屏”:今年10月16日,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向太空飞驰而去;18年前同一天,航天员杨利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顺利返回;57年前这一天,罗布泊上空升起蘑菇云,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偶然背后是历史的必然。

从一穷二白起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从火柴铁钉都依赖进口到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从八成人口是文盲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曾经举步维艰的社会主义中国,而今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步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拥有世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编织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百年前一派衰败凋零的中华大地,今天一派欣欣向荣。

天翻地覆慨而慷!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大无畏的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走向伟大复兴,精神力量更为主动——

跨越万里之遥,冬奥会火种自希腊抵达“双奥之城”——北京。

89年前,从山河破碎的中国出发,刘长春舟车劳顿抵达洛杉矶奥运会,只留下孤独和遗憾。

而今,中国体育健儿以自信风貌蓄势待发、迎接冬奥。中华民族的精神天际,正标记着全新的高度。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自从中国产生了共产党,中国人民就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章中熠熠生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中华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自信日益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加昂扬……不断升腾的精神力量,澎湃着民族前进的步伐。

时间是衡量价值的最好标尺。

近代一百多年饱受奴役和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开辟出成功道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制度保证为根基,以物质基础作底气,以精神力量为支撑,我们无惧风雨、豪情满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百年大道如砥,从历史汲取智慧力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人在奋斗实践中创造的辉煌成就,蕴含着百年大党的制胜之道,凝结着弥足珍贵的历史启迪。

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榆林考察调研。

在杨家沟革命旧址追忆革命历史,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提出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走好路,就要不忘来路。看看过去的沟沟坎坎,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路走来,倾听历史的启迪,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

历史是了解过去的教科书,也是走向未来的营养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在探究历史规律中掌握历史主动,增强执政本领,凝聚智慧力量,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76年前,还是陕北这片红色热土。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重要关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来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作出系统总结,为召开党的七大创造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充分条件。

决议通过汲取经验教训,解决了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同志,要在这个历史决议案下团结起来,像决议案上说的团结得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

1981年6月,改革开放大潮正起,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这份历史决议激励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团结一致向前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对我们统一党内的思想,有很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考察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出席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活动,多次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发表重要讲话。

在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党中央作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部署,要求全体党员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实践证明,党的历史上每一次对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都使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新的团结统一,都进一步推动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东风浩荡,红旗招展。

站在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作出精辟概括,将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运用提升到新境界——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从领导核心到立场宗旨,从理论指导到道路自信,从战略支撑到力量来源……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以“九个必须”深刻揭示了百年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将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核心密码。

这些历史经验,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这些历史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全党的历史自信、历史自觉。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认为,中共实事求是,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这些都是中共领导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即将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

站在此刻,回望百年,正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站在此刻,回望百年,正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

站在此刻,回望百年,正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

鉴往知来,向史而新。百年大党正不断从历史中汲取着走向未来的智慧和力量。

奋进复兴征程,在新的赶考路上再创辉煌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历史时间”开始了。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8个字浓缩千年夙愿。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实现了黄河上中下游沿线都走到的心愿。

“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看有哪些事要办好、哪些事必须加快步伐办好,治理好黄河就是其中的一件大事。”

百年华诞庆典余音犹在激荡,中国共产党人已经以超乎寻常的紧迫感踏上新的奋进征途:

上雪域高原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赴河北谈弘扬塞罕坝精神,在陕西强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山东谋划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场或以视频方式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金砖峰会、上合峰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习近平总书记夙兴夜寐,掌舵扬帆。

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施工图”,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紧锣密鼓。

接连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为新征程作人才、思想、制度等方面的动员和准备。

征衣未解再跨鞍。只争朝夕的匆匆步履,缘于对历史和人民沉甸甸的使命感、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前景光明辽阔,但前路不会平坦。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前进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长河奔腾永不停歇,新征程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永远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近日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时,习近平主席着眼世界的持续、长远发展,以大历史观回答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共产党这样告诉世界,也始终这样要求自己。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这是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在主持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抓住先机,方能快人一步;着眼长远,方能高人一筹。

面向未来,只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适应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引领时代潮流。

面向未来,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才能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面向未来,只有根据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不断从人民群众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使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

长河曲折却东流不改,新征程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永远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

1945年5月,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要“准备吃亏”,一口气列了17条困难。

2021年10月,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

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

2021年伊始,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开年第一课”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难开的船是顶风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知重负重、攻坚克难,迎着困难上、顶住压力拼,练就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拿出奋斗的干劲、闯劲、韧劲,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追梦的脚步。

长河汇涓涓细流而澎湃,新征程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永远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

湘江之畔,广西桂林毛竹山村,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如今靠着发展葡萄产业富了一方百姓。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见到总书记,村民王德利激动地说。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总书记回答道。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也必将依靠人民赢得未来。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时代不断演进,出题的内涵不断更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逐步提高,答卷的要求随之提升。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亮相”,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随着新征程的开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推动乡村振兴、扎实促进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民初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汇聚起奔涌向前的磅礴伟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如此,现实如此,未来仍将如此。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传唱大江南北。庆祝建党百年时,习近平总书记对这句话作出新的扩展——“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奔跑,就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就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让真理之光照亮前进之路。

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奔跑,就要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将一个个里程碑当作新的起点。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长河浩荡,势不可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必将进一步凝聚起百年大党的智慧力量。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创辉煌。

【拓展点评】

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新时代中国为造福世界作出新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际社会对这次重要会议高度关注,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持续发表分析评论。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挑战,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优越性。

携手抗疫:危急时刻的中国担当

“那真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回想起今年2月27日首批科兴新冠疫苗原液从中国运抵吉隆坡国际机场时的情景,马来西亚制药企业发马公司生产主管穆赫德萨哈鲁丁感叹。

包括马来西亚在内,中国正同16个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已初步形成7亿剂的年产能。此外,中国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6亿剂疫苗,今年全年将对外提供超过20亿剂,是世界上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国还同30个国家一道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疫苗全球公平分配。

中国抗疫,不仅对本国人民负责,也对世界人民负责。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毫无保留地与他国分享抗疫经验、提供抗疫物资、开展科研合作,为弥合“免疫鸿沟”、构筑全球疫苗防线作出巨大贡献,为全球抗疫注入信心和动力。

成功控制疫情,为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从疫情中率先恢复增长,不仅为受到疫情冲击的世界经济提供了复苏动力,也为各国获取抗疫物资提供了支撑保障。

危急时刻方显大国担当。柬埔寨首相洪森说,中国政府和人民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并发挥引领作用,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

减贫合作:立己达人的世界情怀

9月,广西桂林阳朔县高田镇喜龙村迎来一群特殊客人,他们是来自东南亚、南亚多国的驻华使节。72岁的壮族村民陆孟刚热情地邀请使节们进屋,介绍村里和家里的变化:“我们以前都穷得很,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现在村里的面貌越来越好……我家靠种柚子和砂糖橘,一年下来收入可以超过10万元,过上了好日子!”

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和始终不渝的追求。喜龙村用自己的乡村实践向国际社会讲述着中华大地上脱贫攻坚的成功故事。

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中国自身的道路和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从2012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2020年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占世界总人口约五分之一的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世界减贫贡献超过70%。世界银行将这一成就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到喜龙村参观的孟加拉国驻华大使扎曼表示,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为全世界提供了典范。

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到“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积极参与全球贫困治理和国际减贫合作:推动联合国大会通过农村减贫决议,发布减贫案例选编,实施“100个减贫项目”,推广菌草、杂交水稻等种植技术……中国为促进全球减贫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创造的减贫治理样本,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指出,中国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作出了显著贡献,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发展大道

10月16日,“澜沧号”动车组运抵刚刚建成的中老铁路万象站,正式交付老中铁路有限公司,老挝迎来历史上第一组现代化列车。这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标志性成果。

“铁路能吸引投资,促进旅游和货运,会帮助老挝摆脱内陆国的交通桎梏。‘一带一路’倡议对老挝来说是一个黄金机遇。”万象29岁的英语教师桑通激动不已。

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8年来,“一带一路”从理念变为实践,从蓝图变为现实。肯尼亚蒙内铁路、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一座座电站桥梁、一条条公路铁路为当地提供了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中巴经济走廊、中白工业园、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处处经济特区、园区、走廊的建立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驰骋在亚欧大陆上的中欧班列,打通了新的贸易物流通道;中国的投资让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等重新焕发生机……

今天,“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已有141个国家和包括19个联合国机构在内的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带一路”合作逆风前行,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据统计,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货物贸易额达1.3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为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巴西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埃万德罗卡瓦略指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鼓励沿线各国根据自身条件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增长,还增进了各国人员之间的交流,真正推动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绿色发展:着眼文明的长远抉择

今年,云南省一群“离家远行”的野生亚洲象俨然成为“国际明星”。讲述这场象群北上及返回之旅的短片《“象”往云南》在不久前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播放。一名现场参会代表说:“人象和谐的画面,温暖了全世界!”

保护大象,是中国大力保护自然环境、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共产党重视可持续发展,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绿色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实施“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在一系列理念和政策指引下,中国已形成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资国,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地、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中国的环境治理经验可帮助其他国家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国高层领导对环境治理的坚定决心和整体规划”。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合作,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等中国主张在世界上广受赞誉;中国海外建设项目优先考虑环保因素,肯尼亚蒙内铁路为野生动物迁徙设置专用通道,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为鱼类洄游设置仿生鱼道;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事处主任德钦策林说,中国是全球环境议程的重要引领者,在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和平发展:命运与共的矢志追求

“让我们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在10月25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的宣示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追求。

从苦难中走来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共产党为维护世界和平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一系列联合国决议,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

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累计参与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积极参与解决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用实际行动,赢得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尊敬。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高度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说,这是一种让世界共同行动的新方式,让各国建立起利益共同体,担负共同责任,创造共同未来。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面向未来,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

青史如镜,鉴照峥嵘岁月;初心如炬,辉映复兴之路。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

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才能弄明白未来怎样继续成功。这次重要会议,将以对历史的回望、对实践的思考、对规律的把握,引领全党更好地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一)

“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4000余字的重要讲话,“复兴”二字出现了25次。

复兴,一个伟大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个百年大党为之奋斗不息的伟大事业。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当年,面对孙中山先生拿出的画满铁路线的中国地图,澳大利亚人威廉端纳摇头说:“这个如同游戏拼图一样的东西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不久前,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豪迈地宣布:“我们坚持交通先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

百年来,在世界东方这片土地上,有多少天翻地覆的巨变,有多少日新月异的进步,有多少震古烁今的史诗。回望中,那个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更加熠熠生辉——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山河巨变,宏愿正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人民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梦想照进现实,只因奋斗从未停歇,只因追梦永不止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一幅历史长卷无比恢弘,一个历史逻辑分外鲜明——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党的长期奋斗历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民族复兴航船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跨越关键一程,驶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断开拓新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复兴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驰而不息全面从严治党,为民族复兴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在变局中开拓新局;统揽全局、果断决策,敢于、善于进行伟大斗争,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我国国际地位日益巩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

从太空俯瞰,上海、嘉兴—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这条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轨迹,犹如一个巨大的字母C写在中华大地上。“C位是怎样炼成的?”历史的问答中,折射出一个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种政治力量相继登场,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神州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使近代一百多年饱受奴役和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使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开辟出成功道路,使新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辨方位而正则”。踏上新征程,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为之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新时代不断推进民族复兴事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重任。

(三)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在新征程上推进民族复兴事业,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讲政治是具体的,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个重要试金石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把核心意识转化为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实际行动。

经历了抗疫斗争这堂“最强思政课”,有网友感言:“生而为中国人,深感中国这艘承载着14亿多人的大船,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掌舵领航,才能穿越风浪抵达胜利彼岸。”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迈不过去的沟坎,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四)

一组雕像,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里巍然矗立,定格下这样的历史瞬间——长征路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人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思索前进的方向……

86年前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从挫折中奋起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

探索永不止步,征途永无止境。回望百年党史,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人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从“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革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之路,到突破禁锢、“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恩格斯说:“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奋进新征程,必须筑牢思想之基,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年,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深刻指出的:“一个国家走的道路行不行,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否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稳定,能否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我们党以此创造历史,也必将以此赢得未来。在新征程上推进民族复兴事业,必须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牢牢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五)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时深情地说。

人民幸福,是复兴伟业最温暖的底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一百年来,为了人民幸福,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不避千难万险、不辞千辛万苦,以实际行动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把人民看得有多重,在人民心中就有多重。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才能在革命年代“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点燃亿万人民创业热情,形成“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壮阔景象;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智慧和力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大的底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因为这一伟大事业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追梦圆梦的前进步伐。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如烈火,如激流,如惊雷,人民群众之中蕴藏的无穷伟力,是事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在新征程上推进民族复兴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伟力,共襄复兴大业,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六)

深圳南头半岛上,蛇口与前海分居东西两侧。历史在这里激荡:蛇口炸响了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前海见证着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实步伐。

小岗破冰,深圳探路,浦东闯关,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海南弄潮……一次次观念裂变、一轮轮探索突破、一场场攻坚克难,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今天,改革开放航船驶入了深水区,前方是更加壮阔的航程,也少不了惊涛骇浪。在新征程上推进民族复兴事业,更需用好“关键一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向前走,莫回头!”深圳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墙上的六个大字,是历史的足音,更是向着未来的进军号。“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新征程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鼓起“闯”的勇气、释放“创”的活力、激发“拼”的劲头、保持“实”的干劲,不断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创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黄浦江畔,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从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消博会迎接四海宾朋,到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围,再到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保障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新时代中国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姿态开拓前进。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约三分之二美资企业视中国为优先发展市场。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六成的受访欧洲企业计划在2021年扩大在华业务,中国市场已成为许多欧盟跨国企业全球业务的重要支柱。

一块镌刻着“前海”二字的巨石,矗立在深圳前海石公园,宛如高张的风帆。从历史的风高浪急中闯出,向着未来的碧海长天驶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莫道前路多险阻,再闯关山千万重!

(七)

特殊的时间节点,开启记忆的闸门,给予人们深刻启迪。今年10月2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半个世纪过后,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会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依然回荡在人们耳边。它穿越时空,激荡共鸣,蕴含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成就、中国担当、中国贡献的高度赞许。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华民族从未忘记对人类的责任担当。那是孙中山先生“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的历史宏愿,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天下情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世界发展息息相关,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

今日之中国,已是世界之中国。在新征程上推进民族复兴事业,要求我们立足中国、胸怀世界,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不断为人类和平发展、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站在人类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是中国的坚定抉择;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是中国的不懈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金钥匙”,回答时代之问,开启人类文明进步的未来之门。

新征程,再出发,世界大同的梦想在心中生长。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连接起中国与各国的价值纽带,丰富了人类文明的思想宝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找到了各国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为破解人类难题、创造光明未来指明了方向。两个“共同”,许下的是同一个承诺,指向的是同一个目标——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百天之际,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问世。奖牌造型源取玉璧,寓意五环同心,独有的“中国式浪漫”,彰显着温润优雅的文明气度,寄托着人类的共同梦想。让心与心相连,让梦与梦相通,迈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必将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八)

“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为了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

一个“铁”字,揭示了百年大党的制胜之道。历经世纪沧桑,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在复兴之路上接力奋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锻造了有着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

历史大潮奔涌向前,复兴伟业责重于山。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治国必先治党,强国必先强党——这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新征程上,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党,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是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更是推进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

建党百年之际,知乎上的一条问答引发网友关注。“这100年来,为什么那么多看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被完成了?”有一个回答被纷纷点赞:“因为他们始终是革命者!”

实践证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只有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才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利剑千锤成器,精铁百炼成钢。新征程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需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胜利的花环,往往用荆棘编织而成。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风险挑战,越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新征程上推进复兴伟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需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艰难险阻,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独有英雄驱虎豹”的非凡气概、“弄潮儿向涛头立”的胆魄能力,方能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九)

黄河入海口,海风吹拂,芦花摇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一路冲关夺隘、风涛万里,在这里汇入茫茫大海。“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大河奔腾,势不可挡,一如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一如不可逆转的复兴伟业。

“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时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过去一百年,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今天,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征程,再赶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使命在肩。

产生于过去的现在,孕育着伟大的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9500多万名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14亿多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9年3月,一段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关于“进京赶考”的对话,被历史铭记。那是在中共中央即将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赶考”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考试,是人民对我们党永不谢幕的考试,“赶考”永远在路上。的确,“赶考”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这对当代新青年来说,也同样意义深远。

以上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赶考路上,不负今朝

1949年3月23日,在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之际,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赶考”命题。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作为即将步入研究生阶段的青年学子,我刚刚历经一场“大考”,通知书到手,还没来得及细细回顾,接下来的考卷已经徐徐展开,这启迪了我的思索,不同时代赋予赶考精神不同的涵义,国家、社会、个人,都需要赶考精伸,而每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条赶考路。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目标,而生活从来不会辜负那些努力付出的人。人的一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战役。在赶考的岁月里,很多人选择咬紧牙关坚持并取得了较好的战绩,也有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放弃。对于那些成功上岸的人,他们都有同样的感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在做哪件事,痛和快都是并生并存,有付诸辛苦的“痛苦”,才会有收获满满的“快乐”。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一些浮躁现象也渗透到一些青年人的学习中,盲目地追求眼前利益,在模糊的视听和纷乱的思绪中迷失方向,最终未能到达自己的目的。所以,我们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浮躁都是大敌。只有脚踏实地、全神贯注,勤实践、勤打磨,不断地努力与付出,才能到达人生的彼岸。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赶考路上,每个人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如何克服并化解困难,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有些障碍本身很容易超越,但如果缺乏驾驭困难的能力,总是强调理由、放大困难,最终肯定会被困难战胜。成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困难,不能因一时的阻碍放弃梦想和追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抱有“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毅力与恒心,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韧劲,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赶考之路就像这四季的变换一样,总要经历千锤百炼,走过很多山水,看过很多风景,品过酸甜苦辣,才能突破自我,走向柳暗花明、海阔天空。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青年人求学,不仅要求真理、还要明事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学习很优秀,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也很好,在不少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因不明事理,得不到周围的认同。与此同时,大家对品学兼优的学子总是给予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厚爱。 就我看来,智力是重要的,但比智力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意志,比意志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怀,比胸怀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青年学子的教育培养,除了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要扣好人生的扣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做学问的同时提升个人修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来检视发现自身不足,做到知耻而后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至善始于行,至美始于求。每位学子走入校门时,都带着各自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渴望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获得事业的发展。而伟大的新时代,也正在呼唤乘风破浪的弄潮儿。要想做一名优秀的青年学生,就必须胸怀理想、锤炼品格、端正心态、不懈奋斗,认真过好赶考路上的每一天。值得骄傲的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承担着伟大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相信我们定能把人生的赶考和国家的赶考融为一体,坚定理想信念,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伟大的新征程中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功绩,在矢志奋进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审题】

材料解读:

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是关于“赶考”的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一段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关于“进京赶考”的对话,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赶考”的论述,三是对“赶考”内涵的阐释和引导语。

写作任务有二:一是要求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二是要求结合自身发展进行思考。

写作要求:主要是从标题、立意角度、身份要求、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

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根据“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写一篇文章。

必须明确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体现对“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的认识和思考,要有明确的观点,否则,内容不得评为一类文和二类文。

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对材料中体现的“赶考”等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具体的阐释或分析。考生可以结合材料,扣住引导语中“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和“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来写作。

任务三:写作者身份、读者对象。

写作者身份是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读者对象是当代青年。

任务四:文体自选。

语言:语言准确,自然流畅,富有文采和说服力。

【参考立意】

(1)从一段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关于“进京赶考”的对话分析,可立意为“勇于面对人生考试”“用自信应对人生考试”“人生成长,永远走在‘赶考’的路上”,等等。

(2)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赶考”的论述分析,可立意为“人生‘赶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人生之路永远有着各种各样的考试”“‘赶考’是人生的永远姿态”,等等。

(3)从对“赶考”的内容阐释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承担‘赶考’重任,自信面对未来”“人生要有‘赶考’精神”“新时代,新‘赶考’”“‘赶考’精神永远照亮当代青年的未来之路”,等等。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