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素材:神舟十三号出征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2021-11-25 手机版 | ||||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16日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的托举下点火升空,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对此,海外专家和媒体认为,中国朝着建设空间站迈出了重要一步,再次表明中国航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点评】 中国航天稳步前进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太空“回家”的消息似乎还在耳畔,我们很快迎来了新的消息: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我国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史上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拓展点评】 神舟十三号出征,为大国航天刷出新刻度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3名航天员带着全体中国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苍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中国太空之家。 发射时间虽然是在凌晨,但“圆满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联网却是一片欢腾,无数网民守候着这一时刻,为发射成功而心潮澎湃。 按照中国航天永不止步的“惯例”,神舟十三号也将实现多个“首次”:与核心舱实现径向交会对接;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首次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 此外,相比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停靠中国空间站之后,届时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而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也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而且,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之后,将完成空间站任务标准载人飞船所有功能的全部在轨验证,完全具备支持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营需求,也标志着工程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如网友所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中国航天总是在不断超越,一点一点实现技术突破,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在外太空刷新刻度。经历了几代人的拼搏奉献,我们今天已经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人类足迹。 抛开技术层面带给我们的震撼,今天中国航天的整体气质也越来越从容、自信、温情、浪漫,越来越具有独特的中国韵味。 比如,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乘组包括中国首位空间站女航天员——王亚平,她在出发前还特地发了个朋友圈“出差半年”,云淡风轻的幽默表达透着一股自信。在出征现场,王亚平的女儿还来为妈妈送行,高喊“妈妈加油”。这一幕令无数人动容,“妈妈出发给你摘星星了”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神舟十三号的任务为期半年,时间上将会跨过中国的农历新年,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过春节同样备受关注。而更早之前,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给空间站送去“太空快递”的时候,已经为航天员们准备好了春节用品。航天员届时也会与所有中国人一起守岁,第一时间向国人送出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些细致巧妙的安排,让航天这种硬核的“科技叙事”,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文情怀。 不仅如此,更有网友发现,神舟十三号的发射日期——2021年10月16日,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7周年纪念日,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首颗氢弹成功爆炸54周年纪念日发射一样。 这或许是个巧合,但也令人感慨万千。这些都是对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大国重器,正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拼搏付出,中国方才在这些近乎一张白纸的关键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极大地提升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也应当向所有拼搏过、奉献过、成就过的科研工作者致敬。 如今,神舟十三号已经正式开启太空征程,我们预祝航天员们能圆满完成任务,也相信中国航天必将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将我们的大国航天梦带向更远处。 弘扬航天精神,实现强国梦想 这两个月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喜讯频传:先是神舟十二号“太空出差三人组”9月凯旋,紧随其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也发射成功。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又一次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带着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将进入太空飞行约半年。 航天事业的朝气蓬勃令人倍感欢欣鼓舞。大国荣光的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初心和梦想。 此时此刻,不禁令人再次回忆起中国航天人的奋斗故事。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很多人记住了走出舱门的翟志刚,但鲜少人知道发生了什么。那一次,航天员刘伯明作为翟志刚的战友,一起参加了遨游。当时,舱门无法打开,情急之下,刘伯明找到一根金属棍。翟志刚将舱门撬开,准备出舱时,火灾警报突然响起。两位航天员决定改变出舱程序,先展示国旗。事后,刘伯明回忆,当时已经做好牺牲准备:“我们就是要展示五星红旗,证明中国人来过!” 最后一句话,曾让许多人泪目。死亡谁不怕?但为了证明中国人遨游过太空,航天员却随时做了牺牲的准备!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时间的流淌中,筑起航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精神高地。 航天员汤洪波曾介绍他们经历的地面训练:8个自己的重量压在胸口,然后开展训练。为保障生命安全,每个航天员都配有一个报警器,如果实在承受不住,可以按下报警器,实验结束。可自从1998年航天大队成立以来,23年里,从来没有一个人按下这个按钮。 每一位航天员背后所吃的苦头,以及他们展现出来的超人的意志力,令所有人为之动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扎根在航天员培训后方三十余年,2021年是她第七次送自己选拔培训的航天员上太空。她说,每当听到《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听到那句“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的歌词时,都会热泪盈眶。因为,她从事的幕后工作,没有什么人知道。为了航天事业的每一小步,她和战友们背负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 今天,我们历览中国航天史,很容易看到,它的背后其实是一部知识分子矢志报国史。 不论是上世纪50年代,冲破美国当局重重阻挠回国,助力新中国航天事业开启的钱学森,还是见证中国航天全过程的孙家栋;不论是赫赫有名的航天员杨利伟、聂海胜、翟志刚,还是幕后的工作者黄伟芬、容易们,一代代航天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征程上不断前行。他们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铸就的这部航天史,就是一部矢志报国史。 鲁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离不开强大科技的支撑。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更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学习、传承航天精神,投身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方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993年,美国集齐了国际最顶尖技术,联合欧盟、日本等开启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国申请加入,却惨遭美国拒绝;之后在美国主持的诸多国际航天交流上,中国的学者、航天企业都被拒之门外;美国还出台相关法律,切断中美两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交流,避免中国从美国获得关键技术。 25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航天技术科学家们发愤图强,自主研发。从无到有,中国已先后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并发射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中国航天,后来居上,一雪前耻。 2022年前后,中国首个自建空间站“天宫”将正式建成,而且中国将成为世界唯一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 美国诸多媒体已经开始呼吁美国加强与中国的航天合作;欧洲宇航员也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希望未来上中国空间站能用上…… 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置之死地而后生 看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感触颇深。这一历程告诉我们: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靠别人是天真的,只有自身强大才能生存。 西方的封锁和打压,是我们的耻辱,但也正是我们中国航天的动力。中国航天人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终于一雪前耻,扬眉吐气。我们以自己的强大,傲立于世界之林,谁还能小觑? 历史上,中国受“巴统组织”和“瓦森纳协议”限制,航空航天、军事技术、微电子、船舶航海等高端技术领域一直被封锁,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出来了两弹一星、核潜艇、北斗导航、量子加密通讯、超级计算机、歼-20隐形战斗机、高铁等等尖端技术产品。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东方雄狮。”这头狮子,遭受了万般磨难,终于从沉睡中醒了过来,站了起来。中国是一个在战争的硝烟中崛起的国家,就像电视剧的主角一样,一次次让世界惊叹,绽放出无限光彩。 绝境,也能成为成功的一种元素。有的时候,我们被逼上绝路,因为情非得已,我们已经无法再做出其他的选择,这时,如果我们想要做某些事情也是最容易成功的。这时人会破釜沉舟,成功的几率大增,方到此时,能体会出这绝境的作用。 科学家搞试验,对一颗南瓜做了不断加压实验,最后这颗南瓜用刀砍不破,斧劈不开,最后只能用锯锯开。结果发现这颗南瓜为了抗拒不断增加的压力,适应生存环境,在不断的压力下分泌一种抗体,出现了质的变化。由此看来人类也一样,在逆境中生存,也会逐渐适应并激发其与困难抗争的能力,使自己逐渐地强大起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自然法则造就了一个恒定的食物链,鳄鱼在成长中经历了艰辛,为了适应生存它最后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所以说,遇到困难和打击,关键是不要把自己的遭遇给别人当反面教材,使别人在感悟你挫折的同时,吸取教训,而自己却成了悲剧生活中的主角。 面对打压,只有强大;面对封锁,唯有奋起。美国技术封锁的力度,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追赶的速度令他们害怕,我们日渐强盛,我们正在形成与强者对话的能力。未来的强国俱乐部里,中国一定是主角! 【审题】 这是一道文字类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概括地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历程,侧重点落在结果(建成自己的世界唯一的空间站)及原因(美国等西方的打压封锁/发愤图强自主研发)上。 任务方向一一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的启示意义,即我们从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中能得到哪些感悟和思考。应该从材料的因果关联中思考和感悟,西方封锁技术,打压中国发展,而中国航天事业却取得非凡成就,这是为什么,其中蕴含什么哲理? 关键词句:中国 打压封锁 核心技术 发愤图强 通过材料间的因果联系,可有不同角度的立意,选择其一写作即可。 【参考立意】 国家层面: ①中国在封锁中崛起。 ②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 ③中国崛起,震惊世界;中国,伟大的民族。 ④中国精神一一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自立自强等。 哲理层面: ①置之死地而后生。 ②自身强大了才有尊严。 ③没有人与弱者合作。 ④世界遵循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⑤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自立自强。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