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语病、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2021-11-19 手机版


专题一:积累选讲

病句

知识清单:

1 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

(2) 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例: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3) 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2搭配不当59349;59404;

(1) 主谓搭配不当

例: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2)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3)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4)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5) 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1)缺主语

例: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3) 缺宾语

例: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赘余

(1)堆砌

例: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2)重复

例: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3)可有可无

例: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4 结构混乱

(1)举棋不定

例: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2)藕段丝连

例: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3)中途易辙

例: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4)反客为主 

例: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5)结构含混

例: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5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2)有歧义

例: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6 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2)范围不清

例: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4)主客倒置

例: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考试目标:

1、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2、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3、对文章中的重要语句作出解释和分析。

4、根据文章内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对非连续性文本,能综合比较、分析、归纳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题型详解

1、整体感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题型: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答题方法:首先查看标题,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其次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意,提取、整合信息

题型:

(1)“××”一词是什么意思?(或:请简要谈谈对“××”词语的理解)

(2)人们对该事件(现象)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3)请概括某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4)阅读文本,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错误)的一项。

(5)概括或推断这种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

(6)有关部门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题方法:







3、品味文本的语言

题型:

(1)文中的加点词有什么含义?

(2)画线句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题方法:非连续性文本里面包含了若干个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些材料多采用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所以赏析文本语言时可以从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角度入手。

4、结合文本内容,解决具体问题

题型:(1)就“××”问题或现象、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

(3)请根据材料,提出几点建议。

答题方法:

①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②启示类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

③建议类答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操作性,然后分条组织答案。

例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材料一

央视网消息:今天(2016.11.30),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对37个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进行了评审。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材料三

据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但当人类文明步入了新世纪,技术可以控制气候时,很多人却都忽略了这传统的文化。记者随机采访了某地5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仅三成能给出诸如“你知道二十四节气吗”“4月即将到来的是哪个传统节气”等正确答案。

(1)请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概括我们祖先发明“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到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遗产依然任重而道远。请你向学校提2条合理性建议。

2、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

前言:大数据代的来临,为我门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浏览信息、购买生活用品等。而网络平台依托大数据,就能掌握用户的大量信息。

(材料一)画

(材料二)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8年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网民认为手机APP的个人信息不安全,不会轻易下载APP,其比例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网民希望揭露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黑心企业的比例,从去年的五成上升到七成;一旦遭遇信息诈骗,网民选择投诉曝光的比例,从去年的58.7%提升到83.1%。

(材料三)

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认为:大数据与个人隐私的界限并不明确,哪些信息类型可以被互联网平台搜集和提供给第三方?哪些情况下将被视为侵犯用户隐私?立法与执法环节都还未能跟上商业环境的变化。因此不能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提供法律支持。

(材料四)

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体系日渐完善。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改,不世露,不毁损,不出售,不非法向他人提供,这是网络平台必须承担的义务。

8.(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9.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调查显示的结果。

10.综合以上材料,探究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

3、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陪读,陪出了“精英”还是“巨婴”?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

《陪读妈妈》热播,直击教育痛点!

7月1日,中国浙江卫视播出了一档名为《陪读妈妈》的电视剧,以不同身份的陪读妈妈为视角,讲述了温哥华留学生家庭父母与子女间的成长故事。

李娜,本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董事长。因儿子在温哥华上学参与校园霸凌,不得不放下国内的工作,前往加拿大成为了一名全职的陪读妈妈。在陪读的过程中,她遇到了种种现实困难。中西文化的冲突、对新生活的不适应、与儿子的相处出现矛盾、异地分居与丈夫感情不和、国内事业不断失控……

《陪读妈妈》这部电视剧反映了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陪读”这一热点话题,戳中了当代家庭教育的痛点。

中国家长陪读情况调查

调查中,69.4%的受访者表示陪读现象普遍,其中18.6%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普遍,21.2%的受访者认为一般,7.8%的受访者认为不普遍。

受访者认为陪读学段小学阶段占16.3%,中学阶段占74.1%,大学本科阶段占8.4%,研究生阶段占1.2%。其中,高中阶段出现陪读的频率最高,占53.2%。

44.4%的受访者认为家长陪读对孩子学习帮助大,认为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受访者分别占6.6%和37.8%,37.1%的受访者认为陪读对孩子学习帮助小,10.1%的受访者认为陪读对孩子学习没有帮助,8.3%的受访者认为陪读对孩子学习会起到反作用。

陪读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让父母没想到的是,陪读本身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调查显示,67.0%的受访者认为家长陪读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大,28.0%的受访者认为一般,3.3%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小,1.7%的受访者认为陪读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调查中,除了给孩子带来压力,72.9%的受访者认为陪读会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此外,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48.9%)、导致孩子自律能力差(44.6%)和造成孩子好逸恶劳(28.5%)等也是陪读的不良影响。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

下面是两位同学针对这一问题的辩论:

正方观点:“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反方观点: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精神的成长,也不利于家长的事业发展。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家长有话要说

南京某高三学生家长:不是说我们非要陪读,我们自己的工作也很繁忙,压力大。可是不陪读我们总觉得心理缺点什么,不踏实,而且高三这种关键时刻,没有及时跟进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也容易焦虑,陪在孩子身边我们自己也要安心一点。

重庆某初一学生家长:说实话,陪着是为了让他提高效率,再说,我是大学数学老师,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问我。小孩子都有惰性,如果不看着他,他就管不住自己,就磨蹭。大人在旁边看着,也能发现孩子坐姿、用笔等姿势是否正确,有问题及时纠正。

听听专家怎么说

某教育专家:是否陪读是有四个因素决定,经济是否许可,孩子是否需要,效果是否明显,家庭是否兼顾,思考清楚这四个因素再决定是否陪读。

某大学教授:没错,陪读也是要有个人特色的。家庭能不能负担这额外增加的支出,孩子的自身情况怎样,这些都是需要家长作综合考虑的,而不是一味的跟风随大流。如果盲目陪读,只会适得其反。

某特级教师:陪读陪读,既要“陪”孩子,又要“读”孩子。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看电视电脑,管孩子学习。不妨把重心放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引导孩子树立自觉、自律的观念,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1)阅读“中国家长陪读情况调查”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提取四条主要信息。

(2)在“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这一问题上,正方同学引用的“孟母三迁”这个论据是否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3)在“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这一问题上,正反双方同学各陈一词,互不相让,都做到了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论述层次清晰。请你分析反方同学的论证思路。

(4)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出分析。

链接材料:上海的李女士: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5.南京某高三学生家长的陪读是出于无奈和对孩子学习的焦虑,请根据所选材料内容,对其陪读行为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专题二:诗歌鉴赏

知识清单

考点一:思想情感

1、设题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等。

(2)建功报国: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想,闺中怀人等。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等。

3、方法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情感。

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如:杜甫《春望》)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会将自己的情感放在一些意象中。(如:雁、杨花、春蚕、青鸟等)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以古借今,借古抒怀(如:“烂柯人”、“闻笛赋”、“冯唐”、“垂钓”“梦日”)

4、答题格式

(1)

(2)

例题:

1、请写出《相见欢》这首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分)

2、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登飞来峰》一诗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政治抱负?(2分)

考点二:赏析词语

1、设题形式:

(1)某个字或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2)诗歌中的某个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某个字能否改为另一个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

2、方法:

(1)首先分析词义。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特别注意特殊用法。

(2)抓关键词,主要为动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数量词等),并品味赏析。

(3)绘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或画面。通过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进行品味赏析。

(4)通过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观点或表明的志向等进行赏析。

3、答题格式:

例题:

1、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2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分)

考点三:赏析句子

1、设题形式:

(1)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2)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2、知识点:

(1)从修辞手法入手:

(2)从表达方式入手:

①描写:

②抒情手法:

(3)从表现手法入手:

3、方法:

(1)看清题目设问至关重要。如题干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赏析角度可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如果题干直接给出从哪一个角度赏析,就按照题干要求作答。

(2)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再结合诗句或整首诗的情感作答。

(3)抓准诗句的关键词,主要从动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等入手,结合诗句情感品味赏析。

4、答题格式:

例题:

1、《浣溪沙》结尾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简要赏析。(2分)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既写景又言事,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2分)

专项练习: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首联连用两个“难”字,有何好处?(2分)

2.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分)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被称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4.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蓬山”与“青鸟”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欢乐的宴饮中诗人为什么忽而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2分)

2. 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2分)

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请你结合对《行路难(其一)》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分析李白的豪放情怀。(2分)

专题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一)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1、常见考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事件)。

(2)梳理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3)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4)根据事例,概括或补充故事情节。

2、答题格式

(二)语言赏析

1、考点题型

(1)对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2)谈一谈相关语句的表达效果。

(3)对相关语句进行批注。

(4)结合句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赏析。

(5)对相关句子,从修辞方法、词语运用、细节描写等角度进行赏析。

2、答题格式

(1)

(2)

(3)

(三)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考点题型

(1)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或: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2)本文以“xx”为题,有什么妙处?

(3)文章标题换成“xx”是否可以?为什么?

(4)拟写文章标题。

2、答题格式:

(1)

(2)

(四)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1、考点题型:

(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概括)xx的性格特征。

(2)你认为xx是个什么样的人?

(3)对xx的动作、神态等具体分析。

(4)文中xx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答题格式:

(1)

(2)

(3)

(五)分析写作手法及作用

1、考点题型:

(1)文章某处描写xx运用了什么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2)文章写了xx,又写了xx,为什么?

(3)分析文章的叙述人称、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4)本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5)简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6)从情节、选材、语言描写等角度简析本文的艺术特点。

2、答题格式:

(六)理清文章的线索与顺序

1、考点题型:

(1)“xx”(事物)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何作用?

(3)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4)文中x段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七)分析某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1、考点题型:

(1)本文第一段(开头几段)有何作用?

(2)文中第x段的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3)文中多次出现“xx”景物,有何作用?

(4)文中某一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5)本文结尾段在结构上和内容有何作用?

2、答题格式:

(1)从结构方面:

(2)从内容方面

(八)理解某些词句的含义

1、考点题型:

(1)结合具体语境,说一说加点词语的含义。

(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画线句子的含义。

2、答题步骤:

(1)

(2)

(3)

(九)把握作者情感,归纳文章主旨

1、考点题型:

(1)概括文章的主旨(中心)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写某段内容,主要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3)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析文章中某一人物的情感变化。

2、答题格式:

例题:                          

牵手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道,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     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夭夭。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     ③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     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呢?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⑤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1.本文题目“牵手”有哪些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2.文中有三次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写出来并说说这几处细节描写突出了什么(或“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   (1)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

(2)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

4.试概括说说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请写出文中与“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姑父说:“我供他!”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侯 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掉死算啦!”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 不是么?   1.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    

2.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    

3.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   

4.文中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作用是: 

5.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   

6.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

记叙文知识清单:

(一)记叙顺序

1、叙述类型:

顺叙、倒叙、补叙、插叙、平叙

2、记叙顺序的作用

顺叙: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倒叙: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制造悬念;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和衬托作用,有助于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

(二)记叙文描写的作用

1、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人物描写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

3、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4、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暗示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1、分类:一种是作者直接抒  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2、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四)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注意!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五)修辞的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六)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对比、象征、讽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

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二、议论文阅读

(一)归纳论点

1、考点题型:

(1)针对文章中的某某现象,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表达的观点。

(3)全文围绕哪句话(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4)拟写或选择标题。

(二)辨别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效果

1、考点题型

(1)某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3)某段为什么要引用某资料(或举某事)?

(4)某段与某段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2、答题格式:

(1)举例论证:通过......的例子,更加充分确凿地论证了......,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的道理,论证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对比论证:通过......与......的对比,更加突出地论证了.....,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4)比喻论证:通过将......比喻为......,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对的趣味性。

(三)频析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一般有:生动、严密、准确、简洁、鲜明、科学等,考查最多的是语言的严密性。

1、分析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Xx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四)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1、考点题型:

(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的原因。

(2)请你根据选文第x段的内容,概括出......

(3)根据句子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五)分析文段作用

1、考点题型:

(1)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事例(名言)说起?

(3)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4)调换文中某两段的位置可以吗?

(六)分析议论文的结构与思路

1、考点题型:

(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某段的论证思路。

(2)本文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来论述的?

(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2、答题技巧: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七)论据分析、判断与补写

1、考点题型:

(1)某段是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2)文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3)给文章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例题:               

活在当下

①生活中常听人说,“我当初者大学只差几分,早知道就好好学习了!”“我若是前几年买房子就好了,越等越买不起了……”也常有人这样说,“等我以后有时间了,我就去学一门乐器。”“等我以后退休了,我也到国外长长见识。”前一种人常常沉浸在对过去的惋惜中,后一种人常常沉浸在对未来的渴望里,这些都是不足取的。因为,过去的已不可挽回,再多的惋惜都是徒增痛苦;未来无法确定,再多的望都是徒增烦忧。我们要跳出怪圈直面现实,时刻牢记:人要活在当下。

②那么,什么叫活在当下呢?顾名思义,就是活在现在,活在今天。我们要抛却过去的顺恼,直面眼前的现实,发现和字受当下的美好,让生命活在我们前进的脚步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体验所斕的人生,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意义活在当下,就要微笑着接纳生活中的不美好。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井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不如意常有八九,每个人的当下并不都是划美好的。或者遇到因难,或者遇到挫折,或者到变故,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这些都是整个人生中不遂人底的,是我们所左右不了面对这样的不如意,有的人就会心烦意乱,悲观失望,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有的人就敢于面对一切,能以一份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不美好,即使身处国境,也能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北宋时期的苏拭仕途不顺、人生坎坷,却仍不改初心,乐观面对生活。被贬至患州、信州之时,他不仅教化民众,造福了一方百姓,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诗文和一怀旷达的胸襟。活在当下,就应该这样直面当下,不逃避,不退缩,接受生活,笑对人生,在逆境中探索真实的人生,掌握人生的真谛。

④活在当下,就要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好。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乏美好,我们要善于发现它们。其实,当下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悠品一杯音,轻嗅一货花香,困读一本好书,静看一抹夕阳或看彩云升起,听清风吟唱,游名山大川,观鸟儿飞翔。或相约三五好友,漫聊柴米油盐:或相聚一家き小,享受天伦之乐这些都是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好,活在当下,就莫要错过眼前的风。因此,活在当下,我们就要有一双于发现美的眼晴,有一颗善于爱美的心灵。

⑤活在当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旦发现了当下生活中的美好,那还等什么?立足当下之美,享受惬意人生。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当下生活竟如此美好,还有什么比尽情享受当下生活更美好的?当下的美好生活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错过了就会成为昨日的风景。趁着身体正好就背起你的行囊,趁着天气晴朗就沐浴阳光,穿上你那件要留到“重要场合”才舍得穿的裙子,把你珍藏的精美餐具摆上今晚的餐桌……在这美好的当下,我们要张开双臂去拥抱它,要敞开心扉去欣赏它,要放松心情去享受它,过好当下生活的每一天。

⑥当然,活在当下并不是只顾眼前,彻底地摒弃过去、无视未来。而是要从过去的遗憾中汲取教训学会珍惜,要从对未来的憧憬中看到希望学会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当下活出美好。

⑦人,要活在当下。活出当下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一直享受当下的美好,定能过好完美精彩的人生。

(原文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中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请在选文第⑤段画线处补充一个分论点。(2分)

5、请筒要概述选文第⑥段不能到删除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4-28题。(15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三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这是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三名男子而言,阅读,可以在他们眼前展现生活的美好,让他们暂时忘记战争的苦难,对和平更加憧憬,从而可以更勇敢地面对现实。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知识往往会让自己在人生路上有更多的选择,智慧让自己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也让自己有能力在所选择的道路上开创出一片丰富的天地。因此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④一生饱览群书的曾国藩,文章笔力雄厚。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以自己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为耻。曾国藩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同时外化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人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游刃有余。因此,曾国藩作为人臣,他能在朝中纵横捭阖,让世人敬仰。作为同僚、上司,他圆融谦逊,深受爱戴;作为人父,他教子有方,其所留家训影响一辈辈后人。很多人把曾国藩的成功归结为他在阅读中所汲取的营养。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他就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令人动容的,不仅仅是他超多的诗词记忆量,也不全是他以低微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是源于阅读的滋养。这样丰沛的内在,必然使他在生活中比普通人有了更多的感悟,人生会增加更多意趣。

⑥远离阅读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就好像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即使再豪华,也会因缺少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而变得阴沉憋闷。但也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多彩,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在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在观察。这样的阅读,既能塑造丰盈的内心,又能创造丰富的生活。所以说,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选文有改动) 

25.简述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26.议论文所举事例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请概括说明第④、⑤段的两个事例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3分)

27.选文第⑥段画横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8.“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关于“如何阅读”你有怎样的观点?请写出三条。

专题四:作文选讲

评分标准:

  从内容、结构、表达三方面评定作文类别。

一、半命题作文

1.作文: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你感动,或鼓舞,或受到教益,或深受启 发,……    请以“那________的一幕”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力求做到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必须出现,请用XX代替。    

2.一个人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克服自己的胆怯和懦弱,具有敢闯敢拼的精神。去拼搏, 你或许会成功,不去拼搏,你一定会失败。只有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人,才能领略山顶上 美好风光,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       请以“敢于________”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有真情实感,叙事要清楚,写人要抓住特点; (3)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和人名。    

3.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 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 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②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③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⑤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二、材料作文

【☆】例1、找关键词句法

示例: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洛伦兹变换方程便是他的杰作。然而,当发现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矛盾时,他茫然了,因为那是经典,不容置疑。一年之后,爱因斯坦走到这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赋予洛伦兹变换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义,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

【☆】例2、提炼本质法 

示例: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例3、道理升华法

《亡羊补牢》、《农夫与蛇》等

【☆】例4、同异互求法

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并自拟标题。

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3、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4、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5、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6、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例5、把握情感倾向法

示例: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