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节选)》参赛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11-16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反应的社会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易卜生笔下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学过的舒婷的《致橡树》导入,学生齐生诵读: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评价:它所表达的爱,不仅纯真、炙热,也是高尚,伟大的。表达在爱情里,她希望彼此是平等的、独立的,能够相互尊重倾慕、又彼此情投意合的爱情理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另一位在爱情中追求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娜拉,一起看看她又经历了怎样的悲喜离合。

(二)作者介绍

易卜生,挪威戏剧家、诗人。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1834年,他父亲破产后,全家迁到小镇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16岁时他到格里姆斯塔镇上的一家药材店当学徒。工作余暇,经常阅读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随后自己也动手写诗,并学习拉丁文。6年艰苦的学徒生活,磨练了他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培育了他的创作兴趣,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阶段。 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因希腊文、数学和拉丁口语成绩不佳,未被录取。在席卷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洪流的激荡下,易卜生结交了文艺界的一些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朋友,积极地为《工人协会报》等刊物撰稿,参加了挪威社会主义者马尔库斯.特兰内所领导的工人运动,并和两位朋友合作,出版讽刺周刊《安德里妈纳》。他还以《觉醒吧,斯约的纳维亚人》为题,写了一组十四行诗,号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支援丹麦,抗击普鲁士侵略者。他在第一部历史剧《卡提利那》(1850)中,一翻旧案,把罗马历史上的“叛徒”写成一个为维护公民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人物,剧本既反映了1848年的革命,也表现了他个人的反抗精神。这个剧本由他的一位朋友集资出版。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剧院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被聘为寄宿剧作家,兼任编导,约定 每年创作一部新剧本。1852年,他奉派去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他在卑尔根剧院创作的剧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1855)、《索尔豪格的宴会》(1856)和《奥拉夫.利列克朗》(1857)。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

“写作,既是坐下来判断自己”易仆生在自己的作品的扉 页上写下的这句话,如同他的剧作一样深刻,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他,被被人们誉为“现代戏剧之     父”。这位北欧文化巨人,以社会化性的哲学思想、丰富的人生观,反映了挪威那个特定的时代。

创作分期

1、早期(1850—1868)浪漫主义历史剧。

过渡作品:哲理剧《布朗德》、《培尔金特》

2、中期(1868—1891)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群鬼》《玩偶之家》 

3、后期(1891—1906)象征主义心理剧。

《建筑师》、《小艾友夫》、《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等。

(三)初读感知,情节梳理

《玩偶之家》(1879),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

1、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

2、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

3、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于是她断然出走了。

总结:女主人公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借钱,为丈夫海尔茂医病。丈夫了解原委后,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贼无耻。当债主在娜拉的女友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愤 然出走。

(四)细读赏析,合作探究

1、剧中人物娜拉具有怎样的性格? 

娜拉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热爱劳动,为人善良,较为容易满足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但同时又具有刚强勇敢、勇于追求人格平等的独立精神。

为救丈夫性命而暗借巨款并假冒父亲手迹签字的事,表现了这一特点;面对债主柯洛克斯泰的威逼恐吓没有屈服,也表现了这一特点;当伪造签字一事即将暴露时,决定以自杀挽救丈夫名誉,也表现了这一特点;甚至当丈夫虚伪丑恶的面目暴露之后,她也并未因经济不独立而屈辱地留下来继续安于当玩偶的地位.

更为可贵的是在第三幕中,通过丈夫对她态度的对比性变化,她不仅认清了他们之间夫妻关系的虚伪和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而且认识到这种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都是不合理的。当海尔茂企图用法律约束她时,她说:“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当他以妻子和母亲的责任指责她时,她反驳道:“首先我是一个人”;当他要求她遵守宗教信仰时,她的回答是:“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合用不合用。”

最后,娜拉愤然出走了,尽管她出走后的具体目标还不明确,但她出走的行动本身,足以显示出一个具有民主倾向的新女性的思想觉醒。这都表现出她追求平等的强烈意识和坚持独立的反叛精神。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然而,在把妇女当作玩偶的社会里,娜拉真能求得独立解放吗?

2、海尔茂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海尔茂是一个虚伪自私的资产阶级市侩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以权势思想为中心,维护资产阶级的秩序和道德。在家中,他像娜拉的父亲一样,也把娜拉和孩子们当作玩偶,满嘴甜言蜜语。然而,当他认为,娜拉的行为“危害”了他的名誉地位时,便火冒三丈,表现出他的卑劣和自私。

正如他讲的:“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而当柯洛克斯泰收回了他的借据、一切危险消失之后,海尔茂又立刻恢复了旧日面孔。在第三幕里,当他看到用甜言蜜语无法让娜拉回心转意时,便搬出道德和宗教来阻止娜拉出走,甚至企图用法律的威力,迫使娜拉继续屈居玩偶的地位。

4、《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它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第一,娜拉对于男权社会的叛逆。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  

第二,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五)社会问题剧解读

一、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处于什么地位? 

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高居于女性之上。虽然海尔茂口口声声称娜拉为“我的小鸟”、“小宝贝”、“小松鼠”、甚至“我的孩子”,并一再声称爱娜拉,但实际上他从未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过妻子。女人在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性权威面前不过是服从者。在经济上,她们没有独立权,在生活中,她们也没有取得与丈夫平等的地位。因此,女性并没有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关系。那么,这种不平等用什么包裹起来,从而使妇女误以为进入了平等的时代,获得了妇女在家庭中应有的地位呢?这恐怕是易卜生在表面问题之后隐藏着的更深层的问题。

二、对资产阶级社会拥有特权的男性自私、虚伪的本质的揭露。 

娜拉伪造保人签字暴露之前,海尔茂对她海誓山盟,可是,一当娜拉为了他而触犯律法的行为给他带来麻烦后,他立即便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在开除柯洛克斯泰一事上,海尔茂的自私也得到充分的暴露。他解雇柯洛克斯泰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方与他是大学同学,对他的情况过于熟悉,影响他在其他人面前的威严,更重要的是,柯在业务上高出他,对他是个非常大的威胁。

三、妇女的出路问题。

娜拉在伪造保人签字一事被丈夫知道后,终于认清了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在家庭中的地位,决计离家出走。她说,自己除了对丈夫和孩子负有责任外,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就是“我对我自己的责任”。这番话可以看成是妇女独立的宣言书。在这里,易卜生认为,妇女问题的解决,首先是妇女必须认清自己在家庭、男女关系中的地位,然后必须为自己争取作为人的权利而斗争。在娜拉身上,寄托了易卜生的希望,表达了易卜生对妇女出路的思考。 。

(六)合作探究

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说: “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其实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如果放在现代社会,她出走后会怎样?试着以剧本的形式为她设计一个结局,同学们之间比较,看谁设计得更合理更巧妙。

弗朗茨梅林在一篇关于这位剧作家的评论中指出:“易卜生再怎样伟大,他毕竟是个资产阶级诗人;他既是悲观主义者,并且必然是悲观主义者,他对于本阶级的没落便看不见、也不能看见任何解救办法。” 

(七)拓展延伸

同学们可以阅读《简爱》、《包法利夫人》、《德伯家的苔丝》、《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通过把娜拉与简爱、爱玛、苔丝和安娜等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娜拉的理解把握。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