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优质课教案(第三课时)(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11-10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2.练习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C.《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全书计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语言严谨、整齐,带有骈偶成分,在描写人物、叙述史事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2.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C.为降虏于蛮夷 D.何以汝为见

3.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议论

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C.律前负汉归匈奴                负:背叛

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亲:亲戚

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天雨雪,武卧啮雪 B.羝乳乃得归

C.乃幽武置大窖中 D.杖汉节牧羊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B.空自苦亡人之地

C.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D.因泣下霑衿

6.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

A.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

B.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作状语,用木杖拄着

C.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

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传(节选)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且鞮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遗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怒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7.对下列句子中关键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见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8.下名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汉亦留之以相当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而收系张胜   吾尝终日而思矣

C.尚可得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为降虏于蛮夷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10.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士,召见武等于宣室。武诣博士受业,治《易》。以射策甲科为郎。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注)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征对策,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式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基诵论间以得失然反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一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史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其守法见惮如此。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选自《汉书何武传》,有删改)

(注)啬夫,文中指征收赋税的小吏。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B.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C.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D.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科,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即皇帝所定甲第,包括状元,榜眼,探花。

B.四行,文中指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即敦厚、质朴、逊让、节俭。

C.市籍,指秦汉时对市内商人专立的户籍,有市籍的商人,要向官府缴纳赋税。

D.二千石,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两千石,于是以二千石作为郡守的代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武富有才识。他曾因博识通达、才能卓越被汉宣帝召见于宣室;他又拜博士为师,研习《周易》。

B.何武公正无私。何武的弟弟何显家经常不交纳赋税,被征税人求商侮辱,何显想报复求商;何武说服弟弟按章纳税,并招纳求商做了卒吏。

C.何武仁爱厚道。他常劝勉称颂别人的好处,喜欢举荐士人,世人因此称赞他。

D.何武坚持原则。他检举有罪官员,考察任命官员严谨讲规则;他为官声名显赫,政绩显著,受到百姓感念。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

(2)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15.大儒者戴圣为何十分佩服何武?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三、语言表达

16.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符号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篇目之一。②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17.苏武是一个感动古今的人物,他的“忠信”千古流传。我们国家近些年,每年都会举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一个个来自民间的道德模范,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请同学们仿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为苏武也写一份颁奖词。

示例:

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

A项,“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错,西汉公元前202年建立,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班固(32年—92年),所以班固是东汉人,而不是西汉。故选A。

2【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A项,“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意思是: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为,动词,结为。

B项,“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意思是: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为,动词,做。

C项,“为降虏于蛮夷”意思是: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为,动词,做。

D项,“何以汝为见”意思是:我为什么要见你!为,语气助词,用于疑问句。本句属于倒装句,按照意思语序为:以何见汝为?

ABC三项都是动词,D项是语气助词。故选D。

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A项解释错误,“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意思是: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论”,判罪。

B项解释错误,“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意思是: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当”,判处。

D项解释错误,“不顾恩义,畔主背亲”意思是: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亲”,双亲。故选C。

4【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具体用法的理解能力。

A项,“天雨雪,武卧啮雪”意思是: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雨,名词作动词,下(雪)。

B项,“羝乳乃得归”意思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乳,名词作动词,生子。

C项,“乃幽武置大窖中”意思是: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幽,形容词作动词,幽禁、幽囚。

D项,“杖汉节牧羊”意思是: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杖,名词作动词,拄着。

AB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故选C。

5【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

B项,“亡”同“无”;

C项,“畔”同“叛”;

D项,“霑”同“沾”,“衿”同“襟”。故选A。

6【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B项,“杖”应为“名词作动词,拄着”。句意是:他拄着汉朝的符节牧羊。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答案】

7.A     8.A     9.B

10.(1)被侮辱以后才死,就更加对不起国家。

(2)丧失气节,玷污了国家的使命,即使还活着,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

【分析】

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阴”在语境中应为副词,“私下里、暗地里”。整句意思为: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故选A。

8.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以”,都是目的连词,来。

B项,“而”的意思分别是:表转折,却/表修饰的连词。

C项,“乎”的意思分别是:句末语气助词/介词,表比较,比。

D项,“于”的意思分别是: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故选A。

9.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爱国”表述不正确,他的行为是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故选B。

10.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句关键词有:“见”,表被动,被;“乃”,才;“重”,更加;“负”,辜负。

(2)句关键词有:“屈节”,丧失气节;“辱命”,玷污国家的使命;“虽”,即使;“以”,表目的,来。

【参考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做了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一百多人一同前往。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被侮辱以后才死,就更加对不起国家!”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污了国家的使命,即使还活着,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答案】

11.B    12.A    13.D

14.(l)当时何武在官邸奏事,何寿哥哥的儿子恰好在长安,何寿备酒席请来何武的弟弟何显和老朋友杨覆众等人。

(2)然而他憎恶朋党,一定向儒者询问考察文官﹐一定向文官询问考察儒者,用来相互参考检验。

15.①戴圣在朝廷上诋毁何武,何武始终未宣扬他的恶行。②戴圣儿子的宾客聚众为盗,戴圣的儿子被抓后,戴圣以为儿子必死,何武却公平裁决﹐令戴圣的儿子免于死罪。

【分析】

1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根据文意可知“试其诵论”“问以得失”与前文的“见诸生”一样,皆为何武到学宫之后的行为,故“试其诵论”“问其得失”前皆应断开,由此排除A、C、D三项。

故选B。

句子翻译:巡行部属一定要先到学宫接见诸生,考查他们的诵读和论辩,询问他们政事的得失﹐然后进入传舍,拿出记录询问耕种田地的数量,五谷的好坏,之后才会见郡守,把这作为惯常的次序。

1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甲科,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错误,“甲科”为古代考试科目名,汉取士有甲乙等科。故选A。

1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项,“他为官声名显赫,政绩显著”错误,由原文“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可知,他做官也没什么显赫的名声,离任后常被人怀念。由此可知,他为官名声并不显赫,“政绩显著”文中也不明显。故选D。

1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赋分点:

(1)时武奏事在邸: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时武在邸奏事”。适:恰好。为具:备酒席。(2)疾:憎恶。于:向。以:来。相:互相。参检:参考检验。

15.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可知,后来(他)做了博士,在朝廷上诽谤何武。何武听说了这件事,自始至终未宣扬他的恶行。由此可知,戴圣在朝廷上诋毁何武,何武始终未宣扬他的恶行。由原文“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式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可知,后来﹐戴圣的儿子的宾客聚众为盗,被官吏捕获,拘囚在庐江,戴圣自以为儿子一定会死。何武用心公平地裁决这件事,戴圣的儿子最后未被判死罪。从这以后,戴圣羞愧心服。由此可知,戴圣儿子的宾客聚众为盗,戴圣的儿子被抓后,戴圣以为儿子必死,何武却公平裁决﹐令戴圣的儿子免于死罪。

【参考翻译】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汉宣帝沿袭武帝旧例,寻求博识通达才能卓越的士人,在宣室召见何武等人。何武拜见博士学习,研习《周易》。凭考中射策甲科做了郎官。光禄勋以四行推举官吏,何武升任鄠县县令。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中官吏﹐郡县的人很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户籍﹐经常不交纳赋税﹐县里多次负担他的赋税。集市上负责收税的人求商抓住这点侮辱何显家,何显大怒,想要凭借官吏职事中伤求商。何武说:“因为我们家交租赋服徭役不在众人之前,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的官吏难道不应该这样吗!”何武最终报告太守,招纳求商做了卒吏,州里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敬佩他。过了很久,太仆王音以贤良方正推举何武,(皇帝)召他对策﹐授予他谏大夫之职,升他为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是《礼经》中号称小戴的那个人,实行惩处多不遵守法令,前刺史因为他是大儒,宽容了他。等到何武做刺史,何武派从事查访到他的罪行,戴圣害怕,自己辞了官。后来(他)做了博士,在朝廷上诽谤何武。何武听说了这件事,自始至终未宣扬他的恶行。后来﹐戴圣的儿子的宾客聚众为盗,被官吏捕获,拘囚在庐江,戴圣自以为儿子一定会死。何武用心公平地裁决这件事,戴圣的儿子最后未被判死罪。从这以后,戴圣羞愧心服。何武做刺史,(如果)食禄二千石的官吏有罪﹐随时检举上报,其余贤能与不贤能的官吏都一视同仁,因此郡国各自重视他们的郡守和国相,州中太平。巡行部属一定要先到学宫接见诸生,考查他们的诵读和论辩,询问他们政事的得失﹐然后进入传舍,拿出记录询问耕种田地的数量,五谷的好坏,之后才会见郡守,把这作为惯常的次序。当初,何武做郡中官吏的时候,侍奉太守何寿。何寿知道何武有宰相的才能﹐因为他与自己同姓,所以厚待他。后来何寿做了大司农,他哥哥的儿子做庐江长史。当时何武在官邸奏事,何寿哥哥的儿子恰好在长安,何寿备酒席请来何武的弟弟何显和老朋友杨覆众等人,酒喝得正畅快,让他哥哥的儿子出来见面,说:“这孩子是扬州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拜见过何武。”何显等人很羞愧,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何武,何武说:“刺史如同古代的方伯,是皇上所委任,一州的表率,职责在于推荐善人罢黜恶人。官吏治理政务的成绩有卓越之处,百姓有隐居的,才应当召见,不能有什么私下的询问。”何显、杨覆众勉强他,不得已召见,赐给一杯酒。何武就是这样遵守法令害怕失职。何武为人仁爱厚道,喜欢举荐士人,劝勉称颂别人的好处,世人因此敬重何武。然而他憎恶朋党,一定向儒者询问考察文官,一定向文官询问考察儒者﹐用来相互参考检验。要任命官吏﹐先制定科目条例来防止私相嘱托。他做官也没什么显赫的名声,离任后常被人怀念。

16【答案】①“汉书”应改为《汉书》;②“它记述了……不辱使命”,缺少宾语中心语,可以在“不辱使命”后面加上“的事迹”;③应去掉引号中“威武不能屈”后面的逗号;④语序不当,“经常”应放在“运用的”前面。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考查语段修改,包含语法、用词、标点符号。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认真审读题干,比如本题要求“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符号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这就指出了答题方向;然后审读分值,判断有几处语病;最后仔细阅读文段,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

①“汉书”是书籍名称,双引号使用不对,应改为《汉书》;

②“它记述了……”,缺少宾语中心语,可以在“不辱使命”后面加上“的事迹”;

③“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间接引用,引号内不能有标点,应去掉引号中“威武不能屈”后面的逗号;

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语序不当,“经常”应放在“运用的”前面。

17【答案】例文

苏武: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

渴饮雪,饥吞毡,被困匈奴十九载。白发娘,念儿泪,孤独牧羊北海边。在他的忠贞面前,金银财宝化为了乌有;在他的坚持面前,荣华富贵变成了虚无。贝加尔湖畔,一座丰碑耸立不倒,乌拉尔山脉,一种精神万古长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鲜明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拟写颁奖词的能力。首先了解颁奖词的特点,如感情充沛,内容深刻,语言简洁。然后知道颁奖词写什么,可以点化姓名,可以写特征(生理特征或职业特征),介绍事迹,大笔写意,写精神品质,如示例中“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就是对阿里帕—阿力马洪事迹和精神的精简介绍。接着知道怎么写,如巧用修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上整散句结合,化用诗句名言歌词,如示例中既有整句,如“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也有散句。明确了这些之后,回顾苏武的事迹和精神,如苏武被困在匈奴十九年,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始终不屈服,始终不忘大汉。如苏武死不负国、不辱使命、忠于大汉王朝的民族气节,体现了其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节操;苏武不被威武所屈、不被富贵所惑、宁死不降的执着精神表明了其置生死于度外,视富贵如草芥的独特品质;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质。这些都可以成为颁奖词的内容。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