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优秀导学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21-11-08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传主的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4、对传主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 【自学指导】 一、简介班固及《汉书》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第一课时: 主要介绍相关背景,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分析第一部分。 二、预习检查:正音 当dàng 旄máo节 厚赂 lù 昆hūn邪yé王 厩jiù 窥kuī观 置币遗wèi 单于 浞zhuó野侯 没mò胡中 阏yān氏zhī 徙xī 使牧羝dī 更gēng嫁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思考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理清课文脉络。 明确: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 第二部分(3-8):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先写苏武出使匈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 第三部分(9-10):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2、分析第一部分,让学生从原文中找出答案: (1)苏武何许人也?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2)当时匈奴与汉关系怎样?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3)苏武为什么要出使匈奴?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4)苏武被匈奴扣留的原因是什么? ①张胜糊涂帮助缑王谋反被发现。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于)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②匈奴只是因为“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3、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关键一点是要突出人物的性格。那么读完这篇传记,你认为苏武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那么课文是如何表现苏武这些性格特征的呢?——通过人物对比。 第二课时 四、合作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参考: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分角色朗读,务必读出每个人物各自特有的语气。 卫律和李陵的劝降有何不同,结果如何?这些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 ? (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 卫律: 先是“威逼” ,企图“杀鸡儆猴 ”;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再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 苏武毫无畏惧,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 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 苏武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 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 李陵——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合作探究 (2)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详略得当的情节、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 围绕几个问题对传主的功过和价值进行讨论 (一)问题一: 什么是真正的值得提倡的忠诚?晏子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二)问题二: 前段时间,教育部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其中备受争议的是如下一段文字:“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按照教学大纲的说法,苏武也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课后作业: 《假如我是苏武》 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节。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