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导学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21-11-08 手机版 | ||||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中的字、词、句(发音和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黍离之悲” 3.体会叠词、押韵、重章叠唱、比兴等艺术手法的妙处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诗歌中的字、词、句(发音和意义)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黍离之悲” 重点 3.体会叠词、押韵、重章叠唱、比兴等艺术手法的妙处 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诵读法、提问法 四、教学课时 一节早自修(25分钟) 五、教学过程 1. 请同学们把默写本拿出来,默写《氓》4-6节。 2. 开门见山式的导入。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诗歌读本》翻到第5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诗经》中的佳 作——《黍离》。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先把这首诗歌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字词的发音。 3. 在刚才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些字词的读音还不太确定?下面我们大家先一起来解决诗 歌中一些难读的字词。来看黑板,我请位同学起来读一遍。 黍shǔ 稷 jì 行迈靡靡mǐ mǐ 穗 sǖì 噎yē (生读完后)我再来补充一下。 黍、稷 我们看注释2,黍,俗称糜子,北方又称穄子,黏性的粟类,即黄米。稷,俗称高粱。一说 为粟,即小米。两种说法都可以。 我们通常说的五谷杂粮中五谷通常指稻/麻、黍、稷、麦、茮(豆类),古代又以稷为百谷之 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我们经常会在宫廷题材类的电视剧中听到“社稷”一词吧!其实, “社稷”一词中“社”是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 表国家。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重视土地和谷物,也是理所当然的。 接下来,看靡,靡是一个多音字,有两种读音。 mí ①浪费 ~费/ 奢~ mǐ ① 无,没有 ~室劳矣 /~有朝矣(《氓》中刚学过) ②顺风倒下 风~一时/ 披~ ③美好 ~丽/~~之音 4. 齐读诗文,把握大意。 下面我们齐声朗读整首诗歌,注意刚刚特意强调的字词的发音。 结合书上的注释,大家试着把诗歌翻译一下,了解它大致讲了什么内容,然后请同学起来回 答。 5. 结合背景知识,体会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背景介绍: 《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 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原本高高在上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王室 日趋衰微,因此,“王风”中多乱离之作! 在这段话中,我们要抓住两个关键词:王室衰微和乱离之作。 据说,这首《黍离》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 满目变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 朱熹《诗经集传》卷二也曾这样记录过:“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其所见之离离, 与黍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 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后,我们再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就容易一点了。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首诗歌到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忧伤苦闷、悲悼故国 从诗中的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关键字:摇摇 如醉 如噎 心忧 诗歌中,把主人公这种忧伤苦闷、悲悼故国的情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后来,“黍离”便 成了亡国之思的代名词,常常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后代也出现了很 多类似的诗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姜夔的《扬州慢》。 除了“黍离之悲”的典故外,成语“黍离麦秀”也是出自于此。 6. 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诗歌,这一次要试着读出诗人的忧伤苦闷、悲悼故国的情感,可以读 得稍微慢一些。 刚才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是不是也再一次感受到了这首诗歌很有节奏感,颇具音乐之美。 那是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造成这种效果的呢? 叠字 使得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 代表作: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开头便连用7 个叠字,自古以来被传为佳作。) 押韵 亦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 同学们是不是也发现了全诗三章,只有个别字词发生了变化,如“苗”、“穗”、“实”、“摇摇”、 “如醉”、“如噎”。 这是更典型的一种重章叠唱的手法,对仗得更工整,比《静女》更典型,更严格。 叠字、押韵、重章叠唱三种手法都对于音乐美起到了重要作用。 让我们再把目光回到诗歌的内容上。可以看到每一章中,只有章首两句咏物,后六句都写情 的,那么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呢?“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这样的咏 物又有何作用呢? 其实呢,这是一种比兴的手法。就像《氓》中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 一样,这里也用黍稷的生长来比喻诸侯的强盛,王室的衰微。 我们对《黍离》的分析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侯舒丹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