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10-13 手机版


 【教学分析】

《怀疑与学问》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18课。第五单元所选议论性文章,或针砭时弊,诠释公理正义;或谈论学术探讨创造意义,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阅读这样的文章,可以锤炼思想,提高思辨能力,增进对社会的、人生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了四篇议论文,学生基本上了解了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特点;能够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与材料;大致理清论证的思路以及论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语言严密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语言严密的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教学过程】

环节一:故事导入

初一我们学过《穿井得一人》这个寓言故事,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言,我们不能盲目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要知道传言不可随便信,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的精神,那么怀疑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环节二:

(一)知人论世

顾颉jié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他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等。《古史辨》是关于古史的讨论集,主要是对中国古代史上关于古史传说进行讨论,打破了三皇五帝的古史传说,将其归结于神话传说。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二)字词积累

1.读对字音,注意字形。

2.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三)文体回顾

环节三:

默读课文并思考: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

2.课文开头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3.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一)看标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一个好的题目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窗户。标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怀疑与学问”是这篇文章的论题,全文就是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议论,阐明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二)读名言

1.课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引用名言,提出观点:治学要有怀疑精神。

2.开头引用名言有何作用?

明确:①引用名言,充当道理论据,意在表明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也要善于怀疑。

②既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做学问“须疑”与“会疑”,

③同时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寻过渡句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思考:“怀疑”对“学问”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说明“怀疑”对于“学问”的作用有二:①对于已有学问辨伪去妄;②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四)找论证方法

(五)品语言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对此,你怎么看?

明确: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文章第六段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

明确:“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体现文章语言严密的特点。

环节四:

小结: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文章引用名人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使文章有理有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拓展:

【布置作业】

1.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轶事,为本文补充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写在积累本上。

2.阅读拓展阅读《学贵质疑》,并完成相关练习。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