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党费》精品教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9-28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了解王愿坚及其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 2.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情感及主旨。 3.分析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4.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崇高的自我奉献的牺牲精神,提高思想追求。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用人物对话、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厘清全文的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细节,分析黄新、“我”等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题目的多重含义,体会小说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 重点:探究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 难点:探究并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爱国之心,忧国之情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核心。当救亡图存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那些最平凡的人儿会怎么做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党费》。 二、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觉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粵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 三、作者介绍 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四、题目解说 “党费”,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子:由“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开端: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事件 发展:“我”与黄新成功接头 高潮:“我”再见黄新遭围捕,黄新舍命搭救 结局:“我”代黄新缴上党费 六、全文分析 1.小说中黄新带领群众择菜叶子的情节有何作用? 明确: 作者着意描绘择菜叶子的细节,通过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地下党员的机警和对革命的热情。这一细节描写,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2.当白鬼子来搜查时,作者主要写了黄新的哪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明确: 当白鬼子来搜查的时候,黄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儿”,然后才“抱起孩子亲了亲”,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在她心里这筐咸菜的重要性,刻画了她时时刻刻想到支持武装斗争的思想境界。亲了亲孩子表明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已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 3.小说中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 不好。 原因:①内容方面:小说中写黄新的孩子蘸盐水、抓腌豆角等事,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②人物方面:黄新为了缴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黄党的忠诚。③主旨方面:黄新认为饿了自己的孩子,吃饱了共产党,就能够救更多的孩子,“我”认为苦着自己也不能苦着自己,都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真心为民的宗旨。 4.这篇小说的结构有何特点? 明确: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缴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5.文章标题《党费》,从文章内容看应该是黄新同志的,却是用“我”第一人称来叙述,为什么? 明确: ①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贴近读者,让人感动。开篇用我缴党费为引子,采用倒叙的方式引出故事,激发读者兴趣。 ②用第一人称叙述,一方面使故事真实可感,另一方面以我的视角描写了与黄新的两次见面,串起了故事,又大大压缩了作品的篇幅,突出典型的场景、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③最后通过第一人称“我”为媒介,把自己对黄新的感情融入其中,加深了对黄新的认识。 6.本文有多处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 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得极其自然,同时又节省了笔墨。 ①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上山之前是干侦察员的,职业敏感使然,对于人物和环境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魏政委交代黄新的耳朵边上有个黑痣,“我”凭着这一特征很容易地认出了她。 ②第一次见面时,黄新拿出党章和银洋要缴党费,而我没有收,敌人搜捕前,黄新又嘱咐了党证和银洋的事,“我”在黄新牺牲后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党章和一块银洋;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党员分别拿菜回去脆,也为后面成菜有不同的颜色以及敌人凭不同颜色的成菜而发现了黄新的身份埋下伏笔。 ③“我”初到黄新家时,通过“我”的观察,文代了黄新的住所是“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这为后面敌人搜捕时,黄新让“我”躲进阁楼做了铺垫。 7.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 ①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她把丈夫送去参加红军,“并村”之后又积极组织地下活动。在敌人的严密控制和封锁之下,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十分焦心;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时,又显得异常高兴与激动,渴望重新加入战斗。她不顾自身生活的艰难,省吃俭用,把丈夫留给她安家的两块银洋省下来作为党费,托“我”转交给党组织,以期对党组织有点用处;被“我”拒收后,又用一块银洋买盐腌咸菜以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危难之际,她多次嘱托“我”把咸菜交给党组织,即使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仍记挂着要缴党费。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②聪明机警,坚毅乐观。她洒脱干练,斗争经验丰富。她在担任地下党联络员的职务时,能准确识别暗号,保密工作做得也很到位。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时,她始终怀有希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她对革命仍抱有坚定的信仰,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遇到白匪突然搜查时,她临危不乱,沉着指挥,明知自己可能就此牺牲,仍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③热情质朴,无私赤诚。她第一次与“我”接头时,就张罗着给“我”拿吃的,虽然自己已穷得揭不开锅,但仍倾其所有地招待同志,体现了她热情质朴的特点。黄新五岁的女儿在困苦生活的折磨下,瘦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看到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但黄新狠下心来,不让孩子吃一根菜,在严重困难的关头,为了支援山上的游击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因为她认为“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无论何时,在她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党是红军,充分表现出了黄新的无私与赤诚。 ④临危不惧,不怕牺牲。面对生死关头的严峻考验,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如何保护革命同志为了保护同志和党的事业,她已经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面对敌人的搜捕,黄新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同志的安全。这一壮烈的举动,把黄新的思想境界推向最高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纯洁的党性。 8.《党费》这篇小说,虽然有些情节略显夸张,但还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的,如何理解“党费”的特殊意义? 明确: “党费”是那个时代共产党员信仰的具体化,对党负责任,对受苦受难的人民负责任。现在的共产党员没有经受过战火的洗礼,也不能丢掉这种信仰,不仅仅是按时交足党费,最重要的是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自己的存在是为了传承信仰,为人民服务。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交了“党费”。 七、中心思想 本文讲述的是1934年闽粤赣边区斗争时,敌人对百姓进行“并村”,切断党同群众的联系。而上了山的红军极度缺盐,战士们尝到一点咸味都会十分喜悦。百姓也缺油盐,被白匪控制得死死的。黄新同志宁可自己的孩子受不进油盐之苦,也不忘记自己参加红军的丈夫欠了几个月的党费,凑钱买盐腌咸菜送上山。而“我”作为线索人物,在白鬼们搜村的时候是愿意挺身而出的,只因黄新对“我”苦苦相劝,要“我”顾全大局,为了党一定得活着。而她却做出了死的选择,赞扬了共产党员爱党爱民,甚至甘心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生命的精神。 八、写作特点 (1)以“我”的视角串起故事并刻画人物。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便于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以回忆的方式展开故事,凸显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回味。小说集中描写了“我”和黄新两次会面的情况,而黄新的形象,就是通过“我”所观察到的一幅幅动人的场景而展现出来的。如“我”第一次下山与黄新接头时,刚走到黄新家门口,就听到从屋里传来的“声音压得很低很低”的《送郎当红军》的歌声。虽然唱歌者把歌哼得七零八落的,但歌词的内容却道出了她的心声。她希望丈夫“冲锋陷阵要争先”,同时,她也懂得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若为革命牺牲了,伟大事业侬担承”。这些都表明了她决心全力以赴地支持革命事业,显示了她开阔的胸襟、崇高的精神。 (2)细节描写丰富情节并丰满人物形象。 《党费》善于设计精彩的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情节,凸显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党组织派“我”第二次下山同黄新接头时,小说以“我”的视角展现了令人心酸的画面:当黄新那“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的仅五岁的女儿,看到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一个劲儿地扭着她妈的衣服要吃”“把干瘦的小手仲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儿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时,黄新觉得孩子不懂事,就“忙伸手把那根莱拿过来”,结果“孩子哇的一声哭了”。此时此刻,黄新身上的母性与党性撞击着,最终党性战胜了母性。正如她所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这是多么纯洁无私、光明磊落的革命胸怀,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而且为作者的文学创作扩大了思想容量。 (3)动作描写补充情节并透视心理。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可以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便于拉近读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但第一人称不可能像第三人称那样直接去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因此小说必须借助人物的动作、神态去侧面烘托或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以达到传情之功效。如黄新拿出丈夫留下的两块银洋,“拿在手里掂了掂”的动作,形象地展示了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对能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的银洋的珍爱,而她却要把珍爱的东西交给党,从而揭示了她对党的敬爱之心。在白鬼挨家挨户搜查的紧急时刻,“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刻画了她时刻想支持党的武装斗争的思想境界。这些动作描写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不仅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一些补充作用,而且可以使读者从动作中洞察人物美丽的内心世界。 九、补充资料 党费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给党组织以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 十、总结全文 《党费》通过对黄新的一系列光辉事迹的描述,体现了革命斗争的艰险,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者对党的忠诚与热爱,歌颂了他们在对敌斗争中坚定顽强和勇于自我牺牲的革命品质。 布置作业 有人说,写人物必须写出他在生死关头的一刹那间的动摇,才能显得真实,人物才能活起来,写英雄人物时只有给他添加一点缺陷,才能避免公式化、概念化。王愿坚的《党费》塑造了一位集各种崇高品质于一身的女共产党员的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是否有违艺术的真实?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啰里啰嗦 占卦 挣脱 恩点 B.莫名其妙 嘻笑 梳妆 手帕 C.横行霸道 订婚 胆怯 绑票 D.顺水推舟 香按 赔偿 连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王愿坚善于通过故事来描绘革命者崇高的思想情操,写出他们对自己子女,亲属的深切感情,表现无产阶级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在塑造人物时,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都不作全面的历史的————,( )善于“捕捉性格发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照我们的理解,这光辉的一刹那常常表现为革命者面临生离死别时所————的精神火花,作者对此作了————的描绘,从而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谁能忘掉黄新在被捕前同小妞儿的亲切吻别和她在关键时刻所说的一句语带双关的话:“孩子,好好听妈妈的话”,这不但是她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也是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托。母子间的深情,革命者对党的崇敬热爱,两种情感在这里————,吻合无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勾画 爆发 酣畅淋漓 浑然一体 B.勾勒 爆发 淋漓尽致 水乳交融 C.勾画 暴发 淋漓尽致 水乳交融 D.勾勒 暴发 酣畅淋漓 浑然一体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是经常表现人物性格的横断面 B.而是经常表现人物性格的横断面 C.不是截取人物性格的横断面加以表现 D.而是经常截取人物性格的横断面加以表现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但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强烈的暗示。 B.不但这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 C.这不但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 D.这不但是她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强烈的暗示,也是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项,“恩点”应为“恩典”; B项,“嘻笑”应为“嬉笑”;D项,“香按”应为“香案”。故选C。 2.答案:A 解析:第一处:勾画:勾勒描绘;用简短的文字描写。勾勒:①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②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原文是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描写,两个词均可使用。第二处: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突然发作。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原文说的是精神,所以用“爆发”。第三处: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形容文章等笔意流畅,表达充分透彻。前者侧重在意思的表达上,后者侧重在感情的宣泄上。所以应用“酣畅淋漓”。第四处: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治或结合十分紧密。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语境说的是两种情感在那一刻融合为一体,应用“浑然一体”。 3.答案:D 解析:从句式照应,语意关联以及关联词语的角度来说,前面有“不作……”,后面当照应“而是……”,由此排除A、C两项。从与后文“善于‘捕捉性格发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照应的角度说,对应“捕捉”的应该是“截取”。故排除B项。 4.答案:A 解析:画波浪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重复赘余,“隐含的”与“暗示”语意重复。可删除“隐含的”,或将“隐含的”改为“强烈的”;二是语序不当。“不但是……”与“也是……”后面的内容应互换位置。B、C两项没有修改第一处语病,且B项中关联词位置不当;D项没有修改第二处语病。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