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荷花淀》公开课教学设计(一课时)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9-25 手机版 | ||||
教学目的: 1、鉴赏小说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人物形象解读小说主题。 3、了解并体会孙犁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鉴赏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一课时 学法指导: 梳理情节,整体把握,品味人物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史上,只给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五位作家出过全集,除此之外,享此殊荣的就只有孙犁了。 2000年《亚洲周刊》选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孙犁小说选入两篇,分别是《荷花淀》、《铁木前传》。而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流派叫“荷花淀派”,就是以《荷花淀》这篇小说命名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花淀》这篇小说。 二、《荷花淀》这篇文章用隔行分段的方式为我们清晰的分了三个层次,分别是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这节课我们重点品味小说的人物语言,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三、同学们通读全文,尤其要找出文章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段落。 1、“夫妻话别”部分:“很晚丈夫才回来——我回来谢你”。 “借故寻夫”部分:“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2、品味第一部分 指读“很晚丈夫才回来——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①问:这一部分对话塑造了水生和水生嫂什么形象? (明确:水生嫂——温柔、体贴、细心,机敏追问;水生——不断岔开话头,极力躲闪。) ②“怎么了,你?”改为“你怎么了?”好不好? (明确:倒装语序突出水生嫂的心情急切。) ③得知真相后,水生嫂被苇眉子划破了手,文中用了两个词“震动”和“吮”,这两个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先给这两个词配上潜台词。 (明确:手指的震动,表明了水生嫂内心的震动——夫妻就要分别,丈夫就要走上危险的战场,水生嫂既有不舍,又有担心。“吮”这个动作,是水生嫂在掩饰自己的担心,怕让丈夫发觉,是在克制自己不平静的心情,这个动作集中表现出水生嫂坚强的性格。) 指读“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我会来谢你”。 指导学生独立品味文章中的精妙的语言描写。 ①“你总是很积极的” 问:水生嫂对水生参军的事是支持还是反对? (明确:答支持或反对都不完全。这句话嗔怪中有赞扬,有自豪。表意重心在“积极”二字,应重读。) ②“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改写A、 水生嫂说:“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去。” 水生说:“那咋成,我们是去打鬼子,火里来,血里去,带上小华和爹能行吗?” 水生嫂说:“行不行是你的事,你别想把家里这么一大摊子事全甩给我,这老的老,小的小的,要累死我不成?我才不干,你要走,咱就离婚!” (明确:这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刁蛮泼妇形象,不是水生嫂形象。) 改写B、 水生嫂说:“你走,我不拦你。我也要和你一起走,咱们夫妻二人同心协力打鬼子。 ” 水生说:“那咋成,小华和爹咋办?” 水生嫂说:“为了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就委屈爹和小华吧,反正我要和你在一起。你是风儿我是沙,咱们一起打鬼子。” (明确:从表面上看,水生嫂对水生情深义重,支持抗日工作,但实际上是变相拖水生后腿。) 改写C、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明确:如果把原文的句号改成逗号,表明“不拦”是假的,说不拦,其实还是在“拦”。原文用句号,水生嫂先表明了自己的基本态度——不拦。“家里怎么办”一句只是希望水生能明白家里的难处,自己的难处。水生嫂只是希望得到丈夫的理解,精神上的安慰。 后文“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一段就是这个意思。) 总结: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水生嫂温柔、体贴、深明大义的形象。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部分,要读得有情有味,仔细体会文章语言描写的精妙之处。 3、品味“借故寻夫”部分几个妇女的对话。 指读“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在这一部分中,四个青年妇女加上水生嫂共五个人,虽然都只有一两句话,但在作者高超的笔法下,却也活灵活现。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出人物得性格特征? ① 找送衣裳的借口,性格含蓄。 品味:我不拖尾巴——表明基本态度:我是支持丈夫打鬼子,支持抗日工作的。但他忘下了一件衣裳,我给他送去是支持他的抗日工作,是为了让他能更好的打鬼子,少了这件衣裳怎么行? 指导朗读:特别强调。 ② 直爽、坦白。“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是“要紧”的话,当然得去说了。 指导朗读:“要紧”二字要重读。 ③ 水生嫂的一句话,显出她的虑事周全、稳重、谨慎的性格。 指导朗读:语气舒缓,语速适中。 ④ 冒失、泼辣。 指导朗读:语速急而快,表现出迫不及待的心情。 ⑤ 羞怯。是婆婆下的命令要我去,我不去不行,其实,“有什么看头呀!” 指导朗读:“有什么看头呀!”一句是言不由衷,朗读时语调渐缓、渐弱。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4、我们品味了文章两组对话,一组塑造了个体形象水生嫂,另一组塑造了五个青年妇女的群像。 全文没有介绍她们中任何一个人的姓名或外貌服饰,是作者疏忽了吗? (明确:作者塑造的这几个形象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妇女的代表,作者有意不写人物的姓名、服饰,是为了更突出的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成长过程,这是一种轻状物重写意的笔法。) 有人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孙犁却在这篇文章中以妇女为主要形象,有什么意义?结合下面这句话理解。 “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毛泽东 (明确: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生活闭塞,观念陈旧,目光短浅,又相对比较自私,可是就连这样的妇女们都勇敢的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国的抗日战争怎么能不胜利?) 作品集中表现了女人们对丈夫的依恋、思念集中表现他们的夫妻情深,作者在这样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中这么写,有什么用意呢? (明确:越写夫妻情深,越能表现战士们舍小家保国家的高尚情怀;有了对亲人的爱,才有保家卫国的动力,有国才有家,也才有更长久的爱;只有这些有情有爱、有着纯美人性的人们,才能打败丧失人性的 侵略者。这就是本文的意旨所在。) 假如说,《荷花淀》这篇文章是一个大荷塘的话,我们今天从语言描写的角度探究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也只能算是欣赏了这个荷塘的一个小角落。这篇精美的文章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回味的地方,下面提供给同学们几个深入学习思考的角度。 1、品味文章的另外两处对话——寻夫不得、战后议夫。 2、文章的景色描写极具特色,分别写了“月下景”、“水上景”、“淀中景”,这三幅画面的特点和意义各是什么? 3、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尤其耐人寻味。如“震动、吮”,“哗,哗,哗。”与“哗哗,哗哗,哗哗哗!”的拟声词描写及三次“丢”的描写。 4、强烈推荐《嘱咐》一文,它是《荷花淀》的“续集”,希望同学们多读读好文章。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