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包身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09-23 手机版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70 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包身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夏衍,走进他们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夏衍及本文的创作背景。了解包身工的来源和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理清课文思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2.过程和方法: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反复阅读课文,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把握夏衍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制度的谴责。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识作品的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写作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察文章主题与夏衍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对包身工的同情心,感悟夏衍的社会责任感。

三、预习检测

1.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蠕动(rú)      呵欠(hē)        惺忪(xīng)       谄媚(chǎn)

水门汀(tīng)  弄堂(lòng)      褴褛(lán)(lǔ)  游说(shuì)

荤腥(hūn)     执拗(niù)       吆喝(yāo)        佳肴(yáo)

轧票处(gá)    搅拌(jiǎo)      露骨(lù)         揩地板(kāi)

契据(qì)      铁锭(dìng)   骷髅(kū lóu)  船舷(xián) 

2.解释下列生词的意思

生杀予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

褴褛:衣服破烂。

游说:文中指四处活动,用谎言劝说别人。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蹒跚:因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横七竖八:有横有竖,杂乱无章

三差两错:指意外可能发生的错误。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四、夏衍介绍

1.夏衍

夏衍,原名沈端先(1900——1995),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夏衍作为中国三十年代开始的左翼戏剧运动的先驱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对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从戏剧的表现内容,还是戏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都在对 “ 五四”以来中国话剧优秀传统继承的基础之上, 进行了许多开艺术先河的创造性探索, 营造了自己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夏衍创作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关注大时代里普通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的精神悲欢,来提示社会政治和革命的主题。夏衍大多将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 寓托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内心冲突中, 从简单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反映出激荡的时代特征,让读者和观众听到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以一种近乎平庸的写实精神反衬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将社会政治意识、政治热情与艺术创作地结合在一起,这使他在同时代剧作家同行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自己的文学史地位。

夏衍出于对政治的热情和信仰的追求,一心想要自己的创作介入政治生活领域,但他并未简单地以艺术图解政治,而是以自己日臻成熟和明晰的创作个性、以他对政治与艺术关系的独特理解化开了僵硬的政治外壳。可以说,夏衍正是以其敏感多思、善于冷静地观察和剖析的艺术气质将作品的政治倾向性与艺术性完善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他富有个性的戏剧艺术风格。

2.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报告文学在我国是三十年代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散文手法报导真人真事,它的特点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它的新闻性表现为严格的真实性、报导的时间性以及内容的倾向性,它的文学性主要在于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因此,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五、写作背景

1.包身工

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工厂中实行的一种定期卖身的雇佣制度,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残酷的奴役制度。这些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多为农村来的女童工。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她们向带工老板立了包身契,靠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取的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听天由命,是完全丧失了人身自由的无偿劳动者。包身期间,一切听命于包工头,不准回家,不准到其他厂家劳动,全部工资归包工头所有。包工头仅提供极差的食宿条件。他们青春正好,但知识的阳光却照耀不到他们;他们没有人身自由,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他们辛苦劳作,却几乎得不到回报;他们甚至都已失去了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包身工身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不少被迫致死。这一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废除。

2.写作背景

本文是夏衍于1936 年6月发表在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是夏衍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包身工》在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夏衍先生当时为了写《包身工》这篇文章,选择一家日本工厂,名叫“三井系”,当时夏衍靠厂里一位朋友帮忙,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工厂,并且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观察。他每天早上四点半左右出发,从上海郊县步行至三井系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他总在工房周围兜来兜去引起带工头的注意,认为他是“挑乱”来了,戒备很森严,夏衍先生只好中止了对包身工的观察。

六、整体感知

(一)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并概括层意。

1.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明确:

第一部分(1-8):记叙包身工悲惨的日常生活和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

第二部分(9-17):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并论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第三部分(18-25):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动条件的恶劣,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第四部分(26-33):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收束全文。

2.文章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了几个生活场景?

明确:

1-5自然段 :写包身上清晨起身的情景,并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

9-11自然段: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

18- 23自然段: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

26-30自然段: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3.文章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

6-8 :说明部分,补述包身工的来历、身份。

12-17:说明、议论部分,插述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24-25:说明部分,插叙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膨大的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的数量

31-33:议论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

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两条线索交互结合,脉络分明。

4.包身工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呢?

(1)包身工的故事是从哪里说起的?

明确:

起床时间:四点一刻。

居住坏境:挤、差、脏、乱。

工人状态:精神麻木。

可归纳为:恶劣的居住条件。 

(2)阅读12-13段,简要概括包身工的早餐。

明确:

早餐:质量差、数量少,环境差。

可归纳为:恶劣的饮食条件。

(3)阅读25-27段和32段,了解包身工在工厂内处于怎样的环境?会受到哪些惩罚? 

明确:

自然环境:音响、尘埃和湿气。

人为惩罚:工厂: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带工老板:殴打、饿饭、吊起、关黑房间。

可归纳为:恶劣的工作条件。 

5.精读描写包身工生活的段落,概括包身工的衣食住行。

衣——穿着短衣,上面是褪了色的油脏了的湖绿乃到情莲的短衫,下面是无色或是柳条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而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

食——早晚吃粥, 中午干饭。中午的饭和晚上的粥,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由碎米和豆渣做成,几近猪食。

住——工房七尺宽,十尺长,约9.32平方米。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

行——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

(二)《包身工》人物分析

1.请找出本文描写了哪些人,并给这些人分类。

明确:

(1)厂房里面的包身工,以芦柴棒和小福子为代表。

(2)外面的工人。

(3)带工老板、老板娘、东洋婆、打杂的、拿莫温、小荡管等。

2.根据问题,分析以芦柴棒和小福子为代表的人物形象

(1)芦柴棒

①为什么叫她芦柴棒?

明确: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她十五六岁,因为她瘦得像芦棒梗一样。

②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动词有哪几个?

明确:抓、摔、踢、泼。

③描写“芦柴棒”的动词是哪一个? 

明确:跳。身体没力,却能跳起来。强烈的对比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寒风的冷,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 

④这些吃人的家伙为什么要这样给她“医”病?

明确: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即使在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作。 

短短的一段文字把资本家及其走狗惨无人道的剥削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夏衍带着强烈愤慨的心情向人世间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芦柴棒‘露骨’的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这样的情况每个包身工都会遭遇到”“这只是常有例子的一个”点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怜。

⑤夏衍是怎样描写“芦柴棒”的?

明确: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第一次,由老板喊她的名字而写出她那“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外貌。第二次写她病倒了,尽管是急性的重伤风,尽管“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予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尽管她“用于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但是,老板为了不丧失一天的利润,还是要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来强制她做工。第三次写她身体瘦得像骷髅一样,甚至连“抄身婆”都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即使这样,老板也绝不放她回去。通过对“芦柴棒”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

(2)小福子

①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 

明确:整好的烂纱没有装起。 

②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 

明确:殴打、顶皮带盘心子。 

③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 

明确:拿莫温、东洋婆、带工老板。 

④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明确:两个小时以上。

⑤以上情况说明了小福子怎样的处境?

明确:小福子人人得而欺之,表现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

(3)夏衍描写芦柴棒和小福子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这里,夏衍虽然写的只是一个“芦柴棒”,但是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污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也是每个包身工们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还有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的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具体而又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任意凌辱工人的罪行。可以看出中外剥削者凶残的面目。

3.相对于芦柴棒和小福子来说,外面的工人是怎样的?

明确:衣服多少地整洁一点;多一种自由,多一种权利,这就是宁愿饿肚子的自由,随时可以调厂和不做的权利;贿赂工头的权利。

七、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有颜色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相称(chèn) 施与(yǔ)  着力(zhuó)  横七竖八(hèng)

B.游说(shuì) 福分(fèn) 懒散(sǎn)   三差两错(chā)

C.排场(chǎng) 差人(chāi) 盛饭(chéng)  生杀予夺(yù)

D.大抵(dǐ)  淌汗(tǎng) 揩油(kāi)  美味佳肴(yáo)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迭迭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

B.殴打之外还有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等方法。

C.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

D.纱厂工人终日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

【答案】A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