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修辞立其诚》优质课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09-16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观点,梳理作品的论证思路。

2、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

3、思考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全文,圈画重点字词,体会本文独特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划分层次,厘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并学会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本文“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注重品德修养,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考生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养成言行一致、心口一致的诚实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本文质朴、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难点:通过划分层次,厘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并学会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年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我们应提倡什么样的文风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张岱年(1909-2004),河北献县人,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职。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求真集》《文化与哲学》等。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92年四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他晚年自号“渠山拙叟”,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则。

(三)题目解说

“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文言》,原文是“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意思是,君子要提高品德修养、建立功业。忠诚信实,这样才能够提高品德修养;修饰文辞出于真诚,这样才能够建立功业。“修辞”本指注重文化教养,后指修饰辞句。“修辞立其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在本文中,“修辞立其诚”指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四)课文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中心论点,概述“立其诚”的含义。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阐述“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第三部分(第6-10段):从认识世界、端正学风、社会现实三个角度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第11段):阐述“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修辞立其诚》中作者对“修辞立其诚”的理解有无新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有新意。作者在前人认为“修辞立其诚"意味发吉著论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指出“立其诚”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2、怎样理解《修辞立其诚》第6-8段内容与“修辞立其诚”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①文章第6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7-8段谈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主观性与客观性的问题。在肯定主观性的作用的同时,运用“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等语句强调客观性的重要性。

②作者反复强调认识外物的客观性,其实就是要认识真实的外物,突出认识的真实性。而“真实性"正是“修辞立其诚”的基本内涵。

③这几个段落,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阐迷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也要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求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获得“真实性”认识。

3、《修辞立其诚》一文多处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试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文章开篇引用《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七段引用《管子》书中《心术上》的“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论证认识客观世界要舍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第九段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经师辕国曾对公孙弘所说的“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告诚人们不要说假话以讨好于时尚。

引用古言,既充分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使文章内容丰富,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4、为什么说《修辞立其诚》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章在强调为人、作文要“真”的同时,直指社会现实:一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人心的扭曲,使得人们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说真话、不讲实话;二是当今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使得人们忽略了客观真理。文章对这两个方面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因此体现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四、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1.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修辞立其诚”的具体含义,层层深人,既阐释了“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又对现实中“立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倡议写文章、做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

2.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质朴。

纵观全文,没有华丽炫目的形容词,没有排山倒海的排比句,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的质朴言语。文章大多用口语,亲切自然,如,“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这些话就如同一位长者的谆谆教导,让人不得不听。

(2)感情真挚。

文章不是无情物,再质朴的语言也可以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如“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一句,感情真挚,试想一下,如果换成反问句:“这难道不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吗?”表达效果如何?语气是强烈了,但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口吻令人望而生畏。再如,“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一句,“还是”这样的词语,既亮明了观点,又态度诚恳,让人容易接受。

【资料拓展】

《易传》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众多学者考证今本受道家阴阳家思想影响相当多,而帛书本阴阳家自然色彩浓厚。《易传》刚柔思想的形成与易学诠释典范的转移。《周易》一书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周易》的论文集,其学说据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五、课堂小结,回顾收获

《修辞立其诚》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人的思考和阐述,其中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六、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1.完成课后训练

2.《修辞立其诚》强调为文为人要“真”,《怜悯是人的天性》认为人的天性为“善”,两篇文章都涉及立身处世的原则问题。请联系文章,谈谈你对人性的理解。

【课后训练】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种格言式或语录体的随笔小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章,它多数不设标题,没有叙事和起承转合,篇幅短小精致,风格清雅俊秀,少到十余字,多也仅数十字,结合了诗歌的意境和散文的气势,骈散相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的是作者即时闪现的心灵火花和深思熟虑的片段感悟以及对人生省察的忠实记录。

①生活化和艺术性兼具

②言简意赅但意蕴绵长

③清新流畅如行云流水

④韵律既和谐又变化灵活

⑤平淡浅显而优美雅致

⑥常用对偶句、排比句和比喻、对比

A.④③①⑤②⑥ B.⑥④②⑤①③

C.③①⑥④②⑤ D.⑥②①⑤④③

2.下面是小明假期给班主任李老师发的一则短信,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李老师:

您约我光临您寒舍讨论我们学习小组假期互助学习的情况,我因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学生:小明)

3.压缩下面的语段,不超过50个字。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仅次于春节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等。中秋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有的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有的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与隋末唐军裴寂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成功发明了月饼有关。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在古代宫廷文人中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中秋节在历史沿革中,出现了“烧斗香”“走月亮”“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4.我们生活中的表达,有人偏重“真”,有人偏重“美”,请你在“相对于真我更喜欢美的表达”与“相对于美我更喜欢真的表达”中任选一个观点,简述理由。要求:语言准确、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课后训练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答这类排序题,可先根据横线前后句子,确定第一处或最后一处横线上的句子。第一处横线前面讲“骈散相间”,“骈”即“对偶的”,所以第一处横线上填⑥,据此排除A、C两项。再确定第二处横线上的句子,因为文章骈散相间,常用对偶句、排比句等,所以“韵律既和谐又变化灵活”,故④紧跟⑥之后,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B。

2.答案:①“光临”应改为“去(到)”;②“寒舍”应改为“府上”;③“讨论”应改为“汇报”;④“决定”应改为“不得不”;⑤“磋商”应改为“商量”。

解析:①“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用在这里谦敬失当。②“寒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用于对方不当。③“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根据语境可知,应是小明去汇报情况。④“决定”是“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的意思,与小明的学生身份不符。⑤“磋商”用在这里过于庄重,可改为口语化的“商量”。

3.答案: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日,起源说法较多,有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习俗。

解析:材料主要介绍了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起源(三种说法)以及风俗(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将这些信息整理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观点一:相对于美我更喜欢真的表达。

理由:古语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世上从来不缺乏虚伪的花言巧语,缺乏的是真诚的金玉良言。“真”是本,“美”是末,只有表达“真”了,“美”才会有意义;再“美”的表达缺乏“真”的前提,都不过是镜花水月。

观点二:相对于真我更喜欢美的表达。

理由:古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于表达来说,“真”固然很重要,但没有艺术的修饰,没有美感,就会像顽石璞玉,终会湮没无闻。“真”是表达的基础,但“美”是表达的更高追求,我们追求“真”,更应追求“美”。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时,应该先明确观点,再结合现实陈述理由,注意理由要充分。题中还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可以运用引用、比喻、对比、排比等手法。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