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作文文言故事素材活用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2021-09-10 手机版 | ||||
文言故事一 卞庄子刺虎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选自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故事大意】 卞庄子想要去刺杀老虎,旅馆的童仆制止他,说:“两只老虎正在吃一头牛,吃得香甜后必定会争斗,那么打斗的结果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个举动一定能有杀死两老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童仆的话是对的,就站着等待它们相斗。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虎负伤,而小虎死了,(这时)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一个举动果然获得刺杀两只老虎的功劳。 【活用点拨】 考虑周全,把握时机。卞庄子听从了童仆的建议,利用了两虎争食的矛盾,坐山观虎斗,等到两败俱伤再从中取利。刘禹锡在《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中写道:“计熟事定,举必有功。”我们在处理问题前先要考虑周全,善于分析矛盾,利用矛盾,然后把握时机,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权衡得失,懂得取舍。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如果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最终只会两败俱伤,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文言故事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编的《说苑正谏》) 【故事大意】 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告诉身边的大臣说:“我会杀死敢劝谏我不出兵的人!”吴王的侍从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就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在后院游荡,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几天。吴王说:“你过来,你何苦把衣服弄得濕成这个样子呢?”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处在高处一边动听地鸣叫,一边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想要取食抓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的人在它的下面。这三者都力求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它们的身后有隐藏的祸患。”吴王说:“好啊!”于是吴王便停止了出兵。 【活用点拨】 瞻前顾后,通盘谋划。司马迁说:“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明智的人在事情尚未萌发时,就能预见到长远;有智慧的人在危难还未形成时,就能及时加以防范。当我们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有远见,瞻前顾后,通盘考虑,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否则只会招致祸患。 文言故事三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没有办法。本文指没钱买狗)。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狩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 【故事大意】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相识的朋友。(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买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因此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是只有打猎(是这样),许多事情也是这样(的道理)。 【活用点拨】 万物都有联系。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万事万物皆有联系。捕猎与耕田看似没有联系,但努力耕田才能有钱,有钱才能买到好狗,有了好狗才能屡屡捕到猎物。学习也是如此,学科之间有联系,文史哲不分家,三者虽是不同的学科,但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比如对历史感兴趣,喜欢读历史书籍,视野开阔了,增长知识,语文学习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抓住事物的关键。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齐人思考不得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只好猎狗,于是想办法买到好猎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要解决一个问题,抓住事物的关键能让事情变得简单,抓住事物的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好准备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准备工作做充分了,工作才能有序而高效地展开,成效也就更大。 文言故事四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编的《战国策》) 【故事大意】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使者带来的)书信还没有打开,赵威后对使者说:“今年的收成还好吧?百姓没有忧患吧?(你们的)大王身体还好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沒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怎么有舍去根本先问末节的道理呢?” 【活用点拨】 要抓关键问题,不要过于专注细枝末节。谋划大计方略的人,必须掌握住简明的总纲,去驾驭纷繁的事务,就像郑玄所说“举一纲而万目张”,提起网上的大绳,网眼就都张开了。赵威后把安民、得民心作为根本,一句“苟无民,何以有君”掷地有声地彰显了她“民贵君轻”的思想。只有为民谋利,造福人民,才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文言故事五 南方多没人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东坡《日喻》) 【故事大意】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规律、技巧。(他们)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那么即使长得强壮,看见船来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寻找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原因,用他的话到河里去试验,没有不溺水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活用点拨】 实践出真知。毛主席曾说:“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只知道游泳的方法,不下水实践是肯定学不会游泳的。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方法固然重要,但只有亲自实践才能将其内化,转为己用。 学习无捷径,欲速则不达。“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强调了学会潜水并非朝夕之功,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北方勇士“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说明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会以失败告终。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文言故事六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萬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故事大意】 赵括从小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跟他匹敌。(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有生命危险的地方,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并调换了军中的官吏。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奇兵,假装失败逃跑,却断绝他的粮道,把赵括的军队一分为二,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活用点拨】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德国作家歌德曾说:“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赵括熟读兵法,但不会联系实际,融会贯通,也缺少实战经验,所以必然导致失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经验共提升。 脚踏实地,活学活用。赵括读了几本书,“以天下莫能当”,就开始不切实际地夸夸其谈。他没有脚踏实地将理论付诸实践来积累经验,而是自作主张,“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抓住了他的特点,“佯败走,而绝其粮道”,最后赵括被射杀,且数十万之众全被秦军活埋。《弟子规》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情况瞬息万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不脚踏实地,身体力行,而是生搬硬套书上的知识,那么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