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停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2021-09-07 手机版


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或关联词语之后,应当停顿

例:夫战,勇气也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以其境过清

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 

2.关联词:如“且”、“虽”、“因”、“惟”、“故”……

61548; “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例:可以一战

今天下三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61548; 主-谓-宾之间要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之妻/私臣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谓宾之间要停顿

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先帝/不以//臣卑鄙。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 状语后置句之前要停顿

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1548; 句式整齐的句子,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呵成

例: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61548; 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例:便要(渔人) /还家

余人各复延(渔人) /至其家

一鼓作气,再(鼓) /而衰,三(鼓) /而竭。

61548; 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意思: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

61656; 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间/千二百里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猿/则百叫无绝    D. 相与/步于中庭

1.B

【解析】B项应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于/夏水襄陵

B. 绝巘/多生怪柏

C. 虽/乘奔御风

D. 常有高/猿长啸

2.D

【解析】D项应断句为:常有/高猿长啸。

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3.B

【解析】B项改为: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    B. 非学/无以广才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D. 非淡泊/无以明志

4.A

【解析】A. “夫”发语词,用在句首,表议论。应该在“夫”处断句,即:夫/君子之行。

5.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5.C

【解析】C项说法与原句意思不符。“非……无以”形成双重否定,肯定了后面的做法。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能淫    B. 必先/苦其/心志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D. 曾益其/所不能

6.D

【解析】D. 根据句意 “增长他所没有的才干”划分为:曾益/其所不能。

7.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D

【解析】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列句子停顿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 庭下如/积水空明

8.D

【解析】D项正确停顿应为“庭下/如积水空明”。

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撒盐∕空中差∕可拟

B. 白雪∕纷纷何∕所似

C. 未若∕柳絮∕因风起

D.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9.C

【解析】A. 撒盐∕空中∕差可拟;B. 白雪∕纷纷∕何所似;D.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0.B

【解析】B项有误。应改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1.A

【解析】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2.A

【解析】A项改为:湖中/人鸟声/俱绝。

1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自/劳军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B. 天子/先/驱至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C.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既出/军门

D. 将以下骑/送迎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13.A

【解析】B:天子先驱/至;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既/出/军门;D:将/以下骑/送迎;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1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舜/发于/畎亩之中,傳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B.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 将/以下骑/送迎。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B

【解析】B项改为: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译文: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

1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惩/山北之塞。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5. D

【解析】D项应划分为: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6.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C.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6. C

【解析】正确的停顿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7.为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正确断句的一项是(   )

A.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B.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C.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D.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 B

【解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大意: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作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

1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见贤/思齐焉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C. 此之谓/大丈夫

D. 才/美不外现

18.D

【解析】D项错误,应为:才美/不外现。

19.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 其一/犬坐于前

C. 其一犬/坐于前    D. 其/一犬坐于前

19.B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停顿才是正确的:其一/犬坐于前。

20.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C.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0.C

【解析】C项正确的朗读划分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山/愚公长息曰    B. 使人/索扁鹊

C. 太医/以王命聚之    D. 号呼/而转徙

21.A

【解析】A项错误,应改为:北山愚公/长息曰。

2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 立/天下之正位

D.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2.D

【解析】D.根据句意: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做了,可知应划分为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3.下列长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 发闾左/谪戍渔阳。

23.B

【解析】改为“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4.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学/而不思/则罔

C.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4.D

【解析】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句子朗读时的停顿不正确。结合前文,“可以为师矣”有两解:一为做到“温故而知新”的人才可以之为师;断句为:可/以(之)为/师矣;二为自己做到“温故而知新”,才可以为人师,断句为:可以/为/师矣。前者在着重知人,后者强调修己。 

25.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 不闻/爷娘/唤女声    D.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5.D

【解析】试D应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一步高一步。”上大说。及下桥,又问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26.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缙∕尝从游内苑    B. 解缙尝从∕游内苑

C. 解缙尝∕从游内苑    D. 解缙尝从游∕内苑

【参考译文】

解缙曾经跟从皇上游内苑。皇上登上桥,问解缙说:“这该怎么讲?”解缙回答说:“这叫一步一登高。”皇上听后非常高兴。等到下桥,皇上又问他,解缙回答说:“这叫后边又比前边高。”皇上非常高兴。有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宫中夜来有喜事吗?你可作一首诗来。”解缙于是说:“君王昨夜降金龙。”皇上于是说:“是个女儿。”解缙便说:“化作嫦娥下九重。”皇上说:“已经死了。”解缙又说:“料是世间留不住。”皇上说:“已经把她投到水里了。”解缙又说道:“翻身跳入水晶宫。”皇上本来打算用诡辩的话难住他。等听到这诗,深深叹服解缙的才思敏捷。

【答案】26.主谓之间要停顿,所以此句的停顿是:解缙∕尝从游内苑,故选A。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圆,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晚之久而不去。见其发失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念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7.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射/不亦精乎        B.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 果/得于数里外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答案】27.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曰:“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④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③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tuó: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2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断两处)

客  有  橐  重  资  于  途  者  甚  雪  不  能  行 

【参考译文】

(江西)万安县有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如果遇见被(主人)派来买酒的奴仆、婢女,一定问:“你能饮酒吗?”(并且根据奴仆、婢女说的酒量)尽量斟酒给他们(饮),并叮嘱:“千万不要偷瓶中的酒喝,不然要受主人鞭笞的。”有时遇到(奴仆、婢女)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奴仆、婢女)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每逢乡里有人凑钱喝酒,一定在他的酒馆聚会。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大多脸色难看。卖酒者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不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能够休息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聚在一起喝酒的人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求取借据。

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了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译者注:酬,主人进客也。——《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这里意译为花费)从我这赢的钱。”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里有主人竟要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有个方术之士(行占卜的人)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价格没有吃亏吧?”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了。”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到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明亮,亲戚朋友面面相觑,等到半夜才散去。他后面的方术之士判定会死的从第八个人算起,都如期死了,而卖酒者又活了七年。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答案】28.客有橐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

2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 若 到 彼 能 奋 然 勇 为 力 改 故 习 一 味 勤 谨 则 吾 犹 可 望

【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

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答案】29.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顷之,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②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③来,闻跸④,匿桥不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注释】①上:指汉文帝。 ②属:交付给。 ③县人: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 ④跸(bì):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

30.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乘 舆 马 惊 于 是 使 骑 捕 之 属 廷 尉 释 之 治 问

【参考译文】

张释之当廷尉时,有一次,皇上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皇上座车的马受到惊吓。于是派侍卫骑兵把他拘捕起来,交给廷尉办罪。张释之审问被捉来的人,那个犯人回话说:“我是县城里的人,刚才听见皇上出巡,管制交通,禁止通行,就赶紧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巡行队伍已经通过了,就跑出来,哪知正巧碰上皇上的车马,所以吓得快速奔跑。”廷尉向皇上报告他的判决,认为:“这个人违犯了交通管制,禁止通行的禁令,应判决罚金。”文帝听了很生气的说:“这个人亲自惊吓了我的马;幸亏这马的性情柔顺温和,假使是别的马,岂不是使我受伤了吗?而廷尉你居然只判他罚金!”释之说:“法律,是制定来让天子与天下人共同遵守的,现在依法只能判决这样的罪,如果再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相信了,而且,当事件发生的时候,皇上立刻叫人把他杀了也就罢了。现在既然交付廷尉来审理,廷尉是天下执法的标准,一旦执法有所偏差,就会使全天下执法的人,都因此而任意减轻或加重,叫人民要如何来遵守法律呢?希望陛下明察。”过了好久,皇上说:“廷尉你的判决是对的。”

【参考答案】30.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①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②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③夕矣!传曰:“不备不虞④,不可以师。”又曰:“豫⑤备无虞⑥,古之善政。”又曰:“蜂虿⑦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选自《将苑》)

【注释】①逾:超过。②旰:念ɡàn,晩;迟。③俟:等待。④虞:准备,防范。⑤豫:预先;事先。⑥虞:忧虑,忧患。⑦虿:念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31.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故 有 患 难 君 臣 旰 食 而 谋 之 择 贤 而 任 之

【参考译文】

国家最重要的事务是国防,在国防的问题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使全国覆没,无可挽回,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啊!所以,一旦国家出现了危难,君臣应齐心一致,废寝忘食,共同谋策,挑选有本领的人担任将帅,指挥三军应敌。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就是敌人已打到了家里也不能警觉,如同燕子的窝巢搭筑在门帘上,鱼儿游戏在旱锅里,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左传》说:对事物没有计划,不准备到毫无差错的地步,不能出兵!”居安思危,妥善安排,防止可能出现的灾难,这是古代推崇的善政”。“蜜蜂和蝎子一类的小昆虫都以毒刺作为防御的工具,更何况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忽视了国防建设,即使有百万之众也不可怕,所以说有备无患,就是这个意思。可见,三军将士在出征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答案】31.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3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乡中,甲老翁的妻子和子女离开家乡了,只有他自己一人.一天,他带着酒去乙老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从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尝试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过六十来岁,怎么能算老了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想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答案】32.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3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伏梁上    B. 呼其子/训之曰

C. 梁上/君子是矣    D. 观君形状/非恶人

【参考译文】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县令.一天,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训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从你的外貌上看,您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答案】33.C。C句的正确句读应为:梁上君子/是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吴起守信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34.给下面句子断句

其 为 信 若 此 宜 其 能 服 三 军 欤 欲 服 三 军 非 信 不 可 也

【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难道不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吗?要想使军队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答案】34.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以下小题。

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舟成,有贾人求掌工,子余弗用。贾人去之吴,因王孙率以见吴王,且言越大夫之不能用人也。他日,王孙率与之观于江,飓作,江中之舟扰,则收指以示王孙率曰:“某且覆,某不覆。”无不如其言。王孙率大奇之,举于吴王,以为舟正①。越人闻之,尤②子余。子余曰:“吾非不知也吾尝与之处是好夸而谓越国之人无己若者。吾闻好夸者恒是己,素多谀;且谓人莫己若者,必精于察人而暗③自察也。今吴用之,偾④其事者必是夫矣!”越人未之信。未几吴伐楚,王使操余皇⑤,浮五湖而出三江,迫于扶胥之口,没焉。越人乃服子余之明,且曰:“使斯人弗试而死,则大夫受遗才之谤,虽咎繇⑥不能直之矣。”

【注解】①舟正:掌管船只的长官,即船长。②尤(yóu):归咎;怨恨。③暗:愚昧不明。④偾(fèn):毁坏;败坏。⑤余皇:大舰名。⑥咎繇(jiù yáo):即“皋陶”,上古人名,传说为东夷族的首领,曾被舜行为掌握弄法的官。

35.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两处)

吾 非 不 知 也 吾 尝 与 之 处 是 好 夸 而 谓 越 国 之 人 无 己 若 者

【参考译文】

越王派大夫子余监造船只,船造成了,有一个商人要求做船长(掌船舵手),子余不愿用他。商人离开越国到了吴国,由王孙率引荐拜见吴王,并且说越国大夫不会使用人才。 后来王孙率和他在江边察看船只。突然,江上飓风大作,江中的船只乱撞,他就一边收船一边指着船对王孙率说:"某某船将要沉没,某某船不会沉没。"结果全被他说中了。王孙率更认为他有奇才,就荐举给吴王,让他做了船长。 越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埋怨子余错失了人才。子余说:"我并不是不了解他,我曾经和他在一起相处过,这个人好吹嘘,并说越国的人没有比得上他的。我听说凡喜欢夸耀自己的人总是自以为是,向来善于阿谀奉迎;说别人不如自己的人,对别人的观察必定精心,而对自己的省察却愚昧不明。如今吴国重用他,将来坏他们事的必定是这个家伙了!"越人不相信子余的话。 不久,吴国攻打楚国,吴国派那个商人操纵大战舰"余皇"号,漂浮过五湖而驶出三江,在迫近扶胥口时,沉没在那里。越人这才佩服子余有先见之明,并且说:"假如这个人没有沉船而死,那么子余大夫将受到失去人才的诽谤,即使是有皋陶那样贤明的法官在世也不能使他得到公正的评判啊。"

【答案】35.吾非不知也/吾尝与之处/是好夸而谓越国之人无己若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哂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桌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踧踖,锋棱顿减。

36.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但 不 要 钱 即 为 好 官 植 木 偶 于 堂 并 水 不 饮 不 更 胜 公 乎

【参考译文】

北村的郑苏仙,一次做梦到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有一官员身穿官服,昂首挺胸地走进殿来,声称自己生前所到之处,都是只喝老百姓一杯水,现在来冥府报到,无愧于鬼神。阎罗王微微一笑,说:“设立官职是为了治理民众的事情,下至管理驿站、河闸等,都应该按着理法来权衡利弊。仅仅认为不要钱就是好官,那么把木偶放在大堂上,它连一杯水也不喝,不更胜过你么?”这位官员又辩解说:“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过。”阎罗王又说:“你这个人不论干什么都只顾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免嫌疑而不敢说话,这不是有负于百姓么?某件事情,你拈轻怕重而不去做,这不是有负于国家么?对为官者,三年考察一次政绩,是怎么说的?没有功劳就是罪过。”这位官员极为不安,顿时气焰大减。

【答案】36.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檀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诸葛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后蜀使至,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令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次类也。权甚异之,欲试以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十九》)

37.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夫 蜀 者 陛 下 之 外 厩 令 有 恩 诏 马 必 至 也 安 敢 不 谢

【参考译文】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部像驴一般长,孙权大规模地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听了就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两个字。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后来蜀国的使者到了,大臣们一起聚集。孙权对使者说:“这个诸葛恪喜好骑马,你回去后禀告丞相,为他选好马送来。”诸葛恪因此跪下致谢。孙权说:“马还没到你谢什么呀?”诸葛恪说:“蜀国就是陛下的外马圈。既然您有诏令,马一定会到的,怎么敢不表示谢意呢?”诸葛恪的才思敏捷,由此可见。孙权觉得他很奇特,想用公事来试试他的才干。

【答案】37. 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令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尧者,放勋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②,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③百姓④。乃命羲、和⑤,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⑥百官,众功⑦皆兴。(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38.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敬 顺 昊 天 数 法 日 月 星 辰 敬 授 民 时

【参考译文】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答案】38.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39.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B.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C.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D.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参考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答案】39. A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

40.请用三条“/”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上 尝 得 佳 鹞 自 臂 之 望 见 征 来 匿 怀 中

【参考译文】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皇上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威了。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答案】40. 上尝得佳鹞/ 自臂之/ 望见征来/ 匿怀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长洲尤翁开钱典①。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②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③,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释】①钱典:当铺。②詈(lì):骂人。③事:量词。件,样。

4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

【参考译文】

长洲尤翁是开当铺的,有一年年底的一天,忽然听见外面有吵闹的声音,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邻人。这时,当铺伙计前来向他诉说道:“这人前些时候拿了些衣服来贷款,现在空着手来取衣服,不但不还钱,还胡乱骂人,哪有这样的道理!”此人一副剽悍不逊的样子。尤翁不紧不慢地对这人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是年关窘迫而已。这样的小事,值得来吵闹吗?”说着,他让伙计把那人典当的四五件衣物拿出来,指着棉衣说:“这是御寒不可少的。”又指着长袍说:“这你也拿去为拜年用,其他的东西不是急用,可先留下来。”那人得了二件衣服,一声不哼地走了。然而,当天夜里,这人却死在了别人家里,双方为此打官司有一年。原来,此人因负债过多,事先已服毒,知道尤翁有钱,想讹诈,没达目的,就转移到别人家了。有人问尤翁:“你怎么能预先知道此事而对他忍让呢?”尤翁说:“我并非预知。凡是别人同你发生冲突而不合常理,一定有所仗恃,我们在小的地方不忍让,则灾祸必会立即到来。”人们由此很佩服尤翁的见识。

【答案】41. 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九岁父艰。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期满),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革除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42.请用“/”标明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共两处)

孤 贫 傍 无 师 友 读 书 精 力 不 倦。

【参考译文】

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江革自幼聪明敏捷,六岁便能写文章。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江观孪生,年少孤苦贫穷,兄弟互相勉励,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十六岁时母亲又去世,因服丧有孝行而闻名。服丧期满后,与江观一起前往太学,补为国子生,成绩很优秀。齐朝吏部谢朓十分钦佩器重他。谢朓曾在宫中宿卫,回来时去探望江革,当时下着大雪,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铺着一层坐席,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作卧具,然后才离开。江革将要返回京都时,百姓都恋恋不舍,赠送的礼物江革一概不接收。送行故吏,按旧例要订做新船,江革一并不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船舱已经偏斜,不能安卧。有人对江革说:“船不平稳,渡江极其危险,应当搬重物来压住小船。”江革没有重物,便在西陵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使船只充实加重。他就是如此清贫。

【答案】42. 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 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4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生 不 识 水 则 虽 壮 见 舟 而 畏 之。

【参考译文】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答案】43. 生 不 识 水 /则 虽 壮 /见 舟 而 畏 之。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4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三处)  

等 于 己 者 问 焉 以 资 切 磋 所 谓 交 相 问 难 审 问 而 明 辨 之 也

【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互相辅助而进行的,不学习(就)不会提出疑难,不提问(就)不会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勤奋地提问,不是真的喜欢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但有时不运用在事理上,认识其中大的(道理)了,但有时不了解其中的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问题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问他们问,借以破解那些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道德才能不如自己的人,问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凭借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凭借知识多向知识少(的人)问”。(对)道德才能同自己相等的人,问他们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探讨,明确地分辨那些问题。

【答案】44.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①,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②,而刖③其左足。及厉王薨④,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⑤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②诳:读kuáng。欺骗。③刖:读yuè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④薨:读hōng。古代大臣或诸侯的死。⑤奚:为什么。

45.请用三条“/”为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断句。

吾 非 悲 刖 也 悲 乎 宝 玉 而 题 之 以 石 贞 士 而 名 之 以 诳 此 吾 之 所 以 悲 也

【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答案】45. 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更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之筏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①手版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4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敦 颐 独 与 之 辩 不 听 乃 委 手 版 归

【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周敦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的人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这样的事。”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答案】46. 敦 颐 独 与 之 辩/不 听/乃 委 手 版 归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47.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 诛 中 牟 之 罪 而 城 自 坏 是 天 助 我 何 故 去 之

【参考译文】

赵简子死后还没落葬,中牟的守将就叛变投靠齐国了。赵襄子将父亲简子下葬料理停当后,第五天发兵征伐中牟城,但包围还没完全合拢,中牟城的城墙突然自行倒塌十来丈。赵襄子下令鸣金收兵。军吏们劝谏说:“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赵襄子解释道:“我听叔向说过:‘君子不该在自己有利的形势下去欺凌别人,君子也不该在别人处于险境时去逼迫他。’所以让他们将城墙修好后我们方开战进攻吧。”中牟城内的守将听到赵襄子这番如此仁义的话后,便请求投降。

【答案】47.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下题。

君使民也,若御良马。善御马者,轻任新节①,不完其力,故致千里。善用民者,民日祈用而不可得,苟得为上用,其赴之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②,孰能当之!

然圣人之养民非为用也,性不能已。犹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不可内解于心,故仁义以治之,惠爱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致其利,不尚于威,而威已有托。                   

(《资政要览》有删改)

【注释】① 新节:新的鞍辔 ②谿:山谷

48.用“/”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然 圣 人 之 养 民 非 为 用 也

【参考译文】

先王役使自己的百姓,就像驾驭好马一样,让马拉着轻载,手里拿着马鞭,马想尽情跑也办不到,所以能达到千里远的地方。善于役使自己的百姓的人也是这样。百姓日夜祈求被使用可是却不能够被使用,如果能够被君主使用,百姓为君主奔走,就象积水从万丈深的溪中决口冲出来,谁又能阻挡得住呢?

然而才能卓著的统治者养育百姓,不是为了使用他们。圣人养育百姓,是出于天性,不能不这样做的缘故。就像慈爱的父亲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而不是为了要孩子报答自己。天性所定,不如此便不能得到安慰。

【答案】48. 然 /圣 人 之 养 民 /非 为 用 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下题。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②握固,自分③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④甚夷,沈空守寂⑤,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注释】①楯:栏杆。②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③分:料想。④大道:公认的道理。 ⑤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4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过 者 告 曰 毋 怖 第 放 下 即 实 地 也

【参考译文】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栏杆,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己料想只要一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盲人不相信,握紧栏杆大声呼号。时间长了,力气渐渐用尽了,便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就是实地,何必长时间为难自己呢!”大道理(其实)很平实,陷在空想之中,执着而矜持自负的人,看看这个故事该醒悟啊!

【答案】49. 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