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各章节(含序言)概念整理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2021-09-05 手机版 | ||||
序言 主题:中国社会学 / 乡村社会学 目的: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 性质:从具体社会中提炼出来的概念; “乡土中国”是指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不具有排他性 方法:直接来源是作者的“乡村社会学”的讲课内容,是边探索边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 根本来源是通过认识形成的概念 乡土本色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原因:谋生方式、文化风俗、世代定居 后果:终老是乡,人人相识、礼俗社会 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 原因:小农经营、水利合作、安全保障、遗业继承 礼俗社会: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并不需要抽象的普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与现代社会的矛盾-------------文字下乡) 文字下乡 1.(空间格局)在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言也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乡土社会的特性:face to face group (面对面社群)以长相、声音、气味辨人 文字的局限:文不达意; 语言的完善: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 语言的局限:原因:社会性(群体越复杂,共同基础越有限) 后果:“特殊语言” “‘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是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 (例子)眉目传情、指石相证 2.(时间格局)“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的’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发展记忆是为了生活需要,而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碰到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大家都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道路。” 差序格局 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与别人形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乡下人的“私”和“家”的模糊界限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释名》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 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道德观念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们自觉应当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信念。它包括着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 从社会观点说,道德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使他们合于规定下的形式行事,用以维持该社会的生存和绵续。 团体格局中的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国家与政府相当于上帝与牧师,政府只是”代理者“,保障公民的权利 差序格局的根本出发点:克己复礼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定义:团体:团体格局中形成的社群 社会圈子:差序格局中形成的社群 社群:一切有组织的人群 小家族——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 1.中国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人类学中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 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具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从而具有长期性 家的大小由事业大小决定 主轴在父子之间,是纵的而非横的,夫妻成了配轴 事业的需要排斥普通的感情 2.感情是一种紧张状态,发动行为的力量 感情定向:一个人发展他感情的方向 感情常发生在新反应的尝试和旧反应的受阻情形中 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感情的淡漠是社会关系稳定的一种表示 “亲密感觉和激动性的感情是不相同的。它是契洽,发生持续作用;它是无言的,不像感情奔放时铿然有声,歌哭哀号是激动时不缺的配合。” 事业的需要排斥普通的感情 3.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差别 阿波罗式: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只能接受和维持(改变自己迎合外在秩序,即克己) 浮士德式:冲突是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前途是无尽的创作,不断改变 4.男女有别(家族取代家庭成为基本社群的原因) 乡土社会中阻碍人们互相了解的是生理构造上的差别 恋爱是浮士德式的,是对未知的探险,不以实用为目的,从而使社会关系不稳定。 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行为上按一定规则分工合作。 “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礼治秩序 1.法治社会:人依法而治 礼治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即做得对)的行为规范,靠传统维持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即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众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有甚于道德,人服礼是主动性的(曾子易箦) “礼治和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2.无讼 “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在内在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 “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让每个人知礼。” 讼师---------挑拨是非”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 法律---------厘定权利,而非分辨是非 “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故无法要求每个人都熟悉它,因此不知道法律并不成为“败类”,律师不可或缺。 现代司法不能彻底推行(人人平等理念难以接受、寻求法律的往往是“败类”) “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还有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先已发生了。” 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 1. 权力之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合作 社会冲突:权力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横暴权力) 社会合作:以社会契约为基础,保证分工的有效性(同意权力) 2. 权力的引诱主要在于其经济利益 “甲团体想用权力来统治乙团体以谋得经济利益,必须有一前提:乙团体的存在可以供给这项利益。” 3. 乡土社会的无为政治 “乡土社会并不是一个富于抵抗能力的社会,因而往往是皇权的发祥地。”(横暴) “但农业的帝国是虚弱的,因为皇权并不能滋长壮健,能支配强大的横暴权力的基础不足,农业的剩余跟着人口增加而日减,和平又给人口增加的机会。” 农业经济缺乏储蓄,则横暴权力受到经济限制,不得不将乡土社会中人民切身的公事让给同意权力去活动。 同意权力是分工体系的产物,乡土社会却是小农经济,因而同意权力的范围很小 结论:“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虽则名义上可以说是’专制’和’独裁’,但是除了自己不想持续的末代皇帝之外,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使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无为的。” 4. 乡土社会的教化性权力 文化和政治的区别:“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 “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 教化权力的有效性需要传统解决方式的有效性,从而需要文化的稳定” 乡土社会里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辈分、年龄的重要性;孝道、无违) 血缘和地缘 血缘社会的基础: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 血缘的含义: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决定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籍贯看父亲) 亲密社群中,由于各分子多方面和长期的互相依赖,从而无法清算清楚。社群的团结性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的人情。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难以存在的。(街集的存在:各人以“无情”的身份出现,一切交易当场算清) 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名实的分离 1.时势权力:社会变迁剧烈,旧方法失去效力和信仰,人们跟从“文化英雄” 2.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引起名实的分离。分离的距离由社会变迁的速度决定。 “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力,这种统治不能容忍反对,社会如果加速的变动时,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 从欲望到需要 1.欲望是一种文化事实,是人造下来教人这样想的; “所谓“自私”,为自己打算,怎样打算法却还是由社会上学来的。问题不是在要的本身,而是在要什么的内容。这内容是文化所决定的。” 导致:个人的欲望常常合于人类生存条件(不合者遭淘汰) 2 .社会变迁得慢时,人们可以从容调整思想与生活,从而有“看不见的手” 社会变迁得快时,原来的文化并不能有效的带来生活上的满足,人们开始注意行为与目的间的关系,发现欲望是 为了达到生存条件所创下的动机,因而注意“需要”。 3.“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作计划。从知识里得来的权力是我在上文中所称的时势权力;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 黄彧清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