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与《五石之瓠》比较阅读(作品赏析)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2021-09-05 手机版 | ||||
《逍遥游》提到小比不上大。何也?一方面,“小”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太狭隘了,通俗地讲就是没见过世面,不知天地之辽阔,时间之恒久。另一方面,“小”自以为是,还要嘲笑、讥刺“大”。《五石之瓠》中的惠子就是“小”的代表,他不是来向庄子“求教”的,而是暗藏机锋。世上哪有“五石之瓠”?惠子无非借此讽刺庄子的主张“瓠落无所容”罢了。“吾为其无用而掊之”的弦外之音是你这种大而不当的思想早就该被打碎了。这种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不正和蜩、学鸠、斥鹩等辈一脉相承吗?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庄子“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这样的嘲讽和批评,并不是人身攻击,而是代表“大”对“小”所做的“反击”。 《逍遥游》的前文在明确了“小大之辩”后,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儒家: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儒家推崇的道德楷模、行为模范,在庄子看来无非和蜩、学鸠、斥鹅等辈是一种境界。儒家之弊在于执着现世,太讲究“有用之用”,缺少对终极价值的追问。惠子是名家,名家近儒,他的话也充满了功利色彩。“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瓠,则瓠落无所容。”在他眼里,“五石之瓠”本身没有价值,它的价值需要借助对外物发挥的作用来体现,这与儒家齐家治国、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价值观何其相似。道家认为人生命存在的本身是有价值的,而且这是最大的价值,不能为外物而牺牲。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得到了庄子的肯定,正因为他“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可以说,《五石之瓠》这则寓言既是对惠子的批评,更是对儒家价值观的否定。 《五石之瓠》在反击惠子的问难、批判其狭隘功利主义的同时,也委婉地点出了《逍遥游》的题旨。何谓“逍遥”?逍遥就是无所依傍、无所事事,获得身心的绝对自由。《五石之瓠》里庄子给惠子开出的药方是“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在这个方案里,惠子作为葫芦的使用者身心两闲、优游从容。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夯的水桶,它不仅保全了自己,而且发挥了“大用”。这种主客体的自在亲和,不正是一幅逍遥的画面吗?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