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原文精确直译译文文言文阅读翻译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文言文阅读翻译 2021-09-02 手机版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情。前代圣王有怜爱别人的心情,于是才有怜爱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情,施行怜爱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将要掉进井里面去了,都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想和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誉,也不是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之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是自残;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伤害君主。凡拥有这四种发端(仁义礼智)的人,都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事奉父母都不能。”

注释

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

乍:突然、忽然。

怵惕:惊惧。恻隐:哀痛,同情。

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 “纳”。

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

端:开端,起源,源头。

我:同“己”。

然,同“燃”。

保:定,安定。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