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词语含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2021-09-02 手机版


 【题型问法】

1.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语“××”象征了什么?

4.对“××”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题型分析】

加点词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需要考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具有的一般特征】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

(3)反映深层次含义。

(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

(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

(6)带有手法或词语构造特征。

【加点词的含义分类】

(1)表层含义:本义、句中意。

(2)深层含义:语境义、引申义、象征义。注意:权威专家指出:“回答加点词含义是不需要回答‘本义’的;加点词有手法的,不答手法,直接答出该词的语境义;不需要回答情感。也就是说,不需要回答加点词在字典中的意思。在选取所考查的词语的时候,便会规避有手法、有情感倾向的词语。”

所以,对天词语意义的考查,实际上重点考查的是语境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使用。词语的本义即字典义。语境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由作者自己创造的意思,是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含义。分析语境义就是要分析出关键词写了什么内容。因此,要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必须从语句所在的环境出发。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句出现的段落;二是文章的整体意思。

【题型答法】

结合上下文,分析加点词的文中义、语境义。

知识点睛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词语包括词和短语):词语的基本意、语境义、象征意、双关意、隐喻意等中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

所谓“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在理解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读分析过程中都同时起作用。

什么是语境呢?它包括“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是指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等,它对词语的含义起着限制或解释作用。而“外部语境”指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书面语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和话题的社会语境以及由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构成的个人语境。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很难准确地把握文意。

词语的含义:

①表层含义,联系上下文的相应内容;

②深层含义:联系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词语的作用从四个方面思考:修辞或者表达技巧、结构、人物或环境描写、表情达意。理解词义,除了先要理解其本义外,更要理解其语境义,包括与本义有关的隐含义、情感色彩义、修辞义、象征义,涉及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不能丢的是“文中”这两个字。如果词语含义的解释,就是词语某一义项的简单复制,这个“文中”就失去了表述的意义。我们知道,词语有基本义、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附加义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它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词语的含义解题步骤:

1、分析词语的特点:(形容词、动词、表情感、语义含蓄、有手法等)

2、明确词语修饰的对象;

3、分析词语在本句中的含义。

误区归因

其一、罔顾语境

语境包括词语所在的句、段、篇。有的考生缺乏整体阅读观,没有养成从“大语境”到“小语境”顺序理解词语含义的习惯,即常常忽略文章主旨、篇章构成、作者态度等,而习惯于从“小语境”,即词语所在句子上理解,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其二、粗解文章

现代文学类文章阅读,固然有一定的速度,但不能为赶时间,而将文章读得过于粗略。没有理解文意,遣论对词语含义的揣摩,只好是一知半解。

其三、缺乏整合

理解语境中的词义,有一个工作是必做的那就是筛选并整合信息。“筛选”与“整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筛选”强调对一个词语诸多意思的辨别、抽取,整合则要求在筛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析、归纳甚至推断。

考点通关

(一)每一次离别,都请用力抱紧

①我欠奶奶一个有力的拥抱。高三那年的冬天,她给我做了许多回早餐,千篇一律的野菜饼配两颗煮鸡蛋,或者自己擀面条下一碗热乎乎的鸡蛋面。

②我还记得每个早晨,我被她赶着骂着吃完并带着一个馅饼再骑车赶去上学,到学校时,饼还热乎着。

③后来,我还是厌倦了这没有新意的味道,不再叫她给我做野菜鸡蛋饼,就算做了也只是随便咬两口。但她还是早早地就起床,坐在黑暗的客厅中央,等着到点叫我起床。

④北方冬天的早晨冷得人牙顫,她穿了两层秋裤站在厨房门口,双手不知道往哪搁,不停摸索着围裙,欲言又止的样子,接着掏出零钱叫我出去买早点吃。

⑤我把车子搬下楼,她站在门框里面把着门,仿佛是即将远行前的送别。每天都是如此,我在楼道里大喊一声:“我走啦!”

⑥她应一声“好好听讲”,然后听见关门声的回音。

⑦“好好听讲”朴实得如一只糙旧了的老木鱼,把每一个睡意蓬松的早晨敲醒。

⑧她定期就给我塞零花钱,每次她会再补上一句“奶奶最亲你了”,边说着边张开胳膊想要抱抱我。可我每次都不自觉地躲开,她尴尬悬在半空的胳膊只好悻悻地落下来。

⑨我厌恶她黑黢黢的指甲盖和洗不干净的脸,每次她想要拉拉我的手靠靠我的脸,我都想要躲开。我也厌恶她抠抠搜搜、省吃俭用的性格,我掉在地板上的饭粒她都要捡起来吃掉,丢进垃圾桶里的奶盒没喝完,她也要再拿起来消灭干净。我对于她无法改变的种种,厌恶到极致,恨不得明天就高考结束,后天立刻搬出去。

⑩生活终究以最平淡的姿态走过,平淡如冬日里她踩着马路上厚厚的冰,拎着早点回来的背影,永永远远地定格在清晨天蒙蒙亮的颜色里,却无法忘记。

9322;她在自家阳台上种了一排辣椒,辣椒一年年成熟,成熟后就摘下几颗炒菜用,辣味十足。她经常跟我炫耀这点小成就,笑得开心。

9323;大二假期回来,她却把那一排排辣椒全给剪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也没有人企图拦下她,她只是看着那株光秃秃的辣椒,傻呵呵地笑。那么胖乎乎的一个小老太太,再也没有冬日矫健的身影,只剩干瘪的身体、凌乱的头发和胡言乱语。连续住了三次院,她惶恐地睁着眼睛说“孩子们把我送进了监狱”,嚷嚷着要回家,所以最后只好送回家治疗。

9324;这种邪恶的力量,医学解释为——肺癌晚期。所有人都瞒着她,把这个恶魔匿名掩藏起来。但小脑萎缩让她记忆力大不如从前,手里拿着什么转眼就忘。呼吸困难,只能倚靠着床头睡觉。食欲不振,好不容易劝进去的食物,咽不下去又全吐了出来。

9325;我摸着她的胳膊,不停地说话逗她开心。她抓着我,不停地嘴里念叨着那句“奶奶最亲你了”,转眼又忘记了我的名字。

9326;那时候,我不敢去想明天会怎么样,我觉得这只是老天给她设了一道关卡,只要我们都努力,跨过去一切都没问题。祈祷着每一个明天能够如愿到来,就如她艰难熬过的每一个昨天。

9327;那天下午下了雨,她痛苦喘息的声音被淹没在窗外啪嗒的雨声里,我帮她倒了一杯水,劝她多吃一点晚饭,她把头埋在干瘪的胳膊里,摇头。就在我无计可施的时候,她突然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然后有气无力地对我说了句:“孩子,你可以抱抱我吗?”

9328;我看见她竟然使出了从来没有过的力气从床上想要起来,我扶起她,继续劝她要再多吃一点,没有多想地给了一个草率的拥抱。

9329;她只是一遍遍重复“吃不下去了”,又躺了回去。

9330;第二天早上,父母要赶回去上班,所以一家人只好离开她返程。可谁也没想到,就在离开后的第二天,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9331;见到她的最后一面,她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安静地躺在那里。我忍住号啕,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我看着她回忆起最后一次见她时的画面,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脑袋里却只剩下了那个没有紧紧抱住她的拥抱。

(21)她不再拥有温度,也不会再睁开眼睛注视着你。所有一切你之前认为没那么重要的事情,在这一刻全部变成了奢侈。你与她之间的记忆,再也无法努力,只留给了回忆。一万个抱歉,一万滴眼泪,也没有办法再延长一秒将时间继续。甚至连那株辣椒藤都不如,再也没有来年夏季,而是就这样悲伤地离开。

(22)“对不起,没能抱紧你。不要害怕,也别再惦记,想念的时候就变成一颗星星,月亮会替我用力抱紧你。”

8. 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每次都不自觉地躲开,她尴尬悬在半空的胳膊只好悻悻地落下来。

【答案】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文中指奶奶想要张开胳膊抱我,我却躲开时奶奶胳膊无处安放的状态。

悻悻:失意的样子,文中形容当我躲开奶奶拥抱时她失望的样子,表现奶奶内心的失落难过。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解答时不能只看词语的字面意思,要把词语放在文中,紧密联系语境来理解。

“尴尬”的原意是“神色态度不自然”,“悻悻”的原意“失意的样子”。第8段“每次她会再补上一句‘奶奶最亲你了’,边说着边张开胳膊想要抱抱我”说明奶奶很疼爱“我”,而“我”因“厌恶”奶奶“每次都不自觉地躲开”,“她尴尬悬在半空的胳膊只好悻悻地落下来”,“尴尬”写出了奶奶在“我”躲开时胳膊无处安放的状态,“悻悻”写出了奶奶的失望和难过。

(二)理想的风筝

苏叔阳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⑤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⑥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⑦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⑧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⑨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

⑩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抖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9322;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9323;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9324;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我希望他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9325;刘老师呵,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选自《同题散文经典藤野先生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0. 写出文中两处“少年”的不同含义。

(1)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2)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答案】

第一个少年指的是刘老师,尽管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依然如少年一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及不懈追求。在放风筝时仍像孩子一样朝气蓬勃,富有生气,对生活充满热爱,表达了我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第二个句子中的“少年”指的就是青少年一代,作者是想以此反问句,表达刘老师“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对自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青少年一代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两题中给出的词语相同,要求分析的是词语的语境义。第一个句子中的“少年”,很明显指的是刘老师,指的是放风筝时快乐轻松的刘老师如同少年般充满活力,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第二个句子中的“少年”指的就是青少年一代,作者是想以此反问句,表达刘老师“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对自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青少年一代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

(三)樱桃红了

邹龙权

①正为假期值班不能与兄妹一起回老家吃樱桃而烦恼,母亲恰好来电话了。她唤着我的乳名,说今年樱桃又大又红又甜,季节不等人,让我们赶快回家去吃。

②母亲栽的樱桃品种优,个头大,颜色鲜,口感好,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喜欢来吃,母亲总是很大方,给他们摘一大捧。吃惯了母亲栽的樱桃觉得他乡的都不够甜。久而久之,吃樱桃的日子成了我们漂泊在外的兄妹们聚会的节日。

③兄妹忍不住回去先尝为快,等我与妻驾车回家那天已是正午,刚进门,就看见桌子中央放着一大盆红艳艳的樱桃。洗净的樱桃晶莹剔透,像珍珠,像玛瑙,煞是诱人,我忍不住抓起一把塞进嘴里,熟悉的酸甜味充灌唇齿之间,连日值班的辛劳也一扫而空,看我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心满意足地去准备午饭了。

④听父亲说,为了让我们吃上好樱桃,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大果子。今年天气好、果子多。两棵樱桃树吃剩下的还卖了近千元钱,父亲脊椎骨曾跌断过,不能上树,就负责销售。还听说,今天早上摘果时一根树枝折断,母亲急中生智逃到了另一根树枝上才获救。我不知道母亲老胳膊老腿儿是如何逃离危险的?也不知道卖上千元钱需要摘多少果子、花多少精力?但她后来说起摘果时晃晃悠悠的过程,总是那么轻描淡写、若无其事;说起卖了近千元钱总是那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知道他们是从苦难时代走过来的,年轻时卖水果供孩子上学是快乐的事,老了不给孩子添负担也是快乐的事。

⑤说话功夫,母亲已把饭菜摆上了桌。仅有四人,她还是炒了八菜两汤。我和妻爱吃的菜一样都没少,真把我们当贵客待了。母亲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我知道她特别高兴看儿女狼吞虎咽的样子,但我分明看见母亲夹菜的手微微颤动,再细看,母亲满头银发,后背也有些驼。我心一颤,母亲老了。

⑥习惯享受被母亲当客待的我,突然感到十分惭愧。

⑦是该好好孝顺母亲了。

⑧母亲的几间瓦房有点老旧,我们多次商量凑钱给她盖新房都被拒绝。母亲说:“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只要你们生活幸福,我们就幸福了。”她还说:“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

⑨我们兄妹几次试图说服母亲,都未能如愿。两间半瓦房在母亲精心打理下,也算得上村中的一道景观。屋后是两棵大柿树,门前有几棵樱桃树。季节来临时,庭前屋后硕果累累,压弯枝头,让人赏心悦目,门头房檐下挂着一排排金色的玉米穗,总有一种五谷丰登的景象,引人注目的还有院里院外各种花朵:月季花、喇叭花、石榴花……这些花儿将老旧的房屋衬托得亮丽而脱俗。记得当年家里十分困难,吃了上顿无下顿,母亲还不忘在院内栽几株好看的花。至今,曾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

⑩“奶奶,我们要吃樱桃。”院门口不知何时聚来了一群小孩子。母亲忙撑着凳子站起来,乐呵呵地把樱桃分给孩子们,欢笑声在老屋上空飞扬……看着眼前的场景,我顿时明白: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

9322;《小窗幽记》中说:“在世不过百年,总要做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无论顺境逆境,留下一片美、留下一片德,是我平凡的母亲人生中最为闪光之处,最为让人敬佩之处。

(选自《十堰晚报》,有删改)

11. 第⑧段母亲的话里有两个“幸福”,这两个词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答案】

第一个“幸福”是母亲希望我们小家庭生活美满、工作顺利。第二个“幸福”是母亲为儿女的幸福感到满足(幸福)。两个“幸福”体现母亲对子女的理解与关爱,情深意切。     

【解析】

11.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解题时,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作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从语境看,是在“我们”要给母亲翻盖新房的时候母亲对我们说的话,从语句“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的话语可知道,母亲所说的第一个“幸福”是希望我们的工作顺利、生活美满。而第二个“幸福”则是母亲会因为“我们”的生活美满而内心感到满足,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据此理解作答。

(四)平安报与故人知

①家对门一楼的小院里,种着两株杏树,今年开花比往年早一个多星期,根本不管疫情肆虐,烂烂漫漫,满枝满桠,开得没心没肺。这家主人,每年春节前都会挈妇将雏回老家过年,破五后回来。今年破五了,元宵节过了,春分都过了,清明也过了,他们还没能赶回家,不知是在哪里受阻或因疫情被隔离。屋子里始终是暗的,晚上没见到灯亮,月色中显得有些凄清。小院里,杏花开了,落了,一地缤纷如雪,又被风吹走,吹得干干净净。小院一直寂寞着,等候主人的归来。

②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没有什么比平安归来更令人期待。毕竟是家,平安归家,是世上所有人心底最大的期盼。

③闭门宅家,一天天地看着对门的杏花从盛开到凋零,到绿叶满枝,心里期待着这家人一切安好。其实,也是对所有人的期待。我的孩子在遥远的国外,很多朋友在外地,甚至有人就在最让人牵心揪肺的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可谓疫情的前线。怎么能不充满期待呢?

④无事可做,翻书乱读,消磨时日,忽然发现我国古诗词中,写到平安的诗句非常多。这或许是因为心有所想才会句有所读吧。

⑤“种竹今逾万个,风枝静,日报平安。”这是宋代一个叫葛立方的词人写的一阙并不知名的小令,但竹报平安是我国尽人皆知的象征。这句词,写的是平常日子里的景象,其中一个“静”字,道出这样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如果在平常的日子里读,我会随手就翻过去,如今读来,却让我向往,更让我感叹。日日足不出户宅在家中,没有任何人往来,屋里屋外,同样也是一个“静”字了得,心里却风雨交加,电视屏幕中世界各地的确诊人数惊心动魄地频频增加,会让这个“静”字倾翻,对平安的期盼涌上心头。

⑥“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这是唐代王维的望乡之诗,远在他乡,喝着别人的酒,惦记着家人的平安,酒中该是何等的滋味。“自别萧郎锦帐寒,凤楼日日望平安。”这是宋代陈允平的怀远之诗,写闺中情思。“从今日望平安书,我欲灯前手亲拆。”这是放翁的诗,一样的怀人念远,对朋友的牵挂,对平安书信的渴望。我所能读到的关于平安的古典诗词中,最让我感动并难忘的,是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小时候就读过的诗句,那种在战争或离乱之中偶遇故人,无纸无笔,急迫匆忙之中让人传个话,给家人报个平安的情景,什么时候想起,都让人心动。

⑦关于平安的近代诗词中,我最喜爱的是鲁迅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的两首绝句。“我亦无诗送归掉,但从心底祝平安。”这是鲁迅先生1932年送给归国的日本友人的诗句。这一年,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上海,战争烽火中,人身的安危同那随海浪颠簸动荡的归棹一样,令人担忧,这使得心中的祈愿是那样的一言难尽,意味深长。“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这是陈寅恪1957年写给妻子的诗句。这一年,陈寅恪在广州中山大学教书,校园里,印度象鼻竹结实大如梨,妻子为竹作画,此为陈题画诗中的一联。其中“柔条”和粗壮的象鼻竹毫不相称的对比,会让我们看到劫后余生的平安,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让人们格外喟叹与珍重。

⑧人生沉浮,世事跌宕,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与生活境遇下,无论在什么样的动荡与变化中,平安都是为世界所共情共生的一种期盼与祈愿,万古不变。

⑨我一直隐隐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一一前两天的晚上,家对门一楼的房间里亮起了灯,橘黄色的灯光,明亮地洒满他们家的阳台。主人终于平安地回家了。尽管错过了今年小院里杏花如雪盛开,那两株杏树,已经绿荫如盖,也算是替他们守在家中,“一花一草报平安”了。

(作者:肖复兴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4月24日,有删改)

12. 读第⑤段,同一个“静”字,前后却是两种滋味。请你也品一品,说说看。

【答案】

前一种“静”道出了“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滋味;后一种“静”则有看似平静而内心焦虑不安的滋味。    

【解析】

12.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此类题的答案一般要从词语所在的上文或下文中的词语、短语、句子、段落中进行寻找。如第⑤段中“一个‘静’字,道出这样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可知第一个“静”道出了“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滋味;“同样也是一个‘静’字了得,心里却风雨交加,电视屏幕中世界各地的确诊人数惊心动魄地频频增加,会让这个‘静’字倾翻,对平安的期盼涌上心头”可知,后一种“静”则有看似平静而内心焦虑不安的滋味。两句话,分别写出了“静”的两种不同滋味。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