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散文)的修辞手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2021-08-21 手机版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后生比作高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们的憨厚朴实,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鼓点比作骤雨,把流苏比作旋风,把脚步比作乱蛙,把瞳仁比作火花,把风姿比作斗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了安塞腰鼓的场面美,突出了作者对壮阔,豪放,火烈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句内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安塞腰鼓的力量美,突出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强调了安塞腰鼓给人们带来的丰富感受,突出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难道不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吗?它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抒发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好一个安塞腰鼓!① (场面美)(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安塞腰鼓的场面美,阳刚美,底蕴美,舞姿美,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富有感染力。)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阳刚美)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捶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黄土高原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土高原丰富的文化底蕴,表现了作者对滋养安塞腰鼓的黄土高原的赞美之情。)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黄土高原的底蕴美和厚重感。)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句内反复,强调了黄土高原的厚重,表达了作者对雄浑厚重的黄土文化的赞美之情。)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③ (底蕴美)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④ (舞姿美)

愈捶愈烈!形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秘密!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这是怎样一种陌生而奇异的感受呢?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人们对安塞腰鼓动静映衬美的思考,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艺术享受和黄土文化带给人的厚重美。)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安塞腰鼓的动静映衬美,强调了安塞腰鼓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

一、考情简析

初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对比、夸张

(比拟排三大家,两反一问对着夸)

修辞手法是赏析题最常见的角度,贯穿整个中小学,都是超高频考点。通常单纯的修辞角度赏析会是3分左右。

这部分的学习需要大家特别留意。

二、常见题型

1.试分析画线句的妙处。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3.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句子。

三、修辞手法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了……的感情。

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了……的感情。

3.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了……(事物或人物的特点),突出了……(人物的情感)。

4.反复:(两词完全一样)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富有感染力。

5.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抒发了……(人物的情感)。

6.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在开头或文中)设置……的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在结尾)引发人们对……的思考,突出……的主旨。

7.对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作对比,突出强调了……。

8.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事物或人物的特点),突出了……(人物的情感)。

一、《离别的礼物》

一个初秋的晚上,清风徐徐吹来,夜色迷人。11岁的彼得和爷爷在院子里,却没心思欣赏这明净的秋夜景色,一个劲儿地直想着屋里那床毛毯。他没想到爸爸真的会把爷爷送走。现在,事情已经明摆着了,爸爸给爷爷买了离别的礼物--一床大毛毯。   

今晚,是他和爷爷相处的最后一夜了。爷爷看出他的心思,说:“我去把口琴拿来,吹一支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   

然而,爷爷从屋里拿出来的不是口琴,而是毛毯!   

“啊,这毯子真好!”老人抚摩着毯子说,“你爸是个好人,这要花不少钱呢!寒冬到了,有了这床毛毯,在那地方就不愁冷了。那儿不会有这么漂亮的毛毯的!”爷爷总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自己的主意。   

可彼得想:“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房--孤老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是幸福吗?他真不相信爸爸会做出这种事来。彼得难过得真想哭,但他忍住了,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走进屋子拿来了爷爷的口琴。   

爷爷吹起一支欢乐的曲子。彼得听不进去,他呆呆地凝望着峡谷。   

忽然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那是爸爸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娃娃的女人回来了。口琴声戛然而止。爸爸没有说一句话。那女人走过来娇声娇气地对爷爷说:“明天,我就不送您啦!我是来向您道别的。”   

“您的心地太好啦!”爷爷说着,低下头,望着地面,望着他脚边的毛毯。然后,他弯下腰,拿起毯子说:“请你看看这个,我儿子送给我一条多好的毛毯做离别的礼物。”   

“嗯,”姑娘摸了摸毛毯说:“这毛毯真不错。”她忽然转身向爸爸,冷冷地说:“肯定花了不少钱!”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的……”姑娘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半晌,终于开腔了:“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   “是的,”爷爷说,“是双层的,一床漂亮的毯子,给我老头做纪念!”   

爸爸默默地进屋去了,那女人马上跟进去,喋喋不休地说那毯子太昂贵。爸爸像往常一样,逼得没法只好发火了。她一转身要走,正好遇到想进屋的彼得。她又转身嚷道;“不管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了尴尬的神情。   

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来,把它剪开,成为两床。”爸爸和那个女人都愣住了。   

“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   

“这个主意不坏。”爷爷温和地说,“我不需要这么大的毯子。”   

“是的,”彼得又说,“一层毯子足够送走一个老头,省下一半,留着以后用得着的。”   大家都沉默了。   

好半天,爸爸走到爷爷面前呆呆地,没有一句话。爷爷望着儿子喃喃地说:“没关系,孩子,我知道你不是这么想的……我知道……”   

这时,彼得哭了,但没什么,因为爷爷、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团……

1.本文概括了一件什么事?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3分)    

彼得的爸爸买了一床双层毛毯送给将要去孤老院的爷爷,彼得的后妈要把毛毯一分为二,在彼得的坚持下爸爸幡然醒悟重新找回父子亲情。

2.你认为文中的爷爷、爸爸、彼得、“那女人”各是怎样的人? (4分)  

爸爸是个内心仍存孝念,但内心软弱的人;爷爷是位慈祥,乐观的老人;

彼得是个孝顺聪明的孩子;那女人是个不孝又小气的人。   

 

3.第⒀段划线句子“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了尴尬的神情”一句中,“尴尬”揭示出爸爸此时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你试着用第一人称写出来。(3分)    

只是买条毛毯给爸爸,这女人这么计较,还当着孩子的面和我吵,真让人难为情!

4.请说说题目的含义?(2分)

表面是指一床大毛毯;实际上是指彼得对爷爷的爱心。

5. 赏析句子:“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孤老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是幸福吗?” (3分)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小彼得对父亲做法的不满与怨恨,抒发了彼得对爷爷的同情和内心的难过。

二、《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选文有改动)

1.选文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3分)

“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 1 号床病友的事情;(1分)因为“络腮胡 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1分)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1分)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本题3分)

2.选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写出其中的一组对比,并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3分)

“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作对比,突出了“络腮胡子”的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我” 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突出了“络腮胡子”的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 1 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突出了“络腮胡子”的不拘小节和粗犷豁达。

3.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 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啃”、“啧啧”、“像是 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和满面油腻的特点,强调了 “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4.结合你本文的理解,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本文用第一人称,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B.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这句话体现他因为被发现自己太浪费而难为情。

C.“起初 1 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这句话体现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

D.络腮胡子是一个细心善良的男人。

一、《名人墙》(2016年临沂)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的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帐。

(选自《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根据文意,用简洁担当语言补充故事情节。(3分)

哥找弟筹资修桥,弟 ①回绝并责怪哥折腾 → 哥 ②操管修桥(或出资动员指挥修桥),桥修成 → 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 → 弟 ③带巨款回县为刻名,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4分)

⑴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桥修成后小清河驯顺、柔顺的情形,表现了新桥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⑵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哥听到弟为留名花那么多钱时的不理解、震惊、心痛,表现出弟的做法对哥的打击之大、伤害之深。

3.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4分)

我认为哥的名字更应该刻上名人墙。哥心地善良,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退休多年操心筹钱修桥;哥慷慨无私,拿出自己全部的养老金用于修桥;哥勇于担当,年老体弱仍一手操管修桥。哥的所作所为,倍受村民敬重。而弟爱慕虚荣,身为将军,不念亲情乡情,不为乡亲办实事。 

一、《九月的阳光》

①到县城读高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借自行车。

②高一(1)班第一次班会,班主任说:“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全班同学下周日去雄岚峰旅游。这个地方离县城不远,只有十几里路,大家骑自行车去。如果没有,就想办法借。”班里,顿时炸开了锅,一片欢腾,只有缩在角落里的我,像漂泊在汪洋里的一只小船,暗自发愁——到哪去借呀?

③尽管家里有一辆破旧的“春燕”牌自行车,可是,父亲去学校教书要用,再说,骑几十公里山路到县城来,我也不敢。

④班上,我没有一个熟人,同学大都来自县城。他们有的是初中或者小学同学,有的是街坊邻居,相互很熟悉,课后就亲热地嬉戏打闹。而我,只是一个寂寞的旁观者。我无法开口向他们借。几个来自其他乡中学的,偶尔还会搭茬的,但也没有好到可以开口向他们借自行车的程度,再说他们和我一样,也没有。在县城没有亲戚,我无处想办法。

⑤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一大早,我们全班同学,聚集在校门口,准备奔赴雄岚峰。令人惊奇的是,来自另一个乡中学的某同学,居然也骑上一辆车。我悄悄地问他: “你的车是哪来的?”他说:“我爸爸送来的。”我谄媚地对他笑,低声地说:“能不能带上我?我也会骑车,我可以带你!”他拒绝得非常干脆:“不要你带!我自己一个人骑。”

⑥我涨红了脸,低下头,双手都不知往哪搁。才知道,不见得城里同学会虚骄,有时,同样来自农村的也会头翘上天,眼看不起人。我主动对班主任说:“老师,我不去了,我没借到自行车。” “你别着急,先问问哪个同学愿意带你不?”班主任老师对我安慰道,接着冲人群里大声说,“陈志宏同学没有借到自行车,哪个同学愿意带他吗?”

⑦刹那间,空气凝结住了,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吵闹,倏而逝去。显然,大家都不喜欢带人,或者让人带,自己一个人骑行,多自在啊。幸好没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否则,大家都盯着我,我肯定会恨不得钻进地缝了。这时,一女生推出一辆二六式自行车主动走了出来,她说:“老师让他带我吧。”然后,她冲我挤出一个灿烂的笑。

⑧清晨的阳光打在她的脸上,她的微笑融入爽凉的空气里,让我充满清甜、羞涩的紧张。此前,我极少与女同学打交道,她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她叫艾恒萍,就坐在我前一排。我们虽未曾说过话,但几次眼神的交集,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青春的心里涌动。她偶尔会冲我淡淡一笑,而我僵硬的脸无法以笑回应。这一次,我迎着阳光,大胆地回赠她一个滞涩的微笑。

⑨头一次骑车带女生,让我心底充盈幸福与安然。我与同学们一起穿过县城,穿越山林,在九月的阳光里恣意追逐。晴朗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的漂浮着。白灿灿的阳光流淌成一首秋天的抒情诗,让人感到由衷的畅快,山里清新的空气在我身体里回旋着,驱散了连日来淤积于心中的阴郁。

⑩自行车停在山脚下一个同学家里,我们徒步攀上雄岚峰。在这座全县最高峰上,班主任让我们围坐成一圈,然后,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点将站到中央唱歌。我居然第一个被点上台,站在中央,手心直冒汗。这时,艾恒萍一边鼓掌一边喊:“陈志宏,加油!”来路上,逢上小山坡,她也是这般给我鼓劲。站在九月的阳光下,听着一个女生为我加油,不由地便有了信心和勇气,放开喉咙清唱一首《十六岁的花季》。

⑾雄岚峰之旅,我闭塞的心,豁然洞开,那浓得化不开的自卑与羞怯,被九月的阳光冲淡。由此,我永远记住了一个县城女生,以及她那纯净、友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

⑿来年九月,我主动向艾恒萍借自行车,骑行35公里山路回家,一举打消长期悬在心头那不敢一个人骑车回家的恐惧。九月的阳光,让我变得更自信,更勇敢了。

⒀多少年后,每每走在九月的阳光里,想起那段往事那个人,总觉得很美,很受用。青春是不老的传说。在那段青嫩的岁月,弥散于九月阳光里的同学友情,让我告别初入城市时那独特的情绪阴霾,步入自信的路途,渐次豁达开朗起来。

1.本文以“九月的阳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①全文以“九月的阳光”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营造了温馨的氛围。④引发读者想象,蕴含了小说的主题:温暖真挚的同学情有助于人们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2.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语言生动优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4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孤独无助的神情,表现出“我” 由于不能参加郊游而产生的沮丧、痛苦、无奈的心理。(2分)

3.为什么说“到县城读高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借自行车”? (3分)

①尽管家里有一辆破旧的“春燕”牌自行车,可是,父亲去学校教书要用,再说,骑几十公里山路到县城来,我也不敢。②在县城没有亲戚,我无处想办法。③我无法开口向同学们借。

4. 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子“我们虽未曾说过话,但几次眼神的交集,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青春的心里涌动”中“温暖的东西”具体指什么?(2分)

指同学间淳朴无邪、自然真挚的友情。

5. 文中第⑨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环境描写(2分);烘托出当时“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同学一起郊游幸福愉快的心情。(2分)

6.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3分)

要乐观、坦然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走向生活;要融入集体,在与人真诚交往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从而获得成长的力量。

二、《别样的礼物》(2016年辽宁省丹东卷)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胧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竟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再书包,然后变戏法似地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问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⑦噢,是他!这足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⑧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 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⑩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原文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小岩在“我”生病时,送给我一份别样的礼物,令我感动。(或“我”在生病时,收到小岩送的一份别样的礼物,我的心被撼动了。)

2.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用“别样”蕴含了文章的中心:礼轻情意重。(1分);“礼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3.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爱岗敬业、尊重学生:因工作紧张强度高而发烧;收到学生别样的祝福,十分感动。 

一视同仁、公平待人:对待每个孩子的祝福都心怀感激与眷恋。

4.选文第⑨段划线句“似一棒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运用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小岩那份别样的礼物的赞赏,表现了它带给我的惊喜与感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感情。

5.选文第⑦段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3分)

交代了小岩家境和他平曰里不参加班级活动的情况,解释了 “我”对小岩能来看 望“我”感到意外的原因。为下文写小岩送我一句祝福当礼物做铺垫。突出了小岩对老师情感的真挚。

6.小岩毕业时,“我”作为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了对他的感激和祝福之意。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以“我”的口吻写出这段赠言。(3分)

结合文章表达感谢之意(1分),有祝福(1分),表述符合老师身份(1分)。

示例:亲爱的小岩:感谢你在我生病时送给我一份独特的礼物,你是一个纯真的孩子, 老师希望你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保持这份纯真。祝你学业有成,前途似锦。

三、《童真》(2016年湖南长沙卷)

⑴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有一次,我在街边的瓜果店买桃子,没零钱,卖瓜果的不以为意:“下次补吧,大家都认得你,你是那个小酒窝的妈妈。”我先一愣,然后才醒悟过来,原来女儿的人缘有这么好。

⑵我有些忧心忡忡,孩子总那么憨,像个不长心眼儿的小糖人儿,万一遇着个歹徒怎么办?回家后,我细细教导了女儿一番,教她如何防范陌生人,她正在吃桃子,满脸桃汁,只管咿咿唔唔点头,也不知记住没有。

⑶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去逛早市。这一路上,女儿结识了好几个朋友,甚至还得到一名穿超人斗篷的小男孩的邀请,两人打算下午一起去广场玩,而且不带家长,小孩子可以在一秒内信任对方,大人就未必了。超人的妈妈尽管面有难色,但拗不过儿子,答应了。婆婆则在我耳边嘀咕:“不知根不知底的陌生小孩,怎么可以一起出去玩!再说两个人都指甲盖那么大,没有大人跟哪行啊!”我朝老人家挤挤眼,叫她先别反对,我自有主意。

⑷下午,女儿准时出门,我悄悄尾随,小超人已到广场,他们荡秋千,滑滑梯,又看了一会儿别人放风筝。很快,我发现小男孩的妈妈也尾随其后,我们两个会心一笑,分别躲在隐蔽处,忠心耿耿地做保镖。荡秋千时,女儿险些翻下吊椅,幸亏小超人手快扶住了她,但脑袋似乎还是被磕了一下。我当时几乎要挺身而出,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女儿只摸了摸头,开心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哭!

⑸他们在人群里悠闲地逛了一会儿,又去看月季花,花圃边的长椅上,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妹妹不理会妈妈的劝阻,揪下自己的鞋子扔进草坪。他们帮忙捡回来,小妹妹觉得有趣,立刻停止哭闹,一遍一遍扔鞋,他们也当做有趣的游戏,争先恐后去捡。旁边有个老太太竖起大拇指:“三兄妹好和睦,相亲相爱一家子”我窃笑:这是相亲相爱陌生人啊!

⑹黄昏时,两个小人儿挥手告别,各自回家,我们两位家长也暗暗点头告辞。这时,空荡荡的路上,突然走过一个陌生男子,身材高大,语调温和,他与女儿攀谈起来,问她几岁了,家住哪里,上小学还是幼儿园。女儿似乎毫无戒备,一一告知,好像还顺口说出一连串电话号码。我心中惴惴不安,靠近两步,准备随时现身。

⑺那陌生男子又问女儿,为何单独走路,爸妈在哪里?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此时,陌生男子从背包掏出一把玲珑的小红伞,向女儿比比画画,我心咚咚跳叫自己沉住气,看看女儿会怎样应付,         。

⑻那陌生男子硬是将小伞塞入女儿手中,两人开始拉扯退让。我赶紧走过去,还未来得及出声,一名推婴儿车的女子忽然走过来,正是广场上扔鞋小妹妹的妈妈。她挡在陌生男子面前,质问他意欲何为。陌生男子大窘,举起小伞叫我们看,上面印着广告有家新开张的甜品店儿童节大酬宾。他解释,因为小女孩实在太可爱,忍不住多聊了几句,所以才造成一场误会。

⑼女儿对尴尬的陌生男子说:“叔叔,我想要两把小伞。”我颇为疑惑,男子开心相赠,还给婴儿车上也插了一把,我心里暗自决定,下周带全家人去这家店里吃甜品,女儿看着熟睡的小妹妹,惊喜地说:“这是扔鞋的小妹妹。”推车女子莞尔一笑:“真是有缘。我生怕你遇到了坏人呢。”

⑽到家后,我崇拜地问女儿,为何能这么聪明的应对陌生人。女儿骄傲地告诉我,在幼儿园老师经常讲,还请警察叔叔在课堂上演练,她做的最好啦,但我仍有疑惑:“那你为什么把地址和电话都告诉她了?”女儿得意地笑道:“我说的全是舅舅家的,坏人一定找不到我的!”全家人哄哄大笑。有这么一个外甥女,舅舅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⑾我忽然想起一件事,问女儿:“你为什么要两把小伞?”她回答:“昨天幼儿园来了一个新同学,叫黄丝丝,总是哭,不说话也不玩。我送一把小伞给她,她就会笑的。”

⑿我的心忽然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常常行进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了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这份童真与善良我曾经是那样的熟悉,而现在又是如此的陌生。

⒀只是,欣慰之余,我内心却又是一丝沉重,如鲠在喉:天真的女儿在应付“陌生叔叔”的时候,是如此老练,如此“聪明”,这让我心中又多了一份陌生,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⒁也许,面对陌生的童真,我们有太多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文作者:刘继荣,有改动)

1.初读课文,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地点 情节 心情

街边瓜果店 买东西得知女儿人缘好 ① 忧心忡忡

早市 女儿得到小男孩邀请 心中为难

广场 女儿险些翻下吊椅 ② 十分紧张

③ 回家路上 女儿与陌生男子攀谈 惴惴不安

家中 ④ 发现女儿的童真、善良 无比欣慰

2.细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共8分)

(1)文中说“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我”为什么会“又惊又喜”?(4分)

①“惊”是因为原本憨憨的女儿会如实的告诉陌生男子,但实际是女儿对陌生男子有警惕之心,懂得保护自己,出乎我的意料。

②“喜”是因为见到如此懂得保护自己的女儿,我不由地生出喜悦之情,再也不担心女儿被陌生人欺骗。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1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我们常常进行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

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危险、世俗比作浊流,把孩子的童真与善良比作清泉,把浊流与清泉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童真与善良的赞美之情,像清泉一样让人觉得甘甜,突出童真难能可贵。

3.纵观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处“陌生的童真”的含义。文章第(13)段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请写出你对此问题的看法和理由,并谈谈你读完此文后的感悟。(4分)

(1)“陌生的童真”是指女儿并不像我想象中的全然的信任陌生人。

另一方面指的是成人已失去了童真,带着世故的眼光看待世界,不再相信陌生人。

(2)看法:我“喜”是因为如此值得保护自己的女儿让我不由得生出惊喜之情,

“忧”是因为女儿如此之小就懂得这些世俗的东西。

(3)感悟: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信任。

4.请在《童真》第⑦段横线处作一个关于女儿的动作(或神态)和“我”的心理描写片段。(4分)

要求:(1)符合上下文的情境;(2)至少运用一个比喻句;(3)字数不超过50字。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