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作文指导:如何让作文语言出彩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1-08-18 手机版


 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语言具体——化概括为具体

二.语言生动——言之有味。

三.语言幽默——言之有趣。

四.语言个性——新颖独特

一.要学会化概括为具体

是不是有这种感觉:作文时,即使你已经确定了写作对象和写作材料,是不是仍然感觉无话可说?是否仍然觉得辞不达意,词句枯竭?是否仍然在勉强凑字数?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你在写作时习惯用一些笼统概括的语言代替一些具体的叙述与描写,所以即使你绞尽脑汁,你的语言仍然是平淡无味、毫无生气的。

具体,就是要将事物写得可闻可睹可摸可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得到画面和形象),而且要尽量给人以新的感觉,语言的美感也就产生了。

比如写“静”,我们说“这里很静”,语言就是笼统的、抽象的。如改为“这里很静,只听见笔和纸的磨擦沙沙作响”,这样写就具体些了,但给人的感觉不新鲜。

看看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是如何来捕捉静的:“四周是那么的宁静,你能听见一百米外松鼠在枯枝上跳来跳去,断枝掉下来,先微微地勾住另外的树枝,然后落到松软的草面上——永远地掉在那儿,静静地等着腐烂。”

再如写“胖”,如果写成“这个女人长得很胖。”就很笼统。如写成“这个女人胖得就像刚刚发开的面团。”就具体多了,再看看契诃夫是怎样写的“她的脸胖得发亮,皮肤已经不够用了。睁眼的时候必须把嘴闭上;张嘴的时候必须把眼闭上。”

化概括为具体的方法(1):

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

【失误段】犹记得爷爷去世那天,我是那般痛苦而又无助。

【升格段】犹记得爷爷去世那天,低垂的天幕压着我的脸,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

【点拨】用“撕裂”一词表现了苦闷无助,失落伤痛的情绪,仿佛心叶被一点点地撕扯开,流淌着殷红的血。句子那灵动的文笔,神奇的表达效果,均仰仗于动词的灵巧运用。

化概括为具体的方法(2)

在文章中加入适当的描写,特别是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描写,就能使人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失误段】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得了9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的面前说了许多讽刺的话。我下决心要把语文学好。

【点拨】这段文字缺少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渲染,因而无法展现生动具体的形象。文中尽是粗大的线条和轮廓,只能给人一种肤浅的感受。显然,这种空谈似的叙述是不能吸引读者的。

【升格段】成绩公布了。哈哈!90分,万岁!我真想叫出来、跳起来!有几个同学走过来,我正微笑着准备迎接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却是一串嘲讽:“瞧那模样,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数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我头皮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子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地哭!不,我不能哭!我这只麻雀一定要变成金凤凰!

化概括为具体的方法(3) :让五感渗入写作

“让五感渗入写作” 这一种写作方法,同样简便易于操作,并且给我们提供了较快较优的作文构思。

“让五感渗入写作”就是从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方面入手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写人就是要让人物“活”起来,即通过你的文章,人物的动作、话语、思想能够很清楚地呈现在老师面前。  

例如描写一根头发:

“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拣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感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子上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

通过这段逼真、细腻的描写,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特点鲜明,而且角度新颖。如果采用俗套的“妈妈又多了几根白头发”之类的语言,只能倒人胃口,也缺乏真实感,给人虚假的感觉。

再如,你要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却只用“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无数次地重复这句话是没有丝毫价值的。只能坚定阅卷老师给判低分的信心。因为用这样的话语,老师是无法知道“他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到底怎样艰难”等具体情况了。仍可以从五感入手,不一定每个感官都要写到,选择其中最能反映情况的即可。

练习:上楼梯很艰难:

二.生动——言之有味

生动的语言富有有生命力,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一)要巧于修饰、润色语言

书评家萧乾先生曾说:“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构思,有的人写出来会让读者觉得苍白无力,有的就会让人觉得韵味无穷。比较下面这两个句子:

①秋天刚到,一些黄叶就落下来了。

②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下来了。

①句就让人感觉很直白,②句只是加上“性急的”修饰了一下,就把黄叶拟人化了,整个句子就让人觉得充满了情味,意境也就出来了。

再如:

①桌子上,蜡烛在燃烧。

②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加上“含蓄的”,充满了情味)

①又考砸了,我感到又失望又苦恼。

②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在苦恼中失望。(重复一下,韵味顿生)

①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漂落。

②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漂落,雨丝长愁丝更长。

分类联想巧设喻

1、自然类:大自然给了我们驰骋想像的广阔空间,只要你用心去观察感悟,就可以找到无限的写作灵感。

(1)悠长的笛声,像光滑的绸子一样,还在春天的田野上飘拂……  ——《草房子》(比喻、通感的手法将事物描写形象化)。

(2)做到跳跃动作时,只见他像装了弹簧一样,在地上轻盈地弹跳。那颗秃头,便在空中一耸一落。当时,正是明亮的阳光这从云罅中斜射下来,犹如一个大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在追着那个演员,秃鹤的秃头便在空中闪闪发光。——《草房子》(情境描绘生动化)

2、诗词类:灿若星辰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库我们可以根据表达需要引用和化用诗词。 仍以“语文”为例:

(1)、引用古诗词:

语文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语文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语文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语文说是杜少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伤感。

(2)、化用古诗词: (要让读者能体会到原句)

语文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语文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语文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语文就是那化作春泥还要护花的点点落红。

3、人文类:如果能在比喻中注入文化的含量与人文的精神,那自然就更有文采。可以从名人(事例)、名言(品行)等方面灵活选择,组合运用。例如:

(1)、名人+事例:

命运就是西楚霸王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长叹。

命运就是屈原一心报国而屡遭排挤后遗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的叩问。

命运就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悲壮的交响。

命运就是保尔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诗文。

(2)、名人+名言+德行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刚正不阿。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强不屈。

骨气就是陈然“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的凛然不苟。

练习:请围绕“生命”这个词语写一段话。

三.幽默——言之有趣

幽默必不可少,调侃必不可少,它是轻松的逗趣,谈笑间体现一种思想的深邃,它往往能够让人在忍俊不禁中咀嚼出语言的奇妙与灵动。

文章语言幽默,人人都爱读。许多同学在写作时也知道这一点,也想在自己的作文中“幽他一默”,却常常憋得脑袋疼也憋不出一句幽默的话来。有句话叫“机智出幽默”,也就是说,幽默的语言都体现着某种机智,我们读马克吐温的作品,就常常有这种感觉。比如说戒烟很不容易,一般人会说“戒烟很不容易,我几次想戒都没有戒掉。”而马克吐温用完全相反的说法来表示同样的意思:“戒烟其实很容易,我每年都戒好几回。”这样就有了强烈的幽默感。

制造”幽默语言的方法

(1)“移用词、句”法。

(2)错位反差出幽默。

(3)自我解嘲。

(4)巧作对比。

(5)自相矛盾。

(6)巧作比喻。

(7)巧用拟人、夸张。

(8)俏皮话幽默。

(9)刻意精细法。

(1)“移用词、句”幽默法:

我们大多数同学平时说话妙语如珠,而写出的作文却十分枯燥。如果我们把头脑中储存的各种词汇充分调动起来,就能使文章写得活灵活现。看了这个片段,你一定会有同感:“到了六年级,我的病牙都陆续‘下岗’了,只剩下一颗老牙仍‘坚守阵地’,为了使它光荣退休,我使出浑身解数,却仍奈何不了它分毫。对这种‘顽固分子’,我只得乖乖投降。”这段幽默风趣的语言的出炉,归功于作者巧妙“移用”了社会、军事术语。

再比如:

【失误段】老师说文言文要过三关:背、默、译。我有办法对付——混!就说背吧!背不出我就压低声音咕哝。背《愚公移山》时,我就混得让老师不耐烦了:“算啦,这次算过关,下次不行!”

【点拨】这是一段很真实的素材,只是缺少细枝末节,使原本应该很出彩的情节变得十分呆板,毫无生活的激情和活力,无法彰显童心与童趣,所以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阅卷老师眼中也会如过眼云烟,注定得不到高分。

【升格段】过三关?那好,请看我“巧过背诵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前几句要吐字清晰,增加透明度!)“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中间几句节奏要快,滚瓜烂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究竟是孙子有了儿子,还是儿子有了孙子?不妙,压低音量。)“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孙子儿子……儿子孙子……”(声音已经低到极限,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背书还是念经。)“行啦行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可不行!”老师终于挂起了“免战牌”。

(2)错位反差出幽默:

①古今反差。例:三国时东吴要周瑜当统帅,那时周瑜是个团员,老将不服,可打了胜仗。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大家就不赞成。(毛泽东)

②大小反差。例:我家的财政部长发了言。

③身份反差。本应用于某身份人身上的挪用描述另一人物,或美化,或丑化,令人捧腹。例:此时不抄更待何时,我立即取出“工具”,开始“作案”,哈哈,真是“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经过漫长的一个小时痛苦思考及深刻反省之后,老师终于退回了“赃物”及“作案工具”。(郭杭《作弊》原载《作文通讯》)

④感情色彩反差。

即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例: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不隐讳地说出全篇的真理。(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诲人不倦”本是褒义词,文中却指连篇累牍、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兜售反动说教的艾奇逊。通过这一错位反差,人物的厚颜无耻更暴露无遗。

又比方说,在一对恩爱夫妻之间,有时妻子一句:“我恨死了你!”丈夫可千万别误会了太太的意思,她也许是在表达:“我爱死了你!”如果这时丈夫不识趣地暴跳如雷,那可大煞风景。

(3).自我解嘲幽默法:

例1如: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姗蒂,是有名的泼妇,动不动就作河东狮子吼,而苏格拉底从不发火。他说,娶老婆有如驭马,驭马没什么可学,取个悍妇泼妇,于自己修身养性倒是大有好处。有一天,姗蒂在家里吵闹不休,苏格拉底忍无可忍,只好出门。正走到门口,老婆从楼上倒下一盆污水,淋在苏的头上。苏心平气和地说:“我早就晓得,雷霆过后必有甘霖。”一个自我解嘲,把一腔怒火冲个烟消云散。又迅速进入哲学思考。

例2、据说著名学者胡适曾应邀到某大学讲演,他引用了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并在黑板上写下:“孔说”、“孟说”和“孙说”。最后,他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紧接着郑重其事地写下“胡说”二字,使学生在大笑中分享他的自我调侃式幽默,并牢牢记住了他的“胡说”内容。

例3、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有一次到安徽上示范课,由于听课的人特别多,学生们显得紧张、拘谨,很不利于把课上活。为了使教学别开生面,气氛活跃,钱老师一上课便先拿自己的名字开了个玩笑,说:“有个姓钱的,做梦都想乘龙,你们说他是谁呀?”学生们会心地笑了,马上解除了紧张的心情。

(4)巧作对比幽默法:

幽默思维所用的对比常表现为不对称的形式。不对称产生不和谐,不和谐便是笑料的来源。

例1、一个巨人站在一个小不点一起。一个大胖子站在一个瘦子一起。

例2、马戏团的丑角,穿的裤子一条长,一条短。一个裤管白,一个黑。走起路来,一条腿挺直,一条腿打弯。逗得观众暴笑不已,捧腹不止。

3.甲对乙说: “ 丙这个人什么都不缺,除了美德和才干。 ” 实际上是说丙无德无才。

(5)自相矛盾幽默法:

例1:在一次宴会上,达尔文恰好与一位美貌的少女坐在一起,这位少女带着戏谑的口吻向达尔文提出疑问:“听说你断言人类是猴子变来的,我也属于你的论断之列吗?”达尔文望了这少女一眼,彬彬有礼地答道:“不过你不是由普通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

例2、英国有位美貌风流的女演员,曾写信向肖伯纳求婚,信中写道:“咱们的后代有你的聪慧和我的外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了。”

肖伯纳在给她的回信中说:“你的想象是很美妙的,不过,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又像你,那又该怎么办呢?”

(6)巧作比喻幽默法。

巧妙的比喻,是修辞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能使语言焕发光彩,而且富有幽默感。

瞧,这些柳树,一夜之间竟然都染白了头发,哦,还不是雪花这个爱情魔法师捣的鬼!

如一位学生描写自己的“急状”运用了这样的夸张手法:我急得汗水直流,如果每一滴汗水都是一颗金豆子,那么我肯定比李嘉诚还有钱。

(7)巧用拟人、夸张幽默法:

驴子下去检查工作,他对随行人员说:“这地方的问题够严重的。你们看,蜘蛛大白天空张着网,定是睡懒觉去了。

“蜜蜂成天泡在花丛里,已经腐化变质。”

“啄木鸟极端利己,从不关心集体,成天砍树,损公肥私……”

“我看就只有苍蝇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臭,整天忙个不停,充分体现了敬业精神。”

(8)俏皮话幽默法:

幽默来自俏皮话。不少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俏皮语都十分风趣、诙谐。如谚语“死猪不怕开水烫”,“半斤鸭子四两嘴”;歇后语“吃剩饭长大的——一肚子馊主意”,“大肚子走钢丝——铤(挺)而走险”;惯用语“没头鹅”、“没嘴葫芦”等。一些学生一边体会生活中的幽默,一边灵活运用,语言中时吐幽默的清香。

(9)刻意精细法。

在教学中教师将通常模糊定性论述的东西,刻意地加以精细定量描述,可产生喜剧性的幽默效果。如有位教师在讲人生价值时这样描述人体的物质价值:“构成人体的水,足以装满一只容量为45升的水桶;人体里的脂肪,可以制造7条肥皂;人体中的碳,可以制造9 000支铅笔;人体中的磷,可制 2 200根火柴,人体中的铁,可造2根铁钉;人体中的石灰可足够刷两个鸡棚;还有少量的镁和硫……”教师“严肃认真”的精细论证,使人忍俊不禁。

当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时,教师一本正经地引用西方统计专家的数据①:“假如一个人的寿命为60岁,那么他总共有21 900天。一生时间的用途分别为:睡觉20年(7 300天);吃饭6年(2 190天);穿衣和梳洗5年(1825天);上下班和旅行5年(1 825天);娱乐8年(2 920天);生病3年(1095天);等待3年(1 095天);打电话1年(365天);照镜子70天;擤鼻涕 10天。最后只剩下3 205天,即 8年零285天用来做有用的事情。”统计数据的“精细”程度,教师引证的良苦用心,不是很令同学们听后既享乐又得到教益吗?这也是语言出幽默的又一良方。

练习:围绕“读书”这个词语来写一段话,利用把语言写幽默的方法来写,写出你读书得入迷。

四.语言个性化——新、特

如何能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赛场如战场,在千万篇作文中第一眼就引起评审老师的注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提醒参赛选手们,想要从众多佳作中脱颖而出,文章首先要“新”。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是作文新颖、独特的最佳利器。

制约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的“瓶颈”具体表现为——

语言枯涩。最突出的表现是词汇贫乏。这肯定与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生对学过的词语不善于运用,写出来的文章总是那几个词语,总是那几种句式,干巴巴的几条筋,读来味同嚼蜡。这样枯涩的语言当然就难以显示出个性了。

陈词滥调。写外貌——大眼睛,苹果脸;写景物——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写惊奇——嘴巴张成了O型;写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写嘴馋——馋猫……这些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话语标本长盛不衰,个性早已湮没殆尽。

故作深沉。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成人化。动不动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语言“成熟”之至,思想老气横秋,毫无与自己的年龄和生活相契合的话语机智,完全失去了青少年学生的天性。

空洞无物。语言基本上是“假”、“大”、“空”的混合物。开篇转弯抹角,结尾喋喋不休,中间亦是“空手道”,看上去多是些似观点非观点的句子,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大多是一些标签式的口号,甚至找不出一点属于个人的语言创意。

什么是个性化的语言呢?我们说,个性化的语言应该是脱离了大众化的话语范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它往往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久而久之,能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部分出类拔萃的考生,文字表达不但基本功好,而且善于调控文气、文势,善于不拘一格的修辞,善于举重若轻、以一当十。他们的作文处处显示出内在的文采,语言或简明老到,或诗意浓郁。阅读这类佳作,如品香茗,如饮醇酒,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如:“班主任老师又在喋喋不休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

“天醉了,映红了天边,云是山的使者吧,把风扯来醒酒,却弄醒水波粼粼。”

再如:【失误段】数学课上,老师在上面不厌其烦地讲着数学题目,我们学得实在是太枯燥。好多同学都没有听讲,开始讲起了悄悄话,大家的心早就飞了!因为明天就是“十一”黄金周了。

【点拨】这样的语言实在没有新意,老套得成了博物馆的古董,枯燥得令阅卷老师不想往下读。试想,陈旧的内容用平庸的语言表达出来能有什么吸引力呢?如果用另外一种新颖的语言来表达,定会令人耳目一新,新鲜的语言甚至可以将一篇内容平淡无奇的作文“点石成金”。

【升格段】“x+y=z。”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口干舌燥。倒霉!又是让人死掉几个脑细胞的数学课!“哼!什么‘x+y=z’,还不如‘枯燥的平方+乏味的平方=数学’!”同学们牢骚满腹,都有点儿坐不住了,纷纷开始认真地开起了小差。明天就是“黄金周”了,大家早就盘算起自己的“假日总动员”了!

要进行语言创新

功底较差的学生, 限于自身的能力, 有许多病句; 功底较好的学生, 为追求形式的华美,“造”出许多病句。 

例:春花琳琅, 夏雨洪荒, 秋月诡谲, 冬雪苍苍。这是四季的韵味, 从一景见四季,这好不诗意, 好不保留的美 。

例如:我选择性地乎略了他的话,沉浸在这种“无中生有”的快乐中。“虽然很小,但不用出一分力就能得到,这真是一种乐趣啊。”

贾平凹《延川城感觉》中的一段文字:

出奇的是这么个地方,偏僻而不荒落,贫困而不低俗:女人都十分俊俏,衣着显新颖,对话有音韵;男人皆精神,形秀的不懦,体壮的不野;男女之间,不疏又不戏,说、唱、笑,全然是十二分的纯净呢。物产最丰富的是红枣,最肥嫩的是羊肉。于是才使外地人懂得:这个地方花朵是太少了,颜色全被女人占去;石头是太少了,坚强全被男人占去;土地是太贫瘠了,内容全被枣儿占去;树木是太枯瘦了,丰满全被羊肉占去。 

形容词的运用:

例:这几天,他就像一搜搁浅的船,一整天坐在办公桌前无精打采,也不发一语;眼睛直勾勾望向一处,目光呆滞而晦暗。嘴边的胡茬已经形成毛茸茸的一片,似乎他的胡子比他这个人还要有精神。衣服已经被他揪扯得憔悴不堪,可他还舍不得换.

感受语言,重点是对语言的领悟与鉴赏,从中感受到个性化语言的无穷魅力。下面我们列举几段文字,重点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个性

1.个性化的语言需要词句的新鲜。

这就是说,遣词造句应力避陈词滥调,力戒人云亦云,要多多打造具有个人”版权“的句子。有时候,一个词语能救活一个句子,一句妙语能激活一段文字。

请看下面的例子:

(1)路窄得已容不下我瘦瘦的身影。(将“窄”换成“瘦”)

(2)寒冬的数声鸡鸣啼亮了又一个早晨。(将“声”换成“句”)

(3)老师一串串清晰的脚印留在弯弯的小路上。(将“留”换成“板书”)

(4)班主任老师又在喋喋不休地向我们讲述人生的意义。(加点部分换成”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

(5)阳光照进香樟林,满园都是清脆悦耳的鸟声。(加点部分换成”平平仄仄的鸟语“)

以上五例,有的只改动了一个词,有的只变动了一个短句,但语言的味道却大不相同。由此可见,词句的新鲜太重要了!

2.个性化的语言需要角度的巧妙。

所谓角度巧妙,指的是句子的切入角度突破常规,从人们意想不到的切入视角中,写出语言的个性。请看下面的例子:

(1)小姗姗把爸爸丢了,急得哇哇直哭。

(2)小舢板摇动了大海。

(3)大柳树搅动满天风雨。

(4)蓝天上飘浮着满河星星。

(5)爸爸的爸爸又不见了,这个疯老头哪儿去了呢?

以上五个句子,在叙述角度上表现出独特的个性。若写成”爸爸丢了小姗姗“、”大海摇动小舢板“、”满天风雨搅动大柳树“、”河面上飘浮着星星“、”爷爷又不见了“,句子的表达就毫无个性可言了。

3.个性化的语言需要形式的别致。

这种别致的形式大多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组合样式,它在句子的组装、句式的变换、词语的搭配等等方面都突破了惯用模式,往往有一种新奇之美。请看下面的例子:

(1)母亲那只高高挥动的手,散发着默默的叮咛。

(2)一茬茬老去的心愿,在秋风里摇曳成一片苍凉。

(3)三个小姑娘,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全是娇气,土气的露出几分傻气。

(4)男生是一个很男生的男生,女生 是一个很女生的女生。这很男生的男生和很女生的女生凑成了同桌,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5)这就是题海——永远做不完的基础题巩固题补充题综合题提高题边缘题压轴题,令你头皮发麻眼睛发花心口发慌手脚发抖。

(1)(2)运用了词语的超常搭配;(3)运用了”同字“的手法,(4)的叙述形式别具一格,(5)故意省略标点,让人们在没有标点的长句中感受题海的压抑和郁闷。正是因为形式别致,语言才充满了个性。

4.个性化的语言需要文笔的活泼。

语言要有个性,肯定离不开生动活泼的文笔,这就需要作者纵横捭阖,让自己的文笔飞起来。请看下面的例子:

老师呵,您不是说要过文言文背诵关吗?那我就背给您听吧——”‘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这几句吐字要清清楚楚,以增加透明度)”北山愚公太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这几句运用快节奏,滚瓜烂熟么)”虽我之死,有子 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子……(究竟是孙子有了儿子,还是儿子有了孙子?不妙,压低声音)“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孙子儿子……儿子孙子……”(咕咕哝哝,哼哼叽叽,我自己也 不知道是在背书还是在念经)“好啦好啦,这次算你过关,下次声音大点!”老师终于挂出了“免战牌”。

这段文字写“背书”的经过,生动,活泼,风趣,主要得益于作者灵动的文笔。

5.个性化的语言需要意蕴的丰厚。

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语言的个性当然离不开丰厚的意蕴。所谓意蕴丰厚,指的是语言优美凝练,含蓄隽永,“字唯期少,意唯期多”。请看下面几例:

(1)成群的白鹤聚散无常,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

(2)村歌——鞭花上脆生生颤了几个音节,便被黑骏马驮进草原。

(3)老牛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

(4)奶奶的童话,连同那遥远的歌,一块儿为我编织了睡意,把我送到一个星星与蝙蝠酿造的梦境中。

(5)河中间,几只携侣夜游的小舟,载着月光划出一两声浅浅的欸乃与呢喃。

以上五句美得让人心醉,这与语言的优美意蕴有很大关系,而语言一旦有了意蕴,既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又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个性化语言欣赏:

(1)杜甫,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代诗骄,他那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形象屹立在我面前:他在马上吟雨,在床前听雨,在山陵苦雨,在田间祈雨,在槛内思雨,在草堂唱雨,在江畔对雨,在战场悲雨,在驿路卧雨,在舟中忧雨……(《散文选刊》)

这一段文字的最大个性是“吟”、“听”、“苦”“祈”、“思”、“唱”、“对”、“悲”、“卧”、“忧”这一组动词的巧妙运用。作者通过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杜甫诗中的“雨”,“雨”中的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见问题闭眼;见困难斜眼;见表扬瞪眼;见钞票红眼;见礼物花眼;见同志翻眼;见群众白眼;见选举傻眼。(《特别关注》)

这一段文字的个性是运用了“同字”的手法,通过各种各样的“眼”,形象地概括了某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既精练又传神。

(3)水是慷慨的天使。雨霏霏可以滋田,雪皑皑可以沃野,江滔滔可以扬帆,湖泱泱可以荡舟,河清清可以爽心,泉汨汨可以悦耳,茶津津可以润喉,酒醇醇可以助兴……(李存葆《沂蒙九章》)

一段文字中用一两个叠词我们往往不会在意,但本段文字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叠词,鲜明的个性便扑面而来了。

(4)(在语文中)思壮阔,你则有金戈铁马,大河澎湃;想清新,你则有小桥流水,江南红杏;品幽远,你则有秦时明月,汉时雄关;诉悲凉,你则有骨横朔野,魂逐风蓬;说凄婉,你则有泪洒斑竹,情寄潇湘;论哲思,你则有庐山真面,柳暗花明……(《我心中的语文》)

这是一段写得很美的文字,其个性主要是化用古人的诗文名句,从而表现了语文的博大与丰厚之美。

(5)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妻子外出买东西,从未管过孩子的统计学家,勉强答应照管一下四个年幼的孩子。当妻子回家时,他交给她一张字条,上边写着: “擦眼泪8次;系鞋带15次;给每个孩子吹玩具气球各5次;每个气球平均寿命10秒钟;警告孩子不要横穿马路26次;孩子坚持要穿马路26次;我还想过这样的星期六0次。(《一个统计学家的故事》)

这一段文字实在是精妙之至,统计学家的性格在作者极具个性的叙述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笔者选取这么多例子,就是想让同学们从成人的语言中充分感知语言的个性。

再如:

1.雨季,静卧在清冷的寂寞里;三月,洒落着纷纷扬扬的叹息。

物人异用法,赋予“雨季”以人的情态或动作,情趣盎然。

2.谁知第二天班主任知道了,把我这个“欺上瞒下”的“官”狠狠地训了一顿。

大词小用法,“欺上瞒下”本指欺骗上级、瞒着下级,语义较重,小作者把它用于日常生活场合,可谓幽默诙谐。

3.是谁在高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我好奇地推开了门,却见一个别致的小园:一人,一桌,一杯酒。杯中清酒倒映着的却是一个寂寞的表情,那是盛唐一颗大大的眼泪。

通感妙用法,句中要写的是李白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痛楚,作者却用“盛唐一颗大大的眼泪”这一视觉形象写出来,撼人心魄。

4.黎明,一缕微熹扑进窗隙。一个翻身,扯出一串鸟儿的和鸣。

化静为动法,“一缕微熹”本是静止不动的,但作者却用“扑进窗隙”“一个翻身”来描写,多么神奇,多么丰富的联想!

5.圆滚滚的番茄扯着枝干的衣襟不愿撒手;黄瓜在头上插了一朵黄色的花准备去相亲却突然发现自己长了满脸的粉刺;茄子穿着不合身的紫色晚礼服正要去找裁缝讨个说法……

修辞妙用法,在小作者的笔下,任何事物都被赋予了人的特征,静止不动的生物立刻变得灵动起来,幽默起来,这就是“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

【积累】

幽默的作文语言摘录

1、一听见他叫我,我在n秒钟之内跑到楼下,n不大于10。

2、他满心欢喜地袋鼠一般跳着回家去了。

3、老师的问题仿佛是一道美味可口的红烧狮子头,同学们举起叉子一样的手臂抢着要吃。

4、如果我喜欢做这道题,我就会用150%的精力对付它;可惜我只有1%的精力,所以我不想做这道题。

5、下课的铃声悠悠地勾走了我的心,座位上只留下一个壳。

6、张信哲的爱如潮水唱得如痴如醉,我正在经历的愁似太平洋,令我特别感伤。

7、我急得汗水直流,如果每一滴汗水都是一颗金豆子,那么我肯定比李嘉诚还有钱。

8、我课后讲话像机关枪,上课像熬夜的大灰狼;我踢起足球来像巴乔,可是我的成绩像茄子打了霜。

9、老师的目光比美国的EP-3电子侦察机还灵敏,交谈的话语如激光制导的导弹精确地直击心脏。

10、语文作业后做数学讲义是一种休息,数学讲义做完后读英语书也是休息,文理搭配,干活不累,相互调节,就是休息,因此我们这批学生永远在休息。

11、这几天的运气糟糕透顶,刚才一杯水把满嘴的牙缝都塞满了。

12、面前是一锅沸腾的题海,油烟四起,我们在这个油锅中拼命挣扎,忍受着煎熬。

13、那件不愉快的事情已经被我删除了,放在了回收站;而那些快乐的事情就会一次次的被复制出来细细品尝。

14、终于下雨了,等我跑到家时,时,浑身是水,我只好“啊嚏、啊嚏”地表示感谢。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