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作文提升攻略――照应,前后呼应波澜生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21-08-11 手机版


 【知识点透视】    

俗语说前后呼应波澜生,写文章也要注意照应。照应就是文章中在前后相应的部位上的观照、呼应,指的是在文章的某一个地方提到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东西或一个问题,可以不作详细叙述,只作简单交代。然后,在后面的适当地方,对于前面的伏笔加以点明或详述。这一伏一应,形成了文章的前呼后应,使全文的内在线索伏而不露、明断暗续、结构严谨、脉络贯通,浑然一体。

照应,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待。简单地说:就是前面说的,在后面要回应一下;后面说的,在前面要先交待一下。在一篇文章中,有的内容前面讲了,后面再提及一下,与前面相呼应;有的内容,虽然主要放 在后面说,但在前面先提一下,这种写法叫 “照应”。

照应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题文照应。这是指文章或全篇或部分与标题相照应。题目常常被人们称为文章之眼,作品之窗。文章内容或是借题发挥,或是紧紧围绕着题目所明示的人、事、景、物、情、理进行叙写、辨析、抒情。题目与正文照应,犹如日月合璧。

2.首尾照应。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或开头交代起因,结尾告知结果;或开头提出问题,结尾回答;或开头抒发情怀,结尾深化主题。开难起,结难收。一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往往在于起笔和收笔。

3.前后照应。它是指行文中上下文之间的互相呼唤和照应。有了前后照应,前后内容的联系就会变得紧密,行文就会自然,文章就会结构严谨,脉络畅通。

【美文赏析】    小橘灯  冰 心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儿,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XX 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XX医院的电话号码吗?" 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他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噔、噔、噔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做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探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 "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阅读思考]:1、请分析本文是怎样做到首尾呼应的?2、本文哪些地方照应了题目《小桔灯》?3、本文前后照应的语句有哪些?

阅读手记

照应的三种类型,在《小橘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首尾照应。开头: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结尾: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橘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橘子及做小橘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橘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3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佳作示例】

铲煤  杜运

志愿者服务的第一天,车间领导交给我们一项任务--铲煤。当时,外面正下着大雨,阵阵冷风直向人们脸上扑来。同学们接到任务后,就拿起铁铲愉快地走了,而我仍呆呆地站在那里,心想雨下得这么大,怎么还叫我们到露天去铲煤呢?

老师傅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事,便亲切地问我:“小杜,下雨了炉子要不要烧?”“要烧。”我不假思索地说。“烧炉子要不要煤?”"那……”我被问住了。老师傅严肃地说:”如果我们不把煤及时送上,炉火就会熄灭,就要影响全厂的生产。”是呀,下雨也要干,不能影响生产,我点了点头,顺手拿起铁铲准备去劳动。老师傅又喊住了我,把他的雨衣朝我身上一披,同我一起走了出去。

风卷着雨点直向脸上扑来,“吱”的一滑,要不是老师傅扶住了我,我定会摔一跤。我走到煤堆边,用力铲起来,但那煤被水一淋,结成了一块块的,铲起来很吃力。干了没几下,我感到臂酸腿软,心里又犯愁了:雨下得这么大,煤又这么重,路又这么滑,真没劲。“嚓、嚓”,随着急促的铲煤声,我往旁边一看,只见老师傅不顾风雨,在起劲地铲着。虽然天气较冷,但是老师傅头上却冒出了阵阵热气,雨水和汗水淌满了脸颊。这时,老师傅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如果不把煤及时送上,就要影响全厂的生产。我脸上感到火辣辣的。于是,我就又用力地挥起铁铲,干了起来……

当我和同学们完成任务,拿起铁铲向车间走去的时候,一阵风雨又向我们袭来,我身上感到有些寒意,但心里却是热呼呼的。

[阅读思考]:1、本文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怎样的?2、行文中是怎样做到前后呼应的?

评析:从照应的角度看,这篇文章是比较成功的,它既注意了首尾呼应、行文中的呼应,也注意了主题和材料的内在呼应。雨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贯穿始终,借雨写人、扣题。我在工人师傅的教育下,由畏难退缩到亲身体验劳动的欢乐这种细微的思想转变的辩证过程,在寒风冷雨的烘托下,显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文章的主题也在这风雨中得到拓宽、升华,真正让我们体会到前后呼应波澜生。

写作趣事 1.宋朝的王安石,他的儿子叫王元泽,小时候就挺聪明。在七岁那年,有人用一只大笼子装了一头獐和一头鹿送给王安石。王安石想考考儿子的思维能力。就问儿子:你看,这笼子里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小元泽是第一次看到这两种动物,当然不认识,但他眨巴眨巴眼睛后,大声告诉父亲:獐旁边那头是鹿,鹿旁边那头是獐,对吗?王安石听了心里暗暗高兴,儿子的确是很机智。

王元泽的回答之所以巧妙,正在于他的两厢照应,做到了天衣无缝。

2.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否则,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李渔讲的是编戏,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

【名家精讲】    

一、题文照应

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为例。

开篇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篇中点题:车站送别中写道……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当父亲与儿子告别之后,文章写道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篇末点题: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文章首段开篇点题,使一种浓重的低沉的感情气氛笼罩了全文。行文中的两次点题,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从身形、穿着、动作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具体的描绘,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写父子的离情别绪,感人泪下。文章篇末点题,我读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出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开头照应。这样,文章标题的含义就十分明显了: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背影是父亲留给儿子最深刻的印象。

二、前后照应

茹志鹃在《百合花》一文中描写了通讯员的被门钩撕破的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就让他走;第二次是新媳妇在包扎所看见受重伤的通讯员躺在担架上,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在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第三次是新媳妇侧身坐在牺牲了的通讯员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细细地、密密地缝着。这些呼应的运用,使文章里人物思想感情起伏跌宕,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又如鲁迅《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到来,便照应了我刚回乡进家时母亲说的一段话: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如果没有这段交代,而后面写闰土的到来,就太突然了,失去了照应。

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最后写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这里提到的三拳照应了前文打在鼻子上的一拳,打在眼眶眉梢的一拳,打在太阳穴上的一拳。

三、首尾照应

写文章必须时时注意文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结尾处有:……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主题,开头作者从切身的感受中提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问题,结尾部分,以议论抒情的形式作结,把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战斗同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主题。

又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头写道:花鸟鱼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结尾写道: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开头实,结尾虚,开头抑,结尾扬,首尾相互照应,将文章的意义推向了更高的层次,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佳作示例】    幽幽橄榄情 王 泉

奶奶给了我一颗青色的橄榄。我轻轻一咬,立刻,舌尖泛起了一股涩涩的味儿。我失望地睁开眼,把这颗青果子吐了,连同那破碎的希望一块儿吐了,只剩下涩涩的味儿还留在嘴角边……

从小,我就觉得奶奶并不爱我,我的感觉就像这颗青橄榄的味儿一样,涩涩的。记得妈妈说过,我学走路时,奶奶眼睁睁地看着我一次次跌倒,听着我的一声声啼哭而不扶我。到我三四岁时,奶奶又给我订了一条怪规矩--每次吃饭,必须把面前那碗搭配了蔬菜的所谓的配菜吃完。再后来,奶奶又给我订了一条更严的规矩,让我每天早上风雨不误地去晨跑。多少次在凛冽的寒风中退缩的我,又被奶奶拽住,硬着头皮,继续向前跑……总而言之,奶奶对我太严厉,就像这颗青橄榄的味儿一样,涩涩的。

我摇了摇头,想把这些童年的往事连同青橄榄的涩味儿一起抛开。可猛然,我发现嘴里的涩味儿已荡然无存,却化作了缕缕沁人心脾的幽香……噢,对了,我分明记得,每次在我跌倒自己又爬起来后,奶奶总心疼地抚着我的小膝盖,直问我:还疼吗?分明记得,在我那碗配菜的碗底,常还藏着一个鸡蛋,或是几块排骨。分明记得……哦!我懂了,就在我尝到青橄榄幽香的同时,我懂了,自己为什么对这幽香有这种独特的、温馨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也真正懂了,这涩味儿后的幽香才是最有魅力的,最值得回味的。

青橄榄淡淡的幽香还回味在嘴角边,萦绕在心头上。我终于理解了奶奶对我的那份深沉的关怀,也领悟了那缕缕幽香所蕴涵的浓浓的爱。我若有所思地转过身,轻轻地对奶奶说:

“奶奶,我还想吃青青的橄榄”。

【评析】:文章以青橄榄起笔,又以青橄榄收束,首尾照应之妙自不待言。在具体内容上前后照应也十分周密。文中第二、三段内都依次写我的学步,吃菜,晨跑……具体反映了我对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感受,从而为最后点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如此严谨的结构正反映了作者构思的缜密,表达的认真。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