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密的逻辑,从自我追问开始——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08-08 手机版


本单元为活动单元。分为三个学习专题。专题一是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给出两个学习任务:

1.分析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2.辨析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专题二是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给出的学习任务是之处所给案例中的前提和结论,简述其推理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可以普遍应用的推理形式。专题三是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包括三项内容:1.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2.学会间接论证;3.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给出三个学习任务:任务1.搜集典型议论性文章,分析其中的逻辑链条;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辩论赛,在辩论中体会逻辑的力量;任务3.尝试写驳论文。本课完成的是专题三的第三项内容,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自我追问法,完善论述过程,使论证更严密,更深刻。

重难点:如何使论证更严密,更深刻。

一、环节一:生活中的逻辑。话题引入:我的同事说:无花果吃多了,太长肉了,这个国庆假期我胖了好几斤。教师指导:对于一个因果论证来说,要保证结论成立,它的理由一定是充足的。也就是说,要满足逻辑的“充足理由律”。如果有人对这个结论存疑,那么他首先会从哪里入手去质疑?如果我们要确保结论成立,也会不断地想要去丰富理由。

引出活动1。

活动1:如果你是我的同事,请试着展开一场自我追问,看看上述结论是否会有所改变。预设:我:国庆期间我吃了很多无花果,我胖了,可见无花果会增肥。反例追问:我吃无花果胖了。其他人吃无花果胖了吗?怎样证明天鹅是白的?证明的方式是所有,证伪的方式是寻找黑天鹅。

追问:胖的因素有很多,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运动量,饮食习惯,个人体质。追问:有没有科学依据表明,无花果可以增肥呢?我:我搜索之后发现,成熟之后的无花果,糖分含量极高,占果实重量的15~20%,其中大部分都是葡萄糖和果糖,并且还含有较高的淀粉,因此,这种无花果虽然好吃,但是吃多了便可能出现肥胖。......

活动2:如果一定要以多吃无花果会导致肥胖作为结论,怎样表述更严谨?科学表明,成熟之后的无花果,糖分含量极高,占果实重量的15-20%,其中大部分都是葡萄糖和果糖,并且还含有较高的淀粉,因此,这种无花果虽然好吃,但是吃多了便可能出现肥胖。国庆期间,我吃饭和运动情况与平时差别不大,就是无花果吃的更多,然后我就胖了好几斤。而和我身边和我情况相似的朋友有很多。可见无花果确实是会增肥的,平时还是要少吃。小结:经过刚才的自我追问,我们发现结论在悄悄变化,从最初的直觉和经验,到现在通过加入前提使论述过程不断丰富,这个结论变得严谨可信了。这个小互动,我们初步体会到自我追问法在提升逻辑严密性上的作用。

环节一

设计意图:从生活现象引入,一方面降低理解难度,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追问对完善思维和准确表达的意义,初步感受自我追问法的好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运用自我追问法,完善论述过程,使论证更严密,更深刻。

二、环节二:哲学家的逻辑教师从生活中的逻辑引入哲学家的逻辑,即苏格拉底的追问艺术。展示苏格拉底与拉凯斯的对话。

问题设计: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苏格拉底是如何展开他的追问的?

教师示范,学生树立追问的思维链条。总结:在这场对话中,拉凯斯是一位阐述者,苏格拉底则是一位追问者。我们知道追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批驳,譬如辩论赛中正反双方展开的追问,他的目的是驳倒对方;另一种是自我追问,启发思考,不断完善,直至结论足够严谨。。

在这场对话中,苏格拉底的追问显然属于后者。这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之问——始于怀疑,终于真相。这个追问的链条实际上呈现的就是思维的过程。而思维最终是指向写作的。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练笔:

活动3:练笔:依据上述对话完成议论性语段,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要求:逻辑严密,200字左右。

什么是勇敢?有人说,勇敢就是在战场上往前冲。不可否认,向前冲是勇敢的表现,但先撤退再包抄,以退为进,岂非另一种更明智的勇敢?也有人说,勇敢是坚忍不拔。如果坚忍不拔就是勇敢,那么做一千个俯卧撑也很坚韧,难道能说做俯卧撑就是勇敢吗?

显然不是。那么勇敢到底是什么?冲锋陷阵、坚韧不拔、不计风险的确是勇敢的特征之一,但却不是勇敢的准确定义。

我认为,真正的勇敢不是鲁莽,它是一种以冲锋陷阵、坚韧不拔、不计风险为外衣,而以智慧为内核的优秀品质。

第一层:承认合理。

第二层:反例和归谬,否认对勇敢的偏颇理解。

第三层:勇敢的定义,否定一部分,肯定一部分。小结:拉凯斯常有,苏格拉底不常有。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拉凯斯——感性、直觉地给出结论,需要在不断地追问下完善论述。苏格拉底不常有,但我们可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假设苏格拉底是存在的,也就是开展自我的追问。

苏格拉底之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应该如何使用自我追问法?

(1)引入虚拟论敌,它的通常说法是“有人说”,“也许你会说”等,促使论证从平面走向深刻,富于层次性;

(2)引入反例,发现逻辑漏洞,从而完善论证过程;

(3)引入归谬法,指出现有论断的谬误,不断完善论证过程;

(4)引入对比。我是这样的,别人呢?在对比中丰富。当然,“真理无法抵达,只能逐渐逼近。”我们的追问不可能穷尽所有可能。只要在已有认知上多走一两步、两三步,文章的深度就不一样了。

环节二设计意图:从苏格拉底之问这一经典对话追问法引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追问法的好处,能够运用追问法来完善论证。并且,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人应当坚持正义》也是取自《对话集》,体现苏格拉底之问的说理风格。本节课让学生提前感受了对话说理的魅力。

三、环节三、练一练

活动4:“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请试着运用今天所学的自我追问法,完成一个论述类语段,表达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层次清晰,逻辑严密。300字左右。提示:第一步,我们可以试着运用自我追问法激活思维。大家可以先肯定这句话的合理性,并能举出事例加以证明。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个角度,通过追问法,向纵深处发掘,通过一步、两步的追问去丰富这个论断,完善论证过程。第一步学生构思与教师点拨。

下面,同学们可以先交流一下,看看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采用怎样的自我追问法展开思考?譬如改变。是的,很多人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举出一组事例。如果仅止于此,那就是印证,而不是说理。

但,改变是什么,可以变好也自然可以变坏。再举例。对比分析,为什么同样是改变,有的人让世界美好,有的人却让世界更坏。给出结论。

第一层,先承认这句话的合理性。举出一二例子,承认很多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第二层,寻找这句话的追问点。但真的每个人都能改变世界吗?那些小人物,低到尘埃里的小人物,他们微不足道,何以改变世界。结论,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你才可能去改变世界。

第三层,反例,也许你会问,白芳礼老人不是小人物吗?为什么他会骑着人力车感动全中国?可见,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前提是你足够强大,或者你拥有足以感动世人的美德和坚毅。

第二步:写作第三步:分组交流研讨,课堂展示

环节三设计意图:思维训练的终极目的,是能够运用到学生的写作中去,让学生能通过自我追问法不断完善论证过程,丰富文章层次,最终实现论证深刻,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写前的交流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写作后的交流是通过碰撞进一步修改完善,然后进行课堂展示。

四、课堂小结总结简单议论文的两个误区:

一是思维感性化,依据直觉、经验做出判断;

二是说理平面化,确立观点,只用例证证明观点的合理性。

总结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思维的严谨性——追问,发现漏洞与谬误;层次的丰富性——追问,理性推导,不断完善;论证的深刻性——追问,由浅入深,理性思辨。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