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起始课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7-19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 阅读《乡土中国》全书,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增进对农村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理解。 2. 掌握先“粗”后“细”的学术著作阅读方法。 3. 抓住书中的关键概念,理解作者的学术观点。 4. 学会用创作思维导图的方法来理清《乡土中国》的知识体系。 5. 品味《乡土中国》的写作特色。 重点: 1. 阅读《乡土中国》全书。 2. 掌握先“粗”后“细”的学术著作阅读方法。 3. 抓住书中的关键概念,理解作者的学术观点。 4. 学会用创作思维导图的方法来理清《乡土中国》的知识体系。 难点:1. 抓住书中的关键概念,理解作者的学术观点。 2. 学会用创作思维导图的方法来理清《乡土中国》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社会学著作,作者费孝通先生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提出许多具有启发性和影响力的观点。让我们共同开启《乡土中国》的阅读之旅。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1. 掌握学术著作先“粗”后“细”的阅读方法。 2. 抓住书中的关键概念,理解作者的学术观点。 3. 学会用创作思维导图的方法来理清《乡土中国》的知识体系。 4. 品味《乡土中国》的写作特色。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1. 阅读《乡土中国》全书,掌握学术著作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社科类学术著作的经验。 2. 抓住书中的关键概念,理解作者的学术观点;把握作者的逻辑思路,理清著作的知识体系。 3. 品味《乡土中国》的写作特色。 三、学习活动 (一)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早年赴英留学,1938年学成回国。曾任西南联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他长期从事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生育制度》《乡土中国》等。 (二)《乡土中国》阅读建议 《乡土中国》是一部社科类学术著作,同学们之前很少接触学术著作,可能不知如何着手。在此,给同学们一些阅读建议: 1. 先“粗”后“细”,逐步推进。 (1)粗读 ①阅读“序言”“后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阅读《乡土中国》的“序言”和“后记”,我们可以了解此书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写作背景: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孝通在西南联大等校讲授“乡村社会学”课程。他不喜欢用现有的教材,而是独立思考和探索,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学生。后来,应《世纪评论》之约,费孝通将授课内容进行整理,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 写作目的:探讨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②浏览目录,大体了解著作的基本内容和章节结构。 社科类著作的目录,一般都比较明晰,主要的观点往往会出现在章节标题中。我们阅读目录中的章节标题,就能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粗略的了解。 阅读《乡土中国》一书的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除了“重刊序言”和“后记”之外,《乡土中国》包括14篇文章,分别是《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阅读了目录中的文章标题,再结合我们在“序言”和“后记”中了解到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等内容,我们可以大致断定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谈论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涉及文字的使用、社会结构、道德观念、传统感情、宗法制度、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内容。 ③浏览正文,快速跳读,对全书形成初步的整体感知。 在浏览正文时,我们可以这样做:留意每个章节的开头和结尾,以及每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那里往往会出现观点;看到阐述观点或定义概念的句子,顺手勾画下来;其它部分可以一目十行,进行跳读,知其大意即可。 以上讲的是粗读。我们通过粗读形成对全书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有了,就会产生对这本书的疑问点和兴趣点,也就产生了阅读期待。带着这样的期待去阅读,会有更好的阅读效果。就像学者温儒敏先生所说的:“‘粗读’是必要的头道‘工序’,为整个阅读做准备的。如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先看看地图,确定方位,有什么景点或者生活设施心里有数,游览的计划也就慢慢形成了。” (2)细读 细读是指对文章进行精细深入的阅读,注重概念、材料、论证、推理等要素,深入思考,不断提炼。 我们以《差序格局》这一篇文章为例,来说说“细读”需要注意的方面。 我们需要关注作者提出的概念。在这一章节中,作者提出的核心概念是“差序格局”,作者用它来指称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格局。“差序格局”是指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差序格局,举出另一个可与之构成对比的概念,就是“团体格局”。“团体格局”是用来指称西洋社会结构格局的概念。 我们在细读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区分观点与材料,看一看作者是如何用材料来支撑观点的。在《差序格局》这篇文章中,费孝通运用了丰富的材料,包括生活经验、历史事实、民间俗语、《红楼梦》中的情节、《论语》《大学》中的名言等。我们在细读文章的时候,需要弄明白作者为何使用这些材料,他用这些材料验证了什么样的观点。 我们在细读时还可以关注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他使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在《差序格局》这篇文章中,作者采用了比喻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在细读时,我们还可以注意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逻辑推理的。在《差序格局》中,作者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格局是差序格局这一结论。这种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理论的推理方法,是归纳的推理方法。 2. 抓住核心概念,找出概念间的联系。 学术著作往往会提出一些重要的概念,然后从理论上进行阐释。阅读《乡土中国》,要特别关注其中的重要概念,如“礼俗社会”“差序格局”“无讼”“无为政治”等。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的序言里说:“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理解书中的核心概念,找到作者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工具,就等于掌握了阅读学术类著作的钥匙。借助这把钥匙,我们就能够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学术研究的价值。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抓住和理解核心概念呢? ①留意目录中的核心概念。 《乡土中国》的目录包含一些核心概念,如“差序格局”“无讼”等等。我们在读目录时,可以留心记下这些核心概念,把它们抓住。 ②勾画正文中的核心概念,思考其产生的语境、内涵,以及作者如何围绕它展开论析。 在阅读正文时,我们也要时时留意概念。碰到概念,我们先区分它是一般概念还是核心概念?如果是核心概念,我们要将它勾画下来,并且思考:这个概念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中提出来的?它的内涵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展开论析的? ③在对比中理解核心概念。 在《乡土中国》这本书中,作者提出许多用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并且往往同时提出指称其它社会的对应概念。比如作者分别用“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这两个概念来分别表示乡土社会结构和西洋社会结构的格局。在两者的对比中,每个概念各自的内涵就更加清晰了。我们在理解某一个核心概念时,可以尝试找到与它构成对比的另一个概念,在比较中更好地理解每一个概念。 教材上有《乡土中国》概念对比表,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个表格,梳理作者用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并结合作者的论述理解它的含义。 ④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 《乡土中国》中的很多概念都具有紧密的关联。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差序格局”和“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这两个概念就具有紧密的联系。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就是:“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道德观念是依社会格局而决定的,有“差序格局”这样的社会结构格局,就自然会有“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如果能将书中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弄清楚,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知识体系。 ⑤反复阅读,查阅资料,联系经验,促进理解。 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反复阅读,联系上下文,用心推敲它的含义,或者可以查阅一些资料,如词典、百科全书等,促进我们对概念的理解。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也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极思考,促进对著作的理解。 3. 创作思维导图,把握知识体系。 《乡土中国》的正文包括14篇文章,作者在每一篇文章都提出了一些观点。而这14篇文章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在阅读每一篇文章之后,应该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怎样的内容?在阅读全书之后,也应该想一想:这些文章分别讲到乡土社会哪些方面的特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你可以将你的思考结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当你在读完每一篇文章时,请尝试画一个思维导图来概括这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你认为某几篇文章的联系非常紧密,它们是在讲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时,你也可以尝试用一个思维导图去概括这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当你阅读完整本书时,你可以回顾之前画过的思维导图,利用这些思维导图去思考、去分析全书各篇文章的联系。这时,你可以进一步尝试画一个总的思维导图,来概括整本书的内容。 示例: 画思维导图有很多好处。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的效率。《乡土中国》的文章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当你的阅读不断推进时,有可能会将前面的内容遗忘。这时你看一看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便可以比较快速地回忆起前面文章的内容,而不必再重读文章。通过思维导图,我们不仅能够整体地把握某些章节的内容,而且能够将章节的内容勾连起来,进而把握全书的知识体系。在创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回顾、提炼、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创作思维导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①独立完成。 思维导图创作的过程,就是我们个人对这本书再阅读、再思考、再总结的过程,我们应该独立完成,而不要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别人画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去参考、借鉴,以此来优化自己的思维导图,但不应用别人的思考来代替自己的思考。 ②呈现概念、观点。 在阅读《乡土中国》时,我们会发现作者在每一篇中都提出了一些关键概念,阐明了一些观点。为了将概念解释得更清晰,让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材料,例如民俗调查的案例、历史事实、生活经验、经典著作原文、民间俗语等。当我们画思维导图时,只需要呈现关键的概念、主要的观点即可,不必涉及材料。 ③语言准确,凝练。 画思维导图时,应该尽量用准确、凝练的语言去概括作者的观点。 4. 品读文章,感受写作特色。 《乡土中国》是一部学术著作,我们读起来却并不觉得枯燥难懂,而是感觉它非常通俗自然、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我们阅读这本书,除了可以拓展视野、了解一些社会学的知识之外,还可以从文章品读的角度入手,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从中借鉴一些写作方面的经验。 ①论点鲜明。 《乡土中国》的每一篇文章都集中解决一个问题,而且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作者观点的凝练表达。例如我们读到“差序格局”这个标题,就能够明确这篇文章的主要论点是乡土社会的结构是差序格局;读到“无讼”这个标题,就能够明确这篇文章的主要论点是乡土社会维持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诉讼等等。 ②事例丰富而贴切。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并且这些事例都能够很好地验证作者的论点。例如在《礼治秩序》一文中,作者提到抗战时期自己在乡下的经历:孩子啼哭不止,自己找不到医生而请教房东老太太,老太太利用生活经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个事例能够很好地论证作者的观点:乡土社会的生活很少变动,后人可以用前人的生活经验来解决很多问题,所以乡土社会里的人敬畏传统、主动地服膺于传统。作者运用贴切的事例,使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他的观点,也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③引用旧典翻出新意。 在这本书中,作者引用了不少传统典籍文献,并且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去解读它们,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例如在《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文中,作者引用了《论语》中孔子对“仁”的不同解释,指出《论语》中“仁”这个观念并没有非常确定的解释,“仁”其实是一系列私人间道德要素的总和,这表明在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中没有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作者善于将旧典翻出新意,将旧典纳入到自己的论述体系之中,使人读到之后往往眼前一亮。 ④比喻巧妙。 《乡土中国》里有不少巧妙的比喻,例如:在《差序格局》一文中,作者将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比喻成捆柴,将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比喻成石头丢在水面上的一圈圈波纹;在《无讼》这篇文章中,作者用足球比赛来比喻礼治秩序的性质。这样比喻都十分形象,是对抽象理论的生动说明。 ⑤善于对比。 作者在文中经常对比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乡土社会与西洋社会的诸多不同。这种对比展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与宏观的思考,也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不同社会类型的特点。 ⑥语言通俗自然。 《乡土中国》是一部学术著作,但我们读来却不感到枯燥和艰涩。作者用通俗易懂、朴实自然的语言向读者阐明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不凡的语言功力。 (三)反馈与评价 1.阅读学术著作宜先粗读、后细读,那么粗读和细读分别指什么? 2.阅读《乡土中国》要关注核心概念,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抓住和理解核心概念呢? 参考答案: 1. 粗读主要包括三点:① 阅读“序言”“后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② 浏览目录,大体了解著作的基本内容和章节结构;③ 浏览正文,快速跳读,对全书形成初步的整体感知。 细读是指对文章进行精细深入的阅读,注重概念、材料、论证、推理等要素,深入思考,不断提炼。 2. ①留意目录中的核心概念; ②勾画正文中的核心概念,思考其产生的语境、内涵,以及作者如何围绕它展开论析; ③在对比中理解核心概念; ④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 ⑤反复阅读,查阅资料,联系经验,促进理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给同学们提供一些《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展开阅读,也希望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学术著作阅读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课后作业 1.阅读《乡土中国》,创作篇章及全书的思维导图。 2.完成教材上的《乡土中国》概念对比表,并为每一个概念做简要注释。 六、板书设计 《乡土中国》阅读建议 1. 先“粗”后“细”,逐步推进。 2. 抓住核心概念,找出概念间的联系。 3. 创作思维导图,把握知识体系。 4. 品读文章,感受写作特色。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