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礼治秩序与无讼现象》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07-18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理解“礼治秩序”这一概念的内涵,对“礼治秩序”与“无讼现象”的深远影响有充分的认识。

  2.在阅读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能明确列出自己的阅读中的疑惑,尝试多种途径破解疑惑。

  3.在讨论疑惑的过程中深化自己对《乡土中国》文本内容以及论证方法有新的发现,能用警句来概括自己的阅读发现。

  【学习准备】

  1.全班分为若干个六人小组,整本书阅读活动以个体精读、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

  2.学生完成第五课时“学习任务单”,列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惑。

  3.教师分类整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挑出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放到课堂上讨论。

  【学习评价】

  1.修订完成第五课时“学习任务单”;

  2.根据阅读记录表及提问质量评选小组阅读之星。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传统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有时也是我们迈向现代的巨大障碍。费孝通先生写作《乡土中国》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对中国乡土社会有宏观的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志琴研究员在评论《乡土中国》一书时说:“《乡土中国》一书最重要的是提出了‘礼治秩序’及‘差序格局’概念,这是对前现代中国农村生存环境和农民生活状态最深刻、简约的提炼。”

  这一评价的别致之处有三点:一是将礼治秩序放在了差序格局之前,二是注意到了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将用“前现代中国农村”来指称“乡土中国”。今天我们就来研读探讨与此相关的《乡土中国》第八篇、第九篇。

  二、梳理文本

  1.出示2份同学填写的学习任务单,侧重讨论不同学生梳理关键概念时的差异。

  讨论提示:所谓关键概念是指对于理解文章能起到较好引领作用的重要概念,它可以是作者的原创概念,也可以是作者沿用的概念,还可以是作者临时赋予普通词语特殊含义的假借式概念。

  2.展示“学习任务单”示例。

  阅读《礼治秩序》《无讼》两章,完成下面两张表格。

  3.重读浏览课文,说说“法治”“人治”“礼治”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差异。

  明确:“法治”靠国家权力和法律条文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礼治”则依靠人人主动服膺的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在作者看来,“法治”与“礼治”中都有人为的成分,因此“人治”这个对于概括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没有特别的价值。

  4.前后关联,说说“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讼现象”这三者的内在联系。

  明确:“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外在结构特点,“礼治秩序”则是中国乡土社会内在治理模式,二者均因“乡土本色”而产生,属并列关系。“无讼现象”是“礼治秩序”治理下的社会必然会出现的社会现象,这两者是因果关系。

  三、思辨探究

  屏幕显示本班同学聚焦率最高的四个问题,小组投票选择探讨其中一个问题。由组长召集同学讨论该问题,把讨论结果或进一步的疑惑记录下来,交给全班讨论。

  问题示例1:文中说,“礼”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如何维持这种规范的?

  明确:“传统”通过如下以种方式施展其力量:(1)家族内部的长幼之序,长者对幼者耳提面命,让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浸润在“传统”之中,习惯成自然;(2)家规族规都有对于违反传统者的惩戒条例,一旦违背传统,就会受到严厉的惩处,让人们不得不屈从于传统。

  问题示例2:作为一种治理模式,“礼治秩序”有太多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成分,为何它还能在中国持续那么长的时间?

  明确:首先,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儒家思想教化的乡土社会百姓不会像西方社会那般把自由平等当作毕生追求;其次礼治社会对于违反者的惩处有很多残酷的手段,让人不敢抗争;第三,一旦发生战乱,社会秩序不稳定,“礼治秩序”也就难以维持,中国并非数千年来一直维持“礼治秩序”。

  问题示例3:在当时的乡村,因妻子偷汉子而打伤了奸夫的案子该怎样判案?

  明确:这个案子的难点在于法与礼的平衡。如果是纯粹的乡土社会,家族会用族规来惩处奸夫淫妇;如果是纯粹的法治社会,则打人者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奸夫淫妇无罪;在由乡土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型期,法官为体现法律的权威,宜用最轻的量型来惩处伤人者,同时也有必要将奸夫淫妇交由家族施行一定的惩处。

  问题示例4:在《无讼》一章中,作者认为在推行司法、诉讼前要先在乡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否则只能有害而没有益处。但为何如今我国以“依法治国”为治国方略,推行司法下乡,并未对乡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进行改革,也没有产生司法下乡的副作用呢?

  明确:1949年之后,中国农村先是进行土地改革,后来又推行公社制度,再后来又实施包产到户,乡土社会结构和百姓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一系列的改变为“依法治国”方案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即便如此,在我国少数边远地区,百姓遇到利益纷争还是尽量选择调解,而不愿到法院里一争胜负。

  四、拓展延伸

  1.运用你从《礼治秩序》《无讼》中学到的知识,为下面这副中国古代衙门的对联续写下联。

  上联:为士,为农,有暇各勤尔业;

  明确:衙门上原来悬挂的下联是:或工,或商,无事休进此门。教师自对:循礼,循俗,无讼人安其家。

  2.运用你从《礼治秩序》《无讼》中学到的知识,推断这个小说片断所写内容以及故事结局。

  慰老爷接过“屁塞”,坐下,用指头摩挲着,转脸向庄木三说话。

  “就是你们两个么?”

  “是的。”

  “你的儿子一个也没有来?”

  “他们没有工夫。”

  “本来新年正月又何必来劳动你们。但是,还是只为那件事,……我想,你们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爱姑既然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也还是照先前说过那样:走散的好。我没有这么大面子,说不通。七大人是最爱讲公道话的,你们也知道。现在七大人的意思也这样:和我一样。可是七大人说,两面都认点晦气罢,叫施家再添十块钱:九十元!”

  “…………”

  “九十元!你就是打官司打到皇帝伯伯跟前,也没有这么便宜。这话只有我们的七大人肯说。”

  七大人睁起细眼,看着庄木三,点点头。

  明确:这是鲁迅小说《离婚》中的一个片断。爱姑的丈夫对婚姻不忠,作为受害者的爱姑却不得不接受被休,而且只得到很少赔偿的结局。鲁迅先生借这个故事表达对封建礼教压迫妇女的控诉。

  3.城市化和法治秩序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请你写一段话,说说在这一过程中“礼治秩序”能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答案示例:“礼治秩序”强调人对于传统的主动服膺,为了合乎“礼治”,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特别强调“修身”。就空间而言,法律一定会留下漏洞;就时间而言,法律只能事后追究。而“修身”则没有空间的漏洞,又能在事前让自己远离罪恶。强调“礼治”“修身”会让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五、课堂小结

  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传统,必须要有一个全盘清理。我们必须用科学方法把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生活方式中所养成的观念加以说明。有了这笔清清楚楚的账才能使我们走下一步时不致再像目前这样的艰难而浪费了。——费孝通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六课时“学习任务单”。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