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登高》公开课导学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1-07-15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难点 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知人论世  

1.杜甫

杜甫(712——770),字            ,号               ,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               ”、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           ” 。 

杜甫忧国忧民,诗艺精湛,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有《              》传世。

三吏”为《            》《            》和《            》,“三别”为《         》《            》和《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2.资料链接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七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花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喝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3.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时年杜甫五十六岁。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

文本研读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急风、天高、哀猿,各给人什么感觉?(请在书上做好标注)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给我们勾画出一副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请在书上做好标注)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请谈谈你的看法。(请在书上做好标注)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造成杜甫愁苦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在书上做好标注)

5.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

思考讨论  

1.你如何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2.杜甫的《登高》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律诗之冠”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的评价请结合律诗的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习题链接  

1.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潦倒(liáo)  多财善贾(gǔ)   传记(zhuàn)  杳无音信(miǎo)

B.双鬓(bìng) 前后相属(zhǔ)  伺候(cì)     洁身自好(hǎo)

C.萧条(xiāo) 人才济济(jì)    静谧(mì)     博闻强识(zhì)

D.混淆(xiáo) 渚清沙白(zhǔ)  徜徉(cháng)  稳操胜券(q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   旋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   邂逅   穷困潦倒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 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 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 政治上不得志。

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比较阅读

读下面的甲乙二诗,完成1~5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1.这两首诗是杜甫漂泊南方时期所作,甲作于四川夔州,乙作于湖南。反映颠沛流离生活的诗句分别是:甲  ;乙  

2.甲乙的首联皆对仗工整,但从表达方式上看还是有区别的:甲       ;乙    。

3.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B.甲在空间上很阔大,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

C.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

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