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乡土中国:“家族”“男女有别”》导学案(教师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1-07-14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明确乡土社会“家族”的功能。

2.理解西洋家庭和中国乡土社会家庭的特点。

3.识记“阿波罗式”“浮士德式”文化模式,理解《男女有别》的主旨。

【重、难点】

1.理解西洋家庭和中国乡土社会家庭的特点。

2.识记“阿波罗式”“浮士德式”文化模式,理解《男女有别》的主旨。

【导学流程】

一、理解关键概念。

1.家庭: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或共同经济为纽带结合成的亲属团体。在人类学上有明确的界说: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

2.中国主流家庭形式特点:是扩展家庭。扩展家庭的特点是以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由于计划生育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很多家庭的三世同堂是由1+2+4和四世同堂1+2+4+8的父系母系混合家庭组成一是核心三代“中国式”家庭。

包括三代人,即祖父母、父母和子女。在这种定义下,父母双方的父母也含在内。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中国家庭单位。在这种家庭单位里,家长把后代看作自己的私有物,帮助孩子的生活,支持、照顾他们直到成家,被视为父母的责任。孩子也把家看作最坚强的后盾,甚至,有些人在婚后因为经济原因仍和父母住在一起。当小夫妻有了孩子,祖父母一般会自动承担起照顾第三代的任务,一直到他们上幼儿园或上学。中国人家族血缘关系比较紧密,相对西方来说亲情浓厚。长辈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很重视,相应的,孩子也更愿意照顾和陪伴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

3.欧美家庭形式特点:主流是核心家庭。核心家庭的特点是以夫妻和未成年人子女组成的核心,心灵在上帝,养老医疗教育归福利制度,子女成年后脱离原生家庭,夫妻一方死亡或者离异后,家庭就进入生命周期的消亡期。

4.中国家庭与欧美家庭的不同及原因:

由于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和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家庭跟西方家庭相比,是多功能的,除了生育,还有承担生老病死、精神归属的职能。心灵的港湾不在宗教,在家族。生孩子不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是为了家族的绵续。

因此中国的家庭就不能是临时的,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成长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年轻一代必须要结婚,结婚了必须要生孩子。

中国传统家族里,权力关系错综复杂。其中,父子关系、婆媳关系的重要性取代了夫妻关系;而无论哪种关系,都不是以情为重,而是以能不能.更好地促进家族的繁荣为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制定很多规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尊卑长幼,亲疏远近,可谓等级森严,繁文缛节,这点在《红楼梦》里可以看得很清楚。

实际上婚姻大事也由不得自己,甚至连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不完全由自己做主。贾政要教训宝玉,反而被贾母训斥一番,只好磕头请罪。贾母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权力?就因为她辈分高,年龄大。当年,贾母刚嫁到贾府时,估计也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小媳妇,现在,她成了老祖宗,这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中国有句古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活下去,等到上一代人全部死光,再等到同一代的人也全部死光,你就是老大

5.中国“家”的功能:

中国的家族不只是承担生育功能,它还同时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是一个事业组织。在这个组织里,事业的兴旺发达是首要任务;生儿育女当然重要,但要服从和服务于家族的发展和繁荣

6.外国的“家”的功能:

作为一个生育社群,在完成了它的生育任务之后,“夫妇之间固然经营着经济的、感情的、两性的合作,但是所经营的事务受着很大的限制,凡是需要较多人合作的事务就得由其他社群来经营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夫妇俩又回到了子女出生前的二人世界里。

7.男女有别: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契合。

8.男女求同:男女结合不仅仅是为了生育这个社会事业,而且是为了感情的契合。

9.感情定向:文化所规定个人感情可以发展的方向。

10.阿波罗式的文化:这种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

11.浮士德式的文化:这种文化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

12.《男女有别》主旨: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乡土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

13.《男女有别》概要:乡土社会中的感情是阿波罗式的,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联系是稳定的。因此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故男女之间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机动性的感情,这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

二、重点问题探讨

1.南宋诗人、词人陆游曾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情投意合,婚后生活幸福,然而陆母却硬生拆散他们,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偶然相遇,词人见人思情,写了这首词。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阅读原词,结合《家族》《男女有别》中乡土社会里“家庭”“男女”的特点解释为何陆母会强行拆散陆游与唐氏的婚姻。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答案:①私情不利于事业社群的发展。陆母认为夫妻感情亲密,以至于陆游荒废学业,影响科举仕途。

②乡土中国要有一种稳定的事业社群的结构,必然要求不能把婚姻寄托在变化多端的爱情激情上。

而是要求夫妻间,像好朋友一样,成为生活的搭档。                ——《乡土中国》

2.文中说恋爱“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 ,可恋爱不是同样能够重组新的社会关系吗?你怎么看?

恋爱的持续倚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

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

依现代文化来看,男女间感情激动的发达已使生育的事业摇摇欲坠。

恋爱打破了旧有的社会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新的社会关系不会马上形成,因此恋爱无法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

3.思考:为什么传统社会强调男女有别?男女有别这一原则产生了哪些社会现象?

为维持秩序。感情激动会改变原有的社会关系,不利于乡土社会的稳定,不利于作为长期绵续性事业社群的乡土社会家庭发展;而感情淡漠能稳定社会关系。所以乡土社会的感情定向是偏向同性交往遏止异性交往。

社会现象:家族代替了家庭,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组合。

同性原则大于异性原则。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向于同性方向去发展。

同性恋、自我恋。

结义“义结金兰”“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亡”

三、探究未知

学完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的忧愁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春景依旧,只是人却憔悴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桃花被风吹落,洒满清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注释:

黄縢(téng):酒名。或作“黄藤”。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ì):湿润。

鲛绡(jiāo 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1、古诗文中常有类似“李十二(李白)”或者“刘十九(刘禹锡的族兄刘禹铜)”等称谓,这是乡土社会的什么现象?

明确:这是乡土社会的家族中按照父系单向扩大亲属关系的排序现象。

2、《红楼梦》中贾母、王夫人等长辈最后选择薛宝钗而并非林黛玉和贾宝玉成婚,原因是什么?(事业社群的功能)

他们是从家族作为事业社群具有的角度来考虑的。

(薛宝钗——薛家)

(林黛玉——孤女)

古代控制男女的办法

一、生理上的隔绝

男女“七岁不同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

——《孟子离娄上》

二、心理上的隔绝

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彼此并不要求对方心理上的融洽与理解。

相敬如宾

三、早婚制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勾践灭吴》

四、外婚制和同姓不婚制度

同村不能结婚    

同姓不能结婚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合两姓之好   结秦晋之好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