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板块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名师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07-12 手机版


 【活动任务及目标】

1.通过访谈、调查,进一步思考,思考家乡的文化发展前景

2. 拟写一份家乡文化发展建议书。

【活动过程】

一、撰写家乡文化发展建议书

1.建议书的写法

建议书是个人或者单位有关方面为了开展某项工作,完成某项任务或进行某种活动而倡议大家一起做什么事情,或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也叫意见书。

建议书内容很广泛,像弘扬精神、实施措施、开展活动等都可以写建议书。

建议书面对群体时,虽然也带有建议,但主要是宣传、鼓动对方去做,具有一定的号召性。建议书面对领导和有关部门时,一般是中肯地提出自己对对方工作的意见和自己的建议,没有要求对方去做的意思。不具有号召性。

2.建议书的格式

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大体相同:

(1)标题

通常只写“建议书”三个字,有时为了突出建议的具体内容,可以写《关于×××的建议书》。题目要写在第一行的中间,字体要大些。

(2)称呼

顶格,提出的建议希望得到哪些人的响应,称呼就写哪些人。要写在第二行顶格,后面加冒号。下一行可加“您好”,再加感叹号。

(3)正文

空两格,就是建议的内容,从第三行空两格开始写。先写这个问题是什么,再写提出建议的理由,最后写建议的具体内容。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条写。

(4)可写一句“希望X X能采纳我/我们的全部建议。”

(5)结尾写祝福语

(6)署名

空行在右下角写出建议人的姓名,即提出建议的团体的名称或个人的名字。

(7)日期

写在建议人姓名的下方。

【习作示例】

家乡文化发展建议书

X X镇(乡)领导:

您好!

我们是XX中学X X班高一学生,近期在学校的组织下就家乡的文化生活开展了一些调查,了解到我们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为了进一步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特别是能够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向您提如下建议:

1.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设备。

抓好乡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乡风家风馆、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建设与优化。建议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征求群众的阅读需求,助推“全民阅读”。

2.加大在乡村“种文化”的力度,组建农民文化社团,开展城乡文化社团的结对帮扶,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积极挖掘和保护具有家乡特色的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节开展农民运动会、广场舞比赛、乡村旅游节、插秧比赛、山歌比赛等活动,真正让群众“唱主角”。

3.改善乡村生态人居环境,要兼顾“乡土”与“乡愁”。既要保护好青山绿水、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等有形的“乡土”风貌,也要支持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以保留“乡愁”味道。

4.打造本村的农民文化团体。通过开展活动、举行比赛,发现农民群众中的文化骨干、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充分发挥师生在文化活动中的特殊作用,确保每村有1名志愿者、1个文化中心户、1支民间文艺团队。

希望您能采纳我们的建议并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建议人

日期

二、设计风景区建设主题方案

请以小组为单位,以“家乡文化”为主题,为一处风景区设计主题方案,要求能够体现该风景区的特点。

【参考示例】

营口望儿山风景区

望儿山是辽南名山,是以母爱为主题而命名的天下独有之山,辽宁省省级风景名胜区,营口市一级旅游景区、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望儿山风景区以“母爱”“子孝”为主线,从不同角度描述最质朴的母子情深之爱。

1.以景观呈现母爱文化

望儿山有慈母像、拜母亭、步母石、哺乳轩、望儿塔、拜母祠、报母泉、母恩池、念母祠、仙人桥、望儿山庄、母子桥、母爱世界、风范园等十余处以母爱为主题的景观。并以“母爱”“子孝”这一主线,规划设计船型广场、金水桥、母子同心广场及广场组雕、母亲塑像、大爱无疆步道、母爱文化广场等几部分,从不同角度描述最质朴的母子情深之爱,全面完整地表现出母爱与人性的光辉。庞大的雕塑群,神采各异,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人类母爱的博大。“母爱世界”更为壮观,它是望儿山景区体现母爱这一主旋律的标志。

2.导入复合功能

一是弘扬母爱文化,为鲅鱼圈区打造中国母爱文化第一圣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二是发展旅游业,根据服务业的需要,高标准、高品质的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区。近年,望儿山修建的慈母馆是我国唯一的母亲纪念馆,国务委员陈慕华同志亲自为慈母馆题字。每年中外游客拜母者络绎不绝。贤达之士多以文孝母,为母立传铭刻做永久纪念。

3.母亲节大型活动导入

望儿山母亲节,也称“熊岳望儿山母亲节”,创立于1995年,至今已举办18届,是辽宁省十大节庆之一。每年五月,正当果花盛开的时节,望儿山都要举办“母亲节”,以“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为主题,纪念和歌颂至真至圣的母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敬母、爱母的美德。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文娱演出,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民俗拜母活动、评选好家庭、文艺活动、经贸洽谈活动丰富多彩,不仅塑造了城市特色文化,也促进了经贸投资。辽宁省、营口市于1996年把望儿山分别定为省、市级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烈日粘蝉,孩提时代的“光荣岁月”

蝉,安丘人俗称“接溜”,当它还在泥土里的时候,称它为“接溜鬼”。这俗气的名字,可见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接溜”顾名思义,当你靠近它的时候,它就撒一泡尿,接着就溜了。它的狡猾和“猥亵”的撒尿,以及它们在夏季此起彼伏的蝉鸣声,成了乡村娃竞相追逐的对象。粘蝉,成为孩童时代最有意思的童趣之一。我和弟弟自然也加入了粘蝉的队伍,乐此不疲。

粘蝉,可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技术活”。古代有“佝偻者承蜩”一语(承蜩,即粘蝉),《庄子达生 》中有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翻译成现代语就是“老汉粘蝉”,意思是人们只要排除外界干扰,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当然,小时候的我们并不懂庄子,只知道粘到很多很多的蝉,在小伙伴心中那是一件“功成名就”的事情。

杏杭村,坐落于安丘青云山脚下,错落有致的杏树、苹果树、梨树、桃树、梧桐树、柳树成为蝉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蝉也成为影响果树生长的“天敌”之一,但凡被蝉吸食、产卵过的树枝,不久就会枯萎,被风折断或者被农人剪断落入泥土中,它们的卵才得以生存。这也许就是蝉被称为“接溜”的缘故,既严重损害果树健康成长,又不能顺利捕捉,农人们也无可奈何。

每到炎炎夏季,我们都会吵着让父亲去买一根长长的、笔直的竹竿,这是粘蝉的主要工具之一。然后就是制作粘蝉的“面筋”了。这个技术活一般都是弟弟来完成,用粗白面粉制作面筋,这是母亲特别交代的,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为了防止我们用细白面粉过于“奢侈浪费”。弟弟盛一碗粗白面粉,加上井水揉成团。随后,放在一盆水中,把面团放在掌心,轻轻地揉搓,一点一点地把面团中的淀粉淘洗出来,剩下能粘在一起的,就是面筋了。上小学的弟弟能把制作面筋的技术熟练驾驭,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是跟谁学的,说起来当时也是一件极为自豪的事情。

刚制作好的面筋,还不能立马对蝉施展它的“威力”,只有等到面筋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到一定程度,它的黏性才能发挥出来。用油纸袋沾点井水,把面筋放在里面,防止面筋的水分过度蒸发影响它的黏性。再找个专门装蝉的大矿泉水瓶,扛上竹竿,把毛巾沾上冰凉的井水,搭在肩上,带上一瓶凉白开,顶着烈日,哼着小曲出门了。可能会有人要问,为啥要顶着烈日去粘蝉?因为中午的蝉叫得最响,光线最好,人们能够通过蝉鸣声,透过层叠的树叶准确定位到蝉在树枝上的位置,特别利于粘蝉。

粘蝉一般是从自家庭院周围开始,小时候我比弟弟高一头,粘蝉的任务自然落在我身上,弟弟负责摘下被粘住的蝉,掐掉翅膀,放到大矿泉水瓶中。兄弟俩昂着头,穿梭于各种树木的底下,仔细寻找蝉的踪迹。每当发现一只,紧紧握住竹竿,轻轻地靠近,随后迅速碰上蝉的翅膀,一只蝉就顺利收入囊中。就这样,但凡有树木的地方,都曾留下过我们的足迹,把整个村里绕行了一遍又一遍……有时候,会遇到同在粘蝉的小伙伴,你看看我粘的蝉,我看看你粘的蝉,比比谁粘的多,谁粘的少,好不痛快。

等面筋一点一点地用完,昂了半天的头也累了,带着“战利品”回家去。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数蝉,数一数总共粘了多少只,想一想什么地方的蝉多,下一次或许还会去。等到晚间父亲下班回家,看着儿子们粘的蝉,高兴得很,淘洗干净,用热水焯一下,放油锅一炸,撒上椒盐,就成了他的下酒菜,快哉快哉。有时候兄弟俩粘的多了,母亲会留下父亲要吃的,剩下的就拿到做小炒的店铺里卖掉,卖到的钱会给我和弟弟自由支配,虽然钱不多,在当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们会买一些偶尔想吃的美食与家人分享,那乐滋滋的心情到现在记忆犹新。

时间回到现在,已经参加工作的我们,孩童时代早已不再,每听到蝉鸣阵阵响起,就将我的记忆拉回到了粘蝉的“光荣岁月”,回想起与家人相濡以沫的日子,回想起用卖蝉的钱给母亲买吃食的情景。父亲,应该很久没有吃到儿子们粘到的蝉了吧……

乡下娃子爱“尝新”

悠长悠长的东南风像群顽皮的孩子,在一片片青青的麦海上接连打几个滚儿,一穗穗的麦子渐渐饱满起来,澄黄起来了。随手捋下几穗,放在掌心轻轻揉搓,吹去一层麦糠,清亮亮、晶莹莹的麦粒儿便显露出来了,丢在嘴里细细咀嚼,那股清爽甜香的滋味总让人回味无穷……

我的家乡在鲁南的郯城县,那是山东的南大门。每至夏初时节,家乡一带风行“尝新”的习俗,就是采摘少许即将成熟的青麦穗、青豌豆,抑或早熟的春玉米、刚收下的小豌豆,做成各种各样的吃食,尝尝新粮的醇香,品品丰收的喜悦。打小,我就爱吃香喷喷的烤青麦,母亲常把一穗穗青青黄黄的麦子,放在灶间的余火上烧烤,燎去丛丛扎人的麦芒,只剩下光秃秃、胀鼓鼓的麦穗,一缕缕新麦的醇香从黑黢黢的灶房里飘出来,诱得我们兄妹口水直流。母亲把秃麦穗放在簸箕里反复搓几遍,再颠簸几下,一粒粒亮晶晶的青麦子直朝我们闪着小眼睛呢。我们你一把我一把吃起来,那滋味香醇醇、筋道道的,比时下孩子常吃的一些时尚小零食,不知强多少倍!

母亲心灵手巧,她“尝新”的花样儿多,能用青豌豆、青麦子做出许多种吃食。比如摘了青青的豌豆荚,她会加上少许盐巴,清水稍煮,豌豆荚的那股鲜爽、清香让我们品之不尽。她还会把青麦粒、青豌豆掺了大米蒸干饭,陈年的大米吸纳了新粮的鲜香,味儿糯香糯香的,耐口着呢!热腾腾的盛上一碗,光看那清凌凌、白亮亮的色泽,就不由得胃口大开,食欲大振。母亲还爱做新粮粥,青麦粒、青豌豆和刚收下的小豌豆,兑了清甜的井水,用一盘青石小拐磨磨出汁儿,入锅慢悠悠地煮透,青莹莹、粘稠稠的新粮粥撒上少许盐豆儿,吃起来蛮享受,十分滋润、舒帖。

想起电影《柳堡的故事》了,那个留着忽悠悠大辫子的二妹子一直在记忆里泊着,“九九那个艳阳天呀咦唉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吹得风车儿转啊,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曲调儿婉转悠扬,不由就忆起了家乡的蚕豆。麦子黄梢的时候,青枝绿叶间的蚕豆荚变戏法儿般成了浅褐色。母亲收下几墩早熟的蚕豆,摘下胀鼓鼓的豆荚儿,剥出一颗颗圆润的蚕豆儿,用菜刀一颗颗划上十字花,然后趁着鲜儿撒入盐巴渍上一渍,油锅里煎炸,顿时满屋子飘散着一缕缕豆香。未及入盘,捏上两颗急急丢进嘴里,嘎嘣一咬,那香那脆的舒惬劲儿,甭提多美了!

我喜欢在郊外一波波涌起的麦浪里徜徉,喜欢品那即将成熟的新粮的醇香。随手揪上一穗,剥一粒饱满的麦子入口,细嚼慢咽,麦香沁人心脾。那滋味像什么呢?像暄和的绵软的阳光的味道,像那一道河湾里黑油油的泥土的芬芳,像年轻的母亲身上那特有的清甜的奶香!还有什么呢?还有广袤的原野上野花野草的气息,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的气息,哼唱甜美乡谣的邻家俏妹子,那一如艾草一样迷人的气息……恍恍惚惚的,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绿水环绕、榴花似火的小村庄,一脚踏进那方爬满淡蓝色乡情的青石小院,端起一只硕大的兰花海碗,津津有味地品着母亲盛起的新麦粥……

而今,小城里也时兴“尝新”的习俗了,农贸市场上、大型超市里赫然见到一把把青麦穗、一篮篮豌豆荚,还有一穗穗早熟的青玉米,好亮眼好诱人哦,禁不住唾液潜溢起来。忽然想起,好久没有回家看看亲爱的爹娘,看看饱满的麦穗了,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娘是否还在村口倚靠着那棵歪脖子老槐树,呼唤漂泊在外的儿女回家,品尝世间最美的新麦粥?不由得,泪已湿了青衫……

关于家乡春节文化习俗的实践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农村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青年一代受到世界综合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与兴趣等方面出现“西化”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所淡化。春节期间,我对家乡农村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适当的调查,现在分享给同学们,借此激发同学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并思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

下面向大家汇报关于春节习俗的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

1.春联

(1)春联的格式

正门对联:贴在门堂中间,纸张较宽大,字数一般4-5个大字,少数铁门有7个大字的。

门旁对联:贴于门两旁,一般木门门旁较窄,多数是7个小字对联,也有9个小字对联。有些人家是大铁门,则是7—9个大字对联。

门头横联:贴于门堂上方,多数情况下木门才有,字数讲究为偶数,一般是10个字,通常是由一副完整对联构成的。

“四个字”:贴于门头正上方,特大字,反应主人的吉祥心意。常见为“紫气东来”“飞熊镇第”“耕读传家”等。

“福”字:正门的最上方通常贴一个“福”字。有的正贴,也有倒贴的。倒贴寓意“福到”。

柱联:贴于各种柱子上,大字对联,通常是7-9个字。

迎喜条:通常贴在家门口的树上,如“迎喜接福”“四季平安”“四方来财”等。

(2)春联的内容

正门对联的内容都有积极、乐观、祥和、祝福等美好的寓意。

祈愿类的,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言志类的,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祝寿类的,如“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

歌颂类的,如“国梦圆时家梦好,政风畅处世风清”。

写景类的,如“几行绿柳门户晓,一树红梅万户春”。

行业类的,如“联通千里全家福,信达万户百姓欢”。

励志类的,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春联的材质与种类

①地方工艺的红纸,人工书写:比如,我爷爷就喜欢买当地叫“凤凰特红”的红纸,在白纸上涂上红色涂料,越晒越红。用碳素墨水书写对联,即使一年过去了,还是黑字黑得发亮,红纸鲜红如新。

②印刷版:在一般的红纸上印刷黑色字迹的对联,这种对联开始好看,时间长了就会褪色发白。

③烫金版:也属于印刷的一种,在红纸上印刷烫金字对联,金光闪闪,很好看,但阳光晒的时间长了,字就会掉下脱落。

很多年轻人不太讲究,喜欢买印刷版对联,方便省事。但是年龄大一些的人喜欢买好红纸,请人到家写对联或订购手写的对联。其实,后者更富有传统文化气息,值得推崇。

(4)贴春联

①时间:贴春联通常是在除夕当天的上午,贴好春联就等着吃午饭了。但也有提前一两天贴春联的。大人们说,民间有习俗,穷人家过年就是“年关”,但只要贴上春联,债主见到了就不会上门要债了。

②程序:“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之前,通常要把上一年的旧春联撕掉,把门清理干净。

农村一般会先“打”好“糨糊”,然后裁好对联,做好准备。先在门上相应部位涂上糨糊,然后把对联拉直,轻轻贴上去,稍微调整后,用抹布压平即可。有时候要借助椅子、凳子和梯子才行。

贴对联也讲究文化,传统文化要求左边为上联,右边为下联,而上下联的判断依据是平仄声,需要了解对联知识并具有良好的拼音基础。

2.烟花爆竹

在传统的习俗中,春节放烟花爆竹是不可缺少的,硫黄硝烟味总是和春节的气息紧密整合在一起。人们总是以为烟花爆竹放得越响亮,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网络查询可知:放爆竹是为驱逐一个叫“年”的吃人怪物,以确保民众平安,进而演化为一种祈福平安的民间习俗。

(1)燃放时间

①过小年,腊月二十三的晚上,目的是送灶神回娘家(天界)。民以食为天,期盼灶神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②除夕年夜饭时。过去,年夜饭是在晚上,如今“抢过年”,不少人家上午没到十点就吃饭了。

③除夕半夜12:00时。爆竹一声除旧岁,守夜结束时,爆竹声震天,接“灶神”回家,迎接新年的到来。

④正月初一的早晨。俗称“开门炮”。民众很讲究“开门炮”,寓意开门大吉,预示新的一年中一切顺利!

⑤正月初三早上“送年”。表示节日完成,需要开始干活了。

(2)烟花爆竹的种类

①礼炮型烟花:观赏性强,冲击力大,安全性要求高,燃放需要在空旷地带,当然,价格也是较贵的。据说是近十多年才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往往燃放的既多又“豪”!

②鞭炮:有普通鞭炮与闪光炮(如“遍地红”)两种,前者是传统简装鞭炮,价格较便宜,后者是精包装、安全性好的鞭炮,价格较贵。鞭炮燃放起来持续响亮,预示顺当,是春节必不可少的。

③手持烟花:通常是儿童们手持燃放的观赏、娱乐型烟花。我小时候就喜欢缠着父母买这种烟花玩。

3.走亲访友喜酒忙

(1)走亲访友是春节最热闹的事情

现代人工作繁忙,不少亲人打工在外,春节成为亲戚之间互动的主要时期。一般地,走亲访友都会带点礼品。礼品多数为酒类、乳制品,也有其他的,如香烟、保健品、糖果或玩具等。到家后,主人会招呼大家先围坐在火盆周围,端出各种糖果零食,泡上家中最好的茶水,一起拉起家常。

一般地,血缘关系近、平时关系好的亲朋好友会留下来一起吃饭,仿佛不吃饭是对主人的不尊敬。老年人特别希望亲戚朋友在家里多热闹一段时间,所以有不少亲友会选择聊天、喝酒、打牌,把热闹的气氛搞的浓厚,主人会很开心,事后也会津津乐道。

(2)喜酒扎堆礼金重

因为平时在外工作的人多,乡村多半是妇孺儿童和老人,所以很多人把喜酒安排在春节期间,比如结婚、乔迁,甚至还有把孩子周岁喜酒提前或推后到春节期间的,图的是亲戚朋友都能到场,热闹一些。这些扎堆的喜酒无形中使得春节变得更加忙碌,甚至会遇到一天要喝2—5家喜酒的情况。

(3)反思与新气象

走亲访友带礼品导致浪费较大,虽然有的家庭可以把A带来的礼品转送给B,而B又流转给C,但最终家家都会留下一些酒品和乳制品等,而今礼品动辄几百元,导致每个家庭花销很大。但实际上,很多家庭一年也喝不了几瓶酒,礼品往往过期了也用不掉,浪费惊人。

喜酒扎堆使得很多人春节礼金花销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礼金越来越重,由于崇尚礼尚往来,礼金的攀比导致的经济压力也不小。

然而,春节也出现了新气象。

①有不少家族统一意见,春节往来不再带礼品,彼此之间见面聊天、喝酒、打牌,图个热闹,就非常不错。

②有一些家族搞AA制新团拜,把家族的亲人约到酒店,一起见面吃饭、聊天、娱乐,不要天天张家李家到处跑,效果也是很好的。

③有一些家族轮流到访,今年一起到A家、B家,明年一起到C家、D家,等等。这样很多家庭可以解放出来,主办家庭也能一次待百客,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结束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重大经济因素参与,我的调查报告也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我的调查报告能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思考对传统文化的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扬,使得这一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涵得到更好的丰富与发展。

家乡文化发展建议书

1.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

抓好乡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乡风家风馆、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建设与优化。建议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征求群众的阅读需求,助推“全民阅读”。

2.活跃农村文化活动。

加大在乡村“种文化”的力度,组建农民文化社团,开展城乡文化社团的结对帮扶,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积极挖掘和保护具有家乡特色的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节开展农民运动会、广场舞比赛、乡村旅游节、插秧比赛、山歌比赛等活动,真正让群众“唱主角”。

3.保护农村生态。

改善乡村生态人居环境,要兼顾“乡土”与“乡愁”。既要保护好青山绿水、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等有形的“乡土”风貌,也要支持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以保留“乡愁”味道。

4.组建农民文化团体。

通过开展活动、举行比赛,发现农民群众中的文化骨干、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充分发挥师生在文化活动中的特殊作用,确保每村有1名志愿者、1个文化中心户、1支民间文艺团队。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