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百合花》名师导学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1-07-09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阅读这篇小说,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掌握时代人物普遍心理。

2.掌握基本梳理情节的方法,强化小说阅读的整体意识。

3.从细节和意象切入,分析小说的人物和主题。

自主预习

1.识记生难字

劈手(pī)   虔诚(qián)   半晌(shǎng)

执拗(niù) 尴尬(gān gà) 讷讷(nè)

讪讪(shàn) 鹿寨(zhài) 忸怩(niǔ ní)

包扎(zā) 发髻(jì) 踌躇(chóu chú)

2.读准多音字

(1)脸涨得像个关公zhàng 其他读音:zhǎng 组词:涨潮

(2)执拗niù 其他读音:ǎo 组词:拗断

课堂探究

1.整理小说的情节,找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整理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语句,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3.分析本文中“破洞”“野菊花”“毛竹”“百合花”等意象的象征意味。

4.本文主题一直被认为是歌颂军民鱼水情,赞扬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的高尚精神,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

核心素养专练

阅读《百合花》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作者以《百合花》为题的用意何在?

  2.“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新媳妇为何情绪这么激动?试分析句子中新媳妇“劈手”“狠狠”“气汹汹”的原因。

3.课文中多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口子,是怎么回事?新媳妇为什么在通讯员死后仍继续缝补他的衣服?

参考答案 

核心素养专练

  1.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她义无反顾地奉献出来,象征了军民之间百合花一般纯洁的深情。

2.新媳妇为小通讯员的壮烈牺牲而感情不能自控。流着泪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表达她深切的哀悼和崇敬之情,同时也是对一条年轻生命消逝的哀痛和伤心。

3.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口子是在新媳妇家借被子时刮破的;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与痛惜,体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尊重,她被通讯员英勇的行为所感动。

学案设计(二)

学习目标

1.阅读《百合花》,理解和交流文章的人物、情节、文化背景、主题等。

2.通过活动,细致理解活动任务说明,真正参与到创见活动中去。

3.掌握相关成果的基本格式要求, 形成初步的交流成果。

自主预习

1.作家作品

茹志鹃,女,1943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代表作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剪辑错了的故事》等。她的短篇小说有着鲜明的创作特色。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2.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课堂探究

1.活动任务一:为《百合花》设计宣传图片,或为《百合花》一书设计封面图片。

具体要求:数量1—2张,可手绘,也可电脑作图然后打印。

(1)图片内容来自小说故事情节: 

(2)附加的文字说明: 

(3)设计思路: 

2.活动任务二:组织作品研讨会。

(1)所选择的方向: 

(2)已搜到的相关材料: 

(3)存在的难点: 

(4)初步准确采取的解决方案: 

3.活动任务三:访谈

(1)提问1: 

(2)提问2: 

(3)提问3: 

(4)提问4: 

(5)提问5: 

4.成果要求说明:以上三项活动任选两个来做,均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汇报时要做好PPT展示,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每组5—7分钟的报告时间。正式汇报之前,每组需到任课老师处做预先展示,老师提供修改建议,要做到文从字顺,没有语病,讲解员说话语句清楚,逻辑清晰,能够流利讲述内容。全班投票选出每项最好的设计,上报学校以供采用。

核心素养专练

以下罗列了几种关于《百合花》的评价,结合文本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啸平(茹志鹃的丈夫王啸平,笔者注)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中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我在翻箱倒柜一番之后,在过去那些质感的怂恿催逼之下,决定要写一个普通的战士,一个年轻的通讯员。

为什么要新娘子,不要姑娘也不要大嫂子?现在我可以坦白交待,原因是我要写一个正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这个年轻的、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

——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1980年。

茹志鹃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细腻变化。《百合花》写小战士衣服肩头的“破洞”、给我开饭的“馒头”、枪口上插着的“野菊花”、印着百合花的“新被子”等,写出了在战争年代人性的纯真。《百合花》是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它的风格就是:清新、俊逸。这篇作品说明,表现上述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

——茅盾《谈最近的短篇小说》,1958年。

1.《百合花》一直被视作革命战争小说,近年来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它是一篇反战小说。你支持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2.自茅盾先生提出《百合花》是表现良好的军民关系之后,“军民鱼水情”一直被认为是小说的主题,但逐渐有人提出小说主题实际反映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人情人性美),也有人提出它表现的主题是朦胧的爱情。你如何看待以上几种观点,你认为小说主题反映了什么?如何看待人们对小说主题的不同理解?

3.故事中的小通讯员和小媳妇一直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但作者在“我”的身上也花费了不少笔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我”在故事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以上几个问题供同学思考,建议课后查找相关资料阅读。)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