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哦,香雪》公开课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7-08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清小说情节,赏析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 2. 学生通过山村少女特定的视角,能够阐释细节描写与社会巨变之间的关联。 【教学重难点】 赏析本文将细节描写融于景物描写及人物对话中的特殊手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小说标题《哦,香雪》,非常别致。通过预习我们知道,“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女孩香雪与铅笔盒的故事。故事很简单,可是作者为什么在“香雪”前面加了一个“哦”字呢?我们来读一下题目。(学生用各种语调朗读“哦”,体会“哦”的韵味。)这个“哦”为小说增加了些什么内容呢?正如标题所确定的基调一样,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抒情性、咏叹式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群美丽乡村少女的美好形象,叙述了一个发生在特定时代里的美好故事。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二、抓梗概、品细节 (一)梳理情节脉络。 根据课前阅读理解,概述本文故事情节。 明确:问铅笔盒一换铅笔盒一得铅笔盒。 ( 二)感受细节魅力。 1.研读课文第49节,讨论:作者是如何借助细节描写将这一简单事件写得摇曳多姿的? ( PPT ) :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 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相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 还问到它的价钱。谁知没等人家回话,车已经开动了。她追着它跑了好远,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她才停下脚步意识到, 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可笑啊。 ( 学生分组讨论,由各小组代表发言。) ( 1 )此节中作者用了四个“打听”,用意何在? 提示:从表述方式和内容两方面思考。 明确:从表述方式上看,连用四个“打听”,表示强调,强调香雪对外面的世界、对大学、对精神文化的东西是非常感兴趣的,她甚至还问到铅笔盒的价格,说明她动了想要得到它的念头,而且非常渴望;从“打听” 的内容来看,香雪打听的四个事物:外界、大学、诗歌、铅笔盒,范围逐渐缩小,逐渐具体,最后落到“铅笔盒”上,构成了整个故事的线索。因此,连用四个“打听”,表现出香雪这个乡村少女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极度渴望,将香雪的内心指向、精神追求等都包含在内。 ( 2 ) 若将“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一句改成“当她意识到已经追不上的时候”,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 点拨:想象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跟着火车狂跑,跑了很久,意识到已经追不上了,才停下来的情景。然后将两句做比较。 明确:“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一句更有场景感,一下子将读者带人到具体情境中,走进了香雪的内心世界——事实上“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直都存在,为什么香雪到后来才意识到呢?是因为这时她脑子里面全都是铅笔盒,渴望铅笔盒的念头是如此的强烈!让她完全沉浸其中,听不到任何的声响。直到她筋疲力尽之后,才感知到车轮巨大的声音;“当她意识到已经追不上的时候”只是简单叙述了追火车的过程,不能体现香雪当时丰富的心理活动,也表现不出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与渴求,感染力不强。作者是用“秋风”“车轮呼啸声”等景物描写的方式起到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2 . 自读课文第7 5 节“得铅笔盒”,思考:这段文字中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香雪怎样的心理 状态? 提示:重点研读“端详、看清、打开、轻轻一拍、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等词语,体会香雪丰富的心理变化。 明确:“端详、打开、轻轻一拍、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这一系列动作细节,写出了香雪如愿以偿获得铅笔盒之后无比欢愉与幸福的心情。 三、品对话、析心理 阅读课文第1 8 ~ 2 1节的人物对话,联系上下文分析人物心理。 (PPT): “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 那是干什么用的? ”又一个姑娘问。她指的是车厢里的电扇。“烧水在哪儿? ”“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 ”“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 ” 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 香雪的问话与其他女孩子的问话有何不同之处。 明确:其他女孩子关注的是眼前所见到的有关火车及车厢内的东西,而香雪问的是城里人的生活方式------ 天吃几顿饭。不同的问话所包含的内容上的细微差异,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折射出了人物不同的心理需求。 (二) 香雪问“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这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意涵? 明确:联系上下文,小说还穿插了另外一些细节— 在学校里,镇上的同学反复问香雪一天吃几顿饭,并对香雪一天只吃两顿饭表示嘲笑与挖苦,对此,香雪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她“明内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因此当她看到火车上来自大城市的人们时,自然想了解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 深度理解香雪特有的提问方式。 示例:“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 ” 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 明确:“小声”,一方面是因为她的性格原本文静、不爱说话;另一方面可能是香雪在问的时候想到因为贫穷不光彩而带来的自卑感,所以是“紧跟” “小声”地问。“一天吃几顿饭”这句奇怪的问话,折射出同学们对香雪的瞧不起给她带来的深深的自卑感;同时,也呼应了她随后不顾一切与人交换铅笔盒的原因。 小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小说人物对话在刻画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将人物对话与上下文相关细节内容联系起来分析,会对人物形象有更深、更立体的理解。 四、 析环境、悟主题 一座小小火车站,一只小小铅笔盒,一个简单的有关铅笔盒的故事,究竟包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呢?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一) 作者在小说开头对台儿沟进行了一大段的描绘,用意何在? 提示:环境是小说人物活动的重要背景,影响并制约着人物的行为与思想。 明确:这是为后面所写故事做铺垫,作者将这个普通的故事放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地理背景下,这样使小说寓意更加丰富、深刻。小说开头浓墨重彩的描写,渲染了香雪生活的环境——偏僻、闭塞、落后等。 (二) 开头写火车进入村庄,有什么寓意吗?火车开进台儿沟之后,给那里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提示:结合小说创作年代— 1 9 8 2年加以理解,反映的是时代的变迁。 明确:火车进村代表着现代文明对小山村的冲击,给台儿沟带来的变化是人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新追求。 (三) 铅笔盒仅仅是铅笔盒吗?香雪如此渴望得到铅笔盒,这意味着什么? 明确:铅笔盒蕴含着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小说要表达这样一种意蕴— 改革开放之初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和这群充满活力的青春少女一样,对待外面的世界既感到陌生害怕,又充满好奇与喜悦,她们有着对现代文明抱持着害怕、好奇与向往的心理,她们又是如此朝气蓬勃并且充满活力。这是青春少女的诗意,也是一个焕发青春的古老民族的诗意一这是一个特定时代特有的诗意。 五、 作业 作者铁凝曾经这样介绍本文( PPT ) : 一列列火车从山外奔来,使她们不再安于父辈那种坐在街口发愣的困窘生活,使她们不再甘心把自己的青春默默隐藏在大山的皱褶里。为了新追求,她们付诸行动, 带着坚强和热情, 纯朴和泼辣,温柔和大胆,带着大山賦予的一切美德,勇敢、执着地向新生活迈进,一往情深。 这段文字揭示了小说《哦,香雪》的主题。请以“青春少女与青春中国” 为话题,讨论:小说中哪些细节描写了青春少女的心理?哪些细节折射出青春中国的诗意?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