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雪莱《致云雀》公开课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07-08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赏析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3.学习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表现诗歌主旨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了解云雀的特点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领会文章主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他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他以诗歌作武器,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经受过失败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精神。

他善于把主观思想情感与自然景物完美结合起来:他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他在歌唱西风的同时,也是在激励和鞭策自己;他赞颂云雀,把云雀看成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他就是英国的著名诗人雪莱。

2、写作背景

《致云雀》写于18世纪后期。处于黑暗恐怖笼罩的英国社会,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流离失所的百姓,雪莱表现出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他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颂了象征光明、欢乐、自由的云雀。通过云雀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3、作者介绍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1ley)(1792年一 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第-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 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

4、题目解说

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以食地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有高昂悦耳的声音。

5 、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诗人初见云雀的强烈感受和反应;

第二部分(第2节):写云雀的运动态势和典型习性;

第三部分(第3、4节):写云雀欢快明朗的形象;

第四部分(第5~7节):写诗人听觉上的优美感受;

第五部分(第8~12节):对云雀的赞美;

第六部分(第13~15节):探讨美的根源;

第七部分(第16~19节):歌颂自然;

第八部分(第20、21节):以感叹的口吻表达诗人的愿望和抱负。

6、全文分析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明快、清丽、诚挚、热切。诗歌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诗歌充满活力和朝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全诗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为全诗定下了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

2.诗人描写云雀时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云雀的什么特点?

明确: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高贵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颂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3.本首诗歌在结构、韵律方面各有何特点?

明确:《致云雀》极富音乐美感。全诗由21个诗节构成,每节五行,前四行较短,最后一行较长,形成了先急后缓的效果,与云雀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声构成一致。全诗节奏流畅激昂;诗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7、写作特点

《致云雀》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