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飘流记》简介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手机版


人教网

这是一部世界名著,讲述一位遇险的航海商人独自一人飘流到一座荒岛。他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靠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和顽强意志,在岛上生活了28年,终于遇救返回故国。

关于笛福的生平及其《鲁滨孙飘流记》一书的成就,已有许多前人名家评说,我就不想多费笔墨了。一句话,笛福一生(一六六〇—一七三一),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期,《鲁滨孙飘流记》则形象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处在上升时期的精神面貌,塑造了那个时期资产阶级的一个典型人物。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鲁滨孙)一方面是封建社会诸形态下的产物;另一方面他又是十六世纪以来新发展的生产力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弗莱维勒编,王道乾译,一九五一,第101页。 )

不同时代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宗教人士、文学史家和文艺评论家,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鲁滨孙飘流记》,但一般读者,不论是青少年或中老年,都只把其作为一部冒险小说来阅读消遣而已。这部小说之所以风靡当时而又历久不衰,并不是因为历代评论家的种种褒扬,而是因为在世界各地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小说从初版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种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孙飘流记》是再版最多的一本书。今天,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但在当时,它只是一部畅销的通俗小说,连粗通文化的厨娘也人手一册。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两点:一是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二是叙事语言通俗易懂。因此,作为一个译者,翻译《鲁滨孙飘流记》既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部文学名著,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一个冒险故事。这两点是我重译《鲁滨孙飘流记》的出发点。

重译文学名著,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有前人的译本可参照,不论在理解和表达上均可有所借鉴;不利的是前人恰到好处的译文难以改进。若为显示与前人不同而硬作新译,则反而会弄巧成拙;若沿用前人译文,又有抄袭之嫌。重译者就处于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就这一点而言,不利甚于有利。以《鲁滨孙飘流记》为例,至少有三种较好的译本:(1)林纾译本(与曾宗巩合译),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三年出版;(2)徐霞村译本,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七年出版;(3)方原译本,一九七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原标题为:《鲁滨孙·克罗索:约克郡水手鲁滨孙·克罗索的一生及其离奇冒险》。可是,自从林纾恰如其分地定名为《鲁滨孙飘流记》之后,有谁能想出比“飘流记”这个词更贴切的译名呢?因此,在这方面,我的原则是宁负抄袭之嫌,也不弄巧成拙。尤其是这部小说以叙事为主,讲述动作行为过程,句法变化不大,译文也势难多变。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