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大战中的插曲》优质课导学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21-06-30 手机版 | ||||
一、学习目标 1.厘清全文的线索、情节,了解聂荣臻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二、学法指导 1.通过阅读本文,梳理故事叙述的思路,厘清文章情节,进而了解所写人物的特点。 2.从文章内容入手,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聂荣臻( 1899—1992), 字福骈,四川江津(今属重庆)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2.背景资料: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晋察冀军区是作战的主力之一。八月二十日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一声令下,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陉车站。八月二十一日黎明,八路军在一番苦战以后,占领了位于北边的新矿区,在重重炮火中,日本在矿区的站长室被炮弹击中了,副站长也受了非常严重的伤,然后被我方的士兵抓住了,然后在进行转移的时候,死在了担架上面,当时这个副站长的妻子也被子弹打中了,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夫妻两人只留下了一对女孩子,大的才刚刚五六岁,小的才一岁多,而且肩膀上也受了伤,我方的士兵冒着大火,冲了进去,然后把她们两个抱了出来。 3.文题解读: 《大战中的插曲》“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插曲”的意思是“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人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本文选自《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 四、整体感知 1. 给下列生字注音 井陉(xíng)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拽(zhuài) 颠簸( diān bǒ) 襁褓( qiǎng bǎo) 沟壑(hè) 幡然( fān ) 2. 解释下列词语: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横征暴敛: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 兵戎相见:发生武装冲突。兵戎,指武器、军队 3. 图文导航 综述,引出故事 战火中照顾孤女 大战中的插曲 战火中送回孤女 革命人道 孤女谢恩 主义精神 “插曲”成佳话 4.主旨点睛 聂荣臻用回忆的方式,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即聂将军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5.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本文的标题为“大战中的插曲”,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一“插曲”的? 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背景,点题并引出“插曲”。再用倒叙的方式,叙述大战中聂荣臻拯救两个日本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写出中国军人在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个故事也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文章用质朴、自然、亲切的语言回忆过去,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 ②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一封没有加封的信给日本军官? 聂荣臻写这封信是为了交代事件的原委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聂荣臻送回两个日本女孩是为了让她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她们的亲人身边,这么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照顾,为孩子的安全和将来考虑。 信件不加封是为了让更多的日本下层人员看到,以此了解我军的思想和精神,聂荣臻的信又正词严、不卑不亢,展现了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其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体现了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 战火中的信件体现了我们八路军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应给予同情;对于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为了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和平,我们要抗战到底。 (2)难点: 读完这篇文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荣臻? 井陉之战中,聂荣臻拯救了两个日本女孩,认为“孩子是无罪的”,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通过照料孤女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细心慈爱、和善亲切;从给日本官兵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深明大义、胸怀宽广、富有正义;在送回孤女之后,“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体现出他的善良仁慈。聂荣臻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是一位慈善仁义和蔼可亲、宽厚细心的将军。 五、阅读指导 1、层次解读 第一部分(第1段),综述,引出故事。 第二部分(第2-5段),聂荣臻在战火中照料日本孤女 第三部分(第6-10段),聂荣臻派人送回日本孤女 第四部分(第11-14段),孤女谢恩 第五部分(第15段),“插曲”成佳话 2、重点和精彩段落 (1)第六自然段,前文是“我牵着她的手”,此处是“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两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聂荣臻对孩子的关爱,给了孩子安全感,让孩子对他产生了依赖感,这为下文写孩子从日本来中国探亲谢恩做了铺垫。 (2)第二自然段。“我答复他们: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该句中的“立即”“送”表明聂荣臻对这件事情的关心和重视。 六、相关链接 1、回忆录 回忆录是一种文体,主要记叙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回忆录不像历史记录那样拘于形式,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关注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在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写了一本书,《回忆苏格拉底》,比较完整而忠实地记载了苏格拉底的言论和经历。在我国,撰写回忆录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儒家经典《论语》,就是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著作。 2、回忆录的写作要领 回忆录如按篇幅划分,可分为长篇回忆录和短篇回忆录;如按题材划分,可分为生活回忆录和革命回忆录。不管是哪种类型,其写作都要把握好四个基本环节:题材的选定;主题的确立;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运用。这些与一般的记叙文区别不大。从结构上说,回忆录的写作有四个构件。 (1)标题 回忆录的标题,可以直接叫做《××回忆录》,如成仿吾的长篇《长征回忆录》;也可以写成常规的记叙文标题,如许世友的《我在山东十六年》;还可以采用双标题的写法,如《难忘的岁月——在抗美援朝的日子里》。 (2)开头 回忆录的开头有多种写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交代写作缘由。因为一种责任,还是因为一种感动,是什么原因促使自己拿起笔来写回忆录,不妨直接写出作为开头。 描述触发事件。如果是现实中的某一事件引发了回忆的思潮,可将这一触发事件描述下来,自然而然引出下面的正文。 直接交代背景。如一些老革命、老战士写的回忆录,一开头就出现“那是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的句子,毫无遮拦,直奔中心题材而去,也是一种很好的开头方式。 (3)主体 主体是对中心事件的描述。如果是长篇回忆录,除了开端的引言和最后的尾声,都属主体部分。几乎全部的人物、事件、情景,都要在主体部分予以表达。所以这部分是写作的重心所在,也是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里能够提示的,主要是结构线索的安排。回忆录或者是以时间为线索,或者以空间变换为线索,或者以人物行动为线索,或者以某一物品为线索,或者以不同性质的人物事件类型为线索。掌握好了线索,才能有条不紊的展开全文的叙述和描写。 (4)结尾 回忆录的结尾有总结型、评论型、展望型等多种写法。也可以不写专门的结尾,让文章自然收束。 补充: 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以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3、自传与回忆录的不同 自传与回忆录很相似,应该算是自传。通常回忆录一般可以别人写你的,而自传只是自己写自己。 自传 传记文的一种。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等。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古人著书后常作自序,有的也属自传。自传是应用写作中一种较常见的应用文体。如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即具有自传性质;王充的《论衡自纪篇》、江淹的《自序论》或者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等均为自传。 古代和中世纪少有自传文学存在(虽然有少数例外),直到15世纪,这种形式才开始出现。自传作品采用多种形式,从生前不必然要出版的私密写作(包括信件、日记、札记、回忆录、忆往),到正式的自传。这种体裁的杰出范例有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纳巴科夫的《回忆录》(1951)等。 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自传体作文是传记的简要形式—小传的一种。 最大不同:自传这种体裁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着重于描述作者自己的一生;回忆录,针对作者所经历中的某件大事件,往往是历史大事件或某个历史人物的大事件,所作出的追忆。 5、拓展延伸 (1)人物 聂荣臻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有105个团参战的大规模对日作战,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百团大战。当晋察冀军区正向井陉矿区进攻时,救起了两位日本小姑娘,她们的父母是井陉矿站的工作人员,日军投炸弹时把她们的父母炸死了,这会儿两姐妹正在哭呢。战士们立刻把两姐妹抱起来,放到两只大箩筐里,抬回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哦?我们这里来了两个日本朋友啊?我来看看。”聂司令笑着走出来,望着那两位日本小姑娘无助的眼神,聂荣臻的心被深深震动了。聂荣臻从工作人员手中拿过一只梨子,亲手削好递到那位稍微大点的姑娘手中,温和地说:“这梨子洗干净了,吃吧。”看着眼前这位高大威武的叔叔那么和蔼,那名叫美穗子的姑娘“放心”地接过梨子吃了起来,聂司令笑了。这时,前线摄影记者沙飞拿着照相机拍下了聂司令给美穗子梨子的瞬间,聂司令说:“要照就照张正面的,来。”说着把美穗子抱出箩筐,拉着美穗子的小手,面对着镜头留下了珍贵的瞬间,一会儿,秘书问聂荣臻:“怎么安置她们啊?”聂荣臻司令想了想:“送回日本。”聂荣臻转身走进“办公室”,在桌前坐了下来,拿出一张便笺。(信件详细内容,见课文) 写好后聂荣臻把信装进信封,放到箩筐里,不久,前方的负责同志把美穗子姐妹安全送达日本。这件事似乎已经结束了。 1980年春,日本著名的《读卖新闻》头版头条刊登了大标题《美穗子姐妹,中国元帅聂荣臻想念你们》立刻吸引了日本人民的目光,当然也吸引了已经结婚的美穗子姐妹的注意,美穗子姐妹决定:到中国去,面谢救命恩人!1980年7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人民大会堂大厅里聚满了各大媒体的记者,他们是来采访一次特别的会晤。美穗子全家早早地站在大厅中央等着救命恩人的到来。不一会儿,正门打开,已是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元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美穗子面前,美穗子似乎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对元帅的感激,“扑通”一下子跪倒在元帅面前,聂元帅连忙扶起美穗子姐妹,此时美穗子姐妹已经泪流满面,美穗子姐妹捧出一幅字画,上面写的是中日友好万古长青,在聂荣臻的帮助下展开在他面前,聂元帅高兴地点点头,连说:“好啊……”此情此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元帅战火救孤,已成历史佳话。 1980年,正是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的阶段。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是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不会放过的。毫无例外,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电影《美穗子探亲》。 聂荣臻元帅 之 七言诗 《悼念刘伯承》 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潇潇天地倾。 垂首山川思梁栋,举目九天觅帅星。 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 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 注: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在北京与世长辞。10月14日,告别仪式在总后勤部礼堂前厅举行。邓小平率全家最先来到,流泪向刘伯承的遗像三鞠躬。聂荣臻臂戴黑纱,坐着轮椅来了,泪流满面。他多次看望病中的刘伯承,现在再也见不到了。他在灯下挥毫作诗,以寄托对战友的哀思。 (2)影视及作品推荐 聂荣臻和他的日本女儿(纪录片) 《聂荣臻和他的日本女儿》分为《拯救生命》和《传播友谊》两集,每集30分钟,以1940年8月百团大战期间,聂荣臻救助日本孤女美穗子的感人故事为背景,通过文物资料佐证、现场讲解、专家访谈、口述历史等方式,真实再现聂荣臻元帅的宽广胸怀。 聂荣臻(电视剧) 剧情介绍: 电视剧《聂荣臻》根据聂荣臻之女聂力所撰写的《山高水长—我的父亲聂荣臻》改编创作而成,全剧从聂荣臻同志在法国留学的青春岁月写起,讲述了他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等各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和亲身经历,在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同时,将一位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聂荣臻展现给观众。 文学作品推荐 《聂荣臻回忆录》是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聂荣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之一。该书以口述的形式,全面回顾了作者聂荣臻的人生历程,其中内容主要集中于革命这一段。通过本书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 本书是作者作为军队领导、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的回忆录。书本全面回顾了作者自己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全书以口述的形式撰写。本书通过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