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长征胜利万岁》优秀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1-06-29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通读文章,明确线索,理清主要事件。

2.鉴赏文章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感悟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探讨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齐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长征胜利的激情岁月——《长征胜利万岁》。

2、写作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后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自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

3、作者介绍

杨成武(1914.10.27.—2004.2.14),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成武回忆录》,主要讲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事件。

4、题目解说

“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长征胜利”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万岁”蕴含着作者对参与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行动并取得胜利的自豪之情。

5、层次结构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第二部分:打长征中的最后一战,伏击二马骑兵,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二土七军会师,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第三部分:长征胜利后,召开干部大会,中国革命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6、全文分析

1.课文介绍吴起镇的来历,有何作用?

明确:

(1)介绍吴起镇的来历,增强地方的历史底蕴,说明这是一个古老的城镇。

(2)讲吴起镇古迹无存,而只说其是苏维埃政权所在地,指出了吴起镇在革命中的地位。

2.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红军指战员到达陕北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明确:

(1)人物动作描写。如:红四团的指战员与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同志“互相親贺,互诉衷肠”的动作描写,“骑着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的描写等。

(2)人物心理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等。

(3)环境描写。如:开头部分“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灿烂的阳光烘托出指战员灿烂的心情;文末部分“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太阳的笑脸就是在烘托和映射指战员的笑脸。

3.文中出现了多个场面描写,请任选其中一个场面写一段赏析文字。

明确:

实例:文中第14段至19段详细描写了红军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的场面。

赏析:作者描写该场面时多用细节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心理进行细致的描绘,营造了战前的紧张氛围;又通过写红军迅猛进攻以及敌人落败的状况,“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丽,硬给马拖着跑了”这一细致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敌人溃败的狼狈。通过这个画面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争场景中,引起了读者的共情,同时对长征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4.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

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5.本文中的邓小平是什么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特点的?

明确:

(1)文中的邓小平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

(2)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首长架子。

6.如何理解毛主席“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和在当时的意义。

明确:

(1)毛主席对长征的总结和评价,使文章从上文写红军指战员对长征胜利的激动和兴奋,上升到对长征胜利的理性认识层面,是文章内容的深入与推进,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同时,以长征的史无前列、长征的伟大和长征精神,为节选部分的标题“长征胜利万岁”做了一个必要有力的注脚“长征胜利万岁”绝不仅仅是一种激情之下的举动表达,而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这一壮举的高度赞扬,是对长征胜利的一种源于理想信念的热情欢呼。

(2)毛主席这句话使红军指战员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激发了红军指战员对革命胜利的信心。这句话告诉红军指战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开创的是一次史无前列的伟大事业,这是一个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事业,是一个必定走向胜利的事业。在当时红军长征损失巨大,革命力量锐减的情况下,有利于及时打消有可能在一些人心里产生的消极悲观情绪,使红军指战员认识到共产党和红军力量的伟大,认识到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看到革命的光明前途,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革命胜利的信心。

四、布置作业

微写作:“长征精神”在今天。(不少于300字)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