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语言表达简明、得体、连贯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2021-06-18 手机版


 专题06  语言表达

一、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简明、得体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除在综合性语言运用题中考查外,往往还单独命题。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简”即“简练”,就是话语力求简练,不哕嗦,不说多余的话。它反映了量的要求。“明”即“明晰”,就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使对方准确理解其含意,它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游离中心和话题的内容应删去。

(二)善于概括,巧用指代。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有时根据需要必须对相关内容作概括性表达,这样才简明。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不用复指成分,就会哕嗦。

(三)避免含糊,消除歧义。在语言运用中,由于运用兼类词、多义词或语序不当、标点不当产生了歧义,从而影响了语意表达。为达到语意明确清晰的目的,就要消除歧义,注意遣词用句,避免语意含糊。消除歧义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添加语境法。如“我要学习文件”,后边加“请把电视关了”,歧义消除。

(2)变换词语法。此法主要运用于以下情况造成的歧义: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如“同桌好说话”,只要把句中的“好”改成“喜欢”,就消除了歧义。

(3)加注标点法。如“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加上标点,变为“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表意就明确了。

(4)调整语序法。如“李明是一位博闻强识的李教授的得意门生”,调整为“李明是李教授的一位博闻强识的得意门生”,歧义就可以消除了。

(四)防止重复,删除多余。要注意辨析语段中的词语是否存在词义包容、交叉或重复的情况,若有,要考虑删除,还要尽量删除语段中可有可无的文字,以确保表达的简明。

二、语言表达得体.

“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目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

(一)看准对象,掌握分寸。

对不同的说话对象,有时可能所说的重点不同,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写或者说恰当的话。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

(二)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所谓“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指的是利用特定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三)把握语体,准确用语。口语、书面语使用要看对象场合。口语体包括日常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使用较灵活自由;书面语体适用于书面写作,使用较严谨规范;口语简明易懂,书面语精确庄重。针对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语体。

(四)注意遣词,谦敬恰当。谦敬辞可归纳为一句话“家大舍小令他人”。即对别人称自家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自家比自己小的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外,谦辞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已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三、语言表达连贯

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连贯题常有三种命题形式:语句复位、句子排序、补写句子。

(一)语句复位

1.词语复位。词语的复位题主要是指词语的衔接,涉及连词的关联作用、副词的语法功能,个别还有动词、代词的语法功能等,主要还是考查语言的表达连贯。解答词语复位题目可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读语段,摸清语段主要意思、组成部分、结构关系以及关系性质。

第二步,对选项中给定的关联词语所能表达的逻辑关系做准确理解辨别,再根据语段表达意图做出选择判断。利用关联词语成套搭配使用的特点,可以根据已有的推断要选的。

第三步,恰当运用排除法,利用有把握的点把干扰选项先排除从而缩小筛选范围,基本确定选项。

第四步,将暂定选项代入语境中验证,是否通顺、连贯,确定答案。

2.句子复位(选用句式)

句子复位(选用句式)是指将某段话中的一句或几句抽出来,另设一组与之相近的选项,供考生从中选取原句。解答这种题目,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保持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不变)。话题一致,即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若语段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必然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2)保持句式--致(结构统一)。句式一致、结构统一,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的修辞效果。要结合语境,明确所选句式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做到包括短语类型和句式结构的整齐划一。

(3)注意词语照应(前后呼应)。要注意语段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做到上“承”下“递”,保证语段的整体脉络、内部结构层次的连贯性,可关注重要词语的照应和暗示。仔细分析关键词语和句意,找准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语相照应的内容。

(4)做到合乎逻辑。合乎逻辑,指所选语段还原后,要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具体选择语句时要关注句子前后是否符合事理,明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二)句子排序

1.语境嵌人式排序。语境嵌入式排序就是将语段中空缺处的几个(一般情况下为5到6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语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的试题形式。在做到围绕中心话题和衔接流畅之外,还需要和整个语境相协调。要使语脉“连贯”,必须做到话题统一、感情一致、逻辑合理、前后照应、句式相符。

(三)无语境排序

无语境排序指没有上下文,直接将一个语段的几个句子打乱顺序,重新排序。做题时可先将所给句子分层再排序,关键是找出几组必须关联在一起的两句话。具体可采用语境嵌入式排序的前三种方法。

(四)补写句子

补写是新课标卷的近年必考题型,涉及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等多种能力。常见的命题形式是:选取一段说明性或议论性的文字,在文段的关键处留下三个横线,要求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并且给出字数限制。

★练习划重点★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木叶”)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__________。“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①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

②却没有“木叶”上的干燥之感

③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

④它虽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

⑤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

A.①③④②⑤ B.②①③④⑤ C.④②③①⑤ D.③④②①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首先明确这段文字的话题是区别“黄叶”和“木叶”。因为前文是在说“那黄叶……”,下文应紧接着有阐述对象,④句主语是“它”,与前文衔接紧密,由④句中“虽然”一词,可以很容易的判断下一句,就是②句,其中“却”与上一句构成转折;“没有‘木叶’上的干燥之感”直接的影响就是第三句,“缺少那飘零之意”;最后“变得太黄了”是因为“雨的湿润”造成的结果,所以两句顺序应为①⑤。因此整个句子排序应为④②③①⑤。故选C。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         。          ,          。 ,          。

①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

②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

③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

④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⑤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

A.①⑤③④② B.②①⑤③④ C.②⑤①③④ D.①③④②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和排序能力。根据标点判断第一句应该是总括句,所以应是②。后面四句应是两句解释“黄河文化”两句解释“长江文化”,根据“因而”判断⑤承接①,根据“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也是不同的” 判断④承接③。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⑤③④。故选B。

3.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所谓“诗中有画”。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要求:①紧扣诗句:②必须原创;③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④不超过50字。

①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新荷》唐李群玉)

②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月下看白莲》宋杨公远) (注:一般般,意为“一样”)

【答案】示例:①夏日荷塘,娇嫩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刚好举出水面,阳光照进荷塘,荷阴映水、鱼儿在荷阴下悠闲地游来游去。②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被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闪一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表达题,解答此题,要抓住描写对象荷花,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描写、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将荷花的形象特点、周边的环境等,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卷。根据题目要求,所写句子必须紧扣诗句,如第一句是写“夏日碧荷游鱼”,第二句是写“夏夜月色荷花”,因此在写作的时候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其次,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必须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如可以将“夏日荷叶”比作“绿伞”;将月色下的白荷比作“星星”,注意运用题目所要求的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然后发挥想象写作即可。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天,朋友到我家做客。我择柿子椒的时候,柿子椒里突然钻出一条青虫,它胖如蚕豆英,背上还长着一簇簇黑刺。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扔出老远。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择柿子椒的时候,柿子椒里突然钻出条胖如蚕豆荚,背上还长着一簇簇黑刺的青虫”,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原句把“胖如蚕豆荚,背上还长着一簇簇黑刺”后置,起到了强调青虫外部特征的作用,更能表现在“我”的眼中,青虫庞大丑陋的特点,也表现出“我”对青虫的厌恶恐惧之情。而修改后短句变为长句起不到强调作用,语句平淡,表达效果不如原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找出修改前后句子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句的好处,再分析改了之后不一样的部分。原文将“胖如蚕豆荚,背上还长着一簇簇黑刺”后置,起到的是强调作用,强调青虫的特点。而根据后文“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扔出老远”可以得出,“我”是害怕、厌恶这个青虫的,所以“胖如蚕豆荚”是在强调青虫庞大,而“一簇簇黑刺”则是在强调青虫的丑陋,表达的是“我”的负面情绪。而题干中改写后的句子是一个普通的陈述句,虽然也能看出青虫的特点,但是过于平淡,无法突出作者厌恶的情绪,表达效果比原文差很多。

5.阅读下面文字,分别针对显示器、鼠标、键盘、主机的话,从积极的角度各写一句话进行劝说。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某君出差在外,家里的电器满腹牢骚。首先叹息的是显示器:“唉,瞧我多可怜,天天被那个人盯着看。”鼠标一听,不乐意了,说:“看算什么?我还天天被人攥在手里挪来挪去呢!”键盘接过话荐,委屈地说:“我天天都被他敲打。”这时,主机开口说话了:“哥几个都别说了,你们哪有我惨,我天天被人按肚脐眼……”

示例:对显示器:别人盯着你看,证明你在被关心。

①对鼠标:

②对键盘:

③对主机:

【答案】对鼠标:被人攥在手心,何尝不是一种温暖。

对键盘:常常被人敲打,但让人们得到信息与沟通。

对主机:虽被人按肚脐眼,但换来的是知识的更新,科技的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要求从积极的角度各写一句话对鼠标、键盘、主机进行劝说。首先分析例句。显示器:“哎,瞧我多可怜,天天被那个人盯着看。”应该强调被盯着不一定是坏事。“鼠标一听不乐意了,说:‘看算什么?我还天天被人攥在手里挪来挪去呢!’”应该从“被人攥在手心”的角度正面阐发,比如由“手心”想到“温暖”。“键盘接过话茬,委屈地说:‘我天天都被他敲打。’”应该提出被人敲打,但却有自己的价值,给人们发送信息;或者有人是时刻在警示自己不能掉以轻心,这是一种别样的爱。“主机开口说话了:‘哥几个都别说了,你们哪有我惨,天天被人按肚脐眼’”,应该指出这样才能让整个电脑运作起来,主机的地位很重要,牺牲一点又何妨?

6.下面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其中有5处不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

我诞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今年18岁,从小涉足艺术,在钢琴方面有造诣,同学们以后如果在艺术发明叨扰到我,我一定不吝赐教。同在屋檐下,祝愿我们共同进步。

【答案】(1)将“诞生”改为“出生”(2)将“涉足”改为“学习”(3)将“造诣”改为“特长”(4)将“叨扰”改为“询问”(5)将“不吝赐教”改为“帮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从谦敬、身份地位、感情色彩、主客得体等角度考虑作答。(1)“诞生”指出生,降生,一般不用于自己,可改为“出生”;(2)“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材料里用来指自己学习艺术,不恰当,可改为“学习”;(3)“造诣”指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材料中用来指自己在钢琴方面的水平,不符合学生的身份,不得体,可改为“特长”; (4)“叨扰”是谢人款待的客气话,意思是承您招待,给您添麻烦。材料中指同学们问自己问题,不得体,可改为“询问”;(5)“不吝赐教”意思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是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材料里用来自己为别人解答问题,不得体,可改为“帮忙”。

7.最近流感肆虐,下面是某学校给家长的一则通知的初稿,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够准确、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最近流感盛行,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脑袋疼、四肢无力。早上来校前,请做好晨检。

如有以上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并上报老师。注意平时勤开窗,多通风;让孩子多饮水;确保孩子多睡觉,防止过度疲劳。祝孩子们身体健康!

【答案】(1)“脑袋疼”改为“头疼”;(2)“看病”改为“就诊”或“检查”;(3)“上报”改为“通知”或“告知”;(4)“多睡觉”改为“睡眠充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1)“脑袋疼”不得体,过于口语化,改为 “头疼”;

(2)“看病”不准确,此时还不能确定孩子一定生病,应改为“就诊”或“检查”;(3)“上报”不得体,家长与老师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应改为“通知”或“告知”;(4)“多睡觉”不准确,因为“多睡觉”不一定对健康有利,应改为 “睡眠充足”。

8.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开了人生的重要一步。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弥足珍贵。

请以“青春”为标题,写一首现代诗,突出你对“青春”的认知或感悟。要求:使用意象;语言凝练、含蓄;不超过6句。

【答案】青春

我们是夜空璀璨的星星/我们是天边执着的飞鹰/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对美的向往/没有什么能够左右/我们对青春的虔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理解材料对诗歌主题的限制——青春。材料给出了几个方向:青春的美好,青春的梦想,青春的纯真,青春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青春的珍贵等。题干要求写出对青春的认知、感悟,还要使用意象,不超过6句。如下面诗中:你轻轻的来了/带着一点顽皮/你是那么的纯真/ 虚伪无可逼进/你轻轻的来了/清新是你的气质/单纯是你财富

这首小诗将青春比作可爱、顽皮的少女,写出了青春的清新、纯真。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相传《春秋》是鲁国的孔子所作,其实不然。①____。鲁国史官的设置,最早开始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在周代,史官制度就已经比较完备了。那么,②____?关系肯定是有的。一般认为,③____。像《史记孔子世家》就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正是由于孔子的整理、编订,后世儒家学者才把《春秋》尊奉为“经”,列入“五经”之中。

【答案】《春秋》作者应是鲁国历代史官    《春秋》究竟和孔子有没有关系呢    孔子对《春秋》作了整理和修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本题中,话题对象是《春秋》的作者,说的是其与孔子的关系。第一空处,前句说《春秋》的作者不是孔子,后句说史官的设置问题,可见该处应该要表达史官才是《春秋》作者的意思,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春秋》作者应是鲁国历代史官”。第二空处,后句回答“关系肯定是有的”,那么前句应该问孔子和《春秋》有无关系,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春秋》究竟和孔子有没有关系呢”。第三空处,根据后文“正是由于孔子的整理、编订”推知,该处应填写孔子编订《春秋》这类意思,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孔子对《春秋》作了整理和修订”。

10.从下列文学形象中任选两位,各写一则文学人物评论,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每则不超过20字。

①《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②《祝福》中的祥林嫂

③《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       ④《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

【答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大观园中一束清高孤傲的空谷幽兰。

《祝福》中的祥林嫂——封建礼教压制下一棵失去灵魂的衰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写文学评论的能力。要写人物评论,必须要了解人物形象,再用简短的话语概括其性格特点,注意运用比喻。学生可根据其特点来确定喻体,注意字数要求。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虽然中国人均阅读量每年都有所上升,但是和韩国人均读书11本、法国人均20本、日本人均40本、犹太人均64本相比,①________。但其中有一部分人群的阅读量却惊人的高。中国人阅读人群②________。两头高是指学前儿童、青少年阅读量高,原因是基于学校布置的课外阅读学习书目,辅导书目以及对数字阅读的接受度高,能够随时随地开始阅读。还有一头高,③________,因为老年人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不光是书籍,也包括报纸杂志。中间低是指中年人的有效阅读时间低,中年人几乎无人管束,他们往往容易转向手机上的碎片化信息。

【答案】中国人的阅读量确实偏低    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    是指老年人阅读量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虽然中国人均阅读量每年都有所上升”和“和……比”可知,第一处应该填写“中国人阅读量”,又根据和别的国家阅读量高的数据,可知,此处应该填写“中国人的阅读量偏低”一类的句子;第二处,根据后文“两头高是指……”“中间低是指……”可知,此处应该填写“呈现出两头高一头低的现象”;第三处,根据前文“学前儿童、青少年阅读量高”和后文“因为老年人有足够的时间”可知,此处应该填写“两头高”的另一头“高”指的是“是指老年人阅读量高”。

12.为空白处的文字排序,只填序号即可。

辛弃疾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    。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

①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

②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

③便再不染政。

④亦政亦文。

⑤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

【答案】⑤③②④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该段文字介绍辛弃疾。联系上下文,和所给出的五个句子可知,⑤③句写的是苏轼与陶渊明的比较,②句是与白居易的不同,所以这四个句子应排在一起,通过比较得出苏轼的特点④“亦政亦文”,这些照应上文表现辛弃疾对待政治的态度。①“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与后文“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衔接紧密,前者为性格,后者为体现。可知语段除了提到辛弃疾对待政治的态度,还应该有对待国家民族的态度,第①句是其对待国家民族的态度,应排在前四句后面。故排列顺序为⑤③②④①。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