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2021-06-18 手机版 | ||||
词语的运用主要考虑三个层次的问题:①准确把握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②仔细了解词语语义轻重、范围大小、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特定指向;③辨析词语在语境中的语法搭配、整体语义等方面的问题。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主要包括成语(水落石出、叶公好 龙)、惯用语(乱弹琴、开绿灯)、歇后语(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芝麻开花———节节高)、谚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格言(知识就是力量)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同时,熟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 考点1 实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理解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同中求异,能够精细地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1)抓词义的轻重。“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词义重。 (2)抓词义的侧重点。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3)把握词义的范围大小。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1)感情色彩: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中性词,既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个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个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2)语体色彩:语体色彩主要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上,如“调解”和“斡旋”都有消除纠纷的意思,但前者用于日常口语中,指劝说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纠纷的活动;后者是外交辞令,常用于重大的国际争端,是书面语体。(3)谦敬色彩:如“令尊”是敬辞,称对方的父亲。“家父”是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从语法方面来辨析。(1)搭配对象: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2)语法功能:看词性、句法等。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考点2 虚词 辨析虚词的方法如下: 1.从虚词语法功能辨析。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写诗。”句中的“偶然”是形容词,用来形容“写写诗”显然不妥,应换用表示“间或”“有时”之意的副词“偶尔”。即便词性一样,有些词在句法上仍有区别,如“何况”“况.且”都是副词,但“何况”多用于问句中 2.从虚词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如:小黄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3.从虚词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有“也……也……”“不是……而是……”“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表递进关系的有“不……而且……”“不仅……还……”“连……也……”“尚且……何况……”等;表选择关系的有“不是……就是……”“宁可也不……”“与其……不如……”“是……还是……”等;表转折关系的有“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条件关系的有“只要……”“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是……等;表假设关系的有“如果……”“即使……也……”等等。 4.从虚词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表示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一般表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5.从虚词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考点3 成语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准确理解成语意义应做到三点:一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二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三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 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有其原始的语境,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出处,不了解成语的古义,就不能准确把握词的含义,单从表面上去作肤浅的理解,甚至胡乱猜测,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巷”的古义是“住宅”,“万人空巷”就是“万人空宅”的意思。形容很多人走出来聚集在一起,场面热烈。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使用错误,它多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成语在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4.颠倒尊卑,谦敬不分。谦词,表示谦虚,只能对己;敬辞,表示尊敬或者感激,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指当别人给自己大力帮助时的敬辞,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这里错用。 5.语义重复,叠床架屋。如:看到他这种滑稽的样子,我忍俊不禁地笑了。“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的意思,与“笑了”重复。 6.功能误用,不合语法。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不能带宾语;有的只用于否定句中;有的词性不分。如:①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带了宾语,使用不对。 7.不知大小,轻重失当。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具体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义无反顾”指“高度的正义感或责任心不容许回溯到以前的时间或地点”或“从道义上讲只能勇往直前,不能回顾、退缩”,这里大词小用。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少多义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9.自相矛盾,不合情理。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是“众多”的意思,与“一位”矛盾。 10.形近混淆,一字之差。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不胜其烦”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这里应该用“不厌其烦”,形容很有耐心。 考点4 俗语 俗语即因通俗、形象而流行于民间、保持着口语特点的固定用语。俗语又包括谚语、格言、惯用语和歇后语。 1.谚语。谚语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定型化的语句。谚语一般都能揭示一个客观规律或反映一个事理使人从中受到启示。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谚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结构整齐,音节匀称,音调和谐。 2.格言。格言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如: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成伟大的发现”(牛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3.惯用语。惯用语是口头上常用的习惯用语。如“钻空子”“吹牛皮”“扣帽子”“半瓶子醋”等。惯用语一般是人们比较熟知的,来自于生活,跟成语一样具有简明、生动、形象的特点,尤其要注意区分相近义和弄清感情色彩。如“磨洋工”和“泡蘑菇”意思很相近,一个偏重指工作时拖延时间,懒散拖沓;一个指故意纠缠而拖延时间。在“你快说去不去,别泡蘑菇了”这句话里,就不能把“泡蘑菇”换成“磨洋工”。惯用语带有贬义的比较多,讽刺意味比较浓,使用时要分清对象。“放冷箭”、“顺竿爬”之类的词,只能用在反面事物或否定的事物上;“打头阵”、“唱主角”就不一定有贬义意味。此外,一些方言色彩过浓、不为多数人接受的最好少用或不用。另外,成语和惯用语也有不同之处。如“无孔不入”是成语,“钻空子”是惯用语。我们可以把“钻空子”拆开说钻了一个空子、钻了我们的空子;却不能把“无孔不入”说成无一孔不入,更不能说成无我们的孔不入。 4.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的基本义。歇后语分为两大类:(1)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一两 头受气”、“水中捞月一场空”;(2)谐音型,如:“老虎驾车一 谁赶(敢)”、“孔夫子搬家一尽是书(输)”。 备注: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 ★练习划重点★ 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在句子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性格孤僻,穿的衣服也与众不同。 B.北方冬春的天气都不好,整日风尘仆仆的。 C.我们约定十点见面,没想到这个时间在广场邂逅了。 D.由于绿草和鲜花交加在一起,草原变得好美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A.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此处形容性格孤僻的“他”穿的衣服与别人不一样,使用正确。B.风尘仆仆: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一般形容人。此处用来形容北方冬春的天气,对象不当。C.邂逅:没有相约而遇见。语境有“约定十点见面”,此处不合语境。D.交加:两种事物同时出现。交错,错杂。一般是指两种不好的事物出现,如“雷雨交加”,此处用在“绿草和鲜花”上,对象不当。故选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常识告诉我们,在进入职场时,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过多少正规考查程序就让人入职,那么我们就要多些警惕与求证。 B.作为承载文化记忆的载体,这些经典电视剧不只唤起了公众与往昔的情感联系,更为共克时艰的我们在内心夯实了价值坐标。 C.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思考它审视它。 D.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A.“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考查”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等。语境的意思是强调要经过实地观察了解,多一些警惕。应改为“考察”。B.“不只”:“不但;不仅”,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语境中与“更”相呼应,符合语境,正确。C.“纷至沓来”: 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来指人或事物。语境想要表达“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不断地到来,符合语境,正确。D.“必需”: 一定要有,不可少。语境是要表达“创作和欣赏”是一定要有的,符合语境,正确。故选A。 3.下列各项短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精彩的晚会 精炼的文章 精美的礼品 精良的装备 B.冷清的街道 冷静的头脑 冷漠的外表 冷淡的态度 C.明媚的阳光 明确的方向 明朗的天空 明丽的色彩 D.贫乏的知识 贫苦的家境 贫瘠的生活 贫困的土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搭配词语的能力。D.“贫瘠的生活”与“贫困的土地”搭配不当,正确的搭配是“贫瘠的土地”与“贫困的生活”。故选D。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我们周围的事物,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作出智慧的判断。________再把它加到技能中去,这样就______有技能,_______有判断能力,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社会一定非常欢迎你,_______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 A.如果 既 又 因为 B.所以 要么 要么 因为 C.如果 要么 要么 因此 D.所以 既 又 因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再把它加到技能中去”和“这样就有技能有判断能力”两分句是假设关系,所以第一个空用“如果”;“有技能”“有判断能力”两分句是并列关系,可以用“既”“又”连接;“社会一定非常欢迎你”“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两分句是因果关系,前果后因,所以最后一空是“因为”。故选A。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树立了非最好的书不读的信念,________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________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________成为这些书的好朋友。 A.如果 虽然 但 而且 B.只要 即使 也 并且 C.因为 即使 也 并且 D.只要 既然 就 而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第一处,“如果”是表假设的关联词,“只要”是表条件的关联词,“因为”是表因果的关联词。从语境来看,“树立了非最好的书不读的信念”是后文的条件,所以此处应填写表条件的关联词“只要”。第二处,“虽然”是表转折的关联词,“即使”是表示假设的关联词,“既然”是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从语境来看,“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只是假设的情况,应使用“即使”。第三处,“但”,表转折;“也”与前面的“即使”构成假设关系的复句,“就”表结果。从语境来看,第二空填写“即使”,所以此处使用“也”。第四处,“而且”,表递进的关联词,“并且”,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也可以表示更进一层。从语境来看,“找到……书”和“成为这些书的好朋友”之间存在先后顺序,所以使用“并且”。故选B。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百米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运动员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顿时同学们沸反盈天,好不激动。 B.关于动物游戏之谜,研究者们众说纷纭,很难达到一致的意见。 C.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少不更事的乌鲁木齐女孩小洋洋回忆起“715”事件来,仍然心有余悸。 D.在偌大的宇宙之中,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发红光的恒星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星则已奄奄一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沸反盈天,意思是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此处形容学生们激动的心情,应用“人声沸腾”。B.众说纷纭,意思是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此处形容研究学者们各有各的说法,意见不一,使用正确。C.少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此处形容女孩小洋洋面对灾难没有经验,使用正确。D.奄奄一息,仅存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或事物已到了最后时刻。此处形容发白光或黑光的星到了最后时刻,使用正确。故选A。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②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③虽占有备位“总统”的战略优势,但她的言行一再前合后偃,不仅失去了主导局面的先机,还沦落到各方都不讨好的境地。 ④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⑤我们常说“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和吴的高超之处就是将线条运用得炉火纯青。 ⑥晋北的天险雁门关被攻破后,太原大有奄奄一息之势,国人对华北紧张的形势都非常关心。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使用成语的能力。①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本语境强调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蓬勃兴旺。符合语境,使用正确。②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本语境强调是各方观点不一,望文生义,使用错误。③前合后偃:前倾后仰,站不稳。本语境强调是她的言行前后矛盾,不合语境,使用错误。④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本语境强调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没有一句空话套话。符合句意,使用正确。⑤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本语境强调曹和吴的高超之处就是将线条运用得纯熟完美。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⑥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人临近死亡。此处指“太原”用错对象。故选B。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如果说《红楼梦》是文学崇山峻岭的“世界屋脊”——珠峰的话,那么,曹雪芹则是星汉灿烂的文学家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颗。《红楼梦》体内流淌着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鲜血液,含混着_______________的东方神秘主义、庞大的网状散射结构、_______________的人物众生像。这首宏大的交响曲之每一个乐章的奏响,都堪称一曲无可比拟的千古绝唱。《红楼梦》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而领尽风骚,“红学”也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独占鳌头且受到国际汉学界瞩目。形成这种状况与《红楼梦》研究的现实参与意识有很大关系,近代中国每次重大社会变革都为红楼梦研究的范式转换提供了契机。如晚清向民国过渡时期的新旧思想交融,在学术领域出现了新名词“红学”与传统“经学”的_______________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红楼梦》研究中的社会历史批评派取代新、旧两派红学而_______________。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活力四射、百家争鸣的红学新格局重新形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旷古 姿态万千 分庭抗礼 一枝独秀 B.亘古 仪态万方 平分秋色 一枝独秀 C.亘古 姿态万千 平分秋色 独树一帜 D.旷古 仪态万方 分庭抗礼 独树一帜 (2)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细语。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1)A (2)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旷古:自古所无;空前。亘古:自古以来;整个古代。根据前文“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鲜血液”可见,是与古代不同,自古所无,选“旷古”。 仪态万方: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姿态万千:原指女子的美媚,形容树木等美丽的景物形容容貌。现指姿态多种多样。此处根据“人物众生像”可知,主要指姿态多种多样,选“姿态万千”。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此处要表达的是这两者在学术领域地位相当,故选“分庭抗礼”。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一枝独秀:其他花都没有开放,只有这一枝在开着。比喻技高一筹,优势明显。根据“《红楼梦》研究中的社会历史批评派取代新、旧两派红学”可见,既然是“取代”,说明它优势独特,故选“一枝独秀”。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横线句子把曹雪芹比喻成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星,是比喻,其比喻词是“是”,是暗喻手法。A.把“大弦”“小弦”分别比作“急雨”“私语”,比喻词为“如”,是明喻手法。B.把浪花比作“雪”,但只出现喻体而未出现本体,是借喻。C.说峰峦“聚”,波涛“怒”,赋予其人的动态、情感,是拟人手法。D.运用比喻手法,把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身世浮沉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写出国家动荡,个人命运亦无法把握。有本体喻体而无比喻词,是暗喻。故选D。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灾难电影是一个重要的电影类型,以其视听震撼、灾难美学等特点________,并在美国好莱坞电影类型格局中一直盛而不衰。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则一直没有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甲)在《灾难电影》一书中,史蒂芬基恩认为灾难电影不仅仅涉及技术、经济、人性等一些复杂的主题,它还经常表现为死亡和壮观画面。《美国电影研究》认为“灾难片是特指描写巨大暴力和伤亡的影片……重点在一个个奇观场景的营造方面”;《电影艺术词典》定义灾难片系“以自然或人为的灾难为题材的故事片”。通过“奇观场景”等词语,我们不难发现灾难片本身所具有的视听震撼体验效果以及想象特质。________,作为一种独特的类型电影,灾难片“总有一位或几位本领高超、极富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英雄,(乙)这种英雄的存在不仅对许多观众起到了心理安慰,还弘扬了一种积极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灾难电影一般以营造灾难性奇观化的景观为外在形式,通过人与灾难的殊死搏斗、人在灾难面前的抉择和互相救助的情节表达人性之美、悲剧之美,呼唤受众回归家庭,珍惜当下生活。________,(丙)灾难电影塑造的英雄形象、表达的崇高主题、赞扬的人性之美,是使受众产生体验震撼、情绪宣泄和情感升华与共鸣的根本原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广受好评 此外 毋庸置疑 B.炙手可热 因此 毋庸置喙 C.广受好评 因此 毋庸置喙 D.炙手可热 此外 毋庸置疑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甲 B.乙 C.丙 (3)下面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奇观场景”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先秦时期,关于社会和个人,孔子表示“吾与点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庄子重视“依乎天理”。 D.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答案】(1)A (2)C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广受好评”受到众人的赞誉,肯定。“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靠近。依“视听震撼、灾难美学”这样的特点,应是得到众人的好评,选“广受好评”,排除BD。第二空,“此外”指除了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的。“因此”,因为这个。语境后文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灾难片的特点,“此外”符合语境,排除C。第三空,“毋庸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没有怀疑的余地。“毋庸置喙”不用别人插嘴或多话。语境是说后面的原因不必怀疑,“毋庸置疑”符合语境。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不仅仅……还……”递进关系倒置。改为:灾难电影不仅仅经常表现为死亡和壮观画面,它还涉及技术、经济,人性等一些复杂的主题。B.“起到了心理安慰”,成分残缺,应该是“起到了……的作用”,所以在“心理安慰”后面加“的作用”。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运用比喻手法,表特殊含义;B.表示讽刺,否定;C.与文中的“奇观场景”相同,表示直接引用;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C。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人们打开手机“走进”大部分博物馆,都可以体验到运用VR技术建设的虚拟展厅,陈列在“掌心”的展品既可缩小一观其全貌,又可放大其细节 ,详实的介绍使人们能够清楚地了解“高冷”文物背后的故事。3D版的《清明上河图》,采用当代数字与动漫技术相结合的巨型投影画卷,让观众 到裸眼3D带来的震撼。“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也为观众们带来了 的体验,让观众切身地体会到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新科技的加持下,不仅博物馆将更多精彩展览和精美文物经历“云端”送到观众手上,更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文博知识。时至今日,那些融入了博物馆的“新技术”丰富了观众的观展体验,拉近了博物馆、展品与观众的距离,使博物馆成为广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我们期待新技术能与博物馆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让人们的文艺生活更加 。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其它三项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们打开手机“走进”大部分博物馆 B.清楚地了解“高冷”文物背后的故事 C.使博物馆成为广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 D.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揣摩 体会 面目一新 五花八门 B.揣摩 体验 耳目一新 丰富多彩 C.观摩 体验 而目一新 五花八门 D.观摩 体会 耳目一新 丰富多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新科技的加持下,不仅博物馆将更多精彩展览和精美文物经历“云端”送到观众手上,更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文博知识。 B.新科技的加持下,博物馆不仅将更多精彩展览和精美文物经历“云端”送到观众手上,更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文博知识。 C.在新科技的加持下,不仅博物馆将更多精彩展览和精美文物通过“云端”送到观众手上,更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文博知识。 D.在新科技的加持下,博物馆不仅将更多精彩展览和精美文物通过“云端”送到观众手上,更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文博知识。 【答案】(1)C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特殊含义。C.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揣摩:反复思考推求。观摩:观看学习,多指观看彼此的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此处是对细节,应是反复观看推求,因此此处应选“揣摩”。第二处,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指亲身经历。体会:体验领会。根据文意,对裸眼3D带来的震撼只是初次体验,没有领会的含义,因此此处应填“体验”。第三处,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面目一新: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此处是指看到的不一样,因此选用成语“耳目一新”。第四处,丰富多彩:形容花样很多,内容丰富。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两者都有花样多的含义,但丰富多彩还有内容丰富的含义,人们的文艺生活不仅花样繁多,还应内容丰富,因此处应填“丰富多彩”。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并辨析修改病句能力。原句“新科技的加持下,不仅博物馆将更多精彩展览和精美文物经历‘云端’送到观众手上,更通过有趣的互动,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文博知识”有三处错误,第一处为缺少介词,应在“新科技”前添加“在”,排除B;第二处为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放在“博物馆”之后,排除AC;第三处为“经历”与“云端”搭配不当,可将“经历”改为“通过”,AB修改不当。 故选D。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________,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 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________。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 ),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________,然后见贤思齐,产生对________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锻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名不副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目不识丁 反讽 差距 高山仰止 B.不学无术 自嘲 欠缺 高山景行 C.不学无术 反讽 欠缺 高山仰止 D.目不识丁 自嘲 差距 高山景行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 B.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 C.作为他规划的起点是“修身” D.“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 【答案】(1)D (2)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此处的语境是形容人甚至“不识字”,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所以应该用成语“目不识丁”。第二处,“反讽”,从反面讽刺;用反语进行讽刺。“自嘲”,自我嘲笑;自我解嘲。此处指孔子的人生规划目标没有达到时的自我感觉,应选“自嘲”。第三处,“差距”,指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特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欠缺”,不够,短缺。结合语境“自己与君子的……”“见贤思齐”可知,此处应选“差距”,第四处,“高山仰止”,比喻道德崇高,令人仰望。“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此处的语境是产生对“崇高的德行”的向往,所以应该用成语“高山景行”。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前文“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可知此处是在说“修身”,所以“修身”做主语,排除BC;根据后文“竟变成了终点”可知,此句应该是他“原来”规划的起点,排除D。故选A。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日本政府4月13日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 和反对。对这一关系本国民众、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和国际公共健康安全的大事,日方不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 , 的做法极其不负责任。 日方本可用其他手段处理这些核废水。有业内人士指出,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可以通过增设储水罐的方式来存放核废水,然而日本政府和东电方面称,这种方式需要大量时间与地方政府协调,远距离输送核废水也需要更大的工作量,排放核废水入海,是“成本最低、最易操作”的方案。日本国内一些反对排污入海的人士 指出,日本政府和东电不是不可为,而是不想为。 尽管日方口口声声将对核废水进行过滤和稀释后排放,确保安全性。( ),这些水不少曾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接触的放射性物质极其复杂,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存疑。日方如果无法履行口头作出的安全承诺,那么所排放的核废水对全球生态可能形成深远影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置疑 协调 一意孤行 一语破的 B.置疑 协商 苦心孤诣 一针见血 C.质疑 协商 一意孤行 一针见血 D.质疑 协调 苦心孤诣 一语破的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不同于普通核电站正常运营时产生的含氚废水 B.然而,普通核电站正常运营时产生的含氚废水与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是不同的 C.因而,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不同于普通核电站正常运营时产生的含氚废水 D.因而,普通核电站正常运营时产生的含氚废水与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是不同的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方如果无法履行口头作出的安全承诺,那么所排放的核废水对全球生态可能造成深远影响。 B.日方如果无法履行口头作出的安全承诺,那么所排放的核废水对全球生态可能形成深远影响。 C.如果日方无法履行口头作出的安全承诺,那么所排放的核废水对全球生态可能形成深远影响。 D.如果日方无法履行口头作出的安全承诺,那么所排放的核废水对全球生态可能造成深远影响。 【答案】(1)C (2)A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质疑”,提出疑问; “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 此处与“反对”并列,强调提出疑问,应选“质疑”。“协商”,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协调”使配合得适当。此处与“充分”搭配,应选“协商”。“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此处强调不与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应选“一意孤行”,“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短而能切中要害(偏重于说中要害,触及深); “一语破的”一句话就说明关键(偏重于指目标准)。此处偏重于说中要害,应选“一语中的”。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根据上下文关系,前句有“尽管”,此处应是转折关系,排除C、D,根据下文“这些水”应是指“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根据主语一致原则,排除B。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有两处,一是前后主语不一致,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面,“如果”应放在“日方”前面,第一个分句“日方”作主语,第二个分句“核废水”作主语,排除AB;二是搭配不当,“形成……影响”应改为“造成……影响”,排除C。故选D。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